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各区2016届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十一、非连续文本阅读【高淳】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618题。(12分)材料一:有说,人一生中,能有一二知己,已是十分有幸了。其实,人一生中可以拥有很多知己,既是你的良师,又是你的益友;既不会背叛你,也不会出卖你,并且一辈子对你不离不弃,扶助你走完人生之旅。它们就是书本。从小妈妈就对我说:“女孩子可以生得不漂亮,但可以长得很漂亮。”随着人生资历的日益加深,我总算明白了这句话。女孩子们为了美而减肥隆鼻开双眼皮无可非议,但别遗漏了最有效的一着:阅读。阅读会令男人女人都更优雅更添人格魅力。我们对人生的认识,都是从读童话开始。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小人鱼、灰姑娘是我们稚小心灵最初的憧憬。然后我们认识了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于连索雷尔、贾宝玉、鲁智深、赵子龙就是简单的白纸黑字,不靠什么美女俊男,也没有特别技巧,有如春雨润物悄无声,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精神灵魂。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法,阅读能使我们在纷嘈的现世静下心。只要有书陪伴在侧,你永远不会觉得失落和孤独。我的手袋里总习惯放一本书,如在餐厅等人时,或者在开会时间未到枯坐时,就可以拿出来翻阅。人说“等人心焦”,有本书陪伴着你,你就不会焦虑发火,达到自求心静的境界。现在,无纸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但我们常说的“书香”之感,则荡然无存了。现代都市人,在网上资讯大海洋中浮浮沉沉,又便捷还经济,但一书在手的那种感觉,是不可取代的。说到书香,现今真可谓难寻!我在中学时代就有逛旧书店的爱好。这使我想起香港的九龙的城邦书店。这是一幢已有80年历史的旧楼,白色方形支柱配着落地玻璃,港人俗称小白楼。书架全以希腊式罗马风格建成,配合欧洲书店常见到的木楼梯及色调柔和的壁画,给人清雅、书香四溢的感觉。老板为这爿颇有古典情趣的书室可谓操尽了心。它们认为书店不是单一的银货两讫的销售,书店更重要的是要推广阅读,建立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然而,就在笔者结束此文之际,已传来“城邦”书店欲撤离这幢小白楼的消息!人说,岁月无情,然阅读却是最有情义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就是通过阅读,代代相传,继往开来。(节选自程乃珊一生最忠实的朋友)材料二:材料三: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B.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C.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 根 16仿照材料三的警句形式,用精简的语言,完成对材料一自然段的概括。(3分) 程乃珊17结合材料一,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2分)女孩子可以生得不漂亮,但可以长得很漂亮。 18.如果在材料一的开头引用一句材料三中的名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19.根据你在材料二中获得的信息,分析推断材料一中城邦书店撤离小白楼的原因,并给书店经营者提些经营建议。(5分) 参考答案 (三)(12分)16.(3分)阅读增添我们的人格魅力,塑造我们的精神灵魂,修炼我们的内心境界。17.(2分)第一个“漂亮”是指外表美丽,第二个“漂亮”是说,通过阅读人人都更优雅更添人格魅力。18.(2分)B19.(5分)原因:碎片时间阅读比例上升。浏览社交媒体(浅阅读)成重要阅读方式。电子阅读比例提升明显。建议: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合理安排各类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借助书友和媒体加强宣传。【鼓楼】(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回答问题。(20分)【甲】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论宜击剑捉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读诗词宜歌童按拍;读神鬼杂灵宜烧烛破幽大凡读短册,恨其易竭;读累牍,苦于艰竟。读滂沛而襟拨,读幽愤而心悲。 (节选自吴从先赏心乐事,有删减)注释以莹玄鉴:使照耀玄理的镜子更为光亮。按拍:打拍子。滂沛:情感丰富充沛的文章。拨:被撩起。【乙】对很多人而言,读书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比起单纯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得来,属于别人。他不能像那些自己思考的人一样,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为一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百家思想纷然杂陈,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有何联系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节选自叔本华比读书更重要,有删改)【丙】 解放周末:在您看来,手机阅读到底算不算阅读?许纪霖: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资讯。我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微信、微博,阅读到的大多是资讯,而不是知识。知识是完整的,是整体的,它不是以碎片的方式存在的,它一定有一个体系,以一套整体的系统来解释世界。 解放周末: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以成败论英雄,读书也常被当作通往成功的一条路径。对此您怎么看?许纪霖:我认为读书完全和成功无关。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你抱着成功的目的去读书的话,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喜爱读书的人未必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一定是一个有知识、有品位的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追求智慧。追求成功,只是需要具体的本领,但是读书是为了寻找智慧。