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报告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大王小学 郑会平【内容摘要】:历来,农村是容易被遗弃的角落,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因为资源的匮乏,环境的限制,人文意识的落后,在提倡“教育均衡”的今天,口号显得苍白,农村教育面对历史不公的沉积,除了尴尬就是无奈,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之尽量均衡,当然主要靠国家政策的倾斜,政府的投入,人民意识的转变。身为农村教师,我们该怎么做,为农村教育献绵薄之力呢?1、让学生选择阅读的篇目;2、让学生“无目的”阅读;3、对话搭建精神交流的平台【关键词】:农村小学 阅读教学 现状 对策【正文:】2008年,我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区级教育科研课题,主要针对农村学生阅读现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展开研究,确定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研究理论: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年,课题组对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很 多学生有阅读的愿望,但学生缺乏独立阅读的能力,与家长交流少,阅读质量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原因为:大多数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学校藏书量少,其中一部分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够科学,师资培训力度不够。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基本对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语文教学策略,改革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学校、家庭积极配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历时二年,全体研究人员呕心沥血,取得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阅读教学经验,形成了系统的阅读教学理论。一、 构建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研究并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乐学的重要基础。我校研究人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几经锤炼,确定了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激趣设疑自主阅读讨论明理朗读品味应用升华。教师对阅读素材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爱并与农村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小主人。学生从读课题到读词句,再到读课文,由读正确到读通顺,读出意思,读出内涵和感情,把感悟语言和理解内容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并让学生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美的感受,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自觉阅读的意识。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掌握朗读、诵读、精读、浏览、略读等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养成了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在阅读中进行评价、审美、探究、创新。要让学生“笑”着读书。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文章是指定的,由于教师教学任务中,很少有课外读物进入课堂,阅读的要求也是教师预先设定,就连讨论的问题也是教师提出的,大多数学生难以言“笑”,无法真正进入阅读的状态,也就无法体会阅读的乐趣与愉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论,转变观念,不仅仅追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把各种阅读方法渗透在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让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不仅课堂中爱读书,课外也爱读书。三、 探讨阅读教学的策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把阅读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进入阅读状态,产生阅读的愉悦,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完善与发展,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从而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1、让学生选择阅读的篇目我们引导实验教师讨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喜欢呢?教材的选文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吗?”通过讨论,实验教师认识到,学生作为阅读主体,有自己的阅读需要、阅读体验等差异,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信息获取量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建立科学的文本素材库,是实现学生选择阅读篇目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篇目,存入素材库,供学生选择。另外,学生通过图书室、书店、同学之间,获取自己喜欢的文章,提供给老师和同学选择。2、让学生“无目的”阅读引导实验教师打破传统,给学生放下包袱,也给自己放下包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参与阅读,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都感兴趣吗?学生只能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参与阅读,无法真正品尝到阅读的喜悦,这些问题与任务,成了学生思想上的负担,学生的阅读就是被动应付,毫无乐趣可言。因此,引导学生无“目的”的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快、兴趣昂然的阅读实践中,享受阅读、乐于阅读,实现“无目的阅读”的目的。3、对话搭建精神交流的平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往、对话,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首先,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必须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容不迫地阅读,潜心会文,或反复咀嚼,或低语吟诵,或跳读浏览等,让学生在品读、悟读中领略阅读的快感。二是促进师生、生生对话。学生充分阅读后获得的知识、体验到的情感、受到的启蒙等要让其与同学、与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实现知识、经验、情感的共享。教师设计的话题,要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促进主体意识的觉醒,让学生表达“我”的见解、感受,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在这里的角色不再是拄路胡,也不再是指明灯,而是实现学生终生发展的忠实伙伴。四、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必须通过学校图书室、家庭教育等形式,让阅读从课堂教学走向课余,实现多元化发展,其中,学校和家长的配合,是实现阅读教学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要用一定的时间去关心孩子的读书情况,不能不闻不问,虽然大多数家长不能从理论上指点孩子读书,但一定要多鼓励、多赞扬,让孩子的行为得到认可。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读书,从基本的阅读要求做起:正确、流利、有感情,慢慢掌握朗读、诵读、精读,浏览、略读等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养成圈、点、勾、划、批注的读书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再者,家长和教师要加强沟通,教师要教给家长一定的方法,让家长储备一些有关阅读的知识,便于指导学生阅读,同时,家长要向教师提供孩子读书阅读的情况,有便于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阅读。