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念、构成要素与教育改革.ppt_第1页
教育概念、构成要素与教育改革.ppt_第2页
教育概念、构成要素与教育改革.ppt_第3页
教育概念、构成要素与教育改革.ppt_第4页
教育概念、构成要素与教育改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金美福,专题一 教育的认识,一、教育定义问题的提出 二、教育定义的演变与教育实践 三、教育定义解析 四、教育概念运用的原则,主要参考文献,1项贤明著泛教育论 2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4陈桂生著教育原理(第二版) 5张东娇著教育沟通论 6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 7金一鸣著教育原理 8 柳海民著教育原理 9 杨兆山主编教育学培养人的科学与艺术,课后思考题,1不同教育定义分析 2德国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提出的运用教育概念的基本原则,揭示了人类教育的哪些特征? 3教育概念的坍缩对教育实践的现实影响,教育是什么,1、“教育之定义,有广、狭两种:从广义而言,凡足以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动,俱可称为教育;就狭义而言,则唯用一定方法以实现一定之改善目的者,是可称为教育。”中国教育词典,中华书局1928年发行,1940年第6版第642643。 2、“广而言之,凡足感化身心之影响,俱得云教育。只称其结果,不计其方法”;“狭而言之,则惟具有目的,出以一定方案者,始云教育。此中亦分二类:(1)对象及限期有定,其功效有可以明确表出者;(2)反是,前者指学校教育,后者指社会教育。”(教育大辞书,商务印书馆1930年初版、1933年缩本初版第1014页。),教育是什么,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表述:“本标准分类所指的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1976年) 4、“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词使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卷首第1页。,教育是什么,5、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 王道俊主编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6、广义的教育是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和形成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过程。广义的教育包括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这样一种社会过程。,教育是什么,7、教育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开发、占有和消化人的发展资源,从而生成特定的、完整的、社会的个人之过程。(项贤明著泛教育论2000年9月山西教育出版社。) 8、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2002年),教育是什么,9、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互相影响,并应指向双方共同成长的活动。(张东姣教育沟通论,2003年 山西教育出版社) 10、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 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2003年12月第13次印刷),教育是什么,11、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 所谓教育,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行动。 简洁表达式: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教育是什么,陈桂生对教育概念的探讨: 就“教育”概念的内涵来说,它至少有三义:第一义,为本义,指“善”的影响,使人善良;第二义,指使个人完善发展,为教育的转义;第三义,指使个人成为完善发展的社会人,为第二义的转义。表明教育本来同道德同源,在其演变过程中,才逐渐同道德分离,但又未完全摆脱道德的影响。 教育内涵的演变,显示出教育的进步;不过,其转义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其本意的消失。忽视教育的本义,意味着教育的无效与倒退。,教育是什么项贤明对教育的理解,传统教育理论对“教育”概念的界定,无论广义还是狭义,都把教育看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从而使其思想和行为都发生变化的活动。 由于传统教育理论对教育概念的这种狭隘理解,在人们的教育观念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工业隐喻”,把教育过程解释为一部分人改造另一部分人的过程。譬如:把学校比喻成“人才工厂”,把学生比作“教育的产品”的,都直接表现了这个“工厂隐喻”。泛教育理论提出这样一个新的教育定义,正是要破除“工业隐喻”,从生命生长的角度对教育概念作出全面的解释。 传统教育理论对教育概念的狭隘理解不仅导致了教育概念的坍缩,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教育与人的社会生活的脱节。,教育是什么项贤明对教育的理解,传统教育理论把教育理解为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而不是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它不是把教育现象从社会生活中透析出来,而是强行从社会生活中圈出一个片断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且从人际关系这种内在结构上把教育与社会生活割裂来开。这样教育就被压缩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它所向人展示的只能是经过理性的过滤和分解的“客观科学世界”,却没有能力直接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教育是什么项贤明对教育的理解,就文本层面而言,在现代教育学中,“教育”这个概念最显著的矛盾特征就是所谓广义与狭义的矛盾。 