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大全.doc_第1页
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大全.doc_第2页
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大全.doc_第3页
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大全.doc_第4页
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大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101 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大全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大全3 1、梁、梁 3 1.1、抗震楼层框架梁(、抗震楼层框架梁(KL) 3 1.2非抗震楼层框架梁非抗震楼层框架梁7 1.3、抗震屋面框架梁、抗震屋面框架梁 WKL 8 1.4、非抗震屋面框架梁、非抗震屋面框架梁10 1.5、抗震框支梁、抗震框支梁11 1.6、非框架梁及井字梁(、非框架梁及井字梁(L,JZL)11 1.7、悬挑梁总结、悬挑梁总结12 1.8、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总结、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总结12 1.9、基础类梁钢筋计算总结、基础类梁钢筋计算总结14 2、第二节、第二节 柱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全柱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全15 2.1.柱插筋基础内长度。柱插筋基础内长度。15 2.2、地下框架柱钢筋、地下框架柱钢筋18 2.3、中间层框架柱的钢筋、中间层框架柱的钢筋18 2.4、顶层框架柱钢筋、顶层框架柱钢筋19 3、第三节,板构件钢筋计算、第三节,板构件钢筋计算 19 3.1、板底钢筋计算、板底钢筋计算19 3.2、板顶钢筋计算、板顶钢筋计算20 3.3、板支座负筋的计算、板支座负筋的计算20 4、第四节、墙构件钢筋计算、第四节、墙构件钢筋计算 21 4.1、墙身水平筋计算、墙身水平筋计算21 4.2、墙身竖向钢筋计算、墙身竖向钢筋计算22 4.3、墙柱钢筋计算、墙柱钢筋计算23 4.4、墙梁钢筋计算、墙梁钢筋计算24 G101 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大全 1、梁 1.1、抗震楼层框架梁(KL) 1.1.1、 上部通长筋 1.1.1.1、端支座直锚 MAX(0.5Hc+5b,Lae) 。 1.1.1.2、端支座弯锚 MAX(0.5Hc+5b,0.4Lae)+15d。 1.1.1.3、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且 C/Hc1/6 时,高 标高钢筋弯锚 MAX(0.5Hc+5b,0.4Lae)+15d。 1.1.1.4 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且 C/Hc1/6 时,低 标高钢筋直锚 Lae。 1.1.1.5 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且 C/Hc=1/6 时,上 部钢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1.1.1.6 中间支座变截面梁宽度不同时,宽出的不断直通 钢筋弯锚 MAX(0.5Hc+5b,0.4Lae)+15d。 1.1.1.7 悬挑端,跨内外无高差,上部通长筋伸至悬挑远端, 下弯至梁底后回弯 5d。 1.1.1.8 悬挑端,悬挑梁比跨内梁顶面低,且 C/Hc=1/6 时, 上部通长钢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1.1.1.9 悬挑端,悬挑梁比跨内梁顶面低,且 C/Hc1/6 时, 跨内框架梁上部钢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 1.1.1.10 悬挑端,悬挑梁比跨内梁顶面低,且 C/Hc1/6 时,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直锚 MAX(0.5Hc+5b,Lae) 。 