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汇总.doc_第1页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汇总.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程序:1选择和确立选题2文献综述3形成假设4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5资料的收集和整理6撰写研究报告2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5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6 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7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原始形态,3岁基本形成),社会自我(3岁到青春期)和心理自我(1415岁到成年)三个阶段8 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威特金)2沉思型与冲动型(卡根)3辐合型与发散型(吉尔福德)9.学习的概念: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次广义:专指人类的学习。狭义:指在校学生的学习。10 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11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12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结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认知、观念与认知行为的调节、控制。分为三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13 学习策略的教学:首先,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其次,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第三,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第四,要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第五,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14动作技能形成的主要阶段:1认知定向阶段;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3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15 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2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3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加。4建立协调化的运动模式16 智力技能的培养:1展开与分解性策略2变式练习策略3反馈策略4条件化策略5专家化策略17 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是由桑代克奠定的。18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19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20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8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9 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10 赫尔巴特四段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11 1792年,世界上第一所培养教师的专门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2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879年,冯特,“19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创立。 霍尔,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 卡特尔,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学论 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是世界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籍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真正标志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把教育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自然科学 成熟、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1、主要标志:研究内容日益集中,学科体系逐步稳定。2、理论观点之间分歧冲突日趋缩小,相互融合吸收。3、更加重视结合教育实际,积极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4、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的研究异军突起。20 当前新趋势: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21 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22 1889年,研永吉,翻译的第一本汉译著作心灵学23 1907年,王国维翻译心理学概论24 1920年,东南大学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25 在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是,1908年防东岳翻译日本学者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26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变量:客观刺激变量=自变量=外部刺激、环境因素;反应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并不是没有关系的变量,而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28 教育心理学常见的技术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智力、人格、成就、态度、创造力测验),调查法(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经验总结法,教育行动研究29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纵向维度: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维度: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影响学习的成功和学习效率,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30 关键期问题: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由奥地利习性学家罗伦茨首先提出来的。 高尔顿: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制的形态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31 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霍尔遗传决定论 华生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并在我自己的特殊天地里培养他们成长,我保证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能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其祖先的才能、职业如何。 林崇德共同决定论维果斯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埃里克森-人各发展阶段理论荣格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32 同化是指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当前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33 顺应则是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刺激情境的过程。34 图式指的是个体为了应对某一特定的刺激情境而产生的反应模式或认知结构35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方面。36技能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说4关系说5认知结构说37 杜威的五步骤观点:1困惑、挫折感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提出问题的各种假设4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41品德,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它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某种社会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42 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识4道德行为45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不良的个性特征。46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为中小学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2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3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4建立电话热线、信箱或子啊网上开辟虚拟咨询室5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从个人、学校和社会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模式47新教师的成长历程:阈限期,过渡期,成长期48 专家型教师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丰富而有效地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具有很强的洞察力49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1教师的知识水平(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2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师的智力、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语言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50 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情绪稳定,有恒,负责,敢想,敢为,热情,外向,善于交际是有成就教师最突出的个性特征。56 心理咨询的模式:1指导模式2治疗模式3发展模式4社会影响模式57 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学标准2医学标准3社会适应标准4经验标准58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乐观3意志坚定4人际和谐5正视现实6人格完整7反应适度8特征吻龄59 心理健康的评估:1观察法2会谈法3测验法6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开发和提高心理能力2改善心理调节和适应3预防和矫治心理偏差6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尊重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成功性原则63 品德培养的思路与方法: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的途径:(1言语说服2小组道德讨论)道德情感的培养(1移情能力的培养2羞愧感)道德行为的培养(1观察学习2赏罚控制3抵抗诱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程序:选择和确立选题,文献综述,形成假设,选择研究类型的方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4,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学科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师心理学。5 进入90年代以来,从教师教育的视角重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大潮流。1. 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程序):1.确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2.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的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4.思考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与学习指导;5.选用恰当的工具与手段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2.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发展水平。在“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区域既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其意义在于教育工作者不只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中的、正在发展的水平。.3.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智力、思维等人类的认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本身的活动操作。他指出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他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他把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4.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彼此区别,又相互支持。首先,陈述性知识(命题。命题网络。图式表征)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其次,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富的;程序性知识(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第三,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是相同的,即使不是字词的顺序相同,也是意思相同。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也是互相支持的。5. 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五种学习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6.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7. 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临床研究法(谈话法)对偶故事,得出品德发展理论,包括四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宝宝论);权威阶段(68听话)可逆性阶段(810讨价还价)公正阶段(1112主持公正、公平)8.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海因兹偷药的故事,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将学生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1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定向阶段,3人际和谐的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9.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职业角色转变:在教育理念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观;在教学方式上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课程设计上要加强选择性、确保均衡性,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和评价者;在知识获得上成为信息的搜寻者和终身学习者;在教师的成长上,要成为教育的反思者和研究者。10. 专家比新手在五方面存在优势:1他们比新手更容易发现大量信息背后所隐含的结构2他们执行任务的速度更快,而且错误更少3他们能够在更深层次上处理问题4他们对本领域的信息的记忆能力比新手更强5他们在行动之前花更多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更有效率11. 创造力培养和教育:1通过开设创造性课程,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通过改革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3提倡课内与课外结合,通过“自我设计课”等多样化的活动发展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品质12. 儿童心理理论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其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主要观点:1理论论2模拟论3模块论 儿童心理理论的意义(启示):帮助深入认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潜力;儿童心理论的发展对学科发展、儿童教育的总体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它倡导“儿童也是一位理论家”,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儿童的心理。想法和信心,13.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14.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2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3教育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15. 心理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各种感知动作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思维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能够以命题的方式进行运算,能够以假设-演绎推理的形式进行思考,基本接近成人的思维,可逆思维,思维灵活。16.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初中阶段11、1214、15)产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心理上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产生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增强,第二个飞跃期;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还不强。 青年初期(高中阶段14、1517、18)生理、心理、社会性上接近成人;智力接 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同时也出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冲突;意志的坚定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17. (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2种学说)(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18. 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疑病症;多动症;网络成瘾问题。19.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又称尝试错误学说/识误性学说;首先,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其次,学习联结是通过多次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一种过程;再次,比较系统地总结除了学习定律:1准备律2练习律3结果律 多重反应定律,心向或意向定律,选择反应律,类比反应律,联想转移律20.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动机状态2问题表征3定势4功能固着5知识经验21 简述并评价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心理学的爱因斯坦”,为誉为“教育机器之父”。他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学习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2.强化理论:学习过程是强化的结果(积极强化和校级强化)3.教学可用机器来进行,机器教学就是程序教学。21. 教学设计的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2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22.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行为主义的人知心理学者和行为主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他认为儿童可以只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榜样行为所得的不同结果只影响模仿表现,对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