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北京市大兴区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兴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三生物1.松露是和松科植物根系共生的一种地下真菌。下列关于松露和松科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突变B. 都含有叶绿素,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C. 都有线粒体,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D. 都有核糖体,核糖体形成均与核仁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松露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松科植物也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详解】A. 松露和松科植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 松露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 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C正确;D. 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核糖体形成均与核仁有关,D正确。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渗透作用装置,S1和S2分别为漏斗内外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如图2所示,渗透平衡时漏斗内外液面差为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升高说明膀胱膜是半透膜B. 渗透平衡时,S1溶液的液面高于S2溶液的液面C. 将S1和S2溶液换成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m值为0D. 图2结果说明,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生物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答案】D【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且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不能穿过半透膜,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原因是烧杯中的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图中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即S1S2。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两侧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详解】A. 根据题意,膀胱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故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升高说明膀胱膜是半透膜,A正确;B. 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渗透平衡时S1溶液的液面高于S2溶液的液面,B正确;C. 将S1和S2溶液换成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则渗透平衡时不会出现液面差,因为KNO3可以通过半透膜,C正确;D. 蔗糖属于小分子,故图2结果不能说明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生物膜,D错误。3.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据此推测DNP作用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会产生ATP,该过程不受DNP影响B. 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因为其形成ATP最多C. 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D. DNP抑制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2,4-二硝基苯酚(DNP)对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表明DNP影响线粒体内膜的酶催化形成ATP的过程,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详解】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A错误;B. 根据题意,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中发挥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B错误;C. 根据题意,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使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催化形成ATP,结果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D. 根据题意,DNP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合成,而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故DNP对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过程无影响,D错误。4.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利用相关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盐酸和酒精混合能使细胞相互分离,可以用于根尖的解离B. 健那绿能使线粒体呈蓝绿色,可将死亡的细胞染色后观察C. 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将色素溶解后分离D. 人的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易涨破,可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答案】A【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过程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分离;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离心后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详解】A.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能使细胞相互分离,可以用于根尖的解离,A正确;B. 健那绿为活细胞染色剂,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不是死细胞,B错误;C. 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但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C错误;D. 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应将人的红细胞放在清水中涨破,D错误。5.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 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D. F2中黑色与黄色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共4种,其中白眼基因型有2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即表现为白色,则黑色为Abb,黄色为aaB,白色为aabb、AB,故纯合的黑色即AAbb和黄色亲本aaBB杂交,F1为白色即AaBb,据此分析。【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黑色有AAbb、Aabb,黄色有aaBB、aaBb,A正确;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 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Abb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aabb杂交,与白色纯合子杂交未必能鉴定出,如与AABB杂交,无论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结果都是AB,C错误;D. F2中黑色(AAbb、Aabb)与黄色(aaBB、aaBb)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白眼基因型有AaBb、aabb共2种,D正确。6.正常情况下,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使DNA呈伸展状态,且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列与SSB功能相关的推测合理的是A. 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以分开B. SSB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DNA复制C. SSB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D. SSB与单链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SSB能很快地与DNA复制时解旋形成的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使DNA呈伸展状态,且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则可推知,该蛋白能够在DNA解旋后与单链结合,在DNA复制结束后离开单链。【详解】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A正确;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单链的结合将利于DNA复制,B错误;C. 