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十专题十.docx_第1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十专题十.docx_第2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十专题十.docx_第3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十专题十.docx_第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十专题十.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十(专题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答案AA项,图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B项,图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故B错误;C项,图示标志是放射性物品标志,故C错误;D项,图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故D错误。2.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的是()答案D根据仪器的特征,A为量筒,B为容量瓶,C为圆底烧瓶,D为分液漏斗。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托盘天平、玻璃棒是必需仪器B.实验室中,盛装NaOH等碱性溶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C.加入稀NaOH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未知液中不含NH4+D.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答案BA项,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不需要托盘天平,故A错误;B项,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生成具有黏合性的硅酸钠,则盛装NaOH等碱性溶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故B正确;C项,加入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不能说明不含NH4+,故C错误;D项,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润湿,否则测得溶液的pH有误差,故D错误。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加热盛有液体的烧瓶时,需加碎瓷片或沸石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3实验前,要对气体实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査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实验结束后,清洗后的洁净试管要倒放在试管架上A. B.C. D.答案B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为了防止暴沸,要加碎瓷片或沸石,故正确;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3,否则容易发生爆炸,故正确;实验前,要对气体实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査,以防止漏气而导致实验失败,故错误;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注入水中,否则浓硫酸容易溅出,发生危险,故正确;实验结束后,清洗后的洁净试管,要倒放在试管架上,是为了便于试管中的水流出试管,故错误。故选B。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C.蒸馏完毕时,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D.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再从下口放出答案BA项,滴定前,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错误;B项,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故B正确;C项,蒸馏时,为防止冷凝管破裂,蒸馏完毕,应该先撤酒精灯再关冷凝水,故C错误;D项,分液时,为了避免污染试剂,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D错误。6.下列除杂或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B.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C.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铁:加入足量双氧水D.灼烧某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含有Na+,无K+答案A铝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用于除杂,A项正确;Fe3+遇KSCN会使溶液呈现红色,Fe2+遇KSCN无现象,加KSCN,溶液呈红色,证明存在Fe3+但并不能证明无Fe2+,B项错误;双氧水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C项错误;灼烧某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含有Na+,但并不能证明无K+,因为黄光可遮住紫光,观察K+焰色反应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后观察,D项错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烧杯可以精确配制0.1 mol/L的NaOH溶液B.用淀粉溶液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存在碘单质C.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D.用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答案A精确配制0.1 mol/L的NaOH溶液用容量瓶,不能用烧杯,A项错误;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存在碘单质,B项正确;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所以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C项正确;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苯中溶解度较大,且苯和水互不相溶,所以用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D项正确。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滴定管前要检查是否漏液B.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C.用精密pH试纸测得某浓度氯水的pH为3.5D.燃料电池实验中,用KNO3溶液或Na2SO4溶液代替蒸馏水,效果要好得多答案C有连接的装置或有活塞的仪器在使用前要检漏,滴定管有活塞或乳胶管的连接装置,所以在使用前要检漏,故A正确;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故B正确;氯水具有漂白性,故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故C错误;燃料电池实验中,用KNO3溶液或Na2SO4溶液代替蒸馏水,使溶液的导电能力更好,故D正确。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道尔顿、卢瑟福、汤姆生、玻尔B.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因此碘被称为“海洋元素”C.做焰色反应实验所用的铂丝应先蘸稀硫酸,再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D.用蒸馏的方法可将CCl4和Br2的混合物分开答案D道尔顿1803年最早提出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是在1904年提出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是1911年提出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是1913年提出的,故A错误。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因此溴被称为“海洋元素”,故B错误。焰色反应的铂丝应当先在浓盐酸中洗净,故C错误。Br2与CCl4两种液体互溶,而二者沸点不同,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应当采用蒸馏的方法,D正确。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取试样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含有NH4+D.