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doc_第1页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doc_第2页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doc_第3页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doc_第4页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汇总表填报说明安徽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二OO四年十月第一部分 食品卫生报告卡汇总表填报说明一、表1与表2、表3、表4的关系:*要注意表与表之间的逻辑关系;表2、表3、表4是表1的有关项目的分析,故表与表之间的相关数字应当相一至。例如:表2中生产经营户数的总数=表1中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总和二、表5与表6的关系:表6为表5的三个项目栏(合计)三、表7与表8的关系:表8为表7的合计项目栏四、表9与表10的关系:表10为表9的总计项目栏填报中的相关要求:食物中毒的数据要准确,不要出现漏报的现象。填报前要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认真核对。第二部分 职业卫生报告卡汇总表填报说明一、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卫统22表(汇表16-19) (一)填卡单位: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或职防机构)(二)报送日期:年报。县(区)级每年10月15日前,将辖区内卫生监督统计报告资料报送市级卫生监督所(或职防所);市级于每年10月25日前报省厅卫生监督所;省所于每年11月10日前报卫生部监督中心。(三)指标解释(汇表16):1地区:县(区)级直接填写本辖区内的企业汇总数;市级按辖区内各县(区)顺序依次填写,然后汇总本市企业数;省级按各市顺序依次填写,然后汇总全省企业数、应测点、测定点等各数据。2该表“企业数、应测点”要在辖区内“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基础上方可填写(或者是经动态复核后的原“一厂一卡”基础资料)。“测定点、合格点”应在经常性监督资料基础上汇总。(四)按经济类型分类(汇表17)纵栏按经济类型分;横栏按有害因素分类。各数据也必须在经常性监督资料的基础上汇总。公有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经济类型: 私有经济 非公有经济 港澳台经济 外商经济(五)职业性健康检查情况(汇表18)1纵栏“地区”填写方法同上。2横栏:“职工总数、接触人数、应检数”数据应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或“一厂一卡”)资料基础上汇总填写。3“受检数、检出数”应在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的基础上汇总。(六)按经济类型分统计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汇表19)1纵栏“企业类型”分类同上“经济类型”。2特殊管理:指国家对放射、高毒等实行特殊管理的作业岗位。目前,国家尚未公布具体管理办法,这类从业人员分别统计在物理、化学等因素中;一旦国务院公布具体管理办法后再单独列出。3其它职业病危害:指不能包括在粉尘、化学、物理种类的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生物因素等。二、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23表(汇表20-22)(一)填卡单位:由用人单位填写,向所在地卫生监督所报告。目前,仍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即:CDC或防疫站、职防机构)填写,如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没填写,则由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基础上,依据经常性卫生监督资料汇总填报。(二)报送日期:执行年报制度。(三)指标解释(汇表20,按地区分)1地区:同以上解释。2培训:上岗前培训和在岗期间培训。3上岗前情况:体检人数(合格)=上岗前应培训人数。即:凡上岗前体检合格人员,再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所以,上岗前体检合格人员=应培训人员。4汇表21:按行业分,各指标填写方法同上。5汇表22:是体检和现场监测结果的汇总,各指标填写方法同上。三、职业卫生重大事件报告卡卫统24表(汇表27)(一)统计范围:据卫生部第25号部长令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因此,本卡的统计范围系重、特大事故,即:同时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1人以上。(二)填报单位:由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填报。(三)报告时限:执行紧急报告制度,即:发生重、特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首先在24小时以内,用电话经报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最好逐级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事故处理结束后5日内填该卡逐级上报;执行季报制度,该季度内仍然按照职业病报告卡(不含尘肺,卫统25表)逐级上报。(四)指标解释:1地区:同以上解释。2接触人数:指在一起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中,同时暴露于该毒物的人数。3发病人数:指在接触人数中,因受同一种毒物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临床表现的人数,包括疑似病例,发病人数接触人数。4确诊人数:指在发病人数中,根据某项职业病诊断标准,被确诊为法定职业中毒的人数。5中毒率:确诊职业病人数接触人数100%6其中死亡数:指在确诊人数中,发生死亡的人数。包括现场、抢救途中死亡和经抢救无效死亡者。7病死率:死亡数确诊中毒人数100%四、职业病报告卡(不含尘肺)卫统25表(汇表11)(一)填卡单位及报告时限:1. 慢性职业病(含慢性职业中毒),由取得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在该患者确诊后15天以内,报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或防疫站、职防机构)。