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doc_第1页
结题报告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doc_第2页
结题报告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doc_第3页
结题报告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doc_第4页
结题报告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报告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中学 刘* 一、问题的提出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而奋斗,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历届国家领导人的这些英明论断,都深刻地揭示了“科技”与“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学校要“开发或选择适合本学校的课程”,要“建立课程教材继续发展的保障机制”。但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中,涉及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不多,科技创新教育不论是从量还是从质方面来看,都很难培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只有大力开发科技校本课程,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走在科技时代的前列。二、研究的理论依据(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依据课程改革的目标,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课程目标拟订、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教材的编写到课程的实施和改进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二) 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1、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是实施校本课程的需要从优化课程结构和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来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传统的单一课程结构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开发符合本校教育思想、学校特色的个性化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在深化课程改革中,试图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南,以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2、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地处素有“儒林之乡”美誉的九江,是一代改革宗师康有为的老师朱九江先生的故乡,有浓厚的崇尚科学的人文环境。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社区资源丰富,为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校秉承“弘扬传统,崇尚科学,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理校、改革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策略,努力开展课程改革。我校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为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具有模仿性强、追求新奇、好动创新等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容易呈现精力旺盛、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涉猎范围广、好冒险的行为表现,是人的一生中思想最活跃、记忆力最强、最有创新发展空间的时期。开设科技与创新课程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与科技活动及科技发展联系起来,与挖掘学生的潜能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十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校学生对多姿多彩的外面世界很感兴趣,特别是网络世界、太空世界和动漫世界。家长要求学校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的已长期自己在外面请家教、学特长。家长的愿望和学生的要求为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打下了基础。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学生发展目标通过开发科技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2、学校发展目标建立适于初中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校本课程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努力构建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开发科技校本课程,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科研水平。4、课程建设目标开发和实施科技校本课程,形成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补充的校本课程体系之一。(二)研究内容1、如何开发适合初中学生的科技与创新教材。研究制定科技与创新课程大纲和课程目标。如何教材编写:体现科技历史、科技内容、科技方法、科技实践、科技展望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理想、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行为。2、如何实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研究制定科技与创新课程规划和实施纲要。研究实施科技与创新课程的管理。3、研究实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师生的影响。研究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教师课程意识和专业发展的影响。4、如何构建实施科技与创新课程的师生评价方法。研究教师实施科技与创新课程的评价方法。研究实施科技与创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四、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根据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设想,提出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改革措施,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修改课程设置的内容、任课老师和参与学生。2、实验研究法:根据我们假设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学生、教师、学校以及课程建设的影响,进行有计划的实践、分析与总结,寻找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和课程建设的联系和规律。3、比较分析法:每学年实验老师从现在实施科技校本课程与以自己以前非实施科技校本课程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实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学校发展、自身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影响。4、调查法:A、调查实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科研意识是否增强,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是否提高。B、调查研究学生对科技与创新课程是否喜欢,是否实用,是否对学生成长有帮助。