衣服沾上大量的浓NaOH溶液,需将此衣服浸泡在盛水的盆中答案D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故A正确;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取试样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含有NH4+,故C正确;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浸泡,应用大量水冲洗,故D错误。1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Fe粉制溴苯B.为检验皂化反应进行程度,取几滴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油脂已完全反应C.检验淀粉在稀硫酸催化条件下水解产物的方法是取适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D.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取5 mL 0.1 mol/L KI溶液,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根据溶液中是否含有碘单质和碘离子判断该反应有一定限度答案BA项,应该用液溴,错误;B项,油脂不溶于水,油脂皂化后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二者均能溶于水,所以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油脂已完全反应,正确;C项,在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之前首先要中和过量的酸,错误;FeCl3和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溶液由黄色变为紫色,碘离子无法检验,D错误。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B向FeBr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有机相呈棕黄色,水相呈无色Fe2+的还原性大于Br-C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非金属性SCSi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D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变红色铝可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答案CA项,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利用的是SO2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故错误;B项,向FeBr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Fe2+先被氧化,水相呈红色,故错误;C项,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产生CO2气体,说明硫酸酸性强于碳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故正确;D项,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铝表面发生钝化,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无变化,故错误。1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双氧水至过量紫色消失H2O2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B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有白色沉淀生成X一定是Cl2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原溶液中有Fe3+,无Fe2+D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答案A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双氧水至过量,紫色消失,H2O2在该反应中被高锰酸钾氧化,H2O2作还原剂,故A正确;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有白色沉淀生成,X可以是具有氧化性的Cl2、NO2或碱性气体,如氨气,故B错误;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含Fe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2+,故C错误;铝在加热时迅速转变成氧化铝,因为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单质,因此不会滴落下来,故D错误。1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B.向某溶液中先加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H+D.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Ba2+答案B盐酸能与含CO32-或HCO3-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还可能是HCO3-,故A错误;加盐酸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SO42-,故B正确;酚酞遇碱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OH-,故C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Ba2+或Ca2+,故D错误。15.实验室按照如图操作程序提纯某种物质,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A.操作一定是过滤,其目的是将固液分离B.可以提纯含少量杂质水的酒精C.可以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D.不能提纯含少量碳酸钙杂质的氯化钠答案CA项,操作将固体溶于水,故是溶解操作,A错误;B项,提纯含少量杂质水的酒精,应先加生石灰,再蒸馏,故B错误;C项,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操作为溶解,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采取冷却结晶法分离出硝酸钾,则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是过滤、洗涤,故C正确;D项,提纯含少量碳酸钙杂质的氯化钠,可以先加水,操作为溶解,操作为过滤,操作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16.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盐X(仅含有H、N、O、S、Fe五种元素且含有结晶水)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另将生成的气体甲与过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再将产物通入浓硫酸洗气后测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乙为0.224 L。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固体2的化学式为BaSO4B.X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2H2OC.固体3的化学式为Fe2O3D.气体甲在一定条件下与过量氧化铜还能发生另一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气体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仍为0.224 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6CuOCu2O+N2+3H2O答案B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无机盐X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气体甲为NH3,氨气与过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则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N2+3Cu+3H2O,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24 L,物质的量为0.01 mol,根据氮原子守恒,4.72 g无机盐X中含有0.02 mol NH4+,无机盐X(仅含有H、N、O、S、Fe五种元素且含有结晶水)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的沉淀为BaSO4,6.99 g BaSO4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则4.72 g无机盐X中含有SO42-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向溶液2中通入过量氨气,生成的沉淀为Fe(OH)3,洗涤、灼烧后的固体3为氧化铁,1.60 g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4.72 g无机盐X中含有0.02 mol Fe,4.72 g无机盐X中含有水的质量为4.72-(180.02+960.03+560.02) g=0.36 g,水的物质的量为0.36 g18 g/mol=0.02 mol,所以无机盐X中n(NH4+)n(Fe)n(SO42-)n(H2O)=0.020.020.030.02=223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固体2、固体3的化学式分别为BaSO4、Fe2O3,A、C正确。