2急性职业病(含急性职业中毒和重、特大事故患者),由最初接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在患者确诊后24小时以内,报当地卫生监督机构。疑难转诊病例由转出单位负责报告。急性职业病执行季报制度,省卫生监督所于下季度初的10日内,将本季度全省急性职业病汇总报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重、特大事故执行紧急报告制度。(二)指标解释:1合计栏“构成比”:指表列各工业部门的职业病病例所占构成比例,即“纵栏”构成比。2横栏各项病例数:指汇总本辖区内的病例数。没有病例以“0”示之,不能空栏。3“急性中毒”栏:指辖区内本季度急性职业中毒新病例数(季报);其余栏为年报。但是,因今年是年汇总生成表,所以只能按年汇总填报。五、尘肺病报告卡卫统26表(汇表12-13)(一)填卡单位及报告时限:1. 新诊断病例和晋期病例,由取得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填报。在作出诊断后的15日以内填卡报同级卫生监督机构;2尘肺死亡和调出(入)病例,由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督促指导所在的用人单位填报;3执行年报制度: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按年报制度逐级汇总上报。(二)指标解释:1合计栏“构成比”,同上解释。2纵、横“合计”:由下至上,由右到左,切忌出现逻辑错误。3表13“地区”:同以上解释;合计栏“构成比”,系指各地区病例所占构成比。六、农药中毒报告卡卫统27表(汇表14-15)(一)填卡单位及报告时限:最初接诊农药中毒患者的一切医疗卫生机构。确诊后24小时以内报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或防疫站、职防机构);各级卫生监督所执行年报制度。(二)指标解释:1农药名称:指引起患者中毒的具体农药名称。如果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自配农药,或是两种以上混配农药制剂,应填写每一种农药的具体名称。表列共分五大类:第一类有机磷类7种;第二类菊酯类2种;第三类氨基甲酯类3种;第四类杀虫剂类共4种;第五类其它:杀菌、杀鼠、除草等。2生产性中毒:指在农、林等生产活动中,因使用农药不当而引起中毒。生产农药的工厂职工中毒属职业中毒,不在此范围。3非生产性中毒:指误用农药或自杀而发生中毒。投毒或农药污染食物属食物中毒事件,不在此范围。4汇表15“地区名称”:同以上解释。七、职业卫生预防性卫生监督报告卡卫统11表(汇表23-26)(一)各专业通用。职业卫生多增加“经济类型、行业”两栏。(二)填报单位及报告时限: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填报,执行年报制度。(三)指标解释:1汇表23、25“地区”栏:县(区)级直接汇总填报辖区内有建设项目的用人单位;市级以县(区)为序依次填写,然后汇总全市辖区内有建设项目的用人单位;省级以市为序依次填写,然后汇总全省辖区内的建设项目的用人单位。2汇表24、26“行业栏”:共27个行业,凡是不能列入1-27项者列入28。3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并入相应新、改、扩建项目。第三部分 环境卫生报告卡汇总表填报说明 一、汇总表填写基本要求 要明确每张汇总表的数据来源也就是说我们在填写每张汇总表时,要搞清楚每张汇总表它是由哪种监督报告卡汇总生成的,因为在新的监督报告系统中,每种监督报告卡它都可以生成一张或几张汇总表,汇总表中的数字都是由此种监督报告卡汇总统计而来,所以明确每张汇总表的数据来源,一方面可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汇总表中各个统计指标的含义,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准确收集有关数据信息,而不致于导致我们盲目的到处搜集资料,从而最终帮助我们正确的填写汇总表。例如:“公共场所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它可汇总生成“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情况(行业分类)”(表29)和“各地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情况(表30)”两张汇总表。再比如说“公共场所被监督单位年报卡”它可生成“公共场所企业、从业人员卫生监督情况”(表28)。因此,如果有的地方前期工作做得好的话,能够及时的将各种卫生监督报告卡输入到计算机里,那么现在就可以利用“卫生监督报告系统”自动生成这些汇总表而无须再进行手工汇总,如有的地方没有及时的将各种监督报告卡输入到计算机里,那么现在就必须要手工完成这些汇总表的填报工作。 要明确和统一每张汇总表中的各个统计指标概念明确和统一汇总表中的各个统计指标概念,对于我们正确填报每张汇总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错误的理解有关统计指标的概念或者没有统一有关统计指标的概念,那么就会造成整个汇总表的错误填报,这种情况在手工汇总中极易发生。比如说,在表29(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情况-行业分类)中,“总户数”、“监督户数”、“无卫生许可证户数”这几个统计指标,如果全省没有统一这些指标的概念,各个地方对这些指标的含义理解各不相同,那么就会导致统计结果不正确。 要明确每张汇总表是以县、区为单位逐级上报汇总的。也就是说各个县区级卫生监督部门首先要将各自的汇总表上报至市级卫生监督部门,市级卫生监督部门将辖区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连同本级监督情况再进行汇总后上报至省级卫生监督部门,省级将全省17个市上报的数字再进行汇总,然后上报卫生部。 同一专业相关汇总表内的一些数据要前后统一,不得出现逻辑错误、不得相互矛盾。例如:表29“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情况(行业分类)”和表30“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情况(地区分类)”均生自“公共场所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因此,在两张汇总表“总计”一栏中的“总户数”应该是一致的,如填报的数字两者不相同,则说明汇总表填写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同样道理 “监督户数”两者也应该一致。因此,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对本级上报的汇总表要进行仔细的逻辑检查,这也是判断和衡量我们卫生监督报表填报正确与否的关键所在。 