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论文.docx_第1页
文艺批评论文.docx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艺批评论文特征码vrjmxugaeaxewbwpykdo 在文学艺术领域,文艺批评是一个独立的行当还是附属、陪衬、装饰、可有可无呢?文艺批评当然是独立的门类,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中不是很重要,而是相当重要。文联设立了文艺理论家协会,就是为了加强这方面工作。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大道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特征等大问题,不是搞形象思维的作家、艺术家能够深入研究的问题,文艺理论家、批评家是“站在高坡上,挥手指方向”的角色,要承担起为整个文艺界举旗引路的作用。开展正确的文艺批评是党领导文艺的重要手段。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双百方针”执行的很不稳定,所谓“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忽左忽右的政策倾斜,严重影响了文艺的正常发展。经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党摸索出一套加强和改善领导文艺的有效办法,这个办法就是通过人民团体这个桥梁和纽带来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而文联和作协组织、影响文艺家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和贯彻文艺方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文艺批评,以文艺批评为导向纠正错误,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遗憾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发挥评论界的作用还很不够。不够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是掌管人财物的部门不知道文艺批评有什么用,舍不得投入,使评论界的“巧妇”们一直无米难为炊,造成了当前队伍涣散、人才外流、刊物难办、阵地失守的局面。另一方面,文艺评论界也常拿自己当外人,靠边站,不上前儿,假装谦谦君子,站在局外说点怪话,放点怨气,不扛旗、不领军,批评不到位,说话没份量,所谓的缺位、失语,就是没尽到责任。关于批评家的舞台站位如果把文艺比作一个大舞台,批评家应该站在哪里?是前台还是后台?是边幕条里还是幕后?批评家应该是作家、艺术家的先生,而不是“后声”,先生是能够帮助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后声”是跟在人家后面说三道四。目前看来,先生不多,为人家摇旗呐喊,刷色捧场的不少。当然,一部作品问世、某些艺术家走红,批评家站出来,以先生的身份为其把脉诊病,帮助他们完善提高也有必要。可是,当前更多的“歌颂派”,看红包有多厚就给人家说多少好话,拍马屁、捧臭脚、马后放炮似的所谓批评,有了不多,缺了不少。尤其是拿了人家的好处,就无原则地为人家高唱赞歌,把差的说成好的,把丑的说成美的,明明是红肿之处,偏说是艳若桃花,不但讨嫌而且丑恶,有损批评界的形象。批评家要靠自己的真知灼见、真才实学树立自己的权威性。真正的学术权威才有资格站在高处指点迷津。当前的理论家、批评家,理不直、气不壮,面孔模糊、形象暗淡,不是因为没有话语权,而是用权不当。我建议,一部分提前富起来的走市场的批评家,应该退出这个行当,另成立个“文艺装修公司”,归工商局去管。关于文艺批评的标准关于毛泽东提出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批评标准是时代的产物,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为了文艺更好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而提出来的。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为了避免对文艺创作的横加干涉,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批评也不能脱离开政治环境来开展。不讲政治以什么为标准来开展批评呢?“以艺术标准”,哪一种艺术标准?是西方的艺术标准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标准?所以要明确新的批评标准是什么?不能将西方的某些文艺思潮搬来,作成格式化来衡量我们民族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也不能完全以市场化为标准,用票房或收视率衡量一部作品或某些艺术家的价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要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创新。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批评标准,在一片“杂学唱”似的批评中,主旋律不可能清晰。为什么批评?怎样批评?大家随心所欲就等于没有标准。发展和创新马克思文艺理论,我认为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创作更多反映人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为理论指导,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文艺批评标准,是发展文艺事业的重要基础。关于批评的大众化问题开展文艺批评是少数人的事,是职业批评家的事。要让大家都关心文艺批评,除非等到“人们可以上午钓鱼、下午打猎,晚上当批评家”可以自由选择职业的共产主义时代。我这里要提出的问题是,当下文艺批评既脱离大众,又脱离文艺界实际的问题要不要解决?怎样解决?只能在少数人中间,局限于批评界内部开展的文艺批评有什么用?有人说,文艺理论是不可能普及的,一本理论刊物能有百八十人看就不错了。从现象上看这话没错,可是我们也应该反思,文艺批评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理论界内部开展的“游戏”,文艺界都不关心的批评,有用吗?没有实际用处政府愿意加大投入吗?那么文艺批评能够大众化吗?我们换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王朔骂人、陈祖德放刁、胡戈恶搞会有市场?搞得网络上一片喧嚣。从某种角度说,这些人搞得是另类的批评,是批评界的失语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和话语权。张艺谋是不是装修工?无极是不是无聊之极?央视是不是惟利是图?“血馒头”够不够成侵权?这些看是无聊的现象,却都是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我们批评界为什么不屑一顾呢?文艺批评能不能大众化,关键是我们的批评家站在什么立场上开展批评和怎样批评。其实中国人是很关心文艺的,也乐于参与。那么众多网民对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对“梨花体”、对李宇春、韩寒、郭敬明等现象展开的大讨论,批评界却没有声音。当有人大骂“文坛算个屁”、叫嚷要解散文联、作协的时候,我们理论界也听之任之,这不正常。我建议我们的批评家一定要摆脱贵族化,放下身段,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走到文艺家中间去,关注民生,关心文艺发展的现状,替老百姓说话,替文艺界说话,肯定会受到人民的欢迎。躲上小楼成不了一统,更练不出高雅情怀。至于文艺批评的语言问题,我不想多说,我只说“高僧都说明白话”,玄学都是小沙弥玩的。千万别把晦涩当高雅,别拿无聊当深刻,真正有出息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一定要把双脚站在土地上,面对人民、面对时代说话,说该说的话。给批评家的三条建议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呼唤大批评家。辽宁要实现建设文艺强省的宏伟目标,需要出人才出尖子人才,出作品传世出精品,出文化产品出名牌产品。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靠加大投入就能买来的。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出几个有权威的大师级的文艺批评家来带动文艺事业的全面发展。一个优秀文艺批评家的作用要胜过无数“吹鼓手”。著名文艺批评家的必备条件最少应该有如下三条:一是既懂理论又会实践。能说会道不如能说会做。最好自己本身就是大艺术家又是批评家,这样别人服气,自己底气也足。二是根要扎得深,手要伸得长。扎根要两只脚,一只扎在大众生活的土壤里,一只扎在民族文化的土层中,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