1.1.1.11 悬挑端,悬挑梁比跨内梁顶面高,且 C/Hc=1/6 时, 上部通长钢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1.1.1.12 悬挑端,悬挑梁比跨内梁顶面高,且 C/Hc1/6 时,跨内框架梁上部钢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 1.1.1.13 悬挑端,悬挑梁比跨内梁顶面高,且 C/Hc1/6 时,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弯锚,MAX(Hc- c,0.4Lae)+15d。 1.1.1.14 悬挑端,悬挑梁比跨内梁顶面高,且 C/Hc1/6 时, 且 LaeHc,固采用直锚,MAX(0.5Hc+5d,0.4Lae) +5d。 1.1.1.15 悬挑端高度 Hb,当 L4Hb,上部第一排筋全部伸 至远端,再回弯 5d(Hb-2c+5d) 。 1.1.1.16 悬挑,当 L=4Hb,上部第一排纵筋除角筋外,其 余总根数的 1/2 不伸至悬挑远端即下弯。按 45 度后,在底 部平伸 10d。 1.1.1.17 悬挑,上部第二排伸至 0.75L 位置。 1.1.1.18 悬挑,下部钢筋锚固 12d。 1.1.1.19 悬挑,箍筋,长度,远端变截面时,按平均高度计 算。 1.1.1.20 悬挑,箍筋,根数,与边梁互相垂直时,布置至边 梁边。 1.1.1.21 纯悬挑梁锚固,弯锚,MAX(Hc-c,0.4La) +15d。 1.1.1.22 纯悬挑梁锚固,直锚,MAX(0.5Hc+5d,La) +5d。 1.1.1.23 上部通长筋的连接,直径相同,在跨中 1/3 连接。 1.1.1.24 上部通长筋的连接,直径不同,两端与支座钢筋搭 接,搭接长度 Lle=1.6La,即接 100%接头。 1.1.2、侧部钢筋 (1)当梁净高(不包括板厚)Hw=450 时,在梁的两个 侧面应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间距 a=200,均分 Hw。 (2)侧部钢筋,锚固 12d。 (3)侧部钢筋,搭接 150。 (4)侧部受扭钢筋,锚固同梁下部钢筋,端支座,直锚: MAX(0.5Hc+5d,Lae) ;弯锚: MAX(0.5Hc+5d,0.4Lae)+15d。中间支座:直锚, MAX(0.5Hc+5d,Lae) 。 (5)侧部受扭钢筋:连接,跨端 1/3 范围,避开箍筋加密 区。 (6)拉筋,直径,当梁宽=350 时,6,当梁宽350 时,8。长度,梁宽-c+箍筋直径+弯钩,间距:为箍筋非 加密区间距的两倍。 1.1.3、下部纵筋(抗震楼层框架梁) (1)下部通长筋,端支座,直锚 MAX(0.5Hc+5d,Lae) ; 弯锚弯锚:MAX(0.5Hc+5d,0.4Lae)+15d。 (2)下部通长筋,中间支座变截面,当梁底有高差且 C/Hc1/6 时,低标高钢筋弯锚 MAX(0.5Hc+5d,0.4Lae) +15d。 (3)下部通长筋,中间支座变截面,当梁底有高差且 C/Hc=1/6 时,下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4)下部通长筋,中间支座变截面,梁宽度不同时,宽出 的不能直通的钢筋弯锚,MAX(0.5Hc+5d,0.4Lae) +15d。 (5)下部通长筋,连接,跨端 1/3 范围,且避开箍筋加密 区。 (6)下部通长筋不伸入支座的钢筋,净长-2*0.1*Ln(本 跨净跨值) 1.1.4、支座负筋总结(抗震楼层框架梁) (1)支座负筋,延伸长度,第一排 Ln/3,第二排 Ln/4, 第三排 Ln/5;若第一排是通长筋,没有支座负筋,则第二 排 Ln/3,第三排 Ln/4。超过三排,由设计者注明延伸长度。 (2)支座负筋,端支座锚固,同上部通长筋。 (3)支座负筋,贯通小跨,小跨是指净长小于左右两个大 跨长之和的 1/3。 (4)支座负筋,两边配筋不同,多出的钢筋可直锚 MAX(0.5Hc+5d,Lae) ;多出的钢筋可弯锚: MAX(0.5Hc+5d,0.4Lae)+15d。 1.1.5、箍筋总结(KL) (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2Hb;二级抗震,1.5Hb,且 =500。起步距离:50。 (2)计算加密区根数时加 1,非加密区根数减 1。小数点 取值采用四舍五入。 