无机盐X中n(NH4+)n(Fe)n(SO42-)n(H2O)=2232,所以无机盐X的化学式为(NH4)2SO42FeSO42H2O或(NH4)2Fe2(SO4)32H2O,B错误;气体甲为氨气,氨气与过量氧化铜还能发生另一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气体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仍为0.224 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6CuOCu2O+N2+3H2O,D正确。17.在实验室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比较水和乙醇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性B.石墨作电极,电解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比较金属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C.分别测定CH4和H2S的沸点高低,比较硫和碳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D.用检验Na2CO3和Na2SO4水溶液酸碱性的实验,比较碳和硫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答案C由于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性不同,因此与金属钠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A正确;由于Ag+的氧化性比Cu2+的强,所以在电解时先放电,B正确;CH4和H2S的熔、沸点高低只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关,所以不能用来比较硫和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由于CO32-易水解成H2CO3(为弱酸),能够比较碳和硫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D正确。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入眼内,立即闭上眼睛,用手揉擦B.在进行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证明含有钾元素,不含钠元素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C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水冲洗,故A错误;在进行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能证明含有钾元素,但是不能证明不含钠元素,B错误;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选择萃取剂与密度无关,故D错误。19.以下是测定某补血剂(FeSO47H2O)中铁元素含量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配制100 mL 1 mol/L的稀硫酸所用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及100 mL容量瓶等B.步骤一系列操作中包括洗涤、分液、蒸发和称量等C.步骤最后一步操作的目的是确保氢氧化铁完全分解成了氧化铁D.假设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为0.07a g答案B步骤需要100 mL 1 mol/L的稀硫酸,应该用98.3%、 =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所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的100 mL容量瓶,A正确;步骤一系列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恒重操作,但不包括分液、蒸发,B不正确;步骤最后一步操作的目的是确保氢氧化铁完全分解成了氧化铁,C正确;假设实验无损耗,a g红棕色固体中m(Fe)=112160a g=0.7a g,则每片补血剂中Fe的质量为0.07a g,D正确。20.下列说法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盐酸B.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C.区别NaCl、Na2SO4时需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盛放液体、固体加热答案C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盐酸时误差较大,应选用10 mL量筒进行量取,A错误;100 mL容量瓶只能配制100 mL溶液,无法配制50 mL溶液,B错误;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为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正确;烧杯只能用于盛放液体加热,D错误。2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滴加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C.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为乙酸乙酯,分离乙酸乙酯应该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用过滤的方法,故C正确;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HCl,但是得到的Cl2未干燥,会含有水蒸气,故D错误。2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过滤时,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用浓硫酸干燥MnO2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Cl2答案B过滤时为防止液体飞溅,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缓缓流下,故A正确;NO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且NO密度与空气相近,故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氯化铁易发生水解,所以配制时应在较浓的盐酸中溶解来抑制其水解,再加水稀释,故C正确;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Cl2,故D正确。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采用加入饱和NaOH溶液后进行分液的方法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答案B酸碱中和滴定用到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等玻璃仪器,故A正确;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故B错误;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故C正确;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流出容量瓶外,引流用的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正确。24.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滴定管可以精确到0.01 mL,题给滴定管的活塞是特制的,耐强酸、强碱,所以可以量取10.00 mL NaOH溶液,A正确;要获得结晶水合物不能直接加热蒸发,应选择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B错误;制得的氢气立即点燃容易发生爆炸,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错误。25.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不考虑溶液中含有的较少的H+和OH-):Na+、NH4+、SO42-、CO32-、NO3-。取200 mL该溶液,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分别做下列实验。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mL。实验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a+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4+、SO42-、CO32-、NO3-C.