五、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学校图书量少,很多图书资料过于陈旧,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更少。更主要的是,许多图书对小学生来说:或是深难,或是偏远,或是无益。2、农村家长懂教育的少,观念陈旧,如何提高家长的素质,成为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题外课题,这严重影响了农村阅读教学的发展。参考文献:1、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叶圣陶,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2、小学教育论文撰写与例举:叶昂龙,宁波出版社,2000年。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李维,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琳达康贝尔等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第一版。5、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让“美读”成为阅读教学中动人的旋律陈仓区虢镇大王小学 李会珍叶圣陶曾经提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由此可见,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美读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美读的目的性价值,其本身就具有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一、美读培养语感,还阅读教学之真谛所谓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或语言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解力”。夏尊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夏尊先生把语感看作文学的真谛。我认为,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阅读教学的真谛。美读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语感与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读到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关的语言文字时就会浮想联翩,很容易对这部分语言文字产生真切的感受。美读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息息相通的,当生活经验被启发调动时,学生就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他们能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从而真切地体味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美读能强化语感,还在于吟、咏、唱、诵等美读形式本身就涵盖语感的一切内容。记得刘国正先生回忆他的语文老师善于用吟诵的方法时说,先生很少讲,但“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可见,只要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如诵读琥珀一文中的“快乐地飞舞”“抬起腿来掸掸翅膀”“小心地划动长腿”“小苍蝇不住地掸绿翅膀,刷圆脑袋,一点也不知道蜘蛛越来越近了”,这些内容要引导学生用轻快的语调朗读,使我们犹如身临其境,仿佛目睹到一万年前两个小生命在松脂的覆盖下骤然凝固的一刹那:“一大滴松脂从树干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他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蜘蛛步步逼近苍蝇,只想一饱口福,没想到竟双双被一大滴松脂裹住了,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美文,如桂林山水、草原、人生礼赞、野草等等名篇佳作,这些佳作,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美读,直至背诵,烂熟于心,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才能更好地奔涌而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形成语感。二、美读增强理解,促成情感共鸣言为心声,美读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否厚重,程度如何,直接取决于学生与作品、作者的心灵的沟通、理解程度。文章的风格各不相同,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揣摩每一篇的“个中滋味”:有的要读得深沉凝重,有的凄婉悲凉,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周密严谨,等等。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么一段:“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是课文情感的聚焦,一字一句都是小女孩心灵的呼唤,情感的表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引导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可以这样引读:读了这一段,在你眼前的小女孩是什么样子啊?以引导想象小女孩衣服的破烂,身体的瘦小,满腔的泪水,下跪的双腿,上举的双手,颤抖的声音。继而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发:同学们,你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啊!这么寒冷,这么饥饿,这么痛苦,这么孤独,你看到了奶奶-世界上唯一疼爱你的奶奶,你会怎么喊啊?让我们一块儿向奶奶发出呼救吧!这样,引导领悟语言的内涵,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就能有效地促进语言、情感、内涵的有机统一,教师、学生、作者的心灵相通,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化作作者的情感、文中人物情感的自然流露,以达到美读的效果。而读示儿时,就应哀婉低沉、忧郁伤感地再现陆游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诗人的形象。学生若读出了石灰吟的激情满怀,突出石灰不怕打击、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就直接体味出作者的豁达胸怀和政治抱负,就被作者的豪情所打动。这样用自己的心灵去接近优秀的心灵,让自己的情感与伟大的情感发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融会交汇,灵魂对灵魂的告白,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对作品的理解还取决于能否读出文章的不同节奏。朱光潜这样描述不同语言对他所发生的感应作用:“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极愉快的感觉。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感觉局促不安”苏格拉底也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浸润心灵。”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对其教学的内容能准确、形象、灵活地表达出来,能把坚定与动摇、倔强与脆弱、高昂与低沉、稳重与轻佻、美丽与丑陋、高尚与卑鄙、欢乐与悲哀等复杂的感情,通过声音语调的起伏停顿、轻重缓急、有爱有憎地表现出来。能使学生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地步,能使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共鸣。美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美读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课文,读者如文章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读着读着,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增进一层感受。三、美读提高审美情趣,添阅读教学之 神韵新课标特别强调,古代诗词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古代诗词中的声韵和谐、色彩斑斓、语言凝练、理趣奥妙全靠美读来挖掘。诗歌,讲押韵,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要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必须反复地朗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此诗讲究押韵,平仄相对,音调和谐,琅琅上口,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和音律美。古诗词中许多描写极富绘画的美感,我们只有细细美读,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补充或描绘画面的内容或色彩,才能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熏陶。