无论是时空上的表现形式还是机构上的表现形式,都不应该成为区别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的根本标准。 广义的教育概念为:“教育”;狭义的则为“教授”(人为) 逻辑层面:“生成”(自然)与“改造”(人为)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人的教育过程是一个能动的生成过程,还是一个受动的改造过程?,教育是什么项贤明对教育的理解,总体上说,教育应该是一种探索,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知识应当为人生服务,无论是生活世界的教育还是科学世界的教育,人都应该成为真正的目的,或者在最抽象的知识教学中,教育也始终不能忘记它的根本使命:使人成为人。,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教育定义是对教育生活和教育沟通活动的概括。它的变化标志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在前,也预示着继后将发生的教育内部的系列变化,内容的、方法的、关系的。定义教育的主体有两类,一是法定的文化认可的教育专家小组,二是教育思想家和实践者的个人体会。前者称为官方或正式定义,后者称为专家定义,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就是教育定义演进的历史。,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教育定义中关键词的变化。如,经验,建构、交往、交流、互动、讨论、共同分享等与沟通有关的术语。教育法定定义关键词本身改变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从“培养”到“传授”,从“传授”到“交流”等几个关键词的变化预示着一系列微妙变化的玄机。 以“培养”作为关键词的教育类似于“脱坯”,受教育者是等待被放入坯模子中的一块不会动泥巴,它形象地比喻出单项制约关系下学生长期被管制的生活状态,很少享受到行使正当权利所带来的愉悦,因而也无法形成与权利相等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无法健康地形成“自强”、“自律”的意识和习惯,无法养成成熟、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人生信念。,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传授”把意义理解构筑在听觉文化和复制文化的基础上,忽视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意志(这种忽视可能是无可奈何的,也可能是有意的、教师有着或大或小的责任),只是利用教育中固有的权力,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灌输的形式强加给学生,后者悄无声息地等待着并接受着,像极了一只只等待喂食的小鸟,而且不同是,这些小鸟总是患有消化不良症当然是来自于“满堂灌”的喂食方式。因为单项、单一的传递方式极严重地破坏了教育工作应该具有的细致、尊重、理解、关爱原则,学生作为有理想、有个性、有自尊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在面对被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保护的灌输式教育形式时,很可能采取积极对抗的方式,从而形成表里不一、言行脱节的双重人格。,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在工业主义时代,制度化教育形成了,学校成为工业主义时代甚至现代人经营教育的主要方式和理性训练阵营。教育在进步与退步之间,匆忙地改变秩序,接受一系列的消失和替代的折磨,直至革新洗面:生活世界消失了,至尊的科学世界取而代之;关心人的成长目的消失了,替代它的是一种和人的经验视界无关的外在目的;对话的学园消失了,因为四角天空的学校更适合复制文化的氛围;教育者全面关心学生的职能消失了,代之以片面、冷漠的职能分工,指导被管理所取代;受教育者的言谈和读书空间消失了,被教育者的灌输填得实实在在、满满当当;最痛心的是对话式的沟通消失了,传递成为教育的主流事实和话语形式;最后,人在教育中消失了,表现为在受教育者变成东西或产品的同时,心灵同样被扭曲、拥有一大堆虚假权威的教育者在科层制下消匿着个体的价值和独特的声音。教育从变化的事业、尊重“异”的事业兑变成齐步走和千篇一律的东西。,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教育怎么可能有效呢?以“交流”作为定义教育的关键词,预示着沟通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教育之中,它近在咫尺;意味着受教育者人格尊严的回归。,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教育即沟通的三重含义 1、转向意义上的含义 其一,生活世界转向。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然后才有可能是沟通。沟通使教育行为成为的主动气氛成为可能,能够把教育当作一本“生活的著作”,把儿童和文化价值契合起来,让不同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教育中得到承认。 其二,价值转向。其实质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即淡化工具理性提升价值理性,或者说由沟通理性取代科技理性的主导地位。教育可能不再仅仅是一种飞黄腾达的功利主义手段,更是一种精神愉悦、心灵丰富的需要。,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其三,交往转向。教育由单一的认识活动转向兼容交往的活动,人才可能活到教育之中,经验、体验等东西才会有价值和意义,主体性教育才有可能。 其四,儿童转向,即主体性转向。教育正在发生一种关键的变化:从醉心于“物”的事业变成关心“人”的事业,教育的使命走向本真开始思考孩子的经验视界进行对话。帮助人健康成长、增长智慧才是教育所应为的主要东西。因此,在宏观背景的转向意义上,教育沟通的含义就是教育即交往,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2、方式意义上的含义 在方式意义上,教育即沟通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两个经验视界的对话,简言之就是教育即对话。 3、学习意义上的含义 在个体学习的意义上,教育即理解,教育即意义的建构与生成。在语言的帮助下,意义得以共享、理解并达成共识。所以,教育不应该是给定的传递,而应该是意义相互的理解、个体的意义创造和建构。教学即对话,教育即沟通。