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O3-D.该溶液中一定含Na+,且c(Na+)0.1 molL-1答案D根据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会产生气体,证明含有NH4+,且NH4+物质的量为0.01 mol;实验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则一定不含有CO33-,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 g,证明一定含有SO42-,且SO42-物质的量为2.33 g233 gmol-1=0.01 mol,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钠离子,且钠离子的浓度0.01mol2-0.01mol0.1 L=0.1 molL-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故A错误;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4+、SO42-、Na+,可能含有NO3-,故B、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Na+)0.1 molL-1,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26.(4分)已知:草酸(乙二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受热会失水和升华,草酸晶体的熔点为101 ,170 以上发生分解。为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进行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是。(2)对草酸晶体进行图示实验,在装置C中可观察到有气泡逸出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2。对此结论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1)在A处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在C处导管口可看到有气泡产生,移去A处酒精灯,冷却后在C处导管中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2)合理;A处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草酸蒸气,经过装置B处冰水的冷却,可将草酸蒸气液化,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与Ca(OH)2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干扰对CO2的检验解析(1)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是按题图装置,A处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在C处导管口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移去A处酒精灯,冷却后在C处导管中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表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A处产生的气体可能含有草酸蒸气,经过装置B处冰水的冷却,可将草酸蒸气液化,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与Ca(OH)2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干扰对CO2的检验,所以在装置C中可观察到有气泡逸出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2。27.(8分)已知苯甲酸乙酯的沸点为213 ,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的共沸点为62.1 (在此温度下水、乙醇和环己烷以7.0%、17.0%、76.0%的比例成为蒸气逸出)。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备苯甲酸乙酯的问题:(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苯甲酸、浓硫酸、过量的乙醇、沸石;再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足量的环己烷,装上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加入环己烷的目的是。(2)缓慢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的液体不再增多,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液体,该液体的三种主要成分是;继续加热,使多余的液体蒸发至分水器中,至分水器中液体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此时温度应低于。(3)将三颈烧瓶中的残液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用饱和Na2CO3溶液中和至弱碱性,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用(填仪器名称)进行分离,分出粗产品;再用乙醚萃取水层中溶有的少量有机产品,将醚层与粗产品合并;用蒸馏水洗涤有机层2次,将醚层与水层尽量分离干净,醚层从上口倒入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中。(4)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干燥剂,摇动锥形瓶,至醚层澄清透明;将醚层过滤后加入到干燥的蒸馏烧瓶中;先蒸出,后蒸出。答案(1)通过形成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使平衡向右移动(2)水、乙醇、环己烷213(3)除去产品中的酸性杂质降低苯甲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分液漏斗(4)乙醚苯甲酸乙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和常见仪器的使用。(1)由于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提高产率。加入环己烷,目的是形成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以除去反应生成的水。(2)由于水乙醇环己烷是三元共沸物,所以从分水器中放出的液体的三种主要成分是水、乙醇、环己烷;通过一段时间的加热,至分水器中液体不再增多,说明反应器中的水已全部蒸发出来了,再继续加热,使多余的乙醇、环己烷也被蒸发至分水器中;为了防止目标产物苯甲酸乙酯被蒸出,此时温度应低于213 。(3)由于苯甲酸乙酯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所以加入饱和 Na2CO3溶液不仅可以除去产品中的苯甲酸,还能降低苯甲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出粗产品苯甲酸乙酯。(4)由于乙醚沸点较低,所以先蒸出乙醚,后蒸出苯甲酸乙酯。28.(6分)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方程式如下:2+NaOH+HCl+NaCl已知:不同温度下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18 g(4 )、0.34 g(25 )、0.95 g(60 )、6.8 g(95 );乙醚的沸点为34.6 ,密度为0.713 8 gcm-3,微溶于水,易燃烧,当空气中含量为1.83%48.0%时易发生爆炸。图1图2实验步骤如下:向图1所示装置中加入8 g氢氧化钠和30 mL水,搅拌溶解。稍冷,加入10 mL新蒸过的苯甲醛。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流约40 min。按如下流程分离可得到苯甲醇和苯甲酸: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分别是。(2)无色液体A是。(3)上述流程中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4)上述装置中进出水的方向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a进水,c进水B.a出水,c进水C.a进水,c出水D.a出水,c出水(5)为了检验白色固体B中是否含有Na+,简述其操作:。(6)某同学通过滴定法测出所得产品中苯甲酸的量偏高,可能的原因是。答案(1)分液、蒸馏(2)苯甲醇(3)作干燥剂(4)D(5)将白色固体B溶于水配成溶液,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焰色,若呈黄色则证明含有Na+(6)苯甲醛已被部分氧化成苯甲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与提纯。乙醚微溶于水,所以题述流程中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苯甲醇溶于乙醚,在上层,进一步蒸馏可得苯甲醇;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在下层,加入盐酸可制取苯甲酸,因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故将溶液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即可得苯甲酸。