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一位女子独坐楼上,盼望所爱的人归来,望眼欲穿,而太阳落山,思念的人儿不见踪影,水脉脉,思悠悠,面对江水斜阳,更是愁断心肠。多么凄美的一幅画,在画中,我们能体会到女子对亲人思念的款款深情。用词准确、生动,语言凝练、含蓄是诗歌语言的特色。在学习诗歌时,要进行美读,仔细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精华,才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才能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是前两句写塞外边关的景色,诗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凉州的苍茫景象后来写作者的闻笛感受,格调高昂。“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塞外,连春风都不来,谁还关心戍边将士的死活呢?我们只有美读,细细品味语言才能体会到。 很多古代诗歌含着哲理美。哲理的基本特点是富有理趣,包含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美读,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哲理美。如杜甫的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描写泰山宏伟高大的气势,赞美泰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青年的抱负。面对巍峨的泰山,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豪情:一定要登上泰山之顶,到那时候,周围所有的山峰都会伏在你的脚下。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两句诗客观自然地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立脚点高,才能眼界开阔;锁定目标,不断进取,才能获得成功,风光无限。又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美读这首诗,细细咀嚼,会产生一种类似晕船的感觉,诗歌把读者带进了惊险新奇的环境中,不仅给人以高速前进的愉悦,而且使人领略人类驾驭自然的伟大和不畏艰险的气魄。它之所以引起不衰的共鸣,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类对速度的一种向往,一种无限的追求,表达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本质力量。这种速度的审美心理也体现于我国的造词原则,如“快乐”、“快活”、“欢快”、“愉快”等等。为寻求阅读教学中的“美读”境地,教师更需在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情感,自我反复练读、做好美读示范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方法加强“美读”训练,才能得以实现。我希望美读的意境能渗透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唱响“美读”动人的主旋律!参考文献:1、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叶圣陶,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2、小学教育论文撰写与例举:叶昂龙,宁波出版社,2000年。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李维,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快乐的家园”教学案例 陈仓区虢镇大王小学 刘海利新课程实施已经六年了,作为教学成果我谈不上,我今年教的这40个孩子就是六年前新教材开始到现在的教材使用者,可是作为老师的我却才是第一次拿起已经实施了六年的新教材,所以我只能简单谈谈我在新教材尝试中的点滴体会,仅供同仁参考。我在新课程教学中本着课标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我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认识。对于这些新理念,作为老师的我铭记在心,并从心底里接受了它,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以前的教学方法,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承前启后有新的作为,然而,雄心勃勃的我进入课堂实施的时候,学生的表现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这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这是在“穿新鞋,走老路”!还真验证了这么一句话:“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我不得不承认,从理念到实践之间的确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这里我就以我在以前所尝试的一节课中体会颇深的两个案例予以说明。那是去年冬季的一节新授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快乐的家园”。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数数、认数,理解数所表示的意义,感受到生活中数的作用,培养学生做学习数学的有心人。刚一接触我就认为很简单,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发现-探求新知-课堂总结。【案例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快乐的家园”。(师边说边出挂图) 二、引导发现,探求新知 1、说一说。师指着挂图问:谁能说一说这里有什么? 生:这里有一只小兔子。 师:这里还有有什么? 生:这里有一棵大树。 这时,有一位小朋友把手高高地举起,于是我叫他站起来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对我说:“老师,你不用这样指着图来问,我们自己也能发现的。”我当时被愣住了,我一看是学校对面钢厂新转来的学生,他是安徽人爸爸妈妈在这里打工,他也就在这里上学,本来是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被他这么一说就打乱了计划,如果是以前的脾气我就狠狠批评他,可是现在不行呀,我仔细想了一下,既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我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于是,我换了另一种方式。 师:看来,小朋友们可真不简单,那谁愿意说说你从图中还发现了什么?(话音刚落就有好多小朋友举起了手,我指名回答。) 生:图上有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条船,一条河,一座房子,一座大山,还有一个太阳。(他好像憋了很久,老师好不容易给了他这个表现的机会,他一口气说了那么多,好不得意。其他小朋友也不服输,个个都想表现表现,所以他们观察得很仔细。) 师:说得多好啊!那你们知道,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条船,一座房子,一座大山,一个太阳,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生:用数字1来表示。 师:小朋友再仔细找找,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是1。 生1:我发现图上还有一个萝卜,一棵小草。 生2:老师,还有一筐萝卜。 说真的,学生说到这里我自己也认为图上再也找不出数量是1的物体了,正想收手,突然又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还发现图上有一把锄头,一顶帽子,一条小路呢。” 师:你真是太棒了!观察得那么仔细,老师也没有发现这么多,你可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看来我们都得向你好好学习了,大家掌声表扬他。【案例2】(练一练的第3题,本题要求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是一道难题,我首先很详细地解释“同样多”的意思并举例说明。)师:大家都明白“同样多”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师:我们来观察第一幅图,左边有什么?生:左边有三个人头。师:那么右边我们应该圈多少顶帽子才和左边的数量同样多呢? 对于这个 问题只有一部分学生回答我,讲台下面还有好多双迷茫的眼睛在看着我,我真不知道我到底在什么地方解释得还不够清楚,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正当我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时,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懂,3个人就戴3顶帽子,那边的6把椅子就由6个人来坐啦。”(太好了!我心想这恐怕才是学生的真正思维啊!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对于“同样多”这个概念还很模糊,但是日常生活中他们都知道一个人一般就戴一顶帽子,一个人就坐一把椅子。我疏忽了:学生的思维和老师的思维是不同步的,由于没有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却用老师的逻辑思维强加在学生的头上,学生不理解是自然的。真可谓:“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孩子的方法”。