智慧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就像一把洒在汤里的盐,它是散落在各种知识里的。所以,说“这个人好有智慧”和“这个人好有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王元化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一次我陪一位台湾的杂志主编去看望他,这位主编见识过很多知名的文化人物,但他临走时感慨地说:“王先生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大家。”也许从知识的层面上说,我们的知识可能比王老先生还丰富一些,但是他身上散发的智慧,却是我们一般人所远远不及的。专家、学者有知识,但只有大师或大家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哪怕你发明了一种体系,你创造了一门学科,你可能也未必有智慧。智慧是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有通透的悟性,能够参透天地,智慧让人变得完善,达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和深度。所以,读书是为了获得智慧,那是一种远比成功更高的境界。 (节选自解放周末2015年04月24日)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一处。(1分) 读 赋 宜 纵 水 狂 呼 可 以 旋 风1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1)吹笙鼓瑟以扬芳 (2)空山悲号 (3)恨其易竭 (4)苦于艰竟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 13.曹同学根据甲文提出了阅读名著的建议,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读水浒传宜舞枪弄棒以助兴。B.读朝花夕拾宜推窗邀月以回味。C.读骆驼祥子宜把酒临风以怡情。D.读格列佛游记宜漫游闲步以畅想。14. 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1) 如何理解丙文画线句中“洒在汤里的盐”?请用乙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2) 乙文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 怎样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请结合以上文段概括回答。(3分) 参考答案 (二)(20分)10.(1分)读 赋 宜 纵 水 狂 呼 /可 以 旋 风11.(4分)(1)敲击,弹奏 (2)号叫,哭叫 (3)遗憾 (4)结束,完成,最终 12.(3分)适宜(应该)靠着稀疏的花丛,清瘦的竹子,寒冷的石头,苔藓。13.(3分)C14.(6分)(1)(3分)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为一体(答知识、个性、见解也可)(2)(3分)(1分)对比论证。(2分)将“死读书”与“读书注重思考”的人做对比,深入论证了读书注重思考给予人的好处。15.(3分)真正的读书人读书时讲究情境,注重思考,追求智慧。(一点1分)附翻译:读史类的书时,适宜在雪光的映照下,以便使照耀玄理的镜子更为光亮;读子类的书时,适宜有月光的陪伴,以便寄托超远的遐想;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时,适宜靠着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便收敛无边际的神游,约束缥缈不定的言论;读忠臣烈士的传记时,适宜吹着笙、弹着瑟,以便宣扬传主的芳名;读论及奸邪佞臣的文章时,适宜击着剑、提着酒壶喝酒,以便消解愤怒;读离骚时,适宜在空荡荡的大山中引吭悲歌,可以此使山壑受到震惊;读赋文时,适宜纵游水浪、狂歌疾呼,可以此旋动风力、形成气势;读诗词时,适宜使歌者打着拍子伴奏;读神鬼灵怪的书时,适宜点着蜡烛,照亮黑暗大多数的情况是,读短文,因其短而会遗憾它很容易就读完了;读长文时,因其长而苦于难以读完;读情感丰富充沛的文章,就会不由自主地撩起衣襟;读幽愤的文章,就会让人心生悲怆。【建邺】(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7-19题。(10分)【材料一】老树漫画注释老树: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醉心于漫画创作,擅长古体画与诗的搭配。【材料二】 王磐,明代文学家,编撰野菜谱。在苛政年荒之际,百姓只能靠采集野菜充饥。为了扩大可食野菜的来源,方便人们辨识,王磐以平民之身,阅书、查访、目验、亲尝、自题、手绘,最后挑选了五十余种野菜,终成其书。他的用心是可贵的,也是感人的。如:看麦娘。随麦生陇上,因名。春采,熟食。白鼓钉。名蒲公英,四时皆有,唯极寒天小而可用,采之熟食。野绿豆。生熟皆可食,茎叶似绿豆而小。生野田,多藤蔓。(甲)枸杞头。村人呼为甜菜头。春夏采嫩头,熟食;秋采实,即枸杞子;冬采根,即地骨皮。 【材料三】(乙)没有草木,我们真是一秒也活不成。不过,颇为尴尬的是,面对妖娆花木,我竟无法叫出对方的名字。成千上万的她们,我所识者寥几。爱慕,却不知称呼;惊艳,却无从指认。甚至无法转述她们的美,炫耀我的眼福。其实何止于我,翻翻书报,“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懒汉比喻和无知之说,比比皆是。曾见一位母亲,带儿子在园子里玩,童声一连串地问“妈妈这叫什么”,我清楚地听见萱草被说成了马兰,蜀葵被说成了木槿,鸢尾被说成了百合,茑萝被说成了牵牛,其他我也说不出了末了,年轻的母亲被逼得声音越来越低、嗫嚅不清了。我把此事告诉一朋友,大发感慨:现代人熟记的人名多不胜举,尤其演艺明星,所识草木却可怜至极,真是奇怪!过了几天,收到朋友一赠书:野花图鉴。还有一条短信:“每次看到全草入药几个字,我都肃然起敬!”果然,翻开该书,几乎每条注释中,皆见“全草入药”四字。草木深深,福佑其中;花果累累,生之有养。我想,若有一日,自己被发配荒野,携一卷本草纲目,也就能活下去,芥命无忧了。(选自王开岭多闻草木少识人)17下面诗歌和材料一的漫画搭配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A林下茅舍听雨,村外水田插秧。桃花闲落风里,鹧鸪时鸣山前。B远山微云乍起,平野渐次苍黄。小院瓜熟蒂落,手边一茶微凉。C晚来有月升起,初觉夜风微凉。一湖绿水寂寂,无边蒹葭苍苍。D门前无边青麦,有鸟风中徘徊。此心念念在远,墙头石榴花开。18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作者对草木的态度有什么不同?(3分) 19甲、乙两处都写了草木的用处,试分析两文作者采用不同表达方式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四)(10分)17.(3分)D18.(3分)材料一中,作者欣赏自然美景,陶醉于田园风光,用闲适自得的态度对待草木;材料二中,作者为饥民提供帮助,以科学务实(实用)的态度对待草木;材料三中,作者在反思中领悟人类对草木的依赖,用敬重的态度对待草木。