根据题干中“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说明SSB不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C错误;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是一种DNA结合蛋白,故与单链的结合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7.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B. “嵌合体”植株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C. “嵌合体”的花之间传粉后可能产生三倍体子代D. “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而不同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即细胞的分裂不同步,所以出现嵌合体,A项正确;“嵌合体”含有4N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76条,因此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B项正确;嵌合体中2N细胞可产生含1个染色体组的配子,4N细胞可产生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所以“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项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是葡萄茎段,没有处理根尖分生区细胞,且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根尖分生区细胞含38条染色体,不会出现含19条染色体的细胞,D项错误。【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8.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也是常见的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 去甲肾上腺素可经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 去甲肾上腺素经内环境只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也是常见的神经递质,故可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也可以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且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该过程是负反馈调节。【详解】A.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正确;B.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C.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D. 根据题意,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会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9.为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碗豆幼苗伸长生长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处理豌豆的完整幼苗和去顶幼苗后,测得不同条件下豌豆两种幼苗的伸长量,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项目完整植株去顶植株CKIAAGAIAA+GACKIAAGAIAA+GA测量值/mm9.211.329237.9138.117.2注:CK为空白对照组A. 用生长素单独处理豌豆的两种幼苗时,均可促进它们的伸长生长B. 赤霉素处理去顶幼苗效果不佳,原因可能与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关C. 两种激素同时处理时,体现了激素对豌豆幼苗伸长生长的协同作用D. 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和豌豆幼苗种类,因变量是幼苗伸长量【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表数据可知,作用于完整植株时,IAA和GA均能促进幼苗生长,且IAA+GA混合组的促进作用比单独使用IAA强,但弱于GA;当作用于去顶植株时,作用效果是(IAA+GA)混合组IAAGA对照组。【详解】A. 根据表格数据,用生长素单独处理豌豆的两种幼苗时,测量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均可促进它们的伸长生长,A正确;B. 表格中数据显示,赤霉素处理去顶幼苗效果比处理完整植株的效果要好,原因可能与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关,B正确;C. 两种激素同时处理完整植株时比单独使用IAA强,但弱于GA,不能说明激素对豌豆幼苗伸长生长是协同作用,C错误;D. 根据表格显示,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和豌豆幼苗种类,因变量是幼苗伸长量,D正确。10.北京麋鹿苑的部分麋鹿被迁移到湖北石首长江故道地区后,形成新的种群。数年后,石首保护区中的麋鹿,出现了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的现象。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 进入石首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B. 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初生演替C. 麋鹿的引入,提高了石首地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 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内斗争增强所致【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数年后,石首保护区中的麋鹿,出现了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推测可能是保护区内食物不充分,麋鹿种群数量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加剧所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通过人类的活动,可以调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详解】A. 根据题干信息,“麋鹿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说明自然保护区内食物有限,故麋鹿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A错误;B. 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次生演替,B错误;C. 引入麋鹿后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 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群数量较多,种内斗争增强所致,D正确。11.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答案】C【解析】酶在细胞外也可发挥作用,所以A错,RNA酶不是蛋白质,所以B错,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分解,所以D错。12.某同学在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生殖器官的细胞装片时,不小心与其他动物细胞分裂装片混在一起,将观察结果绘制成如下示意图后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1和C2B. 图中C2所示的过程将会导致基因重组C. 图中C1与C3所含的染色体组数量相同D. 图中C1与C2、C3与C4可能来自同一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C1中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2细胞不均等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属于初级卵母细胞;C3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4中无同源染色体,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 据图可知,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1和C2,A正确;B. 图C2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过程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 图中C1含有4个染色体组,C3含2个染色体组,C错误;D. 同一个体中可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中C1与C2、C3与C4可能来自同一个体,D正确。13.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不仅人体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和能量载体,还可作为癌细胞的营养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对血浆pH的变化不大C. 无氧呼吸时,乳酸是重要的能量载体,细胞不产生ATPD. 癌细胞的能量仅来自乳酸,与正常细胞相比代谢减缓【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因此尽管血液中乳酸的含量较多,但对血浆pH的影响不大。【详解】A. 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血浆中的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血浆pH依旧会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H和少量的ATP,C错误;D.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代谢更加旺盛,D错误。14.从某人体内的衰老细胞、癌细胞和凋亡细胞中获得提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衰老细胞提取物中所有酶的活性均低于其它两种细胞B. 提取物中均含凋亡基因,在癌细胞中表达可使其凋亡C. 