于是,简单思考后我重新整理思路再一次引导学生。)师:左边有三个人我们应该准备多少顶帽子呢?生齐声答:三顶帽子。(并很快就圈好了。) 师指着第二幅图问:这里有6把椅子,你们猜猜会有多少个小朋友来坐? 生:会有6个小朋友来坐。 师:那你们赶快在右边数出你们喜欢的6个小朋友,然后再把他们圈起来。(学生很感兴趣地去做了,并且圈得很正确。)案例反思:经过刚才这两个片断的教学,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不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发言,也许我将会无法打破“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学教材”的那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一切都真实地证明了:孩子们的潜力无限!关键就看我们教师究竟把他们放在了多大的自由空间里。为此,作为老师的我身上的担子特别重,这一学期我在尝试六年级下册时就深有感触。所以 ,我们不但要接受新理念,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新理念,在实践中感受新理念的魅力。在本案例中,让我感悟较为深刻的是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时教师应勇于“让位”于学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也是一个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我没有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知识的“容器”和缺乏力量的只能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满堂灌” 、“一言堂”、上课为“讲”课的教学方式,要勇敢地“让位”,勇敢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勇敢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上课时边教边问,师生互相学习,积极开发学生的潜力。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每一个人在其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作为小学生尤是如此。他们生性聪慧、活泼,对万事万物有着强烈的表现欲!身为教师只有完全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提供各种能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进一步激起他们渴望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譬如,在案例1中,一开始的教学可以说是以教为中心,我满脑子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竟然不知如何转化成我的行为 ,教学关系还是变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失去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调动起来,课堂变得很沉闷。幸亏有那位小朋友的提醒,我才意识到我该“让位”于学生,也由于我后来的放手,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了安全、愉悦的空间,学生的表现是多么活跃啊!他们像一个积极的探索者、世界的发现者,用他们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样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一个教师能够虚心向学生学习,他也会受益匪浅的。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吧。学生的意见有时候会成为很好的教育契机。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在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少,但是与城里孩子相比较也有相当的自己经验,也就是说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就很注意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后来我才发现自己的疏忽,譬如,在案例2的教学中,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小学生年龄小与数学知识高度抽象和严密逻辑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艰难性。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来理解本题。如:一般一个人就戴一顶帽子,一个人坐一把椅子。那么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三个人准备三顶帽子,六把椅子会有六个人来坐。这样不但突破了难点,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我开始并没有想到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而是用我的逻辑思维去强迫学生思考,学生自然无法理解。这一次还是我的学生提醒了我,才让我想到了我们是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所以,今后备课时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学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学得更主动;也只有这样,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不是简单的教学过程! 3、教师就是研究者。 我把“教师就是研究者”这一理念体会很深,回想起那两个案例中发生的一切,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肯定还会出现很多我们意料不到的问题。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不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研究,使教学与研究“共生共补”。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不会提高,也将严重地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化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去感悟新理念,落实新理念,就一定能品味到新理念指导教学所带来的甘甜。倾听时代的叮咛,绘好一片孩童的世界 虢镇大王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吕成军一、 学校文化建设。俗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育人环境的好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获得等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把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来抓。校园教学楼外墙的高处居中书写有“团结创新、勤奋进取”八个硫金大字,它于校门、旗台、大楼、花园融为一体,互相映衬,显示意蕴着我校是师纪德娴美、人才辈出、管理一流、质量卓越的乡村名校。自92年建成市级农村示范小学以来,学校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形成有大王小学制度汇编材料,始终以“勤、严、细、实”的校风和“文明、守纪、成才、健美”的生训为宗旨,切实立足于“教研兴校、质量立校”的策略,长期设有固定性的校园知识窗、文化板报、大块墙壁温馨语和富有时代特色能催人奋进的启迪语。如“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之类的语言,发人深思,激其精神,使我校师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迫切的人才“育人”观点。目前,除焕然一新的防护栏加固和墙体粉白以外,班班通有小广播,联系至校园网交流;同时学校以远程教育室、电脑室、实验室、图书室、少队室及卫生室等为载体,积极倡导文化、环境育人的体系和氛围。数年来,经过大家的不懈奋斗,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红日东升,焕发着青春与活力,一直名列前茅。这骄人、显著的一切,都与成熟的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相得益彰。二、 在基础教育课改和素质教育实施方面我们的做法主要是: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改的引领。我校成立有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实验方案,及时制定工作计划,有力地为课改的整体摧进、有序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2、强化细化管理机制,建立有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制度,为课改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此做法有利于随时调整、改进教育教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