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研究结题报告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第 七 期)(课题编号:84 市060706821)“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研究报告苏州市_ 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学校)_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呼唤新课堂,课堂教学的美好蓝图是我们共同追求的课程理想。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促进其重建与发展有着现实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然而,审视当今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偏差,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把握偏误,对教学资源方式、手段及评价等因素的有效开发的掌控失调,部分还处于低效状态,其现状和效益是不容乐观的。另外,当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好看”,在设计教学过程策略时,重形式、轻实效,重“华丽”、轻务实,重预设、轻生成,重结果、轻过程,许多设计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了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有耗无效、有耗无益等现象的频繁出现。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我们学校始终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充分发挥省实小示范性;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积极培养高素质现代人”作为立校之本。我校在“八五”、“九五” 、“十五”期间,先后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低耗高效教改实验”、“小学低耗高效教学综合实验研究”,以及“小学课堂教学低耗高效整体策略研究”,这些课题研究始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紧扣课堂教学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小学“低耗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围绕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从效果、效率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做了初步的分析:效果是指教学与预期目标相符程度;效率是指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所占比例增加,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增强。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追求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征途中,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从如何实现效率的“最大化”、效果的“最优化”两方面考虑,课堂教学依然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重视和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及“优效化”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因此,不失时机地把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师生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初步形成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的途径、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学校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改革都具有实际意义。二、研究的理论思考1、概念界定首先明确“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发展是教学有效或者无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效还是无效,并不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相对应。其次明确“高效”。“高效”与“低效”相对应,他们同属于“有效”的范畴。同样的教学时间,同样的教学付出,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发展进步的大与小就呈现出“高效”和“低效”的差别。我们之前进行的“低耗高效”的相关研究,就努力追求“低投入、高回报”的教学效果。 最后明确“优效”。 你投入100,产出是100,这是高效;你投入了50%,产出100,这也是高效。同样的“高效”,谁才是“优效”?答案显而易见。我们认为“优效”应包含四种意思: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效果是指教学与预期目标相符程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效益是指教学的收益、教学价值的实现;效应是指教学收益产生的社会效果。由于认识与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之前的研究更多侧重于效果及效率的研究,而时代要求我们视野更加开阔,才能把研究进行得更加深入、更加科学,获取的收益才会更大。因此,不管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讲,我们在“高效”的基础上提出“优效”,应该更有指导价值。所谓“优效化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在达成教与学的目标中用最科学的时间、最科学的精力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的最大化,还着眼教学效益和效应的最优化,更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的生命成长。2、理论假设: 根据现代发展教育理论、最优化原理,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切入口,以学生发展为本,围绕素质教育的主旋律,紧扣课堂教学成效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初步形成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的途径、方法和基本理论,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三、研究的主要目标 “优效化”永远是小学课堂教学的终极追求和必然走向。“优效化”最终目标是“轻负担”,即减轻心理负担、生理负担、经济负担等,而产生的是高质量、高收益、高效用。1、初步形成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的途径、方法和基本理论。2、探索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教与学的科学方式。3、探索实施“优效化”教学的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和提高方略,造就拥有优良的教学操作技术与艺术的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四、研究的内容和措施(一)深入进行课堂教学要素的优化研究“七优化”1、教学内容的优化:从“教好教材”到“用教材教”我校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国家编好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二是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活用教材、自己动手编写资料。新课程强调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内容和教材并不等同。 “用教材教”,教材是“范本”和“凭借”。与以往的“教好教材”相比,教师要发挥更多的主体性。每一节课的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改造甚至创生。注重选择:对课本教材而言,由于它是面向一个较大范围内的所有学生的静态的学习文本,许多内容的呈现受到特定情景的制约。因此,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课堂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学会在众多的教材信息中进行有效的选择。