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练习题总汇.doc_第1页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总汇.doc_第2页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总汇.doc_第3页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总汇.doc_第4页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总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填空题 1、 ( 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2、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 (土壤肥力 )。 3、在自然界中, ( 土壤圈)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 4、单个土体的垂直面相当于土壤剖面的A层加B层,其叫做 ( 土体层)。 5. 土壤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 能量转换 )和净化功能。 6. (土壤生态系统)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生物圈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枢纽。 7土壤地理学是 (自然地理学 )与土壤学的交叉科学。 8土壤地理学采用的传统研究方法有 ( 土壤野外调查技术);土壤定位观测和室内研究等。 9.俄罗斯学者 (道库恰耶夫 ),提出了著名的成土因素学说,并创造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 10. 土壤固相中矿物质的种类及其与有机质的比例变化可以从 ( 土壤相对密度)得到反映。 11、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 (成土母质 )。 12在大多数土壤中,矿物质的质量约占土壤固体物质总质量的95%,常被称为土壤(骨骼)。 13. (原生矿物 )是直接来自岩浆岩或变质岩的残留矿物。 14.土壤中次生矿物的颗粒很小,具有 (胶体 )的性质。 15.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土壤中矿物质分布有所不同。一般说来, (干冷 )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中,含有相当量的原生矿物。 16.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称为 (土壤有机质 )。 17、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 (动植物残体 ),但是各类土壤的差异很大。 18.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 ( 土壤腐殖质)。 19.土壤中的黏土化合物和腐殖质很少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紧密结合成为 (有机无机复合体 )状态存在。 20.土壤水可分为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等类型,土壤水运动不取决于它的形态,而取决于它的 (能量 )水平。 21.土壤溶液体系是一个不均匀的溶液体系,土壤溶液是 ( 不饱和溶液),具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 22.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H2O、NH3、H2PO4和 SO4 2-的过程,称为 (矿质化作用 )。 23、耕作土壤的剖面与自然土壤不同,最明显的差异是耕作土壤的剖面上层分化为耕作层和 ( 犁底层)。 24、 (矮短 )剖面的土壤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层的厚度甚薄,仅数厘米。 25、土壤系统功能可概括为植物的肥力库,能量的转换机和 (去污的净化器 )。 26、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称为 ( 有效酸度)。 27. ( 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或称交换性阳离子总量。 28.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质地的粗细有关,质地愈细,交换量 ( 愈高)。 29、土粒按大小可分为若干级别,其称为 (粒级 )。 30. 土壤根据机械组成划分为若干土壤质地类别,通常划分为沙土、壤土和 (黏土 )。 31. 在众多土壤结构的类型中, (团粒状结构)孔隙性较好,主要分布在土壤耕层,最具有肥力意义。 32. 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比称为 ( 土壤孔隙度),用来表示土壤孔隙的多少。 33、参加土壤形成的能量主要来源是 ( 太阳辐射)。 34自然土壤是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物质的生物小循环相互作用下,不断演进的,而且始终是以 ( 生物)因素起主导作用。 35.地带性土壤都有它特定的植物群系,不同植物群系决定着土壤形成过程的发展 (方向 ),而植被的演替又导致土壤类型的演变。 36. (气候因素 )是土壤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地理的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规律。 37. .一组由相同母质上发育并随地形起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土壤称为 (土链 )。 38. (地形因素 )在土壤系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般只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并不提供任何新的物质。 39.岩漆时期剖面出现带有岩漆染渍的生物物理风化层,这一层的出现标志着成土过程的 (开始 )。 40动植物残体留在土壤表面,或进入土壤中,把有机物质变成简单的无机物质称为 ( 矿质化)作用。 41.土壤的矿质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所需的条件不同,如果土壤积水、温度低、通气不良,则厌氧微生物活动旺盛,就以 (腐殖化 )为主。 42、 ( 土壤的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发育程度。 43、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称为 (潴育化过程 )。 44、土壤系统形成的内因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 (生物小循环 )的矛盾统一。 