要仔细核对每张汇总表中的每一个数字,防止出现错误因为目前的卫生监督报告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问题,因此在利用系统自动生成这些汇总表时,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验算核对,防止出现系统错误。此前,我们在学校卫生监督报告卡中就发现监督报告系统存在明显的统计设计方面的错误,因此也不能排除其它专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对系统自动生成的结果要进行验算和核对,不能乐观的一味相信系统自动统计生成的数字。 各个专业的汇总表最好由相关专业人员填写,以避免出现错误。首先,从事相关专业卫生监督的人员他对于本地区的关于本专业的卫生监督工作情况较为熟悉,其次对于汇总表中的有关统计指标的概念他易于正确理解。因此,由他填报就不易发生一些逻辑性的错误。二、公共场所汇总表填写说明关于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统计表共4张,包括:表28、表29、表30和表31,它们分别生自“公共场所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公共场所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和“预防性卫生监督报告卡”(此卡为有关专业预防性卫生监督的通用报告卡)。 表28:公共场所企业、从业人员卫生监督情况 数据来源表28它是 “公共场所被监督单位报告卡”的生成表,因此表28中的数据应根据本地区所有“公共场所被监督单位报告卡” 汇总统计而来。 填报要求各县、区卫生监督部门要根据所辖区域内的所有被监管的公共场所情况填报一张表28,然后各县、区将此表上报至所辖市,市卫生监督部门将所辖的各县、区上报的数字与本级监管的公共场所情况一并汇总后再填报一张表28,然后上报省级卫生监督部门。 有关统计指标的概念总户数:是指本辖区内属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七类28种公共场所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场所户数。但此统计指标单纯从“公共场所被监督单位报告卡”中无法统计得出,所以各地卫生监督部门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字进行填写。总发证数:是指历年来本辖区内所有领取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户数。本年度发证数:是指在上年10月1日起到本年9月30日止的时间范围内,本辖区内申领到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总数,包括换证的单位数。从业人员卫生监督一栏中的9个统计指标数字界定范围:包括人员总数、应体检人数等9项指标,这9个指标的人数如根据原始“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的理解,应该指本辖区内历年来所有申领到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在这一个报告年度内其从业人员体检培训情况。但今年我们要求大家一致填为:所有各类公共场所其总的从业人员情况,包括已领取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未领取卫生许可证的单位。 表29: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情况(行业分类) 数据来源表29是“公共场所经常性监督报告卡”的生成表,因此,表29中的数字是根据本报告年度本辖区内公共场所经常性监督的实际情况统计而来的。 填报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每县、区各填写一张,每个市将所辖区域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与本级情况一并汇总后再填报一张表29上报省里。 统计指标概念总户数:与表28中的含义相同,两者在总计一栏中的数字应该前后一致。监督户数:是指本报告年度内所监督过的公共场所单位数。无卫生许可证户数:指在本报告年度内经常性监督中发现未办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单位数。 从业人员卫生监督、卫生检测、处罚情况三栏当中的16项统计指标均以本报告年度内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中发生的数字为准,其中从业人员数、有无健康证人数、有无培训证人数,均指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中被监督单位其从业人员总的情况,而不以在现场卫生监督中抽查的人数计。 表30: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情况(地区分类) 数据来源表30也是“公共场所经常性监督报告卡”的生成表,因此,表30中的数字也是根据本报告年度本辖区内公共场所经常性监督的实际情况统计而来的。 填报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每县、区只要求填写汇总表中的总计一行,每个市要将所辖区域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连同本级情况在汇总表中分别列出,并一并汇总后再上报省里。 统计指标概念总户数:与表28、表29中的含义相同,因此三者在总计一栏中数字应该前后一致。监督户数:与表29中的含义相同,也是指本报告年度内所监督过的公共场所单位数,因此两表在总计一栏此数字也应该一致。无卫生许可证户数:与表29中的含义相同,也是指在本报告年度内经常性卫生监督中发现的未办理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单位数,两表在总计一栏此数字应该一致。 “从业人员卫生监督”一列,其中的从业人员数、有无健康证人数、有无培训证人数,均指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中被监督单位其从业人员总的情况,而不以在现场卫生监督中抽查的人数计,“处罚情况”一列当中的6个统计指标均以本报告年度内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中发生的数字为准。 表31: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情况 数据来源表31是“预防性卫生监督报告卡”的生成表,“预防性卫生监督报告卡”是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四专业涉及预防性卫生监督的通用表。因此,表31中的数字是根据此报告卡中涉及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情况汇总而来。 填报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每县、区只要求填写汇总表中的总计一行,每个市要将所辖区域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连同本级情况一并汇总后上报省里。