学生已经学会的不教,学生现在学不会的不教,只教学生现在学得会的即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点:一是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围绕知能的结合点;二是能力点,主要是掌握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我们的数学学科,教师能结合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生活实际、经验基础有机选择训练题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注重改造: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和自身的逻辑性。而我们的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接受学习时身心状态与教材结构、内容和逻辑安排是有差距的,同时学生个体在这些方面也存在差异。而有效弥合这一差距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技巧。例如我们的英语学科教师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教师处理好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教材要求之间差距的问题,精选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处理教材逻辑顺序,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注重创生:校本教材是新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几年,我们先后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编写了古韵今咏古诗词诵读中华传统教育读本英语情境会话古镇木渎等。我们的教师能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运用这些校本教材和地方教材,将相关的知识有机地渗透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体育学科,作为一所具有篮球特色的传统学校,我们的体育老师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养、学校场地特点,创造、生成了篮球校本教材,将篮球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性、深入浅出地引入各年段个年级的体育教学之中。注重整合:新课程追求是一种和谐的教育,生态化的教育。因而,我们打破传统的学科分化、知识与生活脱节、理论与实践割裂等现象,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统整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统整。兼顾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实现同一学科领域内部新旧知识的统整和异学科领域的统整。以“2008北京奥运”主题为例,我们将该主题活动系列化:低年级语文老师立足教材中的课文2008北京和再见北京,中高年级教师立足课外阅读北京欢迎你,让学生 “浸润”在文本的语言之中,感受国人的骄傲之情;音乐课上老师适时引入教材以外耳熟能详的北京欢迎你,学生从流动的画面、动听的旋律中感受乐章、感悟世界和平的主题;美术课上老师引导学生用画信的方式以色彩的世界、线条的语言张扬个性、描绘未来;品德与社会奥林匹克的故乡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的发展历史;体育课上举办小小的趣味奥运会,学生在绿茵场上感受运动的独特魅力这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对奥运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在统整时我们也关注了学科的本位,学生在扎实的训练中提升了各方面的素养。教学内容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离不开教学内容,都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教师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关系落实到实处,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2、 教学结构的优化:从“五个环节”到“五个结构”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构成。但是它易造成“教师中心”、“讲授知识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格局。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多任务、多层次、多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知识结构、时间结构、信息传递结构、认知结构、师生活动结构的集合,是一个综合体。优化知识传授结构:教师把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的知识点按固有的结构体系教给学生,在传授过程中侧重精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联系实际的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给予学生以思考、探索、想象的余地。优化时间分配结构:教师应把最关键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按排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理解力最强的时段进行,要关注讲与练的有机结合。优化信息传递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住每一步,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按“输入编码信息加工译码输出”的信息加工的轨迹实施。优化认知结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要力求合乎认识规律,循着从已知到求知,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解到应用的顺序进行。优化师生双边活动结构: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为学生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指明方向,放手让学生自动去经历阅读、思考、想象、质疑、解决问题的历程。课堂教学必须要遵循一定智能的固有序列,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而精心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环节。我们尝试吸纳“五个环节”课堂教学结构理论中的积极因素,深入领会“五个结构”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底蕴,尽量摒弃“线性”的课堂教学程式,积极尝试螺旋上升的“立体式”课堂教学结构,大胆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我们的语文老师提出了“查阅资料查;扫清障碍读;疏通诗意解;体验情感悟;揣摩玩味赏;熟读成诵背”古诗文教学“六字诀”及“示范引领训练提高形成能力”古诗文教学“三步骤”。由背景资料的搜集引入新知的学习,由初读读通到再读读懂,由语言文字意思的理解到作者情感的体悟再到表达方式的揣摩推敲,课堂教学结构层层推进,知识的学习积累层层深入。而这样的一次学习过程不是一次性的,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次重复,学生就在这样的循环螺旋上升中提升了学习古诗文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大大提高。再如,我们还构建了“小学语文整体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具体参看文章小学语文“整体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此文获得2009年“教海探航” 征文三等奖。)另外,实现科学分配时间,合理采纳训练结构,向40分钟要效率,是我校英语教师教学中长期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行5分钟Free talk.(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0分钟Presentation(呈现新知),10分钟Drill(模仿操练),10分钟Practice(实践操练),5分钟Consolidation(巩固训练),通过合理分配时间,环环相扣;科学采纳各种训练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率,实现40分钟高效率教学。