,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教育即沟通的表现形式 其一,人与人的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教师与教师的沟通;学生和学生的沟通 其二,人与文本的沟通:教育就是教师和文本的沟通;学生和文本(教材和教师经验视界)的沟通,教育是什么张东娇的教育沟通论,沟通使教育成为一种意义的分享和美的享受。当教育成为沟通时,它是如此美好的感觉和体验。 有效教育本质属性真真切切地呼唤着人类教育即沟通。 有效教育:教育沟通的终极关怀 有效教育是有效率和有效能的教育,即教育具有积极的效果。,顾明远:教育概念辨析,虽然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教育,但是教育是什么却一直困扰着教育理论工作者。 一类教育定义有两个特点:一是都是从现象学的角度提出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二是从教育者出发,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培养教育者所希望的人。这些定义很少讲到受教育者本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他们的自我发展。,顾明远:教育概念辨析,项贤明的教育定义:随着教育理论界对学生主体性的张扬,在20世纪90年代中提出。他认为,人的生长发展在其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现象,同无机界的简单变化不同,它的本质特性就是主动的“生长”,而且是所有生命的生长中最高级、最复杂的,因此,来自外部的“改造”不足以全面概括教育这种人成为人的活动的本质,全面的教育观应当是内在地包含了“改造”的“生成”教育观。这种教育观在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的生长是与教育密不可分,但把“人成为人”的全部活动都说成是教育,那么,教育就变成涵盖人类一切活动的活动了。,顾明远:教育概念辨析,90年代末,在一片对“应试教育”的声讨声中,什么是教育有被人重新提出来。有人提出: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总是力争生存和发展,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趋利避害,因此,“教育属于趋利避害的活动”。认为传统教育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新型教育模式应该是“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的教育。 这种教育把教育生物学化了。,顾明远:教育概念辨析,教育即沟通论,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传统教育是一种单项的活动,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受教育者是被动的。这种被动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批评。为什么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理念没有太多的变化,而近几十年来却受到各方面的责难?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社会的变革从来没有像现代社会这样剧烈,两代人之间的思想鸿沟在扩大,再像以前那样由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道授业已经不合时宜了。教育要谋求两代人的沟通。现在教育界通行一句话叫“把爱心献给学生” ,我却觉得太空泛。个人对爱的理解也不同,溺爱也是爱,酷爱也是爱,顾明远:教育概念辨析,老师和家长往往在“爱”的掩盖下对孩子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一个正确的理解。 爱的基础是什么?是信任 , 是理解。这是相互的,也即是沟通的。现代教育需要沟通。当然,沟通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教育全新的理念。,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对教育的定义,这个定义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前者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教育”概念的精确化 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而是要从已有的教育概念中进行选择,并尽可能准确地确定所选概念的内容。我建议在使用“教育”概念时要遵循如下原则。 1、教育作为行动 教育首先表达的是行动。 行动是人类本性对自然事件的有意识地干预或不干预。行动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以其有意性(意向性)和自我意识(反射性)而与其他人类行为相区别。,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只有人类才可以是教育的主体。目的的确定性以及最低限度的意识性是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是人们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的积极活动。,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2、教育作为社会行动 被称之为“教育”的诸行动,是社会的(与周围的人们相关的)行动。社会行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行动,它以其具有一种特定的意图而与其他类型的行动相区别。它有意识地和存心地与他人发生联系,并有意按照“他人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期望的行为来调整自己。,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具体而言,就是它是否要以某些特定的素质为目的,而这些素质则包括了那些作为当前行为存在之计处的态度、观点、经历和行动意向等。如果我们将一个人精神的素质构成叫做“人格”的话,将社会行动理解为根据行动者的思想意识而与他人人格发生联系的行动,也就比较合适的了。,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教育与其他类型的社会行动相区别:教育意指那些社会行动。它试图持续不断地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的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他人心理素质结构中很有价值但却受到威胁的部分。