三种细胞的提取物中核基因序列都相同,RNA则不同D. 三种细胞的提取物均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紫色沉淀【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发生许多生理和生化的变化,如许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等,但不是所有酶活性都都降低;癌细胞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详解】A. 衰老细胞提取物中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A错误;B. 提取物中均含凋亡基因,凋亡基因表达可诱导细胞凋亡,故在癌细胞中表达可使其凋亡,B正确;C. 癌细胞是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其遗传物质已经改变,故三种细胞的提取物中核基因序列并不都相同,C错误;D. 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三种细胞的提取物都含有葡萄糖,均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15.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C. 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4D. 若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则所生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答案】D【解析】A. 患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说明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 由于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者的体细胞只有一个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女性患者也有杂合子的可能,B错误;C. 患者男性(XBY)产生的精子中XB:Y=1:1,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2,C错误;D. 若患病女儿(XBXb时)与正常男性(XbY)婚配,则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故D正确。16.apoB基因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时,由于mRNA中某个位点的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碱基U,使密码子CAA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导致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B. 该mRNA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完成翻译过程C. 该mRNA翻译时先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D. 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翻译过程是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多肽链的过程。【详解】A. 碱基C(胞嘧啶)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碱基U(尿嘧啶),故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A正确;B. 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不催化翻译过程,B错误;C. 根据“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可知,该mRNA翻译之后才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D. 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mRNA中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D错误。17.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以棉铃虫专一宿主的病原微生物。该病毒被呈多面体的外壳包裹形成多角体。多角体随食物进入棉铃虫的中肠,中肠的碱性环境和蛋白酶迅速将其外壳溶解,病毒释放,危害宿主。人们利用NPV制作病毒型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B. 该病毒的使用会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C.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D. 长期使用该农药,可能诱导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利用NPV制作的病毒型农药是环保型的生物农药,可以减弱棉铃虫的抗药性,防止环境污染。【详解】A. 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B. 该病毒的使用会杀灭棉铃虫,进而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B正确;C.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能对病毒粒子起到保护作用,保护病毒颗粒免受外界各种不良环境的破坏,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D. 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的原因并不是长期使用农药引起的,而是变异引起的,D错误。18.将果蝇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后,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含14NB.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两次分裂结束后含15N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为1/2C.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含14N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两次分裂结束后所有子细胞的染色体均含有15N【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14N-14N,一个是15N-14N,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或全部有标记。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详解】A. 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15N-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中期时DNA存在于2条染色单体上,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A错误;B. 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所有的染色体中DNA都是15N-14N,第二次分裂中期时单体上的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得到的子细胞中一半有标记或全部有标记,B错误;C. 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成都是15N-14N,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单体都含14N,C错误;D. 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有15N染色体,D正确。19.水杨酸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种激素,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受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B. 施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增加C. 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有两重性D. 生产实践中,促进品系YTA生长的水杨酸最佳浓度低于品系YTB【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A,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由此说明实验中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用1.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630h组,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说明1.510-4 molL-1浓度的用效果最为显著。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3.7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组中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用7.510-4 molL-1和1.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详解】A. 图中曲线显示,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受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A正确;B. 施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后,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组高,B正确;C. 曲线显示,3.7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组中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对照组,7.510-4 molL-1和1.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组中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有两重性,C正确;D. 