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马哲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马哲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马哲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马哲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D) 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C前进论和倒退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D) 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唯物史观对(C)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C)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C)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D)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 9、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 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 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C) 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 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 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 1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D) A两者相互并存B两者相互决定 C两者相互制约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13、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D) A人们的社会心理B前人留下的学说 C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D人类的社会实践 14、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D) A客观反映B真实反映C社会反映D主观反映 15、“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D) 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C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1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是因为(D)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8、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是(D) A人类的智慧B人类的文化C人类的思想D先进文化 19、生产力是指(C) A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力量B人们解决相互之间矛盾的实际力量 C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客观物质力量D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 20、生产资料包括(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一切劳动产品 2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C)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 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22、“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段话指出,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 A生产工具B生产力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2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或主导因素是(C)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科学技术 24、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这说明(D) A劳动资料不能离开劳动者B劳动对象不能离开劳动者 C生产资料不能离开劳动者D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25、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到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中转化为(D) A需要的生产能力B重大的生产能力 C新型的生产能力D实际的生产能力 26、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D) A强大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B真实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C新型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D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7、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D)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8、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这是(D) A广义的生产关系B直接的生产关系 C一般的生产关系D狭义的生产关系 29、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这是(A) A广义的生产关系B直接的生产关系 C一般的生产关系D狭义的生产关系 30、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产品的分配关系 C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生产、分配和交换 31、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C) A生产关系B产品的分配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3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下列说法中,哪一个说法不说明上述观点(D)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B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 C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3、“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commerce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哪一个说法不说明上述观点(B) A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C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4、“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个观点说明了(D) A人为因素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 B在一定条件下,拔高生产关系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它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35、下列观点中,哪一个不属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反作用原理(A) A拔高的生产关系能使生产力获得“跨越式”发展 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 C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3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涵义在于(D) A它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过程 B它揭示了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过程 C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 D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3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D) A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道德进步是评判历史功过的唯一标准 B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功过的唯一标准 C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道德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D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3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D) A彻底否定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道德标准 D彻底否定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生产力标准 C彻底否定了以生产力标准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B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39、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自己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正确思想的哲学理论根据是(C)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40、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D) A生产要素的总和B生产资料的总和 C物质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的总和 4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A) A基本经济制度B基本政治制度 C基本经济体制D基本政治体制 4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的内在关系表现为经济体制是(A) A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B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C市场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D经济调控的具体实现形式 43、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的上层建筑建立在(D) A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B一定的制度基础之上 C一定的生产基础之上D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44、上层建筑中的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之间是(D) A两者相互作用的关系B两者相互制约的关系 C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D前者指导后者,后者影响制约前者 45、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和作为核心的分别是(D) A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B观念上层建筑和国家政权 C政治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D政治上层建筑和国家政权 46、国家的实质是(D) A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工具B安定社会秩序的保卫工具 C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工具D阶级统治的工具 47、国家与原始氏族组织的不同之一在于(D) A前者以民族来划分,后者以部落来划分 B前者以社会成员来划分,后者以氏族成员来划分 C前者以税收来划分,后者以道德来划分 D前者以地域来划分,后者以血缘来划分 48、国家与原始氏族组织的不同之一在于(C) A前者以民族来划分,后者以部落来划分 B前者以社会成员来划分,后者以氏族成员来划分 C前者征收赋税,后者不征收赋税 D前者以地域来划分,后者以道德来划分 4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D) A前者作用于后者,后者也作用于前者 B前者决定后者,后者也决定前者 C前者服务于后者,后者也服务于前者 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 5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B)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份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51、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A) 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D意识形态 52、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D) A只存在于封建社会B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C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D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 5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 A是能动而积极的B是能动的,又是消极的 C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D是无法判别的 5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其服务的(C) A国家制度的性质B社会制度的性质 C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D经济体制的性质 5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是(D) A为了保护国家的物质利益B为了保护人们的既得利益 C为了保护国家的既得利益D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56、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C) A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体 B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统一体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D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57、依据生产关系性质,社会历史可理解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历史。这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D) A一直性B一致性C唯一性D统一性 58、有的国家在发展中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有的国家在一定阶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也有的国家在一定时期由较为落后的社会形态快速跃迁为先进的社会形态,等等。所有这些,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D) A不可认识性B杂乱性C无规律性D多样性 59、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D) A相互排斥的B相互矛盾的 C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前提D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 60、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D) A合目的性的过程B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矛盾的过程 C合规律性的过程D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61、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B) A客观规律的决定性B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C领导人的决定性D领导人的选择性 62、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为(C) A前进性与渐进性、曲折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B前进性与跨越性、渐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D前进性与发展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是(D) A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的矛盾、社会与环境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6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 65、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指(B)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B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C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 D只是经济领域内的阶级斗争 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