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薛生白湿热病诊治学术思想.ppt_第1页
课件:薛生白湿热病诊治学术思想.ppt_第2页
课件:薛生白湿热病诊治学术思想.ppt_第3页
课件:薛生白湿热病诊治学术思想.ppt_第4页
课件:薛生白湿热病诊治学术思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4/17,1,薛生白学术思想研究,2019/4/17,2,薛生白与湿热病篇(1),薛生白生平 清代著名医家,字生白、号一瓢(薛雪) (1681-1770年),江苏吴县人。 医著医经原旨、膏丸档子湿热病篇、 薛生白医案。 主要学术思想,2019/4/17,3,2019/4/17,4,薛生白与湿热病篇(2),主要学术思想 湿热病发病之內外因学说 阐明了湿热病发生发展规律,其病变中心在脾胃,常引起厥阴、少阳的病变。 精辟地概述了湿热病邪“蒙上、流下、上闭、下壅”以及闭阻三焦的特点,提出了治疗原则 创造了湿热病瘥后调理的辨治方法,使湿热病的辨治体系更臻完善 诊断上重视舌诊,2019/4/17,5,湿热病篇原文类编,湿热病提纲 邪在卫表 邪在气分 邪入营血 变证、类证 后期调理,2019/4/17,6,湿热病提纲,湿热病初起的典型见症 湿热病的病因与发病、感邪途径、病机特点、传变规律 湿热病正局、变局及其鉴别诊断,7,湿热病提纲,原文 (一) 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1)。 自注:此条乃湿热证之提纲也。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 此六大主症为湿温初起的典型病证。 1.始恶寒 湿热证恶寒往往兼四肢倦怠,肌肉烦疼。伤寒恶寒重,风温初起微恶风寒,春温初起以里热为主,内伤病是阳虚畏寒。 2.但热不寒 湿热证发热类型有身热不扬、热势起伏、身热而午后重、状热有汗等。 3.汗出 湿热证汗出特点表现为汗出偏多,或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或胸腹汗出而非全身性。,2019/4/17,8,4.胸痞 此痞常为胸脘并见,肺脾同病也。 5.口渴不引饮 湿阻液不升而口渴,湿饮内留则不引饮,若热重则引饮。 6.舌白 湿热病初起舌白,发展可呈黄苔,湿盛胃浊上泛则白腻,湿蕴化热则黄腻。 此六大症中胸痞、舌白是决定性的: 苔是判断湿邪存在与否的关键 痞满存在于湿热病全过程 寒热可区分邪在表在里 汗、渴则为病情轻重之辨,2019/4/17,9,(一)湿热病的病因与发病 湿热病是“内外合邪”而发病 外因-湿热病邪 内因-素体脾胃失调,湿邪内停 (二)湿热病感邪途径 “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病邪首犯部位“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 (三)湿热病病机特点 病变中心在脾胃湿热熏蒸,脾胃升降失司 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2019/4/17,10,(四)湿热病正局与变局 正局:湿热病以脾胃为中心,病在气分为正局。原文所列六种症状为湿热病正局初起 的见症。 变局:涉及少阳、三焦、厥阴的证候。耳聋、呕逆、痉厥等,11,二 邪在卫表,原文(二)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 自注:身重恶寒,湿遏卫阳之表征,头痛必夹风邪,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此条乃阴湿伤表之候。 本条论述湿伤于肌表,郁遏卫阳(阴湿)证治。 证候: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治疗:透表化湿 本证与伤寒表证鉴别,二者均见恶寒无汗。 阴湿伤表表现为身重,苔白腻、脉濡 伤寒表证表现为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词解:阴湿湿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证见恶寒而不发热,症以湿象偏著者为阴湿。,12,原文(三) 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3) 自注: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出独异,更加关节疼痛,乃湿邪初犯阳明之表。而即清胃脘之热着,不欲湿邪之郁热上蒸,而欲湿邪之淡渗下走耳。此乃阳湿伤表之候。 本条论述湿中蕴热郁于肌表证治(阳湿伤表之候)。 