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武威第四中学教研工作总结.doc_第1页
2011武威第四中学教研工作总结.doc_第2页
2011武威第四中学教研工作总结.doc_第3页
2011武威第四中学教研工作总结.doc_第4页
2011武威第四中学教研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O一一年度教科研处工作总结 2011年,我校教科研工作按照凉州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从学校实际出发,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道路,求真务实,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教育科研措施,更新了教师教育科研观念,增强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和水平,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不懈努力。回顾这几年来的教科研历程,虽然称不上是什么成功经验,但在学校的发展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我们的体会和做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教师身先士卒是搞好学校及联片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力保证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是先导,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强有力武器。教育科研对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素质发挥着重大作用。我校一直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重要工作目标,领导的重视使学校教育科研事业蒸蒸日上。教育科研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很难开展的。领导如果整天用考分来压学生,用升学率来评老师,教育科研就难以开展起来。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学校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为此,教育科研工作始终摆在了学校发展的先导位置,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校领导不仅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而且带头参加教育科研、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力争使自己成为领导科研工作的内行。领导的率先垂范使学校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我校在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更新观念,大胆探索“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科研强师”之路,本着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把教育科研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管理,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了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教育科研是“班子工程”,领导重视了,工作才有力度,教科研水平自然就能提升档次。班子成员,人人率先垂范,个个承担了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从课题方案的规划设计、计划的制订、实验材料及数据的收集分析到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每一个环节都身体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一名领导,不再是一个课题的挂名负责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线科研队伍中的一员。2004年省级课题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研究被列为甘肃省十五计划科研项目,现已结题,并推广运用。2007年区级课题 农村初中生“控辍”的策略研究正在研究中;2010年我校被确定为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2010-2015)“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学校,课题班主任专业化评价机制研究被批准为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总课题的研究子课题;课题开展校本教研的方法与模式研究(WW(2010)G090)被武威市教育局确定为2010年度武威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现这两个课题都已开题,并制定出了详尽的课题实施方案,同时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研究。二、加强联片教学研究,倡导科研兴教的浓厚氛围1、转变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创建教育特色,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校全体老师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只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为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科研热情和工作氛围,涌现了一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和学科带头人。2、强化了课题研究,推出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科研课题。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我校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选立切合实际的校级课题。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进行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因此,我们以课堂为平台,树立“科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各教研组按计划组织成员进行学习、研讨、听课、交流,使课题研究活动日趋正常化。教导处对课题研究过程、记录的信息、数据和研究结果不断进行总结、提炼和反思,积累了翔实的课题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3、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科研制度。教科研处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教科研制度条例,如教育科研工作条例、教研组长职责、教研组工作制度,制订了课题管理办法,修订了教科研奖惩条例,强化了课题过程管理机制和教科研激励机制。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努力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4、抓好过程管理是搞好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关键。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在校长的亲自领导下,以教科研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中坚,各备课组负责人密切配合,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的确定常以学校总课题为统帅,围绕总课题申报各级各类子课题,在子课题研究一段时间的基础上,选择应用性强、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的课题向上一级科研机构申报,形成网络型课题。如此操作,使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研究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效益明显提高。我校科研工作有五年规划,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有每月大事记,有检查、总结和考核,资料齐全,存档有序,从而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有序运转。5、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联片教研工作精神,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纵深发展。为各学校、校长、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活动平台,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区域内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共享,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充分发挥各校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校与校之间的互助与引领,使资源共享,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武酒杯”教学能手评选和“海洋杯”“三种模式”课堂评优为载体,以教学研讨为主线,搞好以教育行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探索并实践新课标下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的更好途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校教研工作的整体水平。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办好学校校刊创刊号,使之成为校内教科研的主阵地。校刊青青石羊河的创刊,使我校师生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也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教科研迈上新阶段奠定了基础。三、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1、认真制订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一方面抓好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培训工作,以教研组为单位经常性开展理论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加深对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进行培训,全面实施继续教育,力求人人提高。