45、土体表层三、二氧化物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SiO2残留的过程称为 ( 灰化过程)。 46、 (土壤分类 )是土壤科学水平的反映,是土壤调查制图、资源评价的基础。 47、土壤发生学分类的理论基础是 ( 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8、土壤的水分状况和温度状况是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常用的 (诊断特性 )。 49.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发生学原则和 (统一性 )原则。 50.土壤分类的历史进程是从发生学分类发展到形态学分类再到诊断学分类,目前正向 (自动化数值分类 )方向发展。 51.在一定生物气候带,深受气候、植被等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土壤,称为 (显域土 )。 52.地形、地质、地下水等区域性因素超越气候、植被等地带性域土因素而形成的土壤称为 (隐域土 )。 53.冻土是指地表至100范围内有 (永冻土壤温度 )状况,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石环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的土壤。 54.冻土形成以物理风化为主,成土年龄短,普遍存在着 (粗骨性 )。 55.灰化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 (灰化淀积层 )。 6.世界上 ( 灰化土)区大多为天然林地,作为森林用地、牧地、干草地等,由于气候冷湿等原因,一般不宜于大面积农用。 57.弱淋溶土包括的土类有温带的 (灰色森林土 )、褐土、灰褐土和热带的燥红土等。 58.弱淋溶土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干旱缺水 )。 59.淋溶土成土过程主要包括黏化过程和 (腐殖质累积 )过程。 60.淋溶土主要分布于湿润地区,因此在利用和改良方面应该注意 (水土保持 ). 61.富铝土广泛分布在世界上 ( 亚热带和热带地区)。62.诊断富铝土是以表现出中度以上富铝化特征的土层为依据,这一诊断层在我国称之为 (铁铝层 )。 63.在富铝土的诊断的主要特征中 ( 铁铝层)的厚度在30CM以上。 64.现在有不少地区的黏质 (富铝土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引起土壤结构的大量破坏,出现了“天晴一把刀,雨后一团糟”的不良耕性。 65.富铝土的成土过程包括富铝化过程和 (生物富集 )过程。 66. (砖红壤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 67.钙积土具有 (暗沃/钙积 )诊断层,剖面中具有钙积层,剖面层次分异十分明显。 68 (灰钙土 )是荒漠草原的地带性土类。 69. 钙积土钙积层出现的深度与年平均降水量有关,一般随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我国从大兴安岭西坡到河套平原,钙积土从东向西依次分布黑钙土、 ( 栗钙土)和棕钙土。 70. 钙积土区普片降水不足,干旱和风沙侵蚀严重。在其利用和改良上应充分利用地表水,在灌溉时应注意技术和方法,防止土壤 (土壤盐渍化 )。 71. 荒漠土是发育在荒漠土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它有机质含量少,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土体中普片有 (石膏和易溶盐 )聚积。 72. 我国荒漠土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是个尚待开发的地区,对其利用应贯彻 (农,林,牧 )三结合的综合利用原则。 73.碱土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显著数量的钠离子进入土壤胶体,二是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的 ( 水解)。 74.改良盐土的根本目的在于将 (根系层 )的盐分减少到一定限度。 75.施用 (钙盐 )是改良碱土的基本方法。 76.潜育化过程的发生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渍水,二是有机质的 (厌氧 )分解。 77.开发利用湿成土应采取措施治理 (涝,盐,碱,旱 )及提高肥力。 78.高寒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青藏高原 )和北部的高山带上部。 79.高寒土区历来是纯牧业用地,发展畜牧业仍是今后利用高寒土的重要途径,但亚高山草原土植被稀疏,如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因此要加强草场管理,多建 ( 人工饲料基地)。 80(变性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黏质土壤,又称膨转土。 81.初育土成土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表现出 (幼年性 )。 82. (黄绵土 )是我国特定土类,分布于黄土丘陵水土流失比较强烈的地区,以陕西北部分布最广。 83.磷质石灰土是我国的特定土类,分布于我国 (南海诸岛 )。 84.在我国,水稻土分布遍及全国,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 (白龙江 )一线以南。 85.人为土的形成过程主要是 ( 熟化过程)。 86.世界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中,区域性土壤带在 (中 )纬度地区表现最为典型。 87.土壤水平地带的界线大都与高大山地的分水岭、大河的河谷等地理界线相一致,如我国 (天山 )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的分界。 88.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相一致的土壤带,称为 (基带 )。 89.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 (完整 )。 90.耕作土壤的微域分布常表现为 (同心圆式 )、阶梯式、棋盘式和框式等模式。 91.同心圆式分布是以居民点为中心,愈近居民点,受人为影响愈强烈,土壤熟化程度 (越高 )。 92.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由 ( 湿润海洋性)与干旱内陆性两种地带谱构成。 93.我国东部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基本上与 (纬度带 )相一致。94.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的中国土壤分布,我国 (东南部湿润土壤系列 )分布区是我国农业精华地区和主要林区。 95.基于土壤观测数据与土壤学基本原理,应用数学模型推断土壤类型和土壤属性的时间与空间变异;创建和组织空间土壤信息系统的过程,称为 ( 土壤预测制图)。 96.世界土壤资源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 耕地)面积小,且分布不均。 97.