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规定.doc_第1页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规定.doc_第2页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规定.doc_第3页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规定.doc_第4页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规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规定一、一般规定1、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如何纳税?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它所得。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2000元费用(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28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所谓超额累进税率,是将应纳税所得额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相应的税率,随着级数的增加,税率也随之提高。个人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合并计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不超过475元的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超过1825元至16375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超过58375元至70375元的部分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超过70375元的部分4515375注:(1)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款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公式如下:(1)应纳税所得额=月含税工资、薪金收入-依法可扣除的个人负担的社保、住房公积金-2000元或4800元或:(2)应纳税所得额=(月不含税收入额-依法可扣除的个人负担的社保、住房公积金-2000元或4800元-速算扣除数)(1-税率)(3)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注:公式中(1)和(2)中的4800元减除费用适用于以下四类人员:A、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B、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C、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D、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员。 公式(2)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公式(3)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对此,在计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能混淆。例1:某国内人员某月工资、薪金收入3400元,其中个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为400元,个人负担的社保费240元,其应纳税款为:应纳税所得额=3400-400-240-2000=760(元)应纳税款=76010%(税率)-25(速算扣除数)=51(元)例2:某纳税义务人每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8000元,由其任职的企业代付个人所得税款。其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应纳税所得额=8000-2000-375(速算扣除数)1-20%(税率)=7031.25(元)应纳税额=7031.2520%(税率)-375(速算扣除数)=1031.25(元)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终加薪,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的,应分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将雇员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如:一个人某月取得奖金14400元,当月工资为1900元。费用扣除额2000元与工资的差额为100元(2000-1900),奖金减去这个差额后的余额为14300,14300除以12等于1191.67,对照税率表,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应纳税额=14400-(2000-1900)10%25,应纳税额为1405元。如果该纳税人当月工资为2100元,就直接将一次性奖金额除以12,余额为1200,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应纳税额=1440010%25,全年奖金应纳税额为1415元;当月工资的应纳税额=(21002000)5%0=5元;最后,该纳税人合计应纳税额=14155=1420元。由于上述计算纳税方法是一种优惠办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人,该计算纳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全年考核,分次发放奖金的,该办法也只能采用一次。(3)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3、内部退养(或提前离岗)人员取得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中,未达到离退休年龄,提前离岗且未办理离退休手续(内部退养)的职工,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2)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提前离岗)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减去当月费用扣除标准后,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然后再将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照已确定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一次性内部退养收入)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4、个人离退休后返聘取得工资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离退休后返聘所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以及离退休后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属于个人离退休后重新受雇取得的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5、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安置费等所得的按照以下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1)一次性补偿收入。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在95088元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并按照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减去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目前中山市统一为108495元),再减去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用此余额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实际工作年限数(实际工作年限数,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然后再乘以年限数,就是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例1、麦先生是某企业的职工,在该企业工作10年,企业因某原因解除与麦先生的劳动合同,双方商议由企业一次补偿143495元。问麦先生取得这笔补偿收人应纳多少个人所得税?答:麦先生取得经济补偿收人可视为上述文件规定的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人,允许按先扣除95088元,再按实际工作年限进行平均,平均额=(143495-108495)/103500元。以上麦先生补偿收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3500-2000)*10-25*10=1250元例2、李先生在某企业工作20年,企业解除其劳动合同,并一次补偿142391元,并按规定缴纳500元住房公积金。李先生取得这笔补偿收人应纳多少个人所得税?答:李先生缴纳500元住房公积金可扣除,即142391-108495-50033396元;李先生工作年限超过了12年,只能按12年进行平均,即33396/122783元;李先生补偿收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2783-2000)*10-25*12639.60元。(2)安置费收入。对于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纳个人所得税。6、个人从非任职单位取得的奖金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从非任职单位取得的奖金,除免税的奖金外,不论其来源于何处,不属于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应按偶然所得或其他所得,适用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7、个人取得董事费如何纳税?个人担任公司董事、监事且不在公司任职、受雇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性质,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公司(包括关联公司)任职、受雇,同时兼任董事、监事的,应将董事费、监事费与个人工资收入合并,统一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8、纳税人在境内、境外分别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如何纳税?纳税义务人在境内、境外同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根据条例规定的原则,判断其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是否来源一国的所得。纳税人能提供在境内、境外同时任职或者受雇及其工资、薪金标准的有效证明文件的,可判定其所得是来源于境内和境外所得,应按税法和条例的规定分别减除费用并计算纳税;如不能提供上述证明文件的,应视为来源于一国的所得,如其任职或者受雇单位在中国境内,应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如其任职或受雇单位在中国境外,应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二、免税和扣除规定9、个人哪些津(补)贴免税?(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3)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4)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5)独生子女补贴;(6)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7)托儿补助费;(8)差旅津贴、误餐补助。10、个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金、补充医疗保险金是否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个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金、补充医疗保险金属于工资、薪金的组成部分,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得从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中扣除。11、捐赠给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所得是否可以免税?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其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其中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含新建)的捐赠;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向教育事业的捐赠等公益性捐赠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三、特殊行业12、律师事务所的雇员律师的工资薪金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律师事务所支付给雇员(包括律师及行政辅助人员,但不包括律师事务所的投资者)的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2)作为律师事务所雇员的律师与律师事务所按规定的比例对收入进行分成的,律师事务所不负担律师办理案件支出的费用(如交通费、资料费、通讯费及聘请人员等费用),律师当月的分成收入,按不高于律师当月分成收入的30%比例内,扣除办理案件支出的费用后,余额与律师事务所发给的工资合并,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3)兼职律师从律师事务所取得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不再减除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以收入全额(取得分成收入的为扣除办理案件支出费用后的余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4)律师从接受法律事务服务的当事人处取得的法律顾问费或其他酬金,均按劳务报酬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13、保险公司营销人员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1)对雇员类保险营销人员取得的薪金及提成收入,不得扣除展业成本,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缴个人所得税。(2)对非雇员类保险营销人员每月取得的佣金中的展业成本(佣金的40%),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劳务报酬部分,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依照税法有关规定,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四、征管规定14、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方法有哪些?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方法有如下两种:(1)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适用于以下情况: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从中国境内二处或者二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2)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即由支付单位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