曲线中没有显示促进品系YTA和YTB生长的水杨酸最佳浓度,D错误。20.抽血化验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男子空腹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血清葡萄糖223mg/dL80120甘油三酯140mg/dL50200游离甲状腺激素35pmol/L1222A. 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成分与组织液、淋巴完全不同B. 化验单上给定的参考范围,说明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C. 根据报告单信息,可以判定该男子患糖尿病,可口服胰岛素治疗D. 根据报告单信息,可以推测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在成分及含量上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具有较多的蛋白质;根据报告单所提供的信息,该男子的血清葡萄糖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可以判断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临床上常采用注射胰岛素方法来治疗此病;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详解】A. 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但其成分与组织液、淋巴不完全相同,A错误;B.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 根据报告单信息,该男子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比参考值高,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但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C错误;D. 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比正常值低,D错误。21.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B. 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C.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蛋白的基因D. 捐献者若感染HIV可通过抗体清除病毒,不发生细胞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可知,HIV感染T细胞可能与CCR蛋白的表达有关;而“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推测若CCR5基因不表达或机体无法产生CCR蛋白可导致HIV不能侵染T细胞。【详解】A.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A正确;B. 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推测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B正确;C.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 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不能表达,C错误;D. 由于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不能表达CCR蛋白,则HIV无法感染T细胞,因此捐献者若感染HIV则无法引起细胞免疫,通过抗体清除病毒,D正确。22.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有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都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平板划线法不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详解】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的,正确; 平板划线法接种用接种针,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要用涂布器,错误;不论是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正确; 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B正确。23.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原理为人类提供生物产品时,首先要选择优良的单一菌种。消灭杂菌,获得单一菌种的方法不包括A. 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比例的核酸B. 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C.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求上的差别,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碳源D. 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抗生素【答案】A【解析】【分析】筛选优良的单一纯种,是在许多种微生物中,杀死其它微生物,使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存活下来,可以采用特定的培养基获得纯种,如根据微生物对碳源、氮源需要的差别,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来配置培养基获得单一纯种。【详解】A. 加入核酸不能起到选择作用,因为微生物细胞不能直接利用核酸,只有先将核酸水解为核苷酸,然后再合成微生物的核酸,所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不会对微生物起选择作用,A错误;B. 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对微生物起选择作用,B正确;C.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微生物,C正确;D. 抗菌素也可对生物起选择作用,D正确。2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骨髓瘤细胞是一种基因缺陷型细胞,其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现将从预先注射了某种抗原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与上述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再加入含氨基蝶呤的培养液。将这些混合物分装于如图所示的细胞培养板的小孔中培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B. 融合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时,培养液中可以加入PEGC. 培养液中加入氨基蝶呤的目的是为了筛选杂交瘤细胞D. 小孔中的细胞经过增殖后,均会产生所需特异性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再加入含氨基蝶呤的培养液中,由于骨髓瘤细胞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故骨髓瘤细胞不能在该培养液中生长,而B淋巴细胞本身无增殖能力,则只有融合形成的B-骨髓瘤细胞才能在该培养液中生长,而融合形成的B-骨髓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详解】A. 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B. 融合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时,培养液中可以加入PEG,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B正确;C. 培养液中加入氨基蝶呤后,只有融合的B-骨髓瘤细胞才能在培养液中生存,因此加入氨基蝶呤的目的就是为了筛选杂交瘤细胞,C正确;D. 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不止一种,都能分裂繁殖,产生抗体,要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必须进行专一性抗体检测,D错误。25.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不同的底物B. 可以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分子结构C. 不能通过检测C02产生与否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D. 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后,观察到洋葱根尖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答案】D【解析】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相同的底物不同的酶,有可以是相同的酶不同的底物,A正确。研究DNA分子结构可以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B正确。乳酸菌产生的是乳酸的细胞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检测C02产生与否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C正确。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D错误。点睛:要观察质壁分离细胞必须有活性,而活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活细胞不允许染料进入细胞。26.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请回答问题:(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_交流的功能。(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_等结构与功能特点进入细胞,有的在_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_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越低。