1.1.6、吊筋总结 (1)吊筋下平直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2)吊筋斜长,主梁高800 时,夹角为 60 度,主梁高 =800 时,夹角为 45 度。 (3)吊筋高度,次梁高度=主梁高度 1/2 时,吊筋下平直 段距主梁底为 H/2(H 为次梁高) ;次梁高度主梁高度 1/2 时,吊筋高度按主梁计算。 (4)吊筋上平直段,当次梁位于主梁跨端 1/3 时,20d,当 次梁位于主梁跨中 1/3 时,10d。 1.2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1.2.1、抗震与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区别 1.2.1.1、锚固长度:Lae(抗震)La(非抗震) 1.2.1.2、钢筋骨架,有上部通长筋(抗震) ,无上部通长筋, 上部筋由支座负筋与架立筋组成(非抗震) 。 1.2.1.3、箍筋加密区,有箍筋加密区(抗震) ,无箍筋加密 区(非抗震) 。 1.2.1.4、变截面, (梁顶或梁底有高差,或宽不同需要弯锚 的钢筋) ,锚固长度= MAX(0.5Hc+5d,0.4Lae)+15d(抗 震) ;锚固长度=0.4La+15d(非抗震) 1.2.1.5、下部钢筋中间支座锚固,直锚= MAX(0.5Hc+5d, Lae) (抗震) ;有直锚= La,弯锚=0.4La+15d(非抗震) 。 1.2.2、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 1.2.2.1、非抗震,上部钢筋,端支座,直锚= MAX(0.5Hc+5d, La) 。 1.2.2.2、非抗震,上部钢筋,端支座,弯锚= MAX(0.5Hc+5d,0.4La)+15d。 1.2.2.3、非抗震,上部钢筋,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 且 C/Hc1/6,高标高钢筋弯锚=0.4La+15d;低标高钢筋直 锚= La。梁宽度不同,宽出的不能直通的钢筋弯锚 =0.4La+15d。 1.2.2.4、非抗震,上部钢筋,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 且 C/Hc=1/6,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1.2.2.5、非抗震,架立筋=净长-2*支座负筋延伸长度 +2*150。 1.2.2.6、非抗震,悬挑端的构造不区分抗震与非抗震。 1.2.2.7、非抗震,下部钢筋,端支座,直锚= MAX(0.5Hc+5d, La) ;弯锚= MAX(0.5Hc+5d,0.4La) +15d。 1.2.2.8、非抗震,下部钢筋,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 且 C/Hc1/6,高标高钢筋弯锚=0.4La+15d;低标高钢筋直 锚= La。梁宽度不同,宽出不能直通的钢筋弯锚 =0.4La+15d。 1.2.2.9、非抗震,下部钢筋,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 且 C/Hc=1/6,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1.3、抗震屋面框架梁 WKL 1.3.1、楼层框架梁与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1.3.1.1、上下部纵筋的锚固方式不同,抗震楼层框架梁有弯 锚和直锚两种方式,抗震屋面框架梁只有弯锚,没有直锚 构造。 1.3.1.2、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和下部锚固方式相同;屋面框 架梁上部和下部锚固方式不同。 1.3.1.3、抗震楼层框架梁与屋面框架梁上下部纵筋的具体锚 固长度不同,楼层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在端支座弯锚长度为: MAX(0.5Hc+5d,0.4Lae)+15d;屋面框架梁有弯至梁底 和下弯 1.7Lae 两种构造。 1.3.1.4、抗震楼层框架梁与屋面框架梁变截面梁顶有高差时 纵筋锚固不同,楼层直锚=Lae,楼面直锚=1.6Lae;楼层弯 锚= MAX(0.5Hc+5d,0.4Lae)+15d;楼面弯锚 =0.4Lae+15d+c。 1.3.1.5、非抗震楼层框架梁与屋面框架梁的区别类似于抗震 梁。 