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耕地减少和土壤退化 )。 98.土壤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土壤生产力). 99.土壤资源评价的首要任务是评定土壤资源的 (质量 )。 100.土壤长期持续地生产安全、营养的作物,提高人类和动物健康且不破坏自然资源或环境的能力称为 (土壤质量 ). 二、判断题 1、一种土壤在空间分布有的是连续的,有的是不连续的,但一个单个土体内各处的土壤剖面变异不大。解答: ( ) 2、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首先提出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认为土壤有它自己发生和发育的历史。解答: ( ) 3、俄罗斯学者威廉斯创立了以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和认识土壤的发生学派,为近代土壤地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解答: () 4、美国土壤学者斯密斯是美国土壤科学的奠基者,他提出了美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 解答: ( ) 5、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马伯特等人对土壤形态、属性和分类进行定量研究,提出了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土壤进行分类。解答: () 6、我国大约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地员篇对土壤种类描写得很详细,可以说是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早文献。解答: ( ) 7、我国土壤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就把水稻土作为独立的土类划分出来,并明确地指出了水稻土的形成与灰化过程的本质区别。解答: ( ) 8、土壤是可以再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是宝贵的有限的自然资源。解答: ( ) 9、土壤地理学研究手段应重视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并注意常规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相结合。解答: ( ) 10、从土壤组成的物质总体来看,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相而分散的物质系统。解答: ( ) 11、有机质多的土壤相对密度大,轻质矿物质多的土壤相对密度较小。解答: ( ) 12、原生矿物主要分布于沙粒和粉粒内,尤其是在干冷地区化学风化较弱的土壤中表现更明显。解答: ( ) 13、石英是土壤中含量最丰富、最平常的,也是最主要的原生矿物。解答: ( ) 14、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石盐、芒硝等,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常见于湿热地区的土壤中。解答: ( ) 15、一水型氧化铝常见于热带土壤和石灰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中。解答: ( ) 16、高岭石和埃洛石是土壤中典型的1:1型矿物。解答:( ) 17、蒙脱石和蛭石是土壤中典型的2:1型膨胀性矿物。解答: ( ) 18、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壤有机质是腐殖质的一个组成成分。解答: ( ) 19、土壤孔隙中的水都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都是有效水。解答: ( ) 20、在气候湿润、排水不良的地区,土层中的水分停滞时期较长,容易引起土壤沼泽化。 解答: ( )21、通常植物只能利用膜状水的外层部分和毛管水,重力水很少能直接供应植物的需要。解答: ( ) 22、黏质土壤通气性良好,团粒结构的土壤通气最好。解答: ( ) 23、土壤中的水和气是一对矛盾,土壤中水分多了,土壤气体就少了,因此调节水气矛盾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解答: ( ) 24、在好氧情况下,进行矿质化作用,在厌氧情况下进行着腐殖化作用。解答: ( ) 25、土壤剖面中只有很薄的A层,下面即是母质层C,称为矮短剖面。解答: ( ) 26、土壤系统功能中植物的肥力库和能量的转化机虽是基本功能,但可以为其他物质所替代。解答: ( ) 27、一般而言,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的土壤。解答: ( ) 28、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质地的粗细有关,质地愈细,交换量愈低。解答: ( ) 29、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的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养分的转化。解答: ( ) 30、沙质土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宜于多种作物生长,是一种生产性能较为理想的土壤。解答: ( ) 31、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高的一种表征。解答: ( ) 32、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有机质的含量。解答: ( ) 33、由于土壤的净化性能高,去污作用强,一般的土壤利用不当不会导致土壤净化性能的衰竭。解答: ( ) 34、一般而言,发育程度高的土壤,所经历的时间大多比发育程度的土壤时间长。解答: ( ) 35、干湿交替地区,最有利于黏土层的形成。解答: ( ) 36、在一般情况下参与土壤氧化还原体系比较活跃的是铁和锰,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土壤中铁和锰易还原为低价铁、锰。解答: ( ) 37、没有生物小循环,就没有土壤系统。解答: ( ) 38、前苏联土壤分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发生学派。解答: ( ) 39、前苏联土壤分类制只停留在定性描述或半定量阶段,不能适应当前土壤分类向计量化方向发展的要求。解答: ( ) 40、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没有完全贯穿发生学原则,指标过于繁琐分散,有些高级分类单元概括广。解答: ( ) 41、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虽不十分重视耕作土壤,但对水稻土位置的确立设定了具体指标。 解答: ( ) 42、WRB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同样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但未能吸收俄罗斯、英国等国的分类的方法。