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浅析.doc_第1页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浅析.doc_第2页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浅析.doc_第3页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浅析.doc_第4页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浅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浅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浅析 王燕 徐灵玲 杨梅 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不达标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 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4 5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统计,寻找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4 500份血液标本中发现,有23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比例为5.1%。并且统计发现标本不达标的常见类型有:样本量少、抗凝不全、溶血问题、凝血问题,其他不合格原因还有输液同侧采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盛放血液的容器不当等。结论 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主要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有样本量少、凝血问题、溶血问题以及抗凝不全等。因此,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医院检验科应不断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采血规范及专业技能,从而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关键词 临床检验;溶血;凝血;采血;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4)02(b)023-02 作者简介 王燕(1980.12-),女,四川泸州人,本科,初级技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检验工作为更多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1。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达标的相关影响因素,该院针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收集回来的4 5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寻找影响其血液质量、检测结果的原因,从而指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血液标本共有4 500份,均是该院门诊采血科室医务工作者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然后由指定的护士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科。 1.2方法 血液标本被送至检验科室后,通过专职工作者进行集中收取、放置。按照临床医生申请的血液检验项目内容,对相应的血液标本外观、颜色进行观察,分析采集时间并通过复查方式、检测分析方法等手段帮助核对血液标本是否合格。另外,检测血液标本是否存在标本量不足、凝血问题、溶血以及抗凝等情况。并认真记录不达标的血液标本,通过建立相应额档案,在档案中详细记录各个不达标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然后按照不达标原因进行分类。通过与相应的负责护士进行沟通之后退回不达标的血液标本、重新采集,并重新检验,将其检验结果对原不合格标本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2.1血液标本不达标原因 采集回来的4 500份血液标本中检查发现有230份血液标本是不合格的,所占比例为5.1%。其中不合格标本的常见类型包括:样本量少:27.5%;抗凝不全:20.5%;溶血问题:12.5%;凝血问题:11.3%;标本放置时间过长:6.3%;容器不合格:6.7%;输液同侧血液采集:6.2%;被采血者准备不充分:5.2%;标签不规范:3.3%;标本受到污染:0.4%。 2.2标本血液比例不正确 检验标本中发现血液比例不当,检查结果中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P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值水平明显升高,而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测定值下降。详细数据:(1)不合格血液标本中Fib(2.361.16)g/L,TT(15.52.3)s,PT(21.24.8)s,APTT(41.59.1)s;(2)复查标本:Fib(3.591.04)g/L,TT(18.01.5)s,PT(11.81.9)s,APTT(25.52.8)s。 2.3溶血影响 发生溶血的不达标标本与复查血液标本相比检测所得结果中GLU(血糖)水平值偏低,而钾(K+)浓度以及AST(谷草转氨酶)检测值偏高。其中不达标标本:K+(6.90.7)mmol/L, AST(55.815.1)U/L, GLU(3.10.6)mmol/L。复查标本:K+( 4.20.6)mmol/L,AST(26.110.8)U/L, GLU(4.20.7)mmol/L。 2.4凝血原因影响 血液标本中存在血凝块会使检验项目中的PLT(血小板)的测定值下降,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检测值相比与复查标本检测值较低,而不合格标本中WBC(白细胞)检测值较高于复查标本检测值。这表明不合格标本中凝血原因会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3讨论 3.1分析部分导致血液标本不达标的原因 3.1.1病人自身原因4500分血液标本中有230例标本不达标,其中有12份(5.2%)是由于被采血者准备不充分而造成。血液标本采集及检验工作质量也会受到受检者的身体、心理状态的影响,但是在工作中医务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血液采集工作中,护士没有向受检者说明详细的注意事项,仅是简单的介绍,造成受检者没有认识到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充分的准备。应告知受检者在采血前12 h就停止进食,并在采集前4 h禁烟酒、咖啡以及茶等刺激物,有效防止饮食因素对生化检验指标产生影响。告知受检者在采血前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因为其会导致出汗、剧烈呼吸,造成体液分布以及体液量改变,使电解质升高2。 3.1.2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不正确该组研究中230份不达标标本中有32份血液标本溶血,检测结果表明标本溶血GLU值偏低,而钾及AST检测值略高,导致检验结果发生误差3。其中比较多见的溶血原因:采血过程中护士采血时间太长、止血带拉扯太紧、采血部位挤揉、拍打过度,或者是使用的真空采血管内部压强太大,使血液在采血管中发生较大的撞击,使部分红细胞发生破裂情况;护士采血前使用酒精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未将酒精干透就进行插针,或者是针头和注射器连接部位发生漏气,造成采血过程中存在气泡4。 不达标样本中有120份属于血液比例不当,其可导致检验结果中的APTT以及PT检测项目的测定值偏高,Fib以及TT测定值下降,从而使凝血功能检验结果发生较大误差。其中采血量少或者过多都会使血液抗凝比例不当,导致凝血试验结果发生误差。 3.2预防对策 3.2.1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医院可以印发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册子,并将其发放到每一位采血工作者手中。册子中包含有临床检验相关项目及其重要性、受检者准备工作、标本采集规范、采集注意内容以及检验时限等。并定期开展相关的血液标本采集讲座,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采集技术、专业技能,完善护理人员的血液标本采集知识,从而提高采血质量,确保标本合格。然后定期对科室工作者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计入个人绩效,从而提高科室人员的工作认真度以及自我提升的意识。 3.2.2确保受检人员准备充分采血护士在采血之前应告知受检者采血相关注意事项,根据不同检验项目要求来确定禁食水时间,使受检者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有效防止饮食、饮水因素影响检验项目测定值。并且叮嘱受检者在采血前禁止剧烈运动、过度劳累,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存在假阳性情况。采集工作中,对于紧张、害怕的受检者,护士应积极与其进行交流,帮助转移注意力,缓解受检者不良情绪,从而控制由于紧张、害怕心理造成血糖升高、红细胞数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等,影响标本检验结果的正确性5。 综上,血液标本检验工作中为了确保标本质量合格,提高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医院采血护士应严格控制好采血量、采血方法规范,使受检者做好充分准备等,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对于采集好的标本,在送检过程中也应做到及时,防止送检时间延长而影响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周迎端,陈敏,邓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97-100. 2吴华,王小青,于波,张翠青.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