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陕西省商贸学校一、项目建设规划概述 茶叶生产与加工是基于农林类的第一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之一,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依托茶产业基地、茶场、茶楼、茶文化、娱乐、餐饮等行业,是在国内与国际都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特别是中国人爱喝茶、品茶、茶产业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区域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陕西更是一个产茶大省,有诸多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广阔,茶叶品质优良,人才需求巨大,市场发展空间不可限量,此类专业数量少,精品专业更是难觅其踪,这就为我们依托产业发展将该专业建设成精品专业、品牌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茶叶生产与加工精品专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是:在3年内,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综合型专业实训基地;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技师+师生员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成为社会公认的省级精品专业,到2012年在校生达到500人左右。 本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投资大、水平高、模式新、专业性强,建设周期短。项目建设组制定了详尽的项目建设年度规划,明确了20112012年度建设任务,其中重点建设内容包含: 1、按照专业教学要求和陕西省茶叶协会及相关行业的设备标准,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新建实训楼实训室建设、改建两个茶艺中心、与企业合作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基地,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引进企业生产线或加入企业驻外生产基地,新建1个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任务,使本专业实训条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45岁以下教师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达3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聘请兼职教师8人,初步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3、基于茶叶协会、茶艺中心、茶叶企业要求开展项目教学,建立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将专业必须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公共模块课程;依据学生自身对岗位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茶叶加工、茶叶品鉴、茶文化赏析、茶艺欣赏与表演等专项能力模块课程,并设置茶艺鉴赏、创新思维表达等扩展能力模块课程,建立起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4、以省级精品课程茶叶生产与加工建设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改革课程内容,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与课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5、推行创业式或订单式人才培养,保证学生充分就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建立适合不同企业特点的多层次性校企合作关系,逐步推广创业式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按照省教育厅关于陕西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的部署,陕西省商贸学校精品专业项目建设要求,认真组织完成该项目2010-2012年建设任务,主要项目建设达到或高于项目建设规划指标。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根据省教育厅的关于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公布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11年度入围项目的通知,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20102012年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学资源、课程与教材、专业管理等9个子项目。(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过程中,积极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如期开展了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茶叶生产与加工行业、企业和茶文化艺术产业的需要,始终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1、召开了专业建设部门及指导委员会会议2次,认真听取了专业建设部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建议; 2、安排胥伟等3名教师到陕西泾渭沧山茯茶厂、安排马云飞等同志到有机食品等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同时开展了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并写出了专题调研报告; 3、分别于2010年6月与2011年6月开展了对用人单位和应、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撰写综合分析报告。(二)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加强了与合作企业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技能 +师生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订单式”与“创业式”人才培养。1、深化校企合作,分别将陕西泾渭沧山茯茶厂、陕西省茶叶公司、餐饮企业、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请到学校,利用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及经验指导学生实训,建立了实训室轮岗实习及项目实训制度,完善“教师辅导、企业设计师指导和学生扩展学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2、在创业与就业方面,我们强调抓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道德修养、职业习惯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磨炼,将就业指导教育、职业精神培育、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三)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本专业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初步建立了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建立了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在充分进行人才市场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程序,修订了2010级、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制订程序严格,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强。2、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召开了1次有关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进行2次毕业生问卷调查等,了解专业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等发展趋势和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作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依据。3、根据 “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原则,按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或整合模块化课程内容。进一步强化技能实训实习,增加技能训练和项目实践的课时,减少或整合部分基础课程的课时,将茶叶生产与加工、营销、茶艺操作训练课程提前,重新调整部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4、每个职业岗位都设置对应的课程模块,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根据自身对岗位的认识与定位去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5、全面实施基于技能培养的项目教学,将所有关于工作和学习的相关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与互补。建立了初步的教学、产业、创新、科研四位一体,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的共享平台。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校内实训场所的最大功效,构建从项目、任务、创意、操作到执行“理论实训创新”的课程教学环节,营造完整的职业情境。在实训中按照工作的准则和生产的标准要求学生,一方面利用教师在市场上接受的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入校即入行,上课即上班,视上课铃为上班铃的职业素质。这样既可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一个个完整的生产项目,形成较完善的专项技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最终又能在众多专项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统合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这种基于实训的项目教学方案,将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项目紧密联系,能让学生直接看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同时它也是一种人人参与、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学生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还有交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逐步树立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并获取大量的职场工作经验。