三、化妆品汇总表的填写说明 表32:化妆品卫生监督情况 数据来源表32是“化妆品经常性卫生监督报告卡”的生成表。 填报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每县、区要求填写一张汇总表,每个市将所辖区域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连同本级情况在汇总表一并汇总后再上报省里。在表32中,“合计”是指在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抽检样品总数的合计;对于“合格率”的填写,要求填写具体的分子和分母,不要求算出百分率。 表33:各地区化妆品卫生监督情况 数据来源表33也是“化妆品经常性卫生监督报告卡”的生成表。 填报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每县、区只要求填写汇总表中的总计一行,每个市要将所辖区域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连同本级情况在汇总表中分别列出,并一并汇总后再上报省里。 统计指标概念总户数:是指所辖区域内所有化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数。监督户数:是指本报告年度内所监督过的化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数。无卫生许可证户数:是指在本报告年度内经常性卫生监督中发现的未办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单位数,由于化妆品经营单位无须办理卫生许可证,因此在统计化妆品经营单位时,应算其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卫生监督”一列,其中的从业人员数、有无健康证人数、有无培训证人数,均指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中被监督单位其从业人员总的情况,而不以在现场卫生监督中抽查的人数计,“处罚情况”一列当中的6个统计指标均以本报告年度内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中发生的数字为准。 表34:化妆品卫生监督情况(行业分类) 数据来源表34也是“化妆品经常性卫生监督报告卡”的生成表。 填报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每县、区要求填写一张汇总表,每个市要将所辖区域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连同本级情况一并汇总后再上报省里。 统计指标概念总户数:与表33中的概念一致,也是指所辖区域内所有化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数,因此两表中在总计一栏应该一致。监督户数:与表33中的概念一致,也是指本报告年度内所监督过的化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数,因此两表中在总计一栏也应该一致。无卫生许可证户数:是指在本报告年度内经常性卫生监督中发现的未办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单位数,由于化妆品经营单位无须办理卫生许可证,因此在统计化妆品经营单位时,应算其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卫生监督”一列,其中的从业人员数、有无健康证人数、有无培训证人数,均指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中被监督单位其从业人员总的情况,而不以在现场卫生监督中抽查的人数计。“卫生检测”和“处罚情况”两列当中的10项统计指标,均以本报告年度内在化妆品经常性卫生监督中发生的数字为准。 表35:化妆品企业、从业人员卫生监督情况 数据来源表35是 “化妆品被监督单位报告卡”的生成表。 填报要求各县、区卫生监督部门只要填写表中的“经营单位”一行,市级“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两行都要填,市级卫生监督部门将所辖的各县、区上报的数字与本级监管的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一并汇总后再填报一张表,然后上报省级卫生监督部门。 有关统计指标的概念总户数:是指本辖区内所有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数。总发证数:是指历年来本辖区内所有领取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化妆品生产单位数,化妆品经营单位无须办理卫生许可证,因此此栏可不填。本年度发证数:是指在上年10月1日起到本年9月30日止的时间范围内,本辖区内申领到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数,包括换证的单位数。从业人员卫生监督一列中的8个统计指标数字界定范围:包括人员总数、应体检人数等8项指标,这8个指标的人数应该指本辖区内所有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本报告年度内其从业人员体检培训情况。 表36:化妆品预防性卫生监督情况 数据来源表36也是“预防性卫生监督报告卡”的生成表,表中的数字是根据此报告卡中涉及化妆品生产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情况汇总而来。 填报要求此表只要求市级卫生监督部门填写。四、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汇总表填写说明 表37:生活饮用水供水卫生监督情况 数据来源表37是 “生活饮用水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的生成表。 填报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每县、区要求填写一张表,每个市要将所辖区域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连同本级监管的单位一并汇总后再上报省里。 有关统计指标的概念供水系统:这里的“供水系统”相当于其它汇总表的“总计”,是下面几行的合计。分散式供水:指县级市以下的自来水厂,包括县级水厂和乡镇水厂。 “从业人员卫生监督”一列当中的8项有关人员体检、培训统计指标,其所指人数是均指所有供水单位其从业人员体检、培训情况。 表38: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系统监督情况(地区分类) 数据来源表38是 “生活饮用水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的生成表。 