29.(10分)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以海带为原料提取碘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图2图3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灼烧海带时,除三脚架、坩埚、坩埚钳、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2)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为;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下列有关步骤中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表述合理的有(填字母)。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旋塞处不漏水即可使用b.萃取时振摇放气操作如图2所示c.静置分层后,先放出下层液体,然后继续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d.放出下层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4)步骤中采用蒸馏方法是不合适的,理由是。(5)某兴趣小组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海带中碘的含量,测得的电动势(E)可反映溶液中c(I-)的变化。该小组同学称取a g海带,经过步骤、操作得到含I-水溶液b mL,取100.00 mL该溶液至滴定池,用0.010 0 molL-1的AgNO3标准溶液滴定,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V(AgNO3溶液)/mL15.0019.0019.8019.9820.0020.0221.0023.0025.00E/mV-225-200-150-10050.0175275300325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mL,计算得出海带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3I2+6KOH 5KI+KIO3+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电解时,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答案(1)泥三角(2)过滤2I-+MnO2+4H+ Mn2+I2+2H2O(3)bd(4)碘易升华,会导致碘损失(5)20.00254b10-6a100%(6)I-+6OH-6e- IO3-+3H2O解析本题以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背景,考查实验操作相关知识。(1)步骤灼烧海带时,除三脚架、坩埚、坩埚钳、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泥三角。(2)步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实验操作为过滤;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被MnO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4H+ Mn2+I2+2H2O。(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分液漏斗的旋塞处和上口的活塞都不漏水才可使用,故a错误;萃取时振摇放气,应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此时分液漏斗下管口应略高于漏斗上口,故b正确;静置分层后,先放出下层液体,然后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故c错误;放出下层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内外压强相等,便于液体流下,故d正确。(4)步骤中采用蒸馏方法是不合适的,理由是碘易升华,会导致碘损失。(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加入20.00 mL硝酸银溶液时,电动势出现了突变,则可知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0.00 mL硝酸银溶液;20.00 mL硝酸银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0.010 0 molL-10.020 L=0.000 2 mol,则b mL原浸出液完全反应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0.000 2 molb100=2b10-6 mol,说明a g该海带中含有2b10-6 mol碘离子,所以海带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b10-6mol127 gmol-1ag100%=254b10-6a100%。(6)阳极上碘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I-6e-+6OH- IO3-+3H2O。30.(8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进行如下探究(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背景素材】2NO+Na2O2 2NaNO2;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NO3-,而MnO4-被还原为Mn2+;在酸性条件下NaNO2能氧化SO2。.【制备NaNO2】(1)装置A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装置B的目的是、。(3)为保证制得的亚硝酸钠的纯度,应在装置B、C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填字母)。A.P2O5 B.碱石灰C.无水CaCl2 D生石灰(4)装置D的作用是。【NaNO2性质探究】(5)将NaNO2滴加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观察到紫色溶液颜色变浅,直至消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将SO2通入用稀盐酸酸化的NaNO2溶液中,为证明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设计实验的具体操作是。答案(1)C+4HNO3(浓) CO2+4NO2+2H2O(2)将NO2转化为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3)BD(4)吸收有毒的NO气体,避免污染空气(5)2MnO4-+5NO2-+6H+ 2Mn2+3H2O+5NO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内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则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制备实验方案、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装置A用于制备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进入装置B后和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硝酸和Cu反应生成NO,根据2NO+Na2O2 2NaNO2知,NO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硝酸钠,根据题给信息可知,未反应的NO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NO3-。(1)装置A中在加热条件下,C和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 CO2+4NO2+2H2O。(2)装置B的目的是将NO2转化为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3)反应后得到的NO气体中还含有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为保证制得的亚硝酸钠的纯度,应该除去二氧化碳和水,故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可以为碱石灰、生石灰。(4)由题给信息可知,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NO气体,避免污染空气。(5)将NaNO2滴加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观察到紫色溶液颜色变浅,直至消失,说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亚硝酸根离子被氧化生成硝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生成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NO2-+6H+ 2Mn 2+3H2O+5NO3-;将SO2通入用稀盐酸酸化的NaNO2溶液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会生成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