解答: ( ) 43、土壤分类必须坚持以土壤属性为基础,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土壤分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解答: ( ) 44、中国土壤分类坚持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三结合作为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依据。解答: ( ) 45、土壤分类的依据虽然不同,但两个分类系统作简单的比较是很容易的,然而作近似的参比就没有可能。解答: ( ) 46、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制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制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虽然三个体系详简不一,但都利用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参比。 解答: ( ) 47、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解答: ( ) 48、冻土区气候虽严寒或干寒,但土壤自然肥力较高,宜农宜牧。解答: ( ) 49、灰化土分布在寒温带湿润气候区,植被以针叶林为主。解答: ( )50、一般在渗透性较弱的沙性母质上灰化土发育最快。解答: ( ) 51、灰化土剖面分异明显,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一般呈碱性反应。解答: ( ) 52、灰化土的储水能力有限,对大部分作物而言,灰化土是天然的瘦土,一般不宜大面积农用。解答: ( ) 53、弱淋溶土分布区,气候类型多样,而且过渡性地带多,表现出季节性的干旱,具有半湿润和半干旱的气候特征。解答: ( ) 54、灰色森林土多分布于山地,土壤肥沃,宜发展林业。解答: ( ) 55、弱淋溶土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盐渍化。解答: ( ) 56、淋溶土分布的地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水分季节变化明显,土壤黏化作用普遍。解答: ( ) 57、任何土壤的形成都存在生物富集作用,但富铝土的生物富集作用表现特别强烈。解答: ( ) 58、富铝化作用是富铝土形成的基本过程,也是唯一过程。解答: ( ) 59、富铝土的诊断层厚度一般在30Cm以下。解答: ( ) 60、红壤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解答: ( ) 61、黄壤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平原地区,山地和高原很少有分布。解答: ( ) 62、钙积土主要分布在温带、暖温带湿润地区。解答: ( ) 63、年降水量不足是钙积土的普遍现象。解答: ( ) 64、钙积土一般具有石灰反应,PH值在8.0以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很高。解答: ( ) 65、我国的荒漠土具有特别长的历史性和特别强的干旱性。解答: ( ) 66、荒漠土无论母质粗细或成土年龄的大小,其剖面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石膏和易溶盐的聚积。 解答: ( ) 67、高寒土成土年龄轻,生物和化学风化作用微弱。解答: ( ) 68、变性土没有特定的诊断层,只能用变性特征作为诊断依据。解答: ( ) 69、黄绵土是我国特定土类,是不合理耕作和侵蚀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解答: () 70、初育土的剖面分异很不明显,其剖面构型多为A-B-C型。解答: ( ) 71、我国四川盆地有“赤色盆地”之称,是因为主要分布有紫色土。解答: ( ) 72、自然植被下形成的,人为活动干扰与影响程度较低的土壤统称为自然土壤。解答: ( ) 73、土壤分布具有规律性,它是按纬度、经度、时间三维空间形态存在的。解答: ( ) 74、南岭是红壤和黄壤的分界。解答: ( ) 75、秦岭淮河界线以北分布棕壤和褐土,以南是黄棕壤。解答: ( ) 76、土壤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资源本身的性质,与人类的生产技术水平无关。 解答: ( ) 77、土壤资源不仅具有固定空间位置和明显区域性特点,而且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变化的周期性。解答: ( ) 78、土壤生产力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基础。解答: ( ) 79、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来源于农业生产实践,与理论研究关系不太。解答: ( ) 80、土壤资源优化利用就是在不破坏土壤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恢复和改良退化土壤资源。解答: ( )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具备植物着生条件、肥力特征和自净作用。 2.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3.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气和热的能力。 4.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5.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他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的场所,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6.道库恰耶夫:他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土壤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 7.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8.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9.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 10.土壤剖面:由地表向下做一垂直切面,这种垂直切面称为土壤剖面。 11.正常剖面:分布最广的土壤剖面构造类型,具有代表土壤形成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12.有效酸度: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称为活性酸度,或有效酸度。 13.潜在酸度: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称为潜在酸。 14.土壤质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15.