我校还选派10名教师去兰州、武威职业学院、区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培训。同时,教师们自加压力,努力学习,悉心钻研教材,大胆探索,用好新教材。另一方面为适应新课改,加强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真正发挥了现代教育设施的效益,加快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校采用了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把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所有教师每天中午到电子备课室学习和查阅资料至少1课时,每学期至少45次。提倡每天到电子备课室自学和备课1小时。利用周三下午两节课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通过观看光盘、视频文件,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各教研组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活动,以研促训。每学期结束时,根据培训和工作情况组织对教师信息技术理论、实际操作和高考试卷进行考核、考试,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通过培训,我校专任教师100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备课、编辑各类计划、总结,能上网浏览、下载资料,能编辑音频、视频文件,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上课,能够调用教学资源库的资源。100的教师能制作简单的课件,100的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新教法实验,90的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100%的教师对高考考试大纲有了了解,并能够积极帮助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复习。2、坚持不懈地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工作和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各种载体和途径,努力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继续实施“师徒结对、结对帮扶”的办法,鼓励青年教师登台亮相,促使他们早日脱颖而出。全体教师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的良机,加强自我锤炼。今年我校周宏武、孙建永被推荐评为“武酒杯”教学能手;杨文赟同志的多媒体课件戏曲大舞台获第二届“海洋杯”暨第二届全区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三等奖、蔡长宏同志的ScienceWord教学设计三峡获第二届“海洋杯”暨第二届全区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三等奖,杨文赟同志的论文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第六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张永刚同志的三角形内角获全市中小学教案设计优质教案,同时董玉龙同志被评为凉州区2010年优秀教师,许多武同志被评为凉州区2010年质量标兵。另一方面尝试建立适应课改的教师评价制度,学校借鉴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从师德、教育素养、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制定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体系,尝试多元化的评价,客观、实事求是地确认教师的教学成绩。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良,品德高尚、蓬勃向上的教师队伍。第一培养人才、引入人才、留住人才。在现有教师中积极开展岗位练兵,立足本校培养自己的人才,使那些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同志尽快成为骨干、学科带头人,使青年同志在一至二年内能够成为独挡一面的优秀教师。在周边兄弟学校中发现人才,引入人才,带动优秀人才向我校的流动,要大力为教师创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能干事。彻底改变我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和缺乏名师、骨干教师的局面。第二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中认真开展“铸师魂、练师能、修师德”的活动,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办事,坚决杜绝以权谋私,以教谋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第三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加强专项技能的培养。四是加强教科研工作,以研促教,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参与以六中为中心的高中联片教研活动,学习六中及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办法,接受新信息、新经验、新办法,推广新的教科研成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认真组织四中片初中联片教研活动,借鉴先进的教研成果,改进联片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增强四中对周边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声誉。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入手,认真做好“四个一”的学习活动,即每天学一点,每周摘一点,每月写一点,每学期写一篇。学期初我们给每位老师配发了专门的摘记本,每月月底由教研组统一查阅,从中选出优秀的摘录或心得结集成册,或在教师学习会上交流。同时,继续鼓励教师高学历进修及普通话培训。今年又有2人取得本科学历,又有5位教师普通话达标。我校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全体教师的63.9以上。我校教师科研积极性高,工作脚踏实地,学习扎实有效。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看作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表现出对教育科研的极大热情和高度的自觉性,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4、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突破口,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此外,学校还运用计划、组织、协调、评估的管理职能,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四、实施新课改方案,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近年来,我校以“深化课改实验,强化学校品牌”为工作重点,通过校本教研渠道,以解决课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倡导团队协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我校课改实验不断推向前进。1、根据区教研室课改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基础教育课改方案;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及课标精神,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组织教师谈课改和撰写一学期来的教学反思。2、各教研组、备课组立足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用新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堂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一些理念新、目标明、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在教与学的“双主”活动中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活动,如经常性开展集体备课;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进行说课交流,开展聚焦新课程教学比武,利用信息技术评教评学等等。一年来,有6位教师的教学案例获奖,有2篇论文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有3篇论文在市区级报刊上发表。各教研组、备课组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兴趣活动,如庆教师节贺卡制作,英语演讲,冬季越野跑,卡啦OK大赛,文艺汇演,网页制作等等。五、强化校本教研,进一步提高教师执教水平1、以教研组、备课组为阵地,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在教研实践中,我们逐步健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完善和修订教研组、备课组各项计划制度。加强对备课组、教研组活动的管理和检查指导,努力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活动时间,确保活动数量,确保活动质量。出台校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估细则,边实施边完善,促进组内成员团结协作,积极提升整个备课组、教研组乃至全校的教学质量。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教研制度:例如教研组活动报告制,备课组活动定期制,竞赛辅导合作制,说上评活动经常制,相互听课开放制。2、科学规范教研活动。如进行公开课和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校级优质课评比、案例或论文设计比赛等系列活动,扎实抓好以“说、上、评”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要求所有的上课教案、说课内容、评课材料一律在教科研平台上及时发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高质量的教案或一篇教学反思,写一篇专题研究论文并在校刊上进行交流。3、加强教学的基本功训练,提高三个能力。一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科学、合理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