(具体参看文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研究,此文获得2006年“教海探航”征文二等奖。)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变化发展的高级活动。课堂教学结构的形成因教材、学法和教法的不同而各异,每一类的构成方式也是不变中有变,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套用一切内容的教学。只有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为切实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3、教学方法的优化: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部分之一。它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着的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有机整体,其效果决定于这种双边的协调一致性。从“教的方法”的宏观上来看,教师把过去的指令性教学,变为教师有机组合的组织性教学、参与性教学、指导性教学、合作性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穿针引线”。 组织性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知识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的规律,组织学生的“静”与“动”的活动,使学生有序的采集信息,科学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验操作,去探索、发现知识和规律,方法与策略。参与性教学,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中,放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权威,与学生共同探索,并通过教师的参与,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经验,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和信心。指导性教学,教师提供或创生丰富的现实情景和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新实践;教师在学生面对困难、困惑和意见分歧且无法说服对方时,提供研究方向,提出探究线索,表达参考意见或建议,或给予直接的帮助指导。合作性教学,教师“蹲下来看学生”,融入于学生学习的活动中。教师作为学习团队中的一员,当学生需要时,给以点拨帮助,共同面对问题、面对挑战、面对收获。从“教的方法”微观上来看,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互动交流法等以语言传递信息;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引导直接感知;练习法、实验法等以引导实际训练;陶冶法等以引导欣赏;发现法、探究法等以引导探究;比较法、类比法等以引导内容辨析与明白事理;想象法,联想法,情景再现法等以引进课外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个性特征、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思考,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进行组合,从而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我们也更清晰地认识到:有的课可以应用一种方法,有的课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有的课可以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总之选择教法要灵活多样、实用、有效,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考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来考虑,从教学情景的可变性来考虑。从“学的方法”来看,我们把学生过去的接受性和被动性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我们特别倡导和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因为自主性学习是实现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捷径。但“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也不等于学生“自由学习”。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地去计划、设计和引领,引领学生学习的方法、目标和路径;需要教师科学的去规划,适时的去参与、指导和帮助。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四个关注:关注经验、关注差异、关注独立、关注交流。(关于“自主性学习”,吴金根校长的文章我的数学教学观中有具体阐述。)施教之道,贵在得法。教师们对教学方法的优化着眼于: “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在诱导中变苦学为乐学;在引导中变死学为活学;在疏导中变难学为易学;在指导中变学会为会学。使“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真正落到实处。4、教学手段的优化:“秉承传统”和“彰显现代”的和谐共生。当代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了以多媒体等设备组成的网络系统为重要的教学手段的时代。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把事物、知识、思维等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隐为显,拓展时间和空间,使教学获取最好的效果,生成教学的效率、效益、效用和效应。因此,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毋庸讳言的是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十分清晰教学手段的功能与使用价值,屏弃“现代的就是最好的”思想,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才是最好的”观念,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去设计教学具、多媒体课件,以获得教学的最有效性和优效性。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时的背景下,我们努力处理好几组关系:在线学习和动作做;屏幕上的学习和屏幕下的学习;基于虚拟世界的学习和基于现实世界的学习;传授和建构;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正如蒋鸣和教授所言:要“保持一种新的平衡”,而且这种平衡应该是动态的。“秉承传统” 和“彰显现代”的和谐共生是我们构建优效课堂的原则之一。5、教学环境的优化:“有声感染”与“无声浸染”交相辉映自然要素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有很大的影响,教室内物体的颜色、教室的采光、温度、噪音等。颜色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和情绪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老学校,我们努力将“老校”教学尽可能地“做新”。从细微之处入手,尽力地绿化、美化和情化校园。在新校的设计、建设中,我们始终关注自然要素的优化。因而美丽的新校让我们拥有了更美、更优的环境。除了自然要素以外,作为校园隐形课程的人文环境、物质景观等也是我们致力于优化的环境因素。从原先的尊师守纪、乐学善思、敬业善导、严谨高效、勤学奋进,求实创新到现在的疑而拾得、导且相宜、异中求同;从原先的五爱、育苗到求知、学知、问知、乐知、品知、悟知、亲知、自知、行知。这些校风、学风、教风和楼名,不论是其内容,还是其变迁都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而专用教室里“流动的画面、世界的语言”、“色彩的世界、线条的语言”、“跳动的雕塑、形体的语言”、“墨润墨香、立字立人”等宣传语;门厅走道间“2%=100%(一个学生仅占班级人数的2%,但是却是家庭100%的希望)”、“笑,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校园里那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假山石;体育馆外立面鲜艳的五环标志以及内墙上“更快、更高、更强”的标语等等无不静静地述说着教和学的新理念。优化的教学环境相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有声的教学语言而言是无声的,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它们代表着一定的精神与灵魂,是物化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等。