5、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班级或学生进行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后的变化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二)研究历程我们从2004年3月确立研究课题以来,按照研究方案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以时间为线索,大致上经历了如下几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2004.32004.4),主要工作有:1、 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2、 做好课题组成员和师资培训等准备工作。3、 做好前测、分析和调研工作。4、 起稿科技与创新课程草稿方案,对课题设计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4.5-2005.7),主要工作有:1、开题论证后,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进行研究,落实研究内容,进行研究过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等,初步完成资料收集和有关基础性的研究。2、初步开发科技与创新课程内容,并根据研究的进度,不断调整研究计划,并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3、选择教育方法、途径:本着科学、实效原则,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围绕实施目标和教育内容选择采用合适的方法、途径。4、在教学组织上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集体活动式等形式。5、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调查分析法、优秀案例分析法、对比实验法等。第三阶段:深入开展阶段(2005.9-2006.5),主要工作有:1、 不断修改、完善已定的校本课程。2、 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3、 请专家指导、讲座,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进展情况。4、 开展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活动,研究头奥活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影响。5、课题组成员写出阶段性成果报告(或论文)。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06.5-2008.7),主要工作有:1、修订与策划出版科技与创新教材。2、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3、将前几个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和经验。4、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等。5、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经过分析、总结、论证,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请上级科研部门和教育专家进行课题验收。6、启动成果汇报和交流机制,将研究成果对外开放、交流与推广。(三)课程开发1、成立机构,负责实施学校成立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教科处刘志伟主任任组长,全面负责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从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实施监控、师生评价等方面给予落实,使课程开发做到前期有目标、有规划,过程有资料、有监控,结果有反思与评价。2、培训师资,提高认识为了从落实新课程改革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我校多次以专题讲座、专题沙龙、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校本培训,帮助老师认识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自身专业发展、学校特色构建、学生个性发展三赢的角度,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我校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总结与提升、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通过培训,让广大实验教师对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为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调查研究,分析资源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对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胜任情况,同时针对同学的兴趣爱好进行摸底,我校对师生进行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具体内容的意向先后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定开设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内容、任教老师、授课时数等。4、总体规划,拟订目标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校本课程试行方案,在反复征询和调查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调整,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科技与创新课程规划、课程目标和开发纲要。其中科技与创新课程目标拟订如下:目 标要 求课程目标1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科技创新的知识和技能2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形成关注科技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表现出科技创新的能力与科学探索精神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2. 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领域,关注身边的科技发展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过程与方法1获得科技创新的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科技创新技能3进行科学创新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2具有关注科技及其发展的意识3形成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发展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科学素养5、选定内容,编写教材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按照内容和分配的工作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技与创新教材目录和编写要求,负责组织教师具体编写教材,并反复修改、试教、总结与完善。主编或责任编辑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把关,统筹审阅教材的连贯性、科学性、实用性。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建设一套适应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教材。教材编写目标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力求使教材内容融知识性、科学性、探究性为一体,从科技发展史、科技创新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内容和科学实践,开发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的校本教材。使学生能感受科技发展的历史和意义,培养对科技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编写原则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教材体现国家课程改革精神,体现初中科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体现教材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不再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首要目标,而重在突出正确把握科技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技能力的发展。