1.3.2、抗震屋面框架梁 1.3.2.1、抗震屋面框架梁,端支座,上部钢筋,伸至柱边下 弯梁底, (Hc-C)+(Hb-C) 。 1.3.2.2、抗震屋面框架梁,端支座,上部钢筋,伸至柱边下 弯 1.7Lae, (Hc-C)+1.7Lae。 1.3.2.3、抗震屋面框架梁,上部钢筋,中间支座,梁顶有高 差,1、C/Hc1/6,高标高钢筋弯锚 0.4Lae+15d+c;2、低 标高钢筋直锚=1.6Lae;3、C/Hc=1/6,上部通长筋斜弯通 过,来断开。 1.3.2.4、抗震屋面框架梁,中间支座,梁宽度不同,宽出的 不能直通的钢筋弯锚,上部钢筋=0.4Lae+15d,下部钢筋= MAX(0.5Hc+5d,0.4Lae)+15d。 1.3.2.5、抗震屋面框架梁,悬挑端,锚入跨内。 1.3.2.6、抗震屋面框架梁,悬挑端,下部钢筋,端支座, MAX(0.5Hc+5d,0.4Lae)+15d。中间支座,同抗震楼层 框架梁。 1.4、非抗震屋面框架梁 1.4.1、抗震屋面框架梁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1.4.1.1、锚固长度不同,抗震=Lae,非抗震=La。 1.4.1.2、钢筋骨架不同,抗震有上部通长筋;非抗震无上部 通长筋,上部钢筋由支座负筋和架立筋组成。 1.4.1.3、箍筋加密区不同,抗震有箍筋加密区;非抗震的无 箍筋加密区。 1.4.1.4、下部钢筋中间支座锚固不同中,抗震直锚 =MAX(Lae,0.5Hc+5d);非抗震直锚=La,非抗震弯锚 =0.4La+15d。 1.4.2、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1.4.2.1、支座负筋的锚固,端支座,伸至柱边,弯至梁底。 (Hc-c)+(Hb-c) 。 1.4.2.2、支座负筋的锚固,端支座,伸至柱边,下弯 1.7La。即(Hc-c)+1.7 La。 1.4.2.3、支座负筋的锚固,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 且 C/Hc1/6,高标高钢筋弯锚=0.4La+(15d+C);低标高钢 筋直锚 1.6La;梁宽度不同,宽出的不能直通的钢筋弯锚 =0.4La+15d;梁顶有高差,且 C/Hc1/6,上部通长筋斜弯 通过,不断开。 1.4.2.4、悬挑端钢筋,锚入跨内,见悬挑梁。 1.4.2.5、跨内钢筋,按屋面框架梁端节点,弯到梁底或下弯 1.7La。 1.4.2.6、下部钢筋,端支座,MAX(0.5Hc+5d,0.4Lae) +15d,中间支座,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1.5、抗震框支梁 1.5.1.1、抗震框支梁,上部通长筋及第一排支座负筋,Hc- C+Hb-C+Lae。 1.5.1.2、抗震框支梁,以下各排支座负筋,Hc-C+15d。 1.5.1.3、抗震框支梁,各排支座负筋延伸长度,Ln/3。 1.5.1.4、抗震框支梁,侧部钢筋,Hc-C+15d。 1.5.1.5、抗震框支梁,拉筋直径,梁宽=350 时6,梁宽 350 时8。拉筋根数,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 2 倍,拉筋 排数,沿梁高200。 (梁高不包括板厚) 1.5.1.6、抗震框支梁,下部钢筋,Hc-C+15d。 1.5.1.7、箍筋加密区,MAX(0.2Ln,1.5Hb) 。 1.6、非框架梁及井字梁(L,JZL) 1.6.1.1、上部支座筋,端支座,0.4La+15D。 1.6.1.2、上部支座筋,中间支座,梁顶有高差,且 C/(b- 50) 1/6,高标高钢筋=MAX(b-c,0.4La)+15d(b 支座 宽,c 保护层) ;低标高钢筋=0.4La+15d;梁宽不同或钢筋 根数不同,多出或宽出的钢筋弯锚=0.4La+15d。 1.6.1.3、上部支座筋,延伸长度,直形梁,Ln/5,弧形梁, Ln/3。 1.6.1.4、架立筋,与负筋搭接,直形梁,150mm;弧形梁 Ll。 1.6.1.5、下部钢筋,支座钢筋,直形梁,12d;弧形梁, Ln。 1.6.1.6、箍筋根数,弧形梁,间距按弧形梁凸面度量;井字 梁相交处,只有一个方向的箍筋贯通布置。 1.7、悬挑梁总结 1.7.1.1、悬挑上部第一排,当 L4Hb,全部伸至远端下弯 再回弯 5d;当 L=4Hb,除角筋外,第一排总根数的 1/2 不伸至远端即下弯,按 45 度角下弯后平伸 10d 至远端。 1.7.1.2、悬挑上部第二排伸至 0.75L 位置。 1.7.1.3、悬挑下部钢筋锚固 12d。 