土壤结构:是土壤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16.土壤孔隙度:土粒与土粒,结构体与结构体之间,通过点、面接触关系,形成大小不一的空间是土壤孔隙。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即土壤孔隙度。 17.土壤环境容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四种作用使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环境容量。 18.硅铝铁率:是风化物、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的SiO2/(Fe2O3+Al2O3)的摩尔比率。 19.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初始物质,简称母质。它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 20.土被结构:在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的,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这种有规律的土壤组合称之为土被结构。 21.土壤的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发育程度。 22.潜育化过程:由于土层长期被水浸润、空气缺乏,即处于厌氧状态,从而产生较多的还原性物质,其中高价铁、锰转化为低价铁、锰,从而形成蓝色或青灰色的过程。 23.白浆化过程:在季节性还原淋溶条件下,铁锰的高价离子被氧化成低价离子,并随水侧向或向下移动,经多次重复,在腐殖质层下会形成粉沙含量较多、铁锰贫乏的白色层的过程。 24.黏化过程:土壤中由于次生层状硅酸盐黏粒的生成或经淋移、淀积而导致黏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25.富铝化过程:潮湿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矿物高度风化而使铁、铝氧化物富集的成土作用,也称脱硅富铝化过程。 26.铁铝化作用:热带、亚热带地区原生铝硅酸盐矿物强烈分解,土壤中形成和聚积次生铁铝氧化物的过程。 27.土壤分类:客观存在的土壤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或系统将外部形态和内在性质,讲不同或相同或相近的进行划分、归类。 28.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29.诊断特性: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 30.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黏粒淋溶和淀积的土壤31.富铝土: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 32.钙积土:是指碳酸钙在土壤剖面中明显累积的土壤。 33.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统称。 34.湿成土:是指成土过程中长期或季节性受到水分浸润或饱和的土壤。 35.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 36.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由于土壤地理分布与地理位置存在着内在联系,这种在位置上相连或相邻的土壤便构成了一定的空间组合,呈有规律的分布,称之为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37.土壤复区:在小范围内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土壤,间或有其他非土壤物质,呈有规律的变化所构成的制图单元。 38.土壤资源:指具有农、林、牧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壤类型、组合及其性质特征。 39.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保持生物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以及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 40.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特征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讨土壤的形成过程、发生分类和地理分布规律,并进行土壤调查和制图,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信息库。 2、简述土壤生物发生学派。 威廉斯在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的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指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这种观点被称为土壤生物发生学派。 3、简述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包括哪些类型。 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 4、简述土壤中次生矿物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矿物(氧化铁矿物、氧化铝矿物、氧化锰矿物、氧化硅矿物)、次生铝硅酸盐矿物(1:1型矿物、2:1型膨胀性矿物、2:1型非膨胀性矿物、2:2型矿物、混层矿物) 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有效性: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土壤中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呗植物吸收,即由凋萎系数(有效水下限)至田间系数(上限)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6、简述土壤空气的特点。 土壤空气储存于土壤孔隙中,互不相连,而各个孔隙中的空气成分是不相同的,在局部孔隙中,发生气体的反应,将影响土壤空气的成分。土壤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远较大气为高。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而氧的含量比大气低。 7、简述矿物质化作用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有机质的分解阶段。即有机物质在微生物分泌的体外酶的作用下,逐步降解成为构成复杂有机物的基础有机化合物。