立足于改善教学方式。教材力求致力于教学观念的变化,注重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能联系学生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有挑战性,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提问、猜测、探究、交流和创新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树立精品意识,不断否定与创新。一方面要注意从国内外科技教育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在学习和汲取中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另一方面,要注意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欣赏性,图文并茂。教材内容选择为提高教材的生命力,对科技与创新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作如下要求:代表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全面考虑整体内容和标准的要求,选择最重要、最基本的能体现科技发展史、科技创新方法和内容的知识,能突出体现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发展科学创新能力。实用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全面考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教材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关爱身边的科学。 先进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基础性与时代性的关系,关注拓宽知识视野和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反映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和新事物。探究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为学生科学探究搭桥铺路。根据我校教材编写目标、编写原则和编写要求,科技与创新教材体系由四部分构成:科技春秋中国科技史简介与影响人类发展的科技革命。点击科技介绍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的方法与评价。探究科技开展创新实验和探究性实践活动,如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写一些科技小论文、观察日记等。 展望科技介绍科技的发展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为人类造福。教材内容来自“选用、改编、新编”。“选用”是指教师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教材;“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当地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教材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新编”是指教师根据需要而开发的全新的教材。教材在开发与研究基础上先形成文本初稿,然后边实验、边修订、边总结,广泛征求意见,最后集体审订定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不断修改、完善已定的校本课程,又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研讨、创新、增加新的内容。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修改,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科技与创新 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如下:教材内容学习目标部分章节科技春秋第一课 中华科技史 第一节 辉煌的古代中华科技1了解五千年中华科技史所经历的主要时期;2认识科技发展与国家兴衰的关系;3体会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第二节 沉睡的近代中华科技第三节 崛起的现代中华科技第二课 影响人类发展的科技革命史第一节 第一次科技革命1了解影响人类发展的科技革命史,了解科技对人类进步的影响;2认识科技发明对推动世界发展的作用。第二节 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点击科技第一课小发明第一节 揭开发明的神秘1了解发明的概念及意义;2了解发明的产生及过程;3了解发明的常用方法,并尝试运用发明方法进行发明;4学会如何评价发明作品;5知道知识产权,学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6体验小发明的过程,树立创新的意识和情感。第二节 小发明的选题第三节 进行科学发明第四节 把握发明的金钥匙发明方法介绍第五节 发明作品的分析与评价第六节 知识产权及成果保护第二课小论文第一节 小论文的选题1了解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及意义;2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了解论文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科学探究和撰写小论文;4学会如何评价小论文作品。第二节 进行科学探究第三节 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第四节 科学论文的分析与评价第三课小制作第一节 科技制作的设计1了解小制作的设计方法;2了解进行科技制作的窍门,并进行科技制作;4学会如何评价小制作作品。第二节 科技制作的窍门第三节 科技制作的分析与评价第四课小实验第一节 学会观察1学会如何科学地观察;2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3了解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4学会对实验报告的评价方法;5尝试撰写和分析实验报告。第二节 科学实验的方法第三节 实验报告的撰写第四节 实验报告的分析与评价探究科技第一课尝试小制作第一节 制作能飞的灯笼1了解灯笼的制作方法,练习制作灯笼;2了解万花筒的制作方法,练习制作万花筒;3了解团圆灯的制作方法,练习制作团圆灯;4了解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观看或尝试制作水火箭。第二节 制作神奇的万花筒第三节 制作“团圆灯”第四节 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第二课探究小实验第一节 感受神奇科技1感受科技的神奇现象,有探究科技的愿望;2观看或探究水戏龙珠的现象,了解其原理;3了解除掉水垢的方法;4了解魔术师的神秘做法,有探究的愿望和兴趣。第二节 探究水戏龙珠第三节 如何除掉水垢第四节 尝试做魔术师第三课关注人与自然第一节 变垃圾为资源1了解垃圾的用处和处理方法,有环保意识;2了解宠物表演才艺的训练技巧;3知道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的条件和要求;4了解克隆现象,探讨克隆利弊。第二节 训宠物表演才艺第三节 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第四节 假如你被克隆了展望科技1了解和预测科技的发展及对人类的影响;2树立为发展科技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建立为人类造福的信念。教材呈现方式科技与创新教材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用生动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再回到科技在生活和社会的应用中去。例如对发明方法的学习,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再介绍这个问题的发明方法(解决方法)和进行这个发明的探究。学生会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兴奋。 教材内容的呈现有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包括延伸到课外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拓宽知识视野(包括一些目前科学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有关科学问题的讨论等,例如,关于克隆人的利与弊、垃圾的利与弊等,教材中可以呈现对立的事实和观点,让学生来判断和讨论。 教材编制有一定的、前后一致的风格,注意形式多样、版面活泼,文字通俗流畅,图文并茂。教材版式设计中,设置的一些栏目有“你知道吗”、“我的问题”、“我的探究”、“交流讨论”、“我的创新”等。