填报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每县、区只要求填写表中的“总计”一行,每个市要将所辖区域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连同本级情况分别列出汇总后再上报省里。 有关统计指标的概念总户数:包括市政供水、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单位三者的合计。监督户数:指本报告年度内监督的市政供水、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单位的总数。无卫生许可证户数:指在本报告年度内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中发现的无卫生许可证单位数。“从业人员卫生监督”一列,其中的从业人员数、有无健康证人数、有无培训证人数,均指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中被监督单位其从业人员总的情况,而不以在现场卫生监督中抽查的人数计,“处罚情况”一列当中的6个统计指标均以本报告年度内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中发生的数字为准。 表39: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情况(分类汇总) 数据来源表39也是 “生活饮用水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的生成表。 填报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每县、区要求填写一张表,每个市要将所辖区域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连同本级监督情况一并汇总后再上报省里。 有关统计指标的概念“供水系统”是指下面市政供水、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三者的总计,此行当中的数字应与表38当中的“总计”一致。“涉水产品”是指下面家用水处理器、集团用水处理器、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水处理剂五者的合计,对于这五类涉水产品均指产品数,而不是指单位数。总户数:本辖区内涉及这些类别单位的总数,包括已领取证件和未领取证件的单位数。监督户数:指本报告年度内监督这些类别单位的总数。无卫生许可证户数:指在本报告年度内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中发现的无卫生许可证单位数。“从业人员卫生监督”一列,其中的从业人员数、有无健康证人数、有无培训证人数,均指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中被监督单位其从业人员总的情况,而不以在现场卫生监督中抽查的人数计。“卫生检测”和“处罚情况”两列当中的10项统计指标,均以本报告年度内在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中发生的数字为准。 表40:事故性环境污染情况此表是“环境卫生事件报告卡”的生成表,要求每县区填报一张,每个市将辖区内各县、区上报的数字汇总后再填报一张表。第四部分 放射卫生报告卡汇总表填报说明核能与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已初成规模,但它仍然是一项体现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高新技术,对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仍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通过几十年从事放射工作的实践,人们也已认识到如无有效的放射防护监督与管理,随之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容忽视的。本放射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的各类卡和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制定的。通过这些报告卡、表,可以了解和掌握各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防护情况和各监督单位的执法力度以及我国放射防护水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信息将给放射防护主管部门为制定减少和控制放射工作实践中的辐射职业危害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研究我国辐射防护发展提供宝贵的、有据可查的史料。根据卫生部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规定的精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放射卫生统计报告管理工作,布置搜集、汇总整理并保证数据质量按时上报。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实行地方逐级上报制度,不论是隶属于国务院各部委还是地方的企、事业单位的卫生监督统计资料,一律由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汇总上报。国家、省、地(市)三级卫生监督监测机构直接监督监测的有关数据,一律向被监督单位所在地区的县级卫生监督监测机构报告。各省级卫生厅信息统计机构直接负责本地区卫生统计的业务工作,统一管理、提供本地区的卫生统计资料,审核本地区的业务统计数据,并准时向卫生部信息统计机构报送。这次经国家统计局审查批准发布的放射卫生统计报告卡(表)共10张,分4个报告卡和6个统计表二大部分。4个报告卡分别是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卫统29表)、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报告卡(卫统30表)、放射卫生事件报告卡(卫统32表)和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报告卡(卫统31表);前3个报告卡均由卫生监督单位填写,余下一个由被监督单位填写。6个统计表是全国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统计、全国放射卫生监测统计、全国放射照射事件统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卫生监督基本情况统计;前5个统计表从卫生监督报告软件自动生成,分别由各省报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再由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汇总报给卫生部行政机构;最后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卫生监督基本情况统计由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根据各省报告的相关资料由软件汇总报给卫生部行政机构。