1.7.1.4、悬挑箍筋,长度按平均截面计算,根数,与边梁垂 直时,布置到边梁边。 1.7.1.5、纯悬挑梁锚固,弯锚=MAX(Hc-c,0.4La) +15d;直锚=MAX(La,0.5Hc+5d)+5d。 1.8、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总结 1.8.1、基础主梁(JZL) 1.8.1.1、上部和下部贯通筋,成对连通布置。 1.8.1.2、上部和下部多出的钢筋,伸至端部弯折 15d。 1.8.1.3、底部非贯通筋,自轴线起 MAX(L0/3,1.2La+Hb+0.5Hc) 1.8.1.4、有外伸,上部上排筋,伸至悬挑远端弯折12d。 1.8.1.5、有外伸,上部下排筋,不伸至悬挑端,在悬挑端根 部支座边弯折 12d。 1.8.1.6、有外伸,下部上排筋,伸至悬挑远端不弯折。 1.8.1.7、有外伸,下部下排筋,伸至悬挑远端弯折 12d。 1.8.1.8、箍筋根数,与柱相交的节点内要布置箍筋,按跨端 第一种箍筋进行布置。 1.8.1.9、变截面梁顶底有高差处,低标高第一排钢筋,上部 筋,锚固 La,下部筋,伸至变截面顶再+La。 1.8.1.10、变截面梁顶底有高差处,低标高第二排钢筋,上 部筋,锚固 La,下部筋,伸至尽端且总锚=La。 1.8.1.11、变截面梁顶底有高差处,高标高第一排钢筋,上 部筋,伸至低标高梁顶面再加 La,下部筋,锚固 La。 1.8.1.12、变截面梁顶底有高差处,高标高第二排钢筋,上 部筋,伸至尽端且总锚=La,下部筋,锚固 La。 1.8.1.13、变截面梁宽度不同,宽的上下部第一排钢筋,连 通设置,宽的上下部第二排钢筋,伸至尽端且总锚=La。 1.8.2、基础次梁(JCL) 1.8.2.1、上部贯通筋,锚固 MAX(0.5Hc,12d) 1.8.2.2、下部贯通筋,锚入支座 La。 1.8.2.3、底部非贯通筋,自轴线起 MAX(L0/3,1.2La+Hb+0.5Hc) 。 1.8.2.4、有外伸,同基础主梁(JZL) 。 1.8.2.5、变截面梁顶底有高差处,上部钢筋,锚固 MXA(0.5Hc,12d) 。 1.8.2.6、变截面梁顶底有高差处,下部钢筋,下部第一排, 伸至以截面顶再+La;下部第二排,伸至尽端且总锚 =La。 下部高标高端,锚固 La。 1.8.2.7、梁宽度不同,下部各排多出的钢筋,伸至尽端且总 锚=La。 1.8.2.8、箍筋根数,只有净长范围内布置箍筋。 1.8.2.9、侧部构造钢筋,十字交叉,锚固 15d;丁字交叉, 横梁外侧的侧部构造钢筋贯通,其余锚固 15d。 1.8.2.10、拉筋,直径8,间距为箍筋间距的 2 倍。 1.9、基础类梁钢筋计算总结 1.9.1、基础梁(JL)条形基 1.9.1.1、上部各排贯通筋,伸至梁端弯折 12d。 1.9.1.2、下部各排贯通筋,伸至梁端弯折 15d。 1.9.1.3、底部非贯通筋延伸长度,自轴线起 L0/3。 1.9.1.4、基础梁有外伸,与变截面,同筏基础基础主梁 (JZL) 1.9.2、基础圈梁(JQL) 1.9.2.1、变截面,同基础梁 JL,基础圈梁上部和下部一般 只有一排钢筋,这排在变截面时就同基础梁 JL 中的上部和 下部第一排钢筋。 1.9.2.2、侧部钢筋,同筏基础基础主梁(JZL) 。 1.9.3、承台梁 1.9.3.1、上部和下部钢筋,伸至梁端部弯折 10d,有外伸时, 方桩取25d,圆桩取25d+0.1D。 1.9.3.2、箍筋全长布置。 1.9.4、基础连梁 1.9.4.1、多跨基础连梁,上下部纵筋,各跨两端支座锚固 La;箍筋,净长范围内布置。 1.9.4.2、无外伸单跨基础连梁,上部纵筋,基础连梁顶面低 于承台顶面=5d,或5d,锚固 La。基础梁顶面高于但底 面低于承台顶面,伸至端部+下弯(c+15D) 1.9.5、地下框架梁 1.9.5.1、上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MAX(Hc-c,0.4Lae) +15d。 1.9.5.2、下部钢筋中间支座直锚,MAX(Lae,0.5Hc+5d) 。 1.9.5.3、支座负筋延伸长度,Ln/3(Ln 为本跨净跨度,端 支座与中间支座相同) 。 2、第二节 柱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全 2.1.柱插筋基础内长度。 2.1.1、梁板式筏基 2.1.1.1、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全部纵筋插至基础底部, 底部弯折 a,a 值查表。 