它不仅可以使师生在课堂中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创新的灵感不断闪观。无声的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潜移默化影响和拉动作用。6、教学情感的优化:从“教师权威”到“现代民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 “绝对权威”老师讲的就是对的,任何学生不能有异见,否则就是“大不敬”;学生必须毕恭毕敬,俯首贴耳,端正坐姿,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谁敢越雷池一步?传统的课堂师生关系压抑着学生的个性,管制着学生的思想,束缚着学生的灵魂,抑制着学生的思维状态,不仅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把学生创新思维、创造精神磨灭殆尽。有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对于提升课堂效率、鼓励学生创新至关重要。教师进行“微笑教学”,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进行“趣味教学”,教师努力挖掘教材的趣味性,通过多种方法,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情趣。教师进行“激励教学”,教师以期望激励、成功激励等方法改变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教师进行“差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既要给予学优生一马当先、冲刺在前的动力,更要给予学困生坚持不懈、努力追赶的勇气。教师进行“宽容教学”,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宽容学生的错误和失败,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进行“讨论教学”,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板着面孔的长者,更是亲切和善的朋友。“教师权威”向“现代民主”的转变,必将优化着课堂的教学情感,优化的教学情感又如化雨的春风,将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知识融化、分化、点化、情化,其形式求自然、分寸求适度、氛围求和谐。7、教学评价的优化:从“单一评价”到“多元导向”。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着眼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我们尝试着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在评价中导向、诊断、激励、和反思。从以往单纯性的甄别和选拔,到如今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评价的功能实现着转变,而我们的评价主体、内容、过程等随之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导其向、排其难、激其情、促其思,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素养也能随之提升。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更需要形成性的过程评价。而且应该是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因此,我们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不只是以一张试卷作为依据,而是兼顾日常,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我们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实施多主体评价,即加强学生、教师、学校的自评和互评,倾听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畅通多方面信息反馈的渠道,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专业人士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主体的多元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因为学生个体、同学、教师、家长在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的评价是全面的、发展的。这样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使得评价结果更机全面和真实,也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二)着力关注教学策略的最佳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发展的最优化、学生生命质量的高品位。“四关注”1、优效教学关注教学策略的最佳化。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教学策略有优劣之分,有上中下策之说,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尝试设计两三种策略供选择和比较,以备上课时灵活运用。同时要求我们教师具备反思意识,经常反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方法?”2、优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应该说都是有效的,有的是“少慢差费”的低效,有的是“多快好省”的高效。我们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是指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不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不管是记在本子上的还是渗入血液里的,都要达到最大值。不满足于“有效”追求的“终点的价值”,而是“高效+有效=优效”的课堂,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优效化是实践建构性教学的终极追求和必然走向。只有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最佳化的教学策略,采用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才能得以实现。3、优效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最优化。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提高质量,就必须关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参与意味着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状态,是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种亢奋、激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因此,课堂教学要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有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略时,考虑的不是自己教学设计如何精致完美,而是着眼自己的每一步教学环节是不是利于学生最优化的发展,不仅让学生尽量多的获取知识和技能,还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及提升。4、优效教学关注学生生命质量的高品位。优化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如果学生每天都感到自己的潜能被唤醒,记忆被激活,心智被开启,情愫被放飞,那学生的生命价值是多么有意义?而学生生命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的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不仅仅是“考试成绩”“教学质量”的“优效化”,更应该是“学生生命质量”的“优效化”。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对人性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质量的关注不是靠枯燥乏味的说教实现的,而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首先体现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站在尊重学生的高度理解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水平;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创设一种自然、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而课堂上教师用心的聆听、热情的鼓励、友善的指正,学生认真的听讲、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探究是互相尊重、共同促进的生命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与教材的对话,与同伴的真诚交流,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对话也都是课堂生命的体现。