为了加强放射卫生统计报告的管理,使统计资料能全面、准确、及时地得到收集和上报,特别是以便迅速有效地处理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或可能造成人群危害的公共卫生事件,特对放射卫生统计报表中的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全面说明。第一节 经常性卫生监督 一、相关填报说明1制卡目的:为掌握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核设施在生产和应用中的经常性卫生监督状况制定本卡。本卡包括放射工作单位的性质、被监督结果、监测情况、监督结论和处罚情况五个部分。2统计范围:本报告卡由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填写。为了实施统计,即使是在一个法人单位,如果使用辐射或同位素的分类不同,则填写时必需一个工作类别填写一个卡。否则,不能得到后面的五个统计表。这一点必需特别注意。例如:去一个医院监督检查,你可能同时监督了核医学、钴-60放射治疗装置(属放射治疗)、同位素骨密度仪(属密封源其它应用)、CT机(属CT-X射线诊断)、普通胸透X线机(属其它X射线诊断)、X刀(属X射线治疗)和医用电子加速器(属医用加速器)等,你就要分别填写7份不同的报告卡,而且相互之间的内容不得混淆。但是,工作类别相同的,如利用60Co源的治疗机、近距离射线治疗机及后装机的腔内治疗,都属于放射治疗,因此它们可以只填写一个卡。放射卫生监督人员,一般应在对某个单位执行完监督任务后就完成此卡的填写。只要该单位(使用辐射或同位素的水平)属于被监督对象,则监督完成后就应填写本卡。3指标解释:A被监督单位编码的指标解释被监督单位编码:详见“第二章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编码规范”。B使用(生产)分类的指标解释(1)放射性同位素:包括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简称密封源)和非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简称非密封源)。对密封源的放射卫生监督应包括密封源体及装有密封源的仪器设备二个部分,如192Ir,60Co,137Cs等放射治疗和射线工业应用设备;辐射剂量仪器校准设备;射线无损检测设备以及带有密封源的料位计、厚度计、核子秤、荧光分析仪和中子水分仪等。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卫生监督还应包括使用单位暂时不用而贮存的放射源,以及含放射源设备退役后长期贮存的放射源(不论是密封型的还是非密封型的)。能称谓密封型放射源的条件是指在正常使用和一般事故的情况下,放射性物质不会从密封的包壳或紧密覆盖层内或被结合在块状物体中散失出来。除密封型放射源以外的放射性物质均称为非密封型放射性物质。用简易方法(例如玻璃瓶)密封的放射性物质,其密封性很容易被破坏,它们应划归为非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2)核医学:指非密封源用于体内医学诊断、治疗以及体外放射免疫分析的各项工作。(3)放射治疗:指使用密封源的放射学治疗,如利用60Co源的治疗机、近距离射线治疗机及后装机的腔内治疗等。(4)辐照应用:指放射性活度大于或等于37TBq(1kCi)的密封源的非医学应用,如辐照消毒、食品保鲜和辐照交联的应用,以及辐照剂量仪校准等。(5)射线工业探伤:指使用源进行无损检测的设备,检查焊接质量或物质内部裂隙。(6)密封源其它应用:指除了放射治疗和射线工业探伤以外的活度小于37TBq(1kCi)的密封源的应用,例如各类核子计、中小型辐射剂量仪校正装置等。各地的非核工业目的用的放射性废物库内贮存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密封型的也列入此项。(7)非密封源其它应用:指除了核医学以外的其它一切应用,如工、农业和科研中的示踪应用等。(8)生产:指生产密封型放射源和非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包括利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中间产品的研究和生产。(9)射线装置:包括医用X射线的诊断和治疗设备;科研、教学、工业、农业等辐照应用的加速器、离子源;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X射线衍射仪、X射线安全检查仪、中子发生器等射线发生装置(不包括已退役的射线装置)。(10)CT-X射线诊断:指用CT机进行疾病诊断。(11)X射线诊断:指用CT机以外的其它X射线机进行疾病诊断(12)X射线治疗:指深部X射线治疗和X射线接触(浅表)治疗。(13)医用加速器:指能产生用于治疗的X射线、电子束和中子束的加速器。(14)非医用加速器:指不是用于医疗目的的加速器,包括用于辐照、探伤、安全检查、生产同位素和科学研究的各种类型加速器。(15)X射线工业探伤:指工业中使用X射线机进行无损检测的设备,如检查焊接质量或物质构件内部裂隙等的装置。(16)其它应用:指除上述X射线诊断和治疗、工业X射线探伤以及各类加速器之外的一切射线发生装置,如X射线衍射仪、X射线安全检查仪、中了发生器等。(17)生产:指研制或生产射线装置时可能存在辐射的单位和岗位上的工作。(18)核设施:指核动力装置(含带有辐射的辅助设施)以及核动力厂以外的其他反应堆,零功率装置,核燃料生产、加工、储存和后处理设施,及核能和核动力研究生产系统中的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等。但是,核设施单位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工作应归入相应项目中统计。C监督情况的解释(1)许可证:指放射工作单位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或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在检查有无许可证的同时,必需查看它是否在有效期限内以及该单位实际的操作使用情况,判定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查看和判定结果,在选项内划“”或“”。(2)放射工作人员数:是指在被监督的放射工作单位中,实际上从事放射工作的人数,包括没有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或工作人员证失效,或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数。但不包括在统计年度内,已被吊销放射工作“许可证”,且已停产(业)单位中的放射工作人员数。一名放射工作人员同时从事多项放射工作时,只统计在他(她)从事的那项主要工作类别内。