2.1.1.2、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柱角筋插至基础底部, 柱中部插筋插入基础 Lae,底部弯折 MAX(6d,150) 。 2.1.1.3、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板厚=2m,柱角筋插 至基础底部,柱中部插筋插入基础 Lae,底部弯折 MAX(6d,150) 。 2.1.1.4、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板厚2m,柱角部插 筋支在基础中部配筋的上表面,柱中部插筋插至 Lae 的深 度,底部弯折 MAX(6d,150) 。 2.1.1.5、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板厚=2m,柱全部插 筋插至基础底部,底部弯折 a 值(a 值查表) 。 2.1.2、单柱独基、条基。 2.1.2.1、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柱角筋插至基础底部, 柱中部插筋插入基础 Lae,底部弯折 MAX(6d,150) 。 2.1.2.2、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板厚=2m,柱全部插 筋插至基础底部,底部弯折 a 值(a 值查表) 。 2.1.3、设基础梁的双柱独基。 2.1.3.1、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柱角插筋及与基础梁轴 线平行布置的柱中部插筋伸至基础底部,柱中部锚入基础 梁的横断面的插筋插至 Lae,底部弯折 MAX(6d,150) 。 2.1.3.2、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柱全部插筋伸至基础底 部,底部弯折 a 值(a 值查表) 。 2.1.4、桩基独立承台 2.1.4.1、基础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且=35d,柱角插 筋伸至基础底部,柱中部钢筋插至 Lae 深度,底部弯折 MAX(6d,150) 。 2.1.4.2、基础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且=35d,柱全部插 筋伸至基础底部,底部弯折 a 值(a 值查表) 。 2.1.5、大直径灌注桩。 2.1.5.1、锚入桩=35d, =Lae。 2.1.6、芯柱。 2.1.6.1、锚入=0.7Lae。 2.1.7、伸出基础的高度 2.1.7.1、Hn/3(错开连接) 。 2.1.8、箍筋(柱构件) 2.1.8.1、梁板式筏基,梁底与板底一平,间距=500,且不 小于两道矩形封闭箍。 2.1.8.2、梁板式筏基,梁顶与板顶一平,基础板高度范围内 箍筋根数,间距=500,且不小于两道矩形封闭箍;基础 梁高度内箍筋根数,同基础以上柱箍筋。 2.1.8.3、板式筏基、独基、条基、桩承台,间距=500,且 不小于两道矩形封闭箍。 2.1.8.4、芯柱,同基础以上芯柱箍筋。 2.2、地下框架柱钢筋 2.2.1、普通柱 2.2.1.1、普通柱,纵筋,下部非连接区 Hn/3,上部非连接 区 MAX(Hn/6,Hc,500) 。 2.2.1.2、普通柱,箍筋加密区,同纵筋非连接区。 2.2.2、短柱 2.2.2.1、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中规定, Hn:Hc4 的 地下框架柱,称为短柱。 2.2.2.2、短柱纵筋,下部非连接区 MAX(Hn/3,Hc) ;上 部非连接区 Hc。 2.2.2.3、短柱箍筋加密区,全高加密。 2.3、中间层框架柱的钢筋 2.3.1、中间层框架普通柱 2.3.1.1、普通柱,纵筋,基本计算公式,本层层高-本层非 连接区高度+伸入上层非连接区高度。 2.3.1.2、上柱比下柱钢筋多,多出的钢筋伸入下层1.2Lae; 下柱比上柱钢筋多,多出的钢筋伸入上层 1.2Lae。 2.3.1.3、上柱比下柱钢筋直径大,上柱大直径钢筋伸入下柱, 在下柱的上部非连接区以下的位置连接。下柱小直径钢筋 由下层直接伸到本层上部,与上层伸下来的大直径钢筋连 接。 2.3.1.4、普通柱,箍筋,上部加密区高度,上部非连接区高 度+顶梁板高;下部加密区高度,下部非连接区高度。 2.3.2、中间层框架短柱 2.3.2.1、短柱,纵筋,下部非连接区高度, MAX(Hn/3,Hc) ;上部非连接区高度 Hc。 2.3.2.2、短柱,箍筋,全高加密。 