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案中常出现的问题研究及矫正策略.doc_第1页
高考地理答案中常出现的问题研究及矫正策略.doc_第2页
高考地理答案中常出现的问题研究及矫正策略.doc_第3页
高考地理答案中常出现的问题研究及矫正策略.doc_第4页
高考地理答案中常出现的问题研究及矫正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答案中常出现的问题研究及矫正策略为了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我在新高一的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内容是:你喜欢地理吗?为什么?有将近50%的学生不喜欢或者不确定喜不喜欢地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知识繁杂而凌乱2、记不住地名、弄不清位置3、听不懂或者听懂了但表达不清楚4、看了答案就懂,不看答案无从下手5、记住的知识用不上、不会用6、学习很用功,成绩上不去,得高分更难。这些理由对还没有进入地理高考复习阶段的学生而言,只是一些个人感受,但这些感受往往会影响他们在三年高中学习地理的态度,甚至会影响他们的选择。但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愿意选择地理学科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喜欢现在的地理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学生一旦感受并理解到这种师爱,就会喜欢老师,进而对其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行动上就会转化为教师所期望的自觉行为,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由此可见,在高中三年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及早意识到学生高考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而且还能更好地为高考复习服务。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学生答题有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大家都知道,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高考考场上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在试卷上,而在文字形式表达的背后,涉及到答题的诸多环节和思维过程,从地理学科专业的角度上说,要让学生在高考现场将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最大化地加以展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掌握、审题方法、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从某种程度上看,作为地理老师的我们,只要潜心研究高考地理答案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早制定矫正策略并用来指导地理高考复习,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对比分析,发现问题从20102014年近五年的宁夏地理高考真题看,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组成:选择题占44分,非选择题占56分,选择题具体有比较研究、材料解析、等值线判断、地理坐标、地理计算、逻辑推理六种题型;非选择题主要有地理成因、地理特征描述、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名词与地理概念、探究性试题等题型。通过对近五年的题型分值分布发现,不同题型所出现的频率与所占分值的比例大不相同,而不同题型的作答,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表1 选择题各类题型分数变化题型年份比较研究题材料解析题等值线判断题地理坐标题地理计算题逻辑推理题2010年162004042011年03240802012年128412082013年122080042014年81601208总计48961628824表2非选择题各类题型分数变化题型年份地理成因题地理特征描述题地理分析与评价题地理名词地理概念探究性题2010年412025002011年308280102012年36032082013年42024082014年4751806总计196331270321、学生答题中出现的表象问题(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2013年第37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沼泽的成因上,忽略了问题是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2014年第42题: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提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学生一看到鲁尔区就联想到鲁尔区的工业区位优势,不假思索地进行作答。(2)、口语化现象严重2010年37题第(3)小题问是否赞成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如若“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学生则回答“那个地方穷,人太多了地又太少了,还算热吧”。还有常见的鱼死亡的原因,学生答“水温高,鱼热死或者水温低,鱼冻死”;还有“作物忍受不了寒冷而枯死”等等。(3)、表达混乱,词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前一句是肯定,后面一句又是否定;表述上观点和图表两张皮,不能有效地统一起来。有的因果逻辑混乱,或只写因、不写果,或者只写结果不分析原因。有的学生其实能读懂图表蕴含的信息,但却不加分析,不管有用无用,写满了为止,结果表达的乱七八糟,令阅卷老师不知所云。(4)、规范技巧不到位不能准确使用术语。表述模糊,似是而非,关键词错别字多。如“滑坡”写为“滑波”;“泥石流”写成“泥失流”。“不冻港”写成“不动港”或“不洞港”; “结冰期”写成“接冰期”。“海陆交通”写成“海路交通”等。还出现“渔类”、“倒致”错误字眼等答案要点堆砌。无逻辑关系,甚至前后矛盾;缺乏全面、辩证分析,缺乏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答案缺乏针对性。重点不突出,条理和层次不明确;答题时绕圈子,踩不到点上。书写不规范。潦草杂乱、不规范修改、不分要点层次、一句话到底;字体过大或过小,间距不合理;漏答、错位。2、学生答题中暴露出的实质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首先表现为概念原理不扎实。如未掌握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类型概念,导致地形类型判断错误;混淆水文、水系概念,答题无法区分。原理规律理解不到位,思考问题不深入。对于基本原理理解停留于表层,浅尝辄止;对于重要规律不能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热力环流得基本原理等。其次知识结构残缺。死记硬背知识碎片,缺乏知识间的联系与逻辑关系,导致答案要点不全,扣点不准,如对区位因素的分析执着一点不顾全局;对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前后颠倒、逻辑混乱(2)、审题过程不细致不能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答非所问;忽视设问中的限定词,曲解题意,思路大相径庭;区域定位不准,不知在哪里,也就无从分析特征原因。(3)、信息提取不全面重图轻文,对待文字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视而不见;不能充分挖掘图表中的隐形信息;不能根据设问整合信息确定答题思路。更有甚者,不少学生对图表中的显性信息也未能提取出来。以2010年36题为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2分)表明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2分)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4分)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4分)(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3分)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3分)(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5分)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3分)(4)、图表技能不熟练第一,图文转换能力欠缺。面对新图表读不出、说不明、理不清,不能建立图表信息与问题间的联系。如统计图表的分析,不能正确运用数据,尤其是需要作数据处理的图表更不知如何入手。第二,空间思维能力薄弱。