这个精神也适用于本卫生统计中的放射工作人员持证数、放射工作培训持证数、新就业人数、培训人数、就业前体检人数、应体检人数、实体检人数、放射病新病例数、个人剂量的应监测人数和实监测人数等有关人员统计的相关项目。(3)放射工作人员持证数: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总数,但体检和安全防护培训时效已过的不能统计在内,因为他们持的是无效证件。(4)放射工作培训持证数:指已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培训资格的单位(部门)培训合格,发有放射防护培训证的人员总数。但也应注意时效,已逾期的或非被授权部门培训的不应统计在内。(5)就业前体检人数:指本统计年度内,由被授权部门对准备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过健康检查(按放射专业要求)的总人数。(6)放射防护管理机构:依据监督检查结果,在相应选项内划“”。(评判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7)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依据监督检查结果,在相应选项内划“”。(评判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8)辐射源监控情况:依据监督检查结果,在相应选项内划“”。(评判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D监测类别的指标解释(1)外照射水平(监测):指对放射工作场所的X,和中子场辐射剂量率的测量。(2)空气污染(监测):指包括公共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气溶胶和放射性气体的监测。(3)表面污染(监测):指对工作场所地面、墙面、工具、设备、防护用品和工作人员体表的污染监测。(4)应测台(次)数:应测台(次)数、实测台(次)数和合格台(次)数这三项应填写具体数字。应测台(次)数是指按有关标准或规定在统计年度内应监测的总台(次)数。台(次)数的概念是,一台装置上如果测量了10个点(即有10个测量结果。注意,不是简单的读出数),则应记作10台(次)数。实测台(次)数和合格台(次)数也是这样的含义。(5)实测台(次)数:如同应测台(次)数的含义,指给出测量结果的台(次)数。核设施本单位防护机构自查所得结果,其它有监测资格的单位所得的有效监测结果也应统计在内。显而易见,上述相应数据也都具有相同的评定评价效力。(6)合格台(次)数:指将监测结果与国家有关标准的防护要求相比较,其结果符合防护要求的台(次)数。E.监督结论合格的含义依据国家法规和管理规定以及本次监督情况和相关的监(检)测报告,对被监督单位做出综合监督评价,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并在相应选项内划“”。合格指标一般有下列六项:(1)放射工作单位遵守放射工作许可、登记管理制度;(2)放射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健康检查率、个人剂量监测率及放射防护培训率各达到90%以上;(3)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和/或表面污染、和/或空气污染、和/或安全(联锁)措施等各项监测或检查结果显示均基本符合国家相应标准;(4)每个人员受内外照射的剂量基本符合放射卫生防护标准;(5)安全防护机构与管理制度基本完善;(6)未受到卫生行政处罚,未发生放射事故。F处罚情况的填报处罚情况必需以“现场监督笔录”、“现场监督意见书”和“现场监督处罚决定”等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记录为依据来填报。5个处罚项目中,在有处罚的那项中的“”内划“”。罚款的要填写具体金额,单位为元。第二节 被监督单位一、相关填报说明1制卡目的:为掌握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应用以及核设施每年的现状和发展,放射工作人员数及其培训、健康检查和剂量监测结果,特制定本报告卡。本报告卡共19列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填写放射工作单位的设备,第二部分是人员,三、四部分分别是体检和外照射剂量监测情况。2.统计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放射工作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和军队中非军事目的的各项放射工作,下同。)都应填写本报告卡。报告卡由被监督单位指定专人填写,单位领导签字并盖章后报监督单位认可。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只有监督单位认可的才宜用于统计。填报本表要特别注意的是,本表的19项有关设备、人员、体检和个人剂量监测等的数据,都要按放射工作类别分别填写。否则,全国的经计就做不出来。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同时从事二个岗位以上的工作或一台设备被同时用于二项以上的放射工作任务,则填入他(它)所从事(用于)的主要工作(任务)那一项中。这二点务请各填报人员细心做好。另外,本表中二个合计与一个总计之间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详见“剂量分布(人数)项”的解释。3指标解释:(1)被监督单位编码:详见“第二章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编码规范”。(2)使用(生产)分类:同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详见本章第一节对该指标的解释。(3)设备数(台):填写本年度内(9月30日前)所有放射设备的总台数。(4)密封源数(枚):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所规定豁免值以上的密封源(含退役源和废弃不用的放射源)总枚数。对多个源的组合体(如辐照加工装置中的密封源)应作为一个源统计,但这多个源必需是一个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被分离(散)开的。(5)放射性活度: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数,其单位为“贝可”(Bq)。必需注意,这里的“活度”应是推算到该统计年度的9月30日时所具有的放射性活度。(6)放射性等效活度:为了比较而设置的归一化的一个量,用于非密封源的统计。它是该同位素的活度与毒性组别系数(K)的乘积。毒性组别系数(K)见下表:放射性同位素毒性组别系数毒性组别性组别系数(K)极毒1中毒0.1低毒0.01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毒性组别划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的附录D。