第二阶段是微生物将第一阶段分解形成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吸收至体内,一部分用来建造微生物的自身躯体;另一部分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H2O、NH3、H2PO4-和SO42-,微生物同时获得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8、简述土壤矿物质的地理分布 干冷气候条件下 原生矿物含量较多 湿热气候条件下 多铁、铝氧化物9、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第一,是植物的养料来源 第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第三,是植物生长的激素 10、简述土壤系统的功能包括哪几方面。 植物的肥力库、能量的转化机、去污的净化器 11、简述土壤胶体的特性。 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土壤胶体的凝集作用和分散作用 12、为什么说壤土是农业上比较理想的一种土壤? 它既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当多的毛管孔隙,故通气透水性良好;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能,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黏性不大,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适宜种植各种作物,“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13、简述土壤净化的方式。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14、简述自然土壤的主要成土因素。 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15、简述土壤系统形成的内因 物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16、土壤系统动态有哪些表现方式(至少列出四种)。 原始成土过程、灰化过程、黏化过程、富铝化过程、钙化过程、盐渍化过程、碱化过程、泥炭化过程、腐殖质过程、白浆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等 17、简述土壤分类的目的 A、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工具 B、是土壤科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C、是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D、是国内外土壤学术交流的媒介 18、简述土壤分类的意义 理论上:反映土壤科学水平 实际上: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服务 19、简述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 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结合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 20、简述土壤发生学分类优缺点 优点:贯彻发生学原则,各级分类单元,按土壤的发生演变规律来划分,采用演绎法,逐级细分。 缺点:侧重于成土因素,对土壤本身属性注意不够,分类指标不具体;侧重研 究中心地带的典型土壤类型,对过渡地带土壤类型注意不够,还只停留在定性描述或半定量阶段;对耕作土壤虽所重视,但重点仍放在自然土壤上。土壤命名仍采用连续命名法,有冗长之弊,不便应用。 21、简述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本观点 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22、简述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 土壤分类的历史进程是从发生学分类到形态学分类再到诊断学分类,目前正向子自动化数值分类方向发展。今后的土壤分类应当以发生学原则为基础,以诊断属性为依据,以定量化为手段。 23、简述富铝土的成土过程 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两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 24、简述荒漠土的成土过程 腐殖质累积作用微弱,石灰的表聚作用明显,石膏和易溶盐的聚积、砾质化、弱铁质化作用。 25、简述改良碱土的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在于以交换性钙取代交换性钠来减小ESP,改良物理性状。 26、简述变性土的成土过程 形成经历了蒙脱化过程和开裂过程。 27、变性土在农业和非农业利用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农业:在动力机具和灌溉条件下发挥农业生产潜力,适于种植淹水作物,不宜种植用材林;非农业:长出现许多工程上的问题,道路、房屋、管道等会受土壤膨胀的影响而唯一和扭曲,应十分注意。 28、什么是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其是指因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候(热量差异为主)、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土壤大致沿纬线呈东西向延伸的带状变化。 29、什么是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其是指因海陆分布格局影响大气环流,导致不同陆地位置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气候(水分差异为主)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大致沿经线呈南北向延伸的带状变化。 30、什么是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递增而在超出该高程后递减,并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出现有规律更替,呈垂直分带的特性。 31、谈谈对土壤垂直分布规律的正确认识: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的定义(见上题)其他考点:1】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相一致的土壤带,称为基带。2】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 32、简述基于发生学分类制的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由湿润海洋性与干旱内陆性两种地带谱构成。东部沿海由一系列湿润性土壤带组成,其分布规律由南向北依次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本区是我国农业精华地区和主要林区。中部为干润土壤系列,以旱地为主。西北部干旱土壤系列,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绿洲农业和高寒农业。 