优效化的课堂教学是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展开,以互相尊重、互相坦诚的民主的课堂互动为主要形式,以具有挑战性智慧活动为载体的,师生愉悦、积极的心理状态下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建构,还有内心精神世界的建构。我们的课堂只有采用最佳化的教学策略,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学生的生命质量到达高的品位,这样的课堂才是优效化的课堂,而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三)积极建构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联动机制“三联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情感、教学评价的优化以及教学策略的最佳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发展的最优化和学生生命质量的高品位。我们努力实现多个联动。1、优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整体联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努力优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整体联动。我们推行备课改革,鼓励教师一课三备。“一备”首先要明确“教什么”,要有统筹的模块意识,对于教材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源于教材、创新教材、超越教材。要明确“怎样教”,以统筹的观点出发,了解学情、选择方式、准备资源和进行预设与生成的弹性设计。这是属于个体的一份初案。“二备”就是对于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研究。主要形式是“个体集体个体”,即组织同教材的教师就每单元中的不同内容分工备课,一位教师做中心发言,其余教师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有个性的教案。同时也要发挥教育教学杂志和网络优势,博采众长。上课是教师把研究落实到常态教学之中,推动活动的开展。每位教师定期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学展示研究活动,精心准备公开教学,教科研组老师参与互动听课、评课、研课、改课。其他教师鼓励积极参与,并且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力求让上课者与听课者都有收获。“三备”即课后反思,反思不能流于形式,要围绕研究主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促进“优效化”发展。反思教学内容的,使得讲授的内容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反思教学态度,建立一种师生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时刻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反思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诸如备课、组织教学、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知识检测等实施全面的自我调控,抓住局部,优化整体,注重教法,努力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教、精心测试、精心批改、精心点评。反思教学情境,创设充满新奇、富有情趣、极具思考的探索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努力做大教育,做大课堂,做活教学,也使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联动,使各学科整合,以全面提升学生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地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学习走向课外阅读,从书面练习走向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教师高技的引领下,全面、和谐的发展。2、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整体联动我们积极整合德育资源,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首先是立足学校,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正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协同合作,因班施教,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引领发展,全力打造优秀班级集体,为优化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出好家校月报,从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我们还借助“网上家长学校”,依托“家校通”“校长电子信箱”、 “家校联系本” 的信息获取和在线交流功能,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它绝不仅仅是一节课;不能局限于某种空间,它绝不仅仅是教室。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还致力于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自然大课堂,融入社会大空间。我们加强社区教育,充分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劳动基地的育人作用,发挥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的作用,发挥退休教师协会的作用,以密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3、优化学习、实践和再学习的整体联动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我们以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突破口,认真深入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学校制定相关的各项常规制度:如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汇报制、评价与奖惩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提高了质量。为了更好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将每一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纳入学校月考核、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之中。合格的教师需要过“三关”。即:组织管理学生能力关、学科教学素养关、教育科研素质关。我校规划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即文化课程、学科教学论课程、教育管理课程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程。通过所创生的校本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素质。 一是积极要求、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二是推行教师论文参赛费学校承担和获奖奖励机制;三是开发了“全员轮训制”、“全员外出听课制”、“全员与大师对话制”,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将分期、分批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教师专业培训。学校还将诚邀名师、大家的来校讲学、讲课,从而有效地催生我校教师的教育智慧。为了激励和方便教师读书,在征订好学校图书室报刊杂志的同时,公费为教师同步配置新课程教材,公费为教师配置江苏教育教江苏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小学教师培训等杂志。我们特别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使青年教师能早日成长起来。