6、设置课程,组织实施经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选修课,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必修课在初一每周开设1课时,在初二每三周开设1课时,总课时数为40课时,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担任。选修课初一和初二每周均开设一节,把若干类科技与创新内容纳入校本课程的体系中。也把有的内容作为课外实践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例如,把科学幻想、科学猜想、科学思维方法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等作为选修课程,首先由老师选择任教科目,再由学生选择参加科目(每个供选科目满15人以上报名的就开设,不满15人的就取消);把物理科技的前沿、化学科技的前沿和生物科技的前沿等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把人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科学思维方法和头脑奥林匹克等以讲座形式进行;把关爱身边的环境、节能减排,我能做什么、鸟巢设计等以课外实践形式进行。我校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每个同学每学期选择一次,可继续报名参加上个学期的项目,也可更换新的项目。每个班每个项目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名额分配选择,在超额的情况下由班主任协调解决。每个同学在每周一节固定的选修校本课程时间里,都必须选择一个项目参加。我校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它规范着课程的实施内容和实施目标,但随着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它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充实的动态过程。下面是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目标 内容 项目课程内容实施目标拓展型课程课内教学必修课科技与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产权教育读本学会尊重知识不权,保护知识产权选修课环境保护培养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动漫制作尝试进行动漫制作网页制作学会制作网页,建立个人主页或博客网络通讯学会常用的网络通讯方法发明创新的技法指导掌握发明创新的方法科学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思维方法生物科技的前沿了解科学发现的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科学发现方法了解和练习写作创新思维训练法科技探究方法指导了解科技探究的方法头脑创新了解头脑创新的做法、内容,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胆识物理科技的前沿了解物理科技的前沿知识化学科技的前沿了解化学科技的前沿知识生物科技的前沿了解生物科技的前沿知识科学幻想学会进行科学幻想,并能加以表现科学猜想了解科学猜想的方法和要求,并尝试科学猜想学科渗透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科学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思维的方法生物科技的前沿了解生物科技的前沿知识物理科技的前沿了解物理科技的前沿知识化学科技的前沿了解化学科技的前沿知识科学实验方法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小实验课外实践九江米酒的制作了解米酒的制作方法,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情感关爱身边的环境了解关爱身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境意识节能减排,我能怎样做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有节能减排的责任鸟巢设计了解鸟巢设计的意义、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宠物饲养体验饲养宠物,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研究型课程治理九江涌水质污染的对策研究探究治理九江涌水质污染的对策,培养关注身边环境的意识九江走私汽车市场的兴衰探究探究九江走私汽车市场兴衰的历程,树立法律意识和大局意识“珠二环”的兴建对九江发展的影响探究探究“珠二环”的兴建对九江发展的影响,关爱家乡发展,撰写科学小论文对九江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策研究探究对九江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策研究,理解计划生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宠物饲养和才艺表演训练练习宠物饲养,尝试训练宠物表演,关爱动物7、课程评价,调整充实对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与教务处、教科室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为依据;学习效果评价根据学生所交的小论文、科技作品、科技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为基准。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和科组评价为主,同时考虑师生在实施相关课程的获奖情况。具体评价要求包括: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和成绩评价;按学校整体课程要求和教学计划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科学素质;教师有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项 目权衡分值自我评价科组评价师生获奖说明制订校本课程计划10编写校本教材或教案25课程的组织实施25学生成绩与评价20课程实施的总结10课程实施的创新10综合评定教务处和教科室通过课堂巡查、资料查阅、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公布和列入期末考核成绩。对学生的评价着重考虑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具体评价要求包括: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记录、作业评价、成果评价和综合评定;根据每个学生参加的学习态度、过程表现、个性发展和活动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优”、“良”、“中”、“差”的等级记入学籍卡和学生成绩汇报书;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项 目考勤参与态度作业情况活动成果获奖说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综合评定我们根据课程评价,不断总结反思,调整实施策略,探索实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新方法、新内容、新举措、新模式。如通过专题会议、沙龙、座谈,围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研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观摩,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完善科技课程教研机制和监控体系。又如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分析,考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学生发展的状况,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8、总结经验,升华成果我们的研究活动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是一个重新认识、重新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把多年的关于科技与创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经验进行提升的过程。我们边学习校本课程的理论边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分析已有的经验和材料,进行整理与加工,形成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五、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1、学校的科技教育和校本课程得到落实,科技特色形成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开发与实施了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我校制定了九江镇中学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完善了科技创新教育管理制度,从教育目标、内容、过程、效果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规划,规范科技教育的管理。