(一则材料1分,不结合具体内容该点不得分)19.(4分)甲处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饥饿百姓扩大可食野菜的来源,更偏重于介绍野菜的采摘、吃法等实际用途,所以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乙处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对草木的关注与敬重,更偏重于观点的表达,所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溧水】(二)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1214题。(13分)“自然缺失症”离你有多远?【“自然缺失症”正蔓延】“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则达到48.5%。 “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家庭和学校共同保证每个孩子每天能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不要因为省事,把孩子过度暴露在电子产品前,接触电子产品平均每天不宜超过1小时;节假日,请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和自然地域游览体验 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还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虽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赏,但他却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他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健康知识勤调查】影响家长忽视孩子走进自然、参加锻炼的因素分析。表1 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项目非常了解很了解一般不了解没必要了解总人数人数1223932315166百分比7.2313.8656.0213.869.03表2 家长对健康三维观的认识程度调查统计表项目人数百分比心理健康127.23生理健康9255.4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95.42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1810.84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06.02生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710.24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84.82 【典型个案试剖析】 申甲是一名8岁的女孩,父亲是在长沙工作的一名会计师,一年前,申甲被父亲从邵阳农村的老家接到了长沙。为让女儿习惯城市生活,父亲给申甲报了培训班,其余时间就是在家看电视,户外活动很少。慢慢地,女儿的变化让父亲申先生不知所措,“以前女儿很乖,到了城里后,慢慢地没以前听话了,她看电视的时候跟她说话,得说两遍她才会给你反应,甚至还不耐烦冲我发脾气。” 申先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他决定带女儿去长沙最好的医院看看。12.【“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专栏,从哪些方面对“自然缺失症”进行了说明?(4分) 13. 教育学者陈建翔为什么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请结合【健康知识勤调查】中的 两个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其中的原因。(4分) 14. 请你根据阅读选文后获得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5分) 【典型个案试剖析】中的申先生带女儿去医院后,(1)申先生的烦恼能解决吗?为什么? (2)如果不能解决烦恼,那么申先生又该怎么办呢? 参考答案 (二)(13分)12.(4分)自然缺失症的概念(1分)、产生原因(1分)、危害(1分)、应对措施(1分)。13.(4分)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1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健康的认识还限于“生理健康”这一陈旧的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健康的含义(1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家长陈旧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给学生走进自然增添了很大的阻力(1分)。14.(5分)(1)(2分)不能解决,因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2分)。 (2)(3分)申先生应鼓励孩子走进自然,保证孩子每天能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1分);节假日,申先生应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和自然地游览体验(1分);同时应减少女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1分)。【联合体】(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719题。(11分)【材料一】 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意思是说古人从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的身体上选择一些名词用作度量衡的单位。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寸”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意思是说人手后退一寸的脉搏处叫寸口,故谓之“寸”。“寸”的小篆字形为“ ”,“”是一只手,“-”是指事符号,来指示寸口的位置,中医把脉的时候就是按寸口这个地方。至于“尺”字,说文解字里说:“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尺”的小篆字形为“”,像人张开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在测量长度,像极了我们口语中所说的“拃”(读作zh)这个动作,巧的是如果以一指宽为一寸,那么一拃正好是十个手指并拢的长度。