,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3、教育以心理素质作为努力的结果:教育的社会行动指向他人的心理素质。 那些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行动所指向的,是他人的心理素质。 谁要从事教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想要在任何一方面改变受教育者的人格。其行动的意图在于,要将受教育者从心理状态1 带到另外一个与之不同的状态2 。 所谓“心理素质”,也就是从某一可感知的行为推断出来的经历特定事件以及采取特定行为方式的准备状态。它包括知识、态度、观念、行动准备、情感准备、技能、技巧和兴趣等等。,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4、心理素质的建构、改变、保留或避免 那些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行动的目的在于,在他人身上创造心理素质,改变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保留已有素质,以及避免养成违人心愿的素质。 获得新的素质的途径:自我成熟和学习两个过程。,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所谓学习,就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经历或者实施某一特定行为,通过自身经验而获得新的心理素质或者改变现有心理素质的内部过程。教育只是学习的帮手。教育既非总是,也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获得哪些被看作是教育目的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同时,教育在在任何视情况下也不是获得上述心理素质的充分条件,因为实现教育目的所需要的学习过程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综观社会现实,我们发现,正是那些较高层次的素质,如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等,当人们一次性获得它们之后,并不能保证就永远地一成不变。它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强烈的威胁,因而需要外部的支持或保护,从而使之不再裂变。事实说明,如果没有那些旨在保留相关心理素质的社会行动,人们所学的知识将会很快遗忘,所掌握的技能将会很快荒废,所产生的思想将会很快消失,所形成的态度也将很快崩溃。,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最后,那些旨在避免受教育者获得违人心愿的素质的行动也属于我们所说的教育概念的使用范畴。 由此而联想到的,是尝试阻止那些有害影响的行动。 5、教育的尝试特征 那些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行动,实际上是旨在改变他人的心理素质结构,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保留其相关组成部分的尝试。,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尝试有所作为之人,不一定都会取得成果。这一观点对于未来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非常重要,在教师职业教育中必须突出强调,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就是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育本身就包含了尝试。尝试有所作为之人,并不一定都会取得成果。因为一种尝试的成果取决于其自身之外的诸多因素。教育也可以毫无结果。 尝试做某事,也就意味着会冒不成功的危险。,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6、提升意图 那些被称为“教育”的行动,以提升他人人格的意图为特征。而所谓的提升,在此是指改善人格、保留现有人格中有价值的部分以及避免那些消极特征的产生。,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7、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年龄阶段的人。 错误说法:儿童和青少年、青年、未成年人、正在成长中的人、未成熟的人、成熟中的人,学生、未成熟者 8、教育的主体 错误的说法:“成人”“成熟之人”“已经成长并且不断成熟之人” 教育者是任何一个有能力实现旨在改善他人人格(或保留那些有价值的组成部分)的社会行动的人。 年龄不是标准 能否成为教育主体与其说取决于个人的年龄或社会地位,倒不如说取决于其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至少具有局部优势。,教育的简单要素:教育活动必要成分的要素,教育构成三要素(四种提法): 1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学基础) 2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王道俊教材) 3 教师、学生、教育影响(成有信) 4 教育者的有目的活动、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联系中介的“教育资料”。(陈桂生),教育的简单要素:教育活动必要成分的要素,陈桂生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的中介,存在五种观点: 1事物(经验,泛指文化); 2功课(即教材); 3事物,即教育之材料(不限于“教材”); 4教育影响; 5陶冶材(以文化材为主要源泉。),教育的简单要素:教育活动必要成分的要素,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她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那些偶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不能称其为教育者。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他/她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教育这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去世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教育的简单要素:教育活动必要成分的要素,“教育者”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