成立了科技处作为科技教育领导机构,与德育处、教务处联手配合,具体组织实施科技教育工作,使科技教育工作保证前期有规划、实施有管理、结果有评价。开设了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使科技课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由4位专职或兼职的科技教师担任。教材由科技教师根据“新课改”精神,结合生活中的科技知识进行编写,并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最后经专家审定后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详细教材目录见附1)。现在,我校构建了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科技校本课程,建立了点面网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的科技创新校本课程体系(详细课程安排见附2)。通过本课题研究,有力推动了我校科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特色品牌的形成。近三年我校被评为中国创新型学校、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创造示范学校、广东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示范学校,还多次承办各级科技教育现场会、研讨会或观摩课,并应邀作专题经验介绍。如2008年12月我校被推荐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在“全国首届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专题科技教育经验介绍;2008年11月我校承办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育自主创新人才的专题经验介绍;2008年5月我校承办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暨佛山市教育科研精品项目推介会,并在大会上作“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专题经验介绍;2007年3月在广东省第一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授牌仪式暨师资培训班上,我校作为唯一学校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2007年5月我校承办广东省初中生物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开展生物科技,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专题经验介绍;2007年11月我校承办“第五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 ”展评会,并在大会上作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创新人才的专题经验介绍。我校科技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在中国教育报、中国科技教育和广东科技报等报刊杂志上介绍。我校科技教育得到慕名前来参观访问的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际教育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详细实验教师或学校实验成效情况见附3)2、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个性特长明显提高,能力充分发展开展课题研究四年多来,我校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个性特长与以前同期相比,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实验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屡创佳绩,获得区级一等奖以上奖励的有283人次,其中国际冠军2项、亚军一项,国家级一等奖41个、二等奖37个、三等奖38个。(详细实验学生获奖情况见附4)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代表中国参加第27届、第28届和第29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比赛获得2个冠军、1个亚军和2个拉富斯卡最佳创造力奖,成为中国在参加本项目比赛的最好成绩。我校连续两年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均获得团体金奖,有十三名学生获一等奖,其中五名成绩进入前三十名。我校学生的57件作品获得了国家专利。开展课题研究四年多来,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个性特长明显发展。从问卷抽样调查(调查表见附件5)结果统计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同学的科学素质达标率(以问卷设定题目中知识、非智力和情感因素组成的科学素质为内容,60%过关的为达标),在前测、中测和后测呈现明显上升的发展趋势,而非实验班同学的科学素质则变化不大。具体情况统计如下图所示:科学素质的达标率10080604020统计时间2006年6月2005年4月2004年4月(中测)(后测)(前测)图1:实验班同学科技素质调查问卷的统计图科学素质的达标率10080604020统计时间2006年6月2005年4月2004年4月(中测)(后测)(前测)图2:非实验班同学科技素质调查问卷的统计图3、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课程意识显著增强,水平明显提高在开发和实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实验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构建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开发课程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审视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不断完善校本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科研意识”。通过本课题研究,老师的课程意识和科研意识得到加强,水平得到发展,从而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老师从事校本教研已从始初制度上的约束到现在的一种自觉的行动,从而有力地推动着我校个性化校本课程的全面实施,校本教材也从开始较为单一的科技与创新到现在众多的个性化校本教材,如初见成效的艺术与欣赏、乡野采风、交际英语、关爱身边的环境和初中生写作指导等。近四年来,我校课题组老师已编写了科技与创新校本教材,并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得到了广东发明协会周兆龙会长、广东教育学会郭鸿会长的高度评价,认为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对全面深入推进我省科技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现在科技与创新校本教材已在全省范围内被不少学校采用。通过开发和实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课题组老师公开发表或获奖的科技教育论文十多篇,其中刘志伟和胡泳红两位教师编写的“家乡鸟类的调查”和“眼睛心灵的窗户”两篇教学设计被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综合活动课指导用书采用,刘志伟老师撰写的论文“开展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发表于中国科技教育07年第4期,胡泳红老师撰写的科技教育论文“浅谈在新课标改革下如何设置生物的创新作业”荣获全国中学生物学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发表于生物学教学06年第6期。(详细实验教师发表文章或经验推广情况见附6)下面是我校教师实验前后以及实验老师与非实验老师在发表论文和介绍经验方面的统计情况:上图为我校教师实验前三年(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和实验后三年(2004年5月至2007年7月)在发表论文和介绍经验方面数量的比较图。上图为我校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人数比例为1:3)在2004年5月以后在发表论文和介绍经验方面数量的比较图。