(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设计了有关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_,结果表明_。(4)综合上述研究,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_。【答案】 (1). 遗传信息 (2). 信息 (3). 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4). 细胞质基质 (5). 溶酶体 (6). 放射性出现的位置 (7).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8). 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解析】【分析】观察题图,药物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药物分子有部分会被分解;药物分子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部分与溶酶体结合后被降解,部分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出来,未被降解的部分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作用于核DNA,发挥效应。分析亲核蛋白运输机理实验图示可知:对亲核蛋白头部和尾部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并对亲核蛋白进行有限的水解,并然后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相关物质注入到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技术检测放射性,观察是否进入细胞核中,发现尾部以及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整体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可知亲核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详解】(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等结构与功能特点进入细胞,有的在细胞质基质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溶酶体中被降解。(3)观察机理图可知,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结果表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4)综合上述研究,由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因此可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从题干中获取获取信息的能量,根据“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完整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尾部”,说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的通过比较图示概括药物作用的机理。27.北方夏秋之际,日光温室内温度较高,高温显著影响黄瓜的产量。改变温室内CO2的浓度,对黄瓜的光合作用有明显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1)依据图1数据,常温条件下增加CO2在前期对黄瓜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后期促进作用_;高温条件下不加CO2_;比较_组,说明长期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CO2浓度,不仅能缓解高温对黄瓜净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2)为探究CO2缓解高温对黄瓜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科研人员做了进一步检测,结果如图2。黄瓜的叶绿素分布在_上,捕获的光能将用于H2O的分解和形成_,最终转化并储存为_中的化学能。由图2可知,高温条件下黄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_。高温增加CO2浓度时,黄瓜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推测在高温条件下,长期增加CO2 浓度可以_,最终提高黄瓜光合作用效率。【答案】 (1). 减弱 (2). 黄瓜的净光合速率受抑制,长期培养条件下,这种抑制作用增强 (3). 对照、高温、高温+CO2 (4). 类囊体的薄膜 (5). ATP (6). 糖类 (7). 高温使叶绿素合成过程受阻,或加速叶绿素分解,叶绿素含量下降 (8). 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ATP、H促进暗反应的进行【解析】【分析】分析图1,对比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发现高温+CO2组常温+CO2组对照组高温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发现在7-28d之间,不同处理组净光合速率都增加,第35d的净光合速率有所下降。观察图2,高温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在各组中是最低的,在7-21d之间,不同处理组叶绿素含量都增加,且都是高温+CO2组常温+CO2组对照组高温组;在28-35d组中叶绿素含量高温+CO2组对照组常温+CO2组高温组。【详解】(1)依据图1数据,常温条件下增加CO2在前期对黄瓜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后期促进作用减弱;高温条件下不加CO2组在各组中净光合速率最低,说明黄瓜的净光合速率受抑制,且长期培养条件下,这种抑制作用增强;比较对照、高温、高温+CO2组,说明长期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CO2浓度,不仅能缓解高温对黄瓜净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2)黄瓜的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捕获的光能将用于H2O的分解和形成ATP,最终转化并储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由图2可知,高温条件下黄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高温使叶绿素合成过程受阻,或加速叶绿素分解,叶绿素含量下降。根据图2可知,高温增加CO2浓度时相比其他各组叶绿素含量更高,而根据图1,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CO2浓度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推测在高温条件下,长期增加CO2 浓度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ATP、H并促进暗反应的进行,最终提高黄瓜光合作用效率。【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28.多发性骨软骨瘤是一种罕见的骨骼异常疾病,科研人员发现EXT2基因与该病发生有关,请回答问题:(1)图1 为某患病家族的系谱图,-6不携带致病基因,该病为_遗传病,从基因组成的角度可知-4是_,-3和-4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2)为生育健康的孩子,-3和-4接受了胚胎移植前的基因筛查。大致过程: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经细胞_发育成囊胚,以囊胚细胞的DNA为模板,PCR特异性扩增_进行筛查。(3)PCR过程中可能会因碱基对的_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检测结果与胚胎实际基因组成不符。SNP是由单个碱基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样性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科研人员在检测致病基因的同时,检测了致病基因附近SNP位点的特定碱基组成,结果及-3和-4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形成胚胎的过程如图2所示。请参照图2,画出胚胎2中SNP位点的碱基组成_,由上图推测_不能用于后续的胚胎移植。(4)为确保获得健康胚胎可以选取更多与致病基因_进行检测分析。【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 (2). 杂合子 (3). 1/2 (4). 分裂和分化 (5). EXT2基因 (6). 增添、缺失、替换 (7). (8). 胚胎1 (9).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SNP位点【解析】【分析】观察图1,可利用排除法,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否则-3号患病则-2号必患病;该病也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否则-5号患病则-2号必患病;该病也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否则-6必含致病基因;综上所述,该病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则-2号为aa、-5号为Aa、-6号为aa、-4号为Aa、-3号为aa,故从基因组成的角度可知-4是杂合子,-3和-4生一个正常孩子aa的概率是1/2。(2)为生育健康的孩子,-3和-4接受了胚胎移植前的基因筛查,因为EXT2基因与该病发生有关,因此基因筛查时应筛查EXT2基因。大致过程: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囊胚,以囊胚细胞的DNA为模板,PCR特异性扩增EXT2基因进行筛查。(3)PCR过程中可能会因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检测结果与胚胎实际基因组成不符。根据图2,胚胎1中SNP位点上碱基组成为A-A,则-3产生的配子染色体SNP位点上碱基为A,-4产生的配子染色体SNP位点上碱基为A,故-4产生的组成胚胎2的配子染色体SNP位点上碱基为G,故胚胎2中组成为;由上图推测,-4中SNP位点上碱基为G的染色体来自-6,应不含致病基因,-4中SNP位点上碱基为A的染色体应含致病基因,遗传给胚胎1,则胚胎1必含致病基因,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胚胎1发育的个体必患病,不能用于后续的胚胎移植。(4)为确保获得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