【材料二】“丝”这个长度计量单位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知道1丝=0.01毫米。“丝”并不像米、厘米、毫米那样常用,但“丝”作为长度计量单位,其实在成书于公元四世纪的孙子算经里就出现了:“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意思是说,“忽”是长度的最小单位,从长度来看,十忽等于一丝。不仅“丝”被用作很小的计量单位,“毫”也如此,我们能从它们的字义上找到线索。“丝”字的甲骨文形体像两束丝,因此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蚕丝。“毫”本来是指鸟禽“细而尖的毛”。蚕丝和鸟类的毛都是微小的事物,两者相较,蚕丝更细,古人把“丝”和“毫”分别用作“忽”之上的长度计量单位的缘由据此可以推断。 【材料三】朝代 长度单位古今对照表数值 商战国秦汉三国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一尺换算厘米数16.9523.123.124.225.829.630.731.6831.133.3317根据材料意思,回答下列问题。(4分)(1)材料一中对“寸”和“尺”两字的解说有什么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推断古人选用“丝”“毫”作为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的原因。(2分) 18.根据材料三回答问题。(4分)(1) 从古至今一尺的实际长度有何变化趋势?请用一句话概括。(1分)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说邹忌“修八尺有余”,隆中对说诸葛亮“身长八尺”,两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一样吗?请说明理由。(3分) 1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长度计量单位。B“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由此可以推测中国古代长度单位使用十进制。C“丝”“毫”都是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这两个字合成的词“丝毫”的意思就是极微小的一点点。D成语“七尺之躯”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一书,意指成年男子,可见当时成年男子平均身长七尺,跟现在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70米几无差异。参考答案 (三)(11分)17(4分)(1)(2分)举例子(1分),说明古人选择度量衡词“近取诸身”的基本准则(1分)。(意近即可) (2)(2分)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有“远取诸物”(1分),“丝”“毫”当时都是常见的微小物体(1分),所以会被选用为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意近即可)18(4分)(1)(1分)总体变化趋势是越来越长。(意近即可) (2)不一样,邹忌是战国时期的人(1分),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1分),这两个时代一尺折合的厘米数不同,所以两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不一样(1分)(意近即可)。19(3分)D【秦淮】(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13分)【材料一】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宽泛。一般说来,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但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我们按照人工智能的实力将其分成三大类。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某一领域任务的人工智能。比如谷歌的DeepMind系统精通围棋,但除围棋以外,它在其他方面没有探索的理性和能力。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我们现在还做不到。Linda Gottfredson(琳达戈特弗雷德森)教授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超人工智能。牛津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尼克博斯特罗姆)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这正是为什么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这么火热的缘故。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通过强人工智能,最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旅途。我们现在的世界充满了弱人工智能,每一个弱人工智能的创新,都在给通往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的旅途添砖加瓦。这一旅途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难走。因为迄今为止,人脑是我们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造摩天大楼、把人送入太空、明白宇宙大爆炸的细节这些都比理解人脑,并且创造个类似的东西要简单太多了。而且创造强人工智能的难处,并不是你本能认为的那些。造一个能在瞬间算出十位数乘法的计算机非常简单;造一个能分辨出一个动物是猫还是狗的计算机极端困难。造一个能战胜世界象棋冠军的电脑早就成功了;造一个能够读懂六岁小朋友的图片书中的文字,并且了解那些词汇意思的电脑谷歌花了几十亿美元在做,还没做出来。用计算机科学家Donald Knuth(唐纳德克努特)的说法,“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超过了人类,但是在那些人类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目前的弱人工智能系统并不能威胁人类生存。最糟糕的情况,无非是代码没写好,程序出故障,造成了单独的灾难,比如核电站故障、金融市场崩盘等等。但我们知道的是,人类对于地球的统治教给我们一个道理智能就是力量。也就是说,一个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创造出来,将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东西,而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只能屈居其下。