六、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一)研究的价值1、在我省率先开发了适于初中生使用的科技与创新校本教材。此教材体系由四部分构成:科技春秋、点击科技、探究科技和展望科技,从科技的发展、科技创新的方法、内容等角度帮助青少年走近科技,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教育性,被专家认为对全面推动我省科技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2、探索和总结了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体系,这对于推动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具有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已引起省内外教育专家和兄弟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3、更新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课程意识,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为我省开展校本课程改革作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二)研究的意义我校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主要体现了如下的实际意义:1、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个性特长明显提高我校通过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2、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本课程有效落实我校通过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形成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体系之一,不断凸现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3、推进学校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我校通过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以科技创新教育为重要载体,有效推进素质教育。4、改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课程意识我校通过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课程意识显著增强,水平明显提高。七、我们的反思和体会(一)一些经验我们在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实践中边思考,边探索,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个模式”、“二个意识”和“三个到位”。“一个模式”就是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二个意识”是课程意识和科研意识。“课程意识”是指新形势要求我们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构建者,这在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落实与体现。“科研意识”是教师在开发课程过程中要研究者的身份,审视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三个到位”是指体制到位、措施到位、和管理到位。具体如下:第一,体制到位。管理体制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保证,它规定科技课程开设的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我校在课程改革和科技活动方面搞得好,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健全的管理体制。 第二,措施到位。我们的措施是做到“五有”,即有组织和计划、有辅导老师和学生、有辅导时间和地点、有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我校把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实施,还根据学生志愿,成立科技小组和科技协会,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活动。第三,管理到位。为做好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管理上抓细抓好,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评比。使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切实做到:()精心制订课程计划;()合理设计课程方案;()认真指导课程活动,防止放任自流;()科学评价实施效果,包括对师生的鼓励性评价和奖励。(二)几点变化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路走来。重温和反思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走过的历程,我们有迷惘、困惑,但今天我们是收获和喜悦。这其中的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建立了课程新秩序通过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进步完善个性化校本课程体系,实现了具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新体系。以往我们习惯于单一的课程到今天我们习惯了多样的课程,建立了课程新秩序。2、明确了课程新要求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广大实验老师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也带来了新要求。课程开发要求我们老师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研究中前进。3、带来了课程新文化通过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带来了课程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是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智慧结晶,也必将进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三)几个问题反思实施研究过程,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需要进步探索的困惑。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如何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要求开足开齐,又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特别是科技课程而不影响中考、统考的教学成绩,从课程设置与减负要求的冲突上,从时间的安排和质量的把握上我们还有待进步探索,继续寻找最佳策略。二、有的老师习惯于按书教书,不会进行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的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子女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社会一些人士有时也会不太配合学生的参观、调查、访问、考察等探索与研究活动。三、实施本课题研究对个案资料的有效采集与分析不多,对课程的开发与评价还需要进步充实与检验。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快速发展,我们将深入探究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和新策略,继续开发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为打造学生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附1:科技与创新教材目录第一单元 科技春秋第一课 中华科技史(2)第一节 辉煌的古代中华科技(2) 第二节 落后的近代中华科技(9) 第三节 崛起的现代中华科技(12) 第二课 世界科技革命史(16) 第一节 第一次科技革命(16) 第二节 第二次科技革命(20) 第三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24)第二单元 点击科技第一课 小发明(30)第一节 揭开发明的神秘(30) 第二节 小发明的选题(35) 第三节 进行科学发明(39) 第四节 发明方法介绍(43) 第五节 发明作品的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