我校从实际出发,立足校本,借助外力,继续构建“三个机制”,通过校本培训积极搭建适合教师成长的平台,以切实有效的行动,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工程。“三个机制”即:师徒结对制、满期考评制、教学汇报制。师徒结对制。我们成立“青年教师指导小组”,对新引进的师范生,根据任教学科、年级和班主任情况,以一对一的方式,给以新教师配置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为对象的带教师傅,并结对三年,指导新教师的师德和教育教学的全面业务工作。满期考评制。为了激励新教师成长,对三年满期的青年教师进行“说课”、“上课”、“思想汇报”和“论文提交”考评,并从师德表现、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教育业绩等方面,引领他们的后续发展方向。教学汇报制。提升课堂教学力,才是提升教师教育力的重要途径。我们一是实施“1、3、35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课选优活动”行动计划,组织一年内新教师校级“说课”、“上课”比赛,3年内青年教师校级课堂教学评课选优竞赛,3年以上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校级课堂教学评课选优活动;二是实施“区学科带头人对外公开教学展示”行动计划;三是实施“区知名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区级示范教学活动”行动计划;四是实施“任课教师组级挂牌课教学研究汇报活动”行动计划,组织45周岁以下教师期初确定研究课题,期中展示课堂教学,并鼓励45周岁以上教师公开教学等等。我们一方面引领教师做一个能自主学习发展的教师,能有序管理学生的教师,能有效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得到家长赞赏的教师;另一方面,我们着力“造名师”、“推名师”和“用名师”。“请名师引领、和同事对话、与自我反思”是我们学校校本培训的基本原则之一。“名师引领”“请进来”“走出去”,我们的教师听名师上示范课、做教学讲座、与之互动交流,受益匪浅。多年来,我们邀请名师、大家的来校讲学、讲课,有效地催生我校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借助外力的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发挥校内名师的优势,尽可能发挥这些内部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引领全校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五、 研究的主要成果(一)初步形成“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实践操作模式。总体上来讲,“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实践操作模式可由下图示意:我们认为,“七优化”是优效化课堂得以建构的核心和关键,“三联动”是优效化课堂得以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四关注”既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优效化的考量标准,也是教师在优效化课堂的实践道路上努力追寻的目标,“关注学生生命质量的高品位”更是我们优效化课堂追求的终极理想。(二)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形成了优效化课堂的评价指标,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课题研究强有力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学科本位得以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教学设计更有前瞻性,教学方法更富启发性,教学过程更富灵动性,教学手段更具合理性,教学氛围更具民主性,教学环境更显人文性,教学评价更有激励性,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效用更显,效应更广。并由此形成了我校课堂教学优效化的评价指标。见下图。优效化课堂评价指标的深入人心,更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热潮。近年来,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评优课及教学展示中,我校呈现的课堂教学的案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评委、一线教师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在课题研究期间,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获奖共计近百人次,位居同类学校的前列。(三)优效化课堂的构建和实施,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优化并努力实现着学生生命质量的飞跃。由于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明显转变,我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获得了明显的转变,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 我们的学生成为“合格+特长”的学生。优效化课堂的实施,学生的知识、能力、心智、智慧、情感、体魄、审美情趣、生活技能得以健康发展及有力提升,我们的学生成为合格的学生、家长期待和厚望的好孩子、社会的好公民。课堂教学的优效化推进,我们的学生在英语、数学、写作、艺术、科技、体育、摄影、计算机、书法、美术等方面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释放。我们的学生成为“多读书+读好书”的学生。教师的学习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精心构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通过教师激情的学习引领,精心的学习组织,促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进一步开放学校图书室,开发班级图书角,创造考评、表彰、激励等机制,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我们的班主任、学科任课教师更是发挥独有的影响力和指挥力,充分挖掘班级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合作双赢,共享图书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组织和开发好每天的学生早读、午读机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让读书、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学校的风气。我们学生成为能说好“母语+英语”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工作。在加强母语教育教学的力度的同时,作为苏州市双语实验小学,我们通过课堂引领激发学生学习的英语热情,加强英语教学的研究力度,使学生学得兴趣、学得自信、学得成功,享受英语学习之快乐;加大对学生英语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发力度,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合格与提优相结合,兴趣与技能相结合,母语与英语应用交流相结合;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扎扎实实地打造我校英语教学品牌。 我们学生成为“健体+启智”的学生。健康的身体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为此,我们不仅重视对学生的启智教育,还提高了教师对学校体卫工作的认识,深化和加强工作的管理,致力工作的研究,构建校本课程。我们注重对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兴趣、体育精神的教育;注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卫生、环保、人与自然等教育,使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卫生、健体、环保习惯,为增强体育素养,美化、净化校园及校外环境,彰显了学生的优良素质。据不完全统计,本课题研究以来,有1000多人次的学生在区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200多篇文章得到发表,200多人次的学生受到区级以上荣誉表彰。(见附件)下面再以实例来说明和见证我们的课堂是如何实现学生生命质量提升的。马老师的写作课上,孩子们正在完成作文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读了孩子们的草稿,马老师大吃一惊。全班49位学生中“感恩父母”的只有3人,作文中出现最多的词是“怨恨”,父母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成了“恶、残、凶”的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