请想象一下,一个比我们聪明100倍、1000倍、甚至10亿倍的大脑说不定能够随时随地操纵这个世界所有原子的位置。防止人类衰老,治疗各种不治之症,解决世界饥荒,操纵气候变化甚至让人类永生,这一切都将变得可能。同样可能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终结。(根据互联网相关材料改编)【材料二】图一 图二【材料三】“阿尔法围棋”确实赢得了比赛,但是它并不懂得赢意味着什么,更不能享受胜利的尊严与喜悦。在“可测度”的领域内,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都将超过人类;但是在“不可测度”的领域,以数学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就只能望洋兴叹。这正如科学家所言,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它能在微秒之内完成百万级的乘法运算,能够存储世界上所有图书馆里的知识,但如果要感知花开花谢的美丽、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人工智能还不如3岁的小孩。 (节选自人民网思想的尊严永远只属于人类)14根据材料一,简要说说各类人工智能有什么差别。(3分) 15材料二“图一”所显示的左右脑功能中,很难被人工智能超越的是左脑功能还是右脑功能?请加以判断,再从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找出判断依据,并简述理由。(4分) 16材料一、材料三中的画线句以及材料二中的“图二”,都运用了作比较(对比),除此之外,其表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二)13分14.(3分)弱人工智能只擅长于某一领域任务;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意思相近即可)15(4分)右脑功能很难被人工智能超越(1分,不简述理由不给分)。材料一中提到,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超过了人类,但在人类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1分)。材料三中提到,在“可测度”领域内,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都将超过人类;但是在“不可测度”的领域,人工智能只能望洋兴叹(1分)。“需要思考的领域”“可测度领域”属于左脑理性功能,“不需要思考”和“不可测度领域”属于右脑感性功能,因此,人工智能很难超越人类右脑功能(1分)。16.(6分)材料一:举例子,具体而突出地说明人工智能在那些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比人类差得很远,创造强人工智能的难度很大。材料二:运用数字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人类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的可能性。(或收银员、导游等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可能性极高,人类在这些工作领域将失去优势。或牙医、心理学家等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可能性极低,人类在这些工作领域是有很大优势的。)材料三: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说服力(“智能”“智慧”“智商”“情商”“计算”“算计”两两对举,体现了汉语构词的特点,富有趣味),表明在“不可测度”的领域,人工智能远远比不上人类,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思想的自信。【玄武】(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8题。(20分)江南暮春 清明风俗 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说瘴气在作怪。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忠臣介子推舍命追随。重耳夺回王位后,与之交恶。介子携母逃入山中,重耳派人纵火烧山,将其活活烧死。庄子盗跖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传说百姓相约禁火以纪念介子推,便产生了寒食节。因为禁火,人们须考虑制作不易变质的冷食。旧时江南流行冬青叶汁染米蒸食,俗称乌饭。后来,有人用麦苗汁和糯米做成粉团,流传至今成了江南暮春名小吃青团。其实,禁火的习俗早于介子时代就已产生。寒食附会于介子推的故事,正如端午节相传是纪念屈原一样。从唐代开始,每逢寒食,无论贵贱,人们都要祭扫先人坟墓。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百姓祭墓自春秋方始】商周时期,人们相信死后精神不灭。当贵族享尽生前的荣华富贵,跨过生死边界,迎接他的是天上地下的极乐世界。人有魂魄二气,魂飞九天,前往祖先的世界永生;魄则留于墓中,享受随葬品带来的无尽欢愉。贵族们在祭祖方面霸占了特权,他们在宗庙中和先人的坟冢前祭祀祖先;而庶民不要说建家庙,连坟包也不许出现。春秋时期,周朝礼制日渐崩坏,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在先人墓上封土,用作先人墓葬标记,以便上坟时容易寻找。孔子深爱周礼,对百姓祭墓却表示支持。礼记载,曾子问孔子庶民该如何祭祖。孔子回答:“向墓而为壇,以时祭!”百姓扫墓祭祖,从周代的不合礼法,经孔子认可后在宗法社会中流传下来。【宋代“黄金周”使三节合一】隋唐统一后,上巳逐渐变成了春游节。剧谈录载:“开元中,上巳节赐宴臣僚,会于曲江山亭,恩赐教坊声乐,池中备彩舟数只,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这种以皇室为首的节庆,低级官员和庶民只能远远瞻望。宋代时,官方规定三个“黄金周”,冬至、初一和寒食各放假七天。寒食日期往往在清明前几日,三月三有时与清明重合。久而久之,清明便吸纳了寒食与上巳的节庆风俗。宋代以后,清明上墓取代寒食上墓,成了新习俗。发展到明清时期,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家族祠堂,百姓也可像贵族一样为先人举行庙祭。但是,庙祭更多的是祭祀祖宗,增强家族凝聚力。个人对先父先母养育之恩的追念,仍寄托在墓祭中。因为节日的调整,原本三月三的春游活动在宋代也移到了清明节。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杭州清明节的娱乐活动:“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上巳郊游,春心悠悠;寒食上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