如图1、2所示:图1:工作室的“四位一体”关系图图2:工作室工学结合规律6、改革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横向与纵向结合,多层次、多方位考核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建立毕业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除了单元内分阶段组织考核与课程综合考核相结合外,在考核模式上更注重学生在考核内容陈述方面的表现,通过这方面的测试与训练,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如先由学生模拟向商家陈述自己产品的特点及优势,设计营销方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面解释,然后教师和企业代表对其进行总结与点评,最后结合两者给出合理成绩。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考核过程中,考试完全处于公开状态,并允许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可以相互对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使考核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由教师单方考核转为学生集体评价,使考核变得更加透明、全面、科学、合理。(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本年度,本专业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有4名教师考取陕西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3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及国家级师资培训;5名教师下企业实习;教师6人次参加了茶叶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与培训。同时,聘请兼职教师8人。通过一年建设,教师数量基本足够、结构趋向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 1、本专业现有教师12名,并聘请了8名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 2、具有研究生学历者4名。 3、9人次参加了各类专业培训或学术交流。 4、1名教师获陕西省中职教学设计大赛茶叶生产与加工课程二等奖。(五)课程与教材本年度,本专业继续以建设省级精品课程茶叶生产与加工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组织编写一批与课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1、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更新了电子教案、课件、实训指导用书等教学文件。 2、修订了综合实训、茶艺设计、茶艺鉴赏、茶室设计、茶叶鉴定等课程及实训项目指导书。 3、修编茶文化与艺术、茶树栽培、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教材。(六)专业教学资源几年内,本专业计划投入2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多功能于一体的、省内领先的综合型实训场所,设施设备技术标准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建设实训场所面积约500平方米。 1、新配置茶艺室两个,实训室一个。2、专业教学设施茶叶审评、茶叶加工、茶艺等实验室和演示教室各一个。3、专业实习、实训茶叶企业生产车间、茶园田间管理、茶艺馆、茶叶市场调研4、实验室、实训室主要设备表茶叶审评室、茶艺表演室、茶叶加工设备(杀青机、揉捻机、做青机、干燥机)、修剪机、喷药设备、喷灌设备(茶园自带)等等。5、新配置茶叶加工与检验设备各2台。6、新配置教学用数字高清移动多媒体4套。7、改建茶艺展示中心2个,与陕西省茶叶协会、陕西沧山茶业公司、茶楼、酒店合作建设校外实7训、培训基地多处。8、新配置教学移动多媒体4套。9、新建项目教学、工学交替实训室2个,用真实项目训练学生,并将其中1个实训室建成为茶叶加工基地。 10、初步建成陕西泾渭茯茶厂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七)专业研究本年度,本专业在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师发表专业或教学研究论文4篇; 2、师生项目团队完成了陕西有机茶基地建设的论证工作;3、一位老师在陕西省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中获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二等奖。4、两位老师读完了茶叶专业的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八)专业管理 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及时分析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初步建成了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建立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标准,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管理,企业技师主要负责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质量、技术熟练情况和敬业精神培养,通过管理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强化了对顶岗实习、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从理论教学、设计方案、项目、实训过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入手,全程监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以班主任为主为主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保持与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收集反馈信息。 4、由教学部(教研室)进行每个教学单元一次的教学检查(包括学生作品、教师作品、辅导质量等),进行不定期听课,每学期开展了1次公开课竞赛、评课等。每学期以学生测评、教学检查小组测评和教学部、教务科综合测评相结合进行教学集中检查。(九)人才培养质量本年度,本专业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技术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相结合,使本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75%,其中中、高级证书获取率达50%,一次就业率达92%,对口就业率达80%。1、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技能竟赛,通过“赛中学”、“学中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锻炼设计竞争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不断加强“双证书”认证体系建设,本年度组织了1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试人数80人,通过率69%。 3、由于加强了就业教育与指导,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2%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 (十)特色与示范随着本年度计划的成功实施,本专业实现了如下的特色与示范:1、通过项目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完成了一批有影响的茶叶生产与影响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全面实施实训形式的工学交替项目教学,用真实的项目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强企业文化的素养教育,使学生尽早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3、初步建立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等整套课程内容,为省内中职学校同类专业教学提供了学习样板。 4、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增强了企业对中职教学工作的认同感,为企业接受中职毕业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初步健全了校外实训基地,每年能满足500名左右的在校全日制学生的顶岗实习需求,可以接受200人左右的外校学生来校实习实训,可以满足一定数量的社会人员的培训需求。6、通过本专业的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构建了全新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主要存在的问题1、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依托的行业技术发展极快,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突出体现为与按岗位导向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2、随着全面实施实训项目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实训管理和发挥实训室的作用,是专业建设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二)拟解决的办法1、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企业技术力量和研发水平,立足于陕西茶产业及茶文化及茶产品特色,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运行及推广一套交互型、综合性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平台,使企业的标准生产环节成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核心技术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或将企业技术团队聘请至校内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参照企业人力资源核心标准,密切关注人才需求变化,加大企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力度。2、在解决实训工作管理的问题上,首先:要处理好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互补关系,与行业、企业及产业保持紧密联系,保证教学项目的来源。其次: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组织构架和管理制度,并与师生达成协议,形成教学部、教师、学生三级管理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