不能建立起空间概念,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定位能力不足,借助于空间想象进行推理判定的能力薄弱。第三,迁移变通能力差。以2010年选择题4-5为例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A2019年,2066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B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5)、有的是概念原理印象模糊。概念、原理、规律背诵不少,面对实际问题不知如何运用。不善于联系所学原理、规律进行科学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有的是难以整合原有知识,很多学生没有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角度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而导致遗漏要点,这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常学习中还未建立起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还有的是解题思路不知变通。面对开放性问题,思路狭窄,不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不能围绕核心问题搭建分析思考的有效途径,重组知识构建解答模型。最为突出的是答案错位泛化显著。套用模板现象普遍、泛泛而谈、万能式的通用答案,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对思维模型进行取舍与变通。2013年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涯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3、学生答题中反映出的老师教学问题学生解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学科基础与知识结构的欠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师。你有没有反思过这些问题:你是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教学?你在学科的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哪些能力的欠缺与你的教学有关?你的教学是否规范?你的教学适应高考对学生能力测试的要求吗?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出老师的具体教学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不足:(1)、复习定位不准首先,面面俱到,贪多求全。高考命题突出主干,复习教学面面俱到势必造成内容繁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认为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好高骛远,过度拓展。新课程改革已经将教材中的繁难部分删掉,而我们部分教师对删除部分知识念念不忘,在拓展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第三,学情不清,效率低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不顾及学生已有的情况,自主学习或课前检测的结果不加利用,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艰难。最后,急功近利,适得其反。想在短期内迅速将学生能力提高到想象的高度,用难度、综合度很高的题目狂轰滥炸并陷入“热点问题”陷阱。(2)、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教学因循守旧以“灌、背、默”等形式让学生生吞活剥复制教材。以一本复习资料为蓝本,师生一起“同化”。以“满堂灌”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老师讲的过多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条件差,舍不得时间,形式大于内容。模式化教学使学生思维形成定势。发散思维被抑制,尤其对尖子生的杀伤力很大偏重记忆知识教学上对同一问题缺少归纳总结,课堂讲解缺乏知识的前引后连,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碎片,割裂知识联系与体系缺乏答题指导如综合题答题逻辑关系的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设问与基础知识、材料信息及答案要点间的联系训练不当例题选择的目的性不明确,示范效应差;练习题选择指向性不清,以量取胜;题量太大,学生疲于应付,思考时间少;题目选择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单一知识点题型单一,重复练习落实不力忽视基础知识落实情况,动口多 动手少,导致问题“理解了,但记不住”,“一看就会,一写就错”。限时训练批阅、评讲不及时,诊断补偿不到位;平时训练或检测对学生卷面要求不高,对学生答题存在问题整改力度不够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矫正策略1、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地理考试范围广,而面面俱到的复习,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知识点都难以落实。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对于核心主干知识,要抓紧关键不放,如从局域的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到大尺度的季风环流、三圈环流,形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何谓地理核心知识?反映地理学科本质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符合地理学科价值取向的知识即主干知识,如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可再生性的核心概念、基本技能、原理规律;以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知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等。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让学生把握地理要素间的相关性,并会推导知识间关系,构建知识结构概念图,体现认知逻辑。有意识地将教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由线成网”,形成知识的网络化,加强因果推导,展示逻辑思维过程,将知识不断引申,使学生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原有知识主干,在回忆中查漏补缺、强化主干。2、牢固掌握思维方法以区域为载体的人地相关分析(自然、人文现象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区域综合分析(以经纬网和等值线为载体的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思维(位置变化及其联系、空间分布的成因联系)是地理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1)、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加分析,提高以地形、气候、河流为对象的信息获取与解读、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训练。如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2)、注重案例拓展。以区域真实性、应用性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提高以“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地理问题”为主题的论证探讨和由此及彼的迁移运用努力。针对所选区域挖掘区域发展中的现实地理问题,依图设题提出选择和回答的相应要求,引导学生正确阐明人地关系,论述和说明区域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因地(时)制宜、可持续发展。对于同一主题,可采取区域替代方式让学生学会迁移变通。(3)、落实读图分析。通过图图转换、图文转换、图表转换的方式,变换思维角度,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增强对高考试题变异图形以及新材料、新情景的适应能力。通过读图思考设问,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特征、论证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各类地理图表的信息呈现特点,学会准确全面地从中提取显性和隐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