33、简述我国东部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其分布规律基本上与纬度带相一致,即由南向北依次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 34、简述土壤资源的基本特点 生产性、有限性、动态性、多用性、时空性 35、中国土壤资源的主要特点 土壤类型众多,土壤资源丰富,生产潜力较大山地土壤资源所占比重较大,适宜综合利用土壤资源人均数量偏少,整体质量较差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与利用不平衡 36、简述土壤资源评价的原则土壤生产力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壤的利用方向和土宜是土壤资源评价的中心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是土壤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当前与长远、养地与用地相结合的原则,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出发点。 37、土壤资源评价的内涵 土壤资源评价主要是指土壤适应性评价、土壤肥力与生产力评价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38、如何评价土壤质量 首先,要确定可测定的全面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建立其评价标准;其次,研究耕地措施等因素对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筛选出评价土壤质量短期和长期变化的指标体系;最后,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和数据找出适宜的指标和评价方法。 39、土壤的诊断性质量指标可分为哪些? 描述性指标、分析性指标(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最小数据集 40、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 多变量指标克里格法、土壤质量动力学方法、土壤相对质量评价法和基于GIS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六、论述题 1、论述土壤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界面之上, 而且成为它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土壤不仅受到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制约,还反过来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1)对生物圈的影响: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养分、水分。 (2)对大气圈的影响: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和热量平衡;吸收氧气, 释放CO2、CH4、H2S、N2O (3)对水圈的影响: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水循环和水平衡 (4)对岩石圈影响:地球保护层、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2、论述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物质生物小循环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地质大循环:过程:基岩出露地表风化淋溶风化壳搬运沉积物沉 积岩; 时间极长、范围极广 意义:形成疏松多孔的成土母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础。 生物小循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对立的统一过程。 过程:低等生物使母质积累有机质和养分地衣、苔藓高等绿色植物: 意义:控制了自然界养料物质无限制的淋失,使有限的营养元素得到无限的利用,使母质转化成土壤,促进土壤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停地运动和向前发展。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二者是相互矛盾,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 地质大循环是营养元素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是营养元素集中过程,所以相互矛 盾。 没有生物小循环,土壤肥力就不会产生与发展;没有地质大循环生物,岩石的营 养不能释放,生物不能生存,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 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进行,成土过程和风化作用是交织在一起,同时同地进行。 生物小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物小循环 是开放式的成螺旋上升的循环。生物小循环释放出养分可以参加到地质大循环中去,地质大循环释放养料又不断地加入到生物小循环中来。 3、论述母质因素在土壤形成发育中的作用: 、母质是构成矿物部分的基本材料,又是植物矿物营养元素的直接来源。 、母质直接影响到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如砂岩发育成砂 性土,长石和云母发育成粘性土。 、不同的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的矿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母质层次的不均一性影响土壤的发育和形态特征。 4、论述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发育中的作用: 气候对成土作用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温度和湿度对成土作用影响最重要。温度的差别直接影响土壤土壤中的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及生物化学作用过程的强度和方向。 湿度的影响也很明显,在干旱地区,母质的盐分不易淋失而逐渐积累起来,使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常发生盐渍化及碱化作用。在湿润条件下,母质中的盐基成分遭到淋洗,使土壤常常呈盐不饱和状态。 5、论述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发育中的作用: 、生物有选择性地吸收养分,把分散在整个母质中的养分,集中到母质表层。 、植物有集中养分的能力。土壤中养分都是在源源不断地向根际移动。 、植物有保蓄养分的能力。植物吸收养分供本身的生长发育需要,养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