这里的“等效活度”也应与密封源的活度填写一样,即推算到该统计年度的9月30日时所具有的放射性等效活度。注意,上述放射性活度与放射性等效活度的统计,均需包括本单位中暂存(含退役或暂时不用)的各种类型放射源和非密封型放射性物质。还需注意,生产单位的设备数、放射源枚数和活度数只统计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生产工具被使用的那部分。(7)放射工作人员数:指在统计年度内(9月30日)持有“许可证”的放射工作单位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数,包括未经许可(获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却实际已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数。但不包括已被吊销放射工作“许可证”,或已停产(业)单位中的放射工作人员数。(8)培训人数:指在统计年度内,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卫生防护技术部门,按照统一教材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培训的总人数,应包括上岗前的放射防护专业培训和上岗后的定期培训。上岗前培训应以培训合格证为依据,上岗后的定期培训应以培训记录为依据。(9)新就业人数:指在统计年度内新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总数。包括曾是放射工作人员,后被调离再返回放射工作的人员。(10)就业前体检人数:指对准备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按照放射专业的体检要求,进行健康检查的人数。它是被录用和未被录用的总人数。凡未经健康检查就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既使在统计年度内补作健康检查的也不列入此项。(11)应体检人数:指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应列入体检计划的人员总数。(12)实体检人数:指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医疗机构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进行了体检,并对他们可否继续从事放射工作作出了结论的人员总数。(13)放射病新病例数:指经省级以上“放射性疾病诊断鉴定组”确认的各类放射性疾病总例数,如果一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放射性疾病时,按一例统计。放射性疾病包括急性全身或局部引起的急性放射病,亦包括急性放射性皮肤病疾病和由内照射引起的单个或多个内脏器官急性放射伤害。(14)外照射剂量监测:在职业照射中,个人剂量监测应包括外照射和放射性物质摄入量监测,本统计暂不含放射性物质摄入量监测。应监测人数: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认为需要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特别应注意可能受到意外或事故情况照射的)的总人数。偶然进入放射工作场所或临时性参加放射工作而可能受到照射的人员也应统计在内。因此,该项的统计对象一般应是受到外照射职业照射的所有人员。实监测人数:是指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要求,实施了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的人员数。为某种评价目的而对非放射工作人员所作的个人剂量监测不应统计在内。一个放射工作人员从事两种以上工作岗位时,只列入可能所受剂量最大的岗位中统计。剂量分布(人数):这四列要根据有资格的监测单位所测得并正式给出的结果分类进行填写,同时必需注意每行中列与列之间的逻辑关系,即4列的人数之和必需与实监测人数相等。而且,每个单位(省、市、县也一样)的放射性同位素项合计人数和射线装置项全计人数要注意这些合计人数与同列的各行人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各列合计的人数应是该列中各行人数之和,总计人数又应是二项合计人数之和,在有核设施的单位还应加上核设施的人员数。为了使人员受照剂量的统计结果更接近实际,在确定个人剂量当量时作如下规定:(1)当人员在年度内少部分时间漏监测,且该时间的操作情况与已监测的操作相近时,可以由已监测的时间覆盖率估算年剂量当量,但必需由监督部门确认并记入相应个人剂量档案;(2)当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低于年剂量当量限值时,把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如吸收剂量或照射量值)近似地作为个人受照射的剂量当量进行统计;(3)监测结果应扣除天然辐射本底后计入统计;(4)把个人剂量监测的探测阈定义为非放射工作场所对照监测的标准差3倍。当监测结果低于探测阈时,为了统一数据,以探测剂量的一半计入统计报告;(5)局部受照剂量的监测结果可以将此值乘上组织(器官)权重因子后得到的有效剂量当量作为本年度的剂量当量统计。实测集体剂量当量:指全体实际受监测者个人剂量当量的总和。人均年剂量当量:是指各类实际受监测人员平均每人每年受照射的剂量当量,它由下式所得:人均年剂量当量=实测集体剂量当量/实监测人数第三节 预防性卫生监督一、相关填报说明1填卡目的:为掌握我国在放射卫生方面预防性监督的状况,提高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卡。本卡包括放射工作单位的类别、被监督项目性质、监督内容和审批结果四个部分。2统计范围:本报告卡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新建、扩建、改建放射工作场所。若该项放射工作需要分阶段(如选址、设计、竣工)监督审查的,各阶段应分别填写。本报告卡由所属管辖的卫生监督部门填写,然后抄送放射工作单位属地的县级卫生监督部门,由该部门统计上报。3指标解释:本卡中“使用(生产)分类”的各项解释同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报告卡的相关解释(详见本章第一节),其它项目的解释如下。A单位编码的指标解释本卡中的“申报单位”就是被监督单位,其编码的解释详见“第二章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编码规范”。B. 项目性质的指标解释(1)新建:指原来没有,现按操作某一等级的放射性物质或辐射所需条件新建立的场所。(2)改建:指原来有一定设备或条件,但不属于放射性工作的场所,现需按操作某一等级的放射性物质或辐射所需条件建立的场所。(3)扩建:指原来有操作一定等级放射性物质或辐射的设备或条件,现在需要按改变了的操作性质或扩大了的操作量进行更换、增加、改变设备或条件。必须注意,有时操作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