2.4、顶层框架柱钢筋 2.4.1、顶层框架中柱 2.4.1.1、顶层中柱,直锚,伸至柱顶-保护层。 2.4.1.2、顶层中柱,伸至柱顶-保护层+12d。 2.4.2、顶层边柱、角柱 2.4.2.1、顶层,柱包梁,柱外侧筋,第一层钢筋不少于 65%,自梁底起锚固 1.5Lae。剩余第一层筋伸至柱顶,弯至 柱内侧边,再下弯 8d。第二层筋,伸至柱内侧边。 2.4.2.2、顶层,柱包梁,柱内侧筋,直锚,伸至柱顶-保护 层;弯锚,伸至柱顶-保护层+12d。 2.4.2.3、顶层,梁包柱,柱外侧筋,伸至柱顶-保护层 +12d。 柱内侧筋,直锚,伸至柱顶-保护层;弯锚,伸至柱顶-保护 层+12d。 3、第三节,板构件钢筋计算 3.1、板底钢筋计算 3.1.1、板底筋端支座长度 3.1.1.1、与梁、剪力墙、圈梁连接, =5d,且到支座中心线。 3.1.1.2、与砖墙,MAX(120,H) 。 3.1.2、板中间支座 3.1.2.1、与梁、剪力墙、圈梁连接, =5d,且到支座中心线。 3.1.2.2、与砖墙,MAX(120,H) 。 3.1.3、板洞口边,伸至洞口边弯折,H-2*15。 3.1.4、延伸悬挑板(下部构造筋) ,伸至悬挑端-保护层;支 座锚固 12d。 3.1.5、根数,起步距离=1/2 板筋间距。 3.2、板顶钢筋计算 3.2.1、板顶两端支座锚固,梁、剪力墙、圈梁,锚 La。连 接在跨中 L0/3。 3.2.2、两邻跨板顶筋配置不同,配置较大的钢筋穿过其标 注的起点或终点,伸至邻跨跨中连接。 3.2.3、洞口边,伸至洞口边弯折,H-2*15。 3.2.4、延伸悬挑板,板顶筋伸至悬挑远端,下弯至板底再 回弯 5d。 3.2.5、支座负筋替代板顶筋分布筋,双层配筋的板上又配 置支座负筋时,支座负筋可代替同行的板顶分布筋。 3.2.6、起步距离=1/2 板筋间距。 3.3、板支座负筋的计算 3.3.1、中间支座 3.3.1.1、基本公式=延伸长度+弯折,延伸长度为自支座中心 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弯折长度=H-15。 (一倍保护层) 3.3.1.2、转角处分布筋的扣减,分布筋和与之相交的支座负 筋搭接 150mm。 3.3.1.3、负筋分布筋两侧与不同长度的支座负筋相接,分别 按各自的相交情况计算。 3.3.1.4、支座负筋遇到丁字相交不空缺。 3.3.1.5、板顶筋代替负筋分布筋,双层配筋时,又配置支座 负筋时,板顶筋可代替同向的支座负筋分布筋。 3.3.2、端支座负筋 3.3.2.1、基本公式=延伸长度+弯折,延伸长度,自支座中心 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弯折长度=H-15。 3.3.3、跨板支座负筋,跨长+延伸长度+弯折。 4、第四节、墙构件钢筋计算 4.1、墙身水平筋计算 4.1.1、墙身水平内侧钢筋 4.1.1.1、锚入暗柱,伸至暗柱对边弯折 15d。 4.1.1.2、锚入端柱,直锚=Lae,弯锚,伸至端柱对边弯折 15d。 4.1.1.3、斜交墙,伸至斜交墙内拐点+Lae。 4.1.1.4、伸至尽端弯折 15d。 4.1.1.5、在洞边切断,与外侧钢筋交错 5d。 4.1.2、墙身水平外侧钢筋 4.1.2.1、端部遇暗柱,同内侧钢筋遇暗柱,伸至对边弯折 15d。 4.1.2.2、端部遇端柱,同内侧钢筋遇端柱,分直锚,弯锚。 4.12.3、转角外,第一连续布置;第二断开布置,断开后, 分别弯折 20d。 4.1.3、水平筋根数,从基础到屋顶连续布置。 4.2、墙身竖向钢筋计算 4.2.1、在基础内的插筋 4.2.1.1、条基、筏基,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墙部分插 筋采用伸至 Lae 位置并做弯折;墙部分插筋采用伸至 Lae 位置截断(哪些钢筋截断,由设计注明) 。 4.2.1.2、条基、筏基,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全部墙插 筋伸至基础底部并弯折。 4.2.1.3、桩基承台,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墙部分插筋 采用伸至 MAX(Lae,35d)位置并做弯折,部分伸至此位 置截断(哪些钢筋截断,由设计注明) 。 4.2.1.4、桩基承台,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全部墙插筋 伸至基础底部并弯折。 4.2.2、墙身竖向中间层长度 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