证候: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汗出。 治疗:宣表化湿泄热,2019/4/17,13,邪在卫表(3),阴湿与阳湿相鉴别 二者病位都在卫表,都有恶寒、身重表现。 阴湿阴湿伤表,致卫阳郁闭,故无汗、不发热。辛开在表之湿 阳湿湿热郁蒸于表,故汗出、发热。辛开表湿同时清利湿中之热 阳湿湿已化热,见症以热象明显者则为阳湿。章虚谷曰:“以其恶寒少而发热多,故为阳湿也。” 由汗出与否测之湿邪是否化生热邪,以有无热来命名阴阳之湿临证不可绝对。,2019/4/17,14,薛氏对于湿病用汗法,告诫有三: 一是不宜辛温峻汗,如麻黄、桂枝之类,以防湿热之邪蒸腾上逆 二是湿温在表,初起未化热时仍宜微汗之,如湿在表分用藿香、苍术、羌活,腠理暑邪内闭用薄荷等即是。 三是湿温初起,卫气同病,虽有表邪,但毕竟以湿邪困脾为主,故不宜辛温发汗,只宜芳香宣化兼淡渗利湿,如藿朴夏苓汤之类。 赵绍琴领悟温病之“汗”是使卫气通调,三焦升降,气机流畅,表气疏和,皮肤似有小汗,若用发汗药专求其汗,必导致津液耗伤。,2019/4/17,15,邪在气分(1),1、邪在上焦 原文18 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于肺络,宜葶苈、枇杷叶、六一散等味。 本条论述暑湿伤肺,邪滞肺络证治。 证候:咳嗽气喘,甚至喘不得眠。 治疗:清暑化湿宣肺 肺经湿热消,肺气降,则咳喘自平。 注意点:暑伤肺经虚喘与实喘鉴别。,2019/4/17,16,邪在气分(2),虚 喘 实 喘 病邪:暑热病邪(暑温) 暑湿病邪(暑湿) 病机:耗伤津气 暑湿壅阻肺气 主证:大汗不止,气短喘喝 咳喘,口渴不欲饮 脉虚无力 苔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涤暑, 清热利湿, 益气生津 泻肺化痰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葶苈、枇杷叶、六 一散,2019/4/17,17,邪在气分(3),原文31 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 憹 ,眼欲闭,时谵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 本条为湿热浊邪蒙闭上焦气分之证治。无热不上蒙,无湿不脘闷 证候: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憹,眼欲闭,时谵语。 治疗:清宣上焦湿热浊邪 宜涌泄要宣阳,与芳香宣透、芳香开窍、宣郁化湿、宣阳展气之理一致。,2019/4/17,18,邪在气分(4),湿热浊邪蒙闭上焦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病位; 气分 气分为主 病机:湿热浊邪蒙闭清阳 湿热郁蒸气分,酿成 欲陷心包 痰浊 主证:壮热口渴,胸闷懊 身热不退,神识昏蒙, 憹,眼欲闭, 时清时昧,时有谵语, 时谵语 苔黄腻,脉濡滑而数,2019/4/17,19,邪在气分(5),湿热浊邪蒙闭上焦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治法:清宣上焦湿热 清热化湿, 浊邪 豁痰开窍 方药:栀子豉汤 菖蒲郁金汤加 (加桔梗、 至宝丹、 枳壳) 苏合香丸,2019/4/17,20,邪在气分(6),2、邪在中焦 原文8 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 本条论述湿热之邪阻遏膜原证治。 证候:寒热如疟(不似疟疾之寒热发作有定期,而是寒热交替或寒热起伏)。 吴又可温疫论指出:“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2019/4/17,21,邪在气分(7),薛生白自注云:“膜原为阳明之半表半里。湿热阻遏,则营卫气争。” 章虚谷曰:“膜原在半表半里,正如少阳之在阴阳交界处相同。而营卫之气内出于脾胃,脾胃邪阻,则营 卫不和。” 治疗:清热化湿,开达膜原 本证与伤寒少阳病鉴别:二者病变部位均在半表半里,都有寒热往来之表现。,2019/4/17,22,邪在气分(8),湿热阻遏膜原:表现为湿遏热伏,邪在膜原而病涉及中焦脘腹胀满、苔腻浊等表现。 少阳病:邪在少阳,热郁胆经,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瞀乱(原文14)瞀:目眩、眼花、目不明;乱:胸腹闷乱。是由于清阳闭阻不行,机窍闭塞,浊邪害清所致。 湿滞阳明(原文12)湿浊阻于中焦脾胃,症见口渴、苔白腻、脘痞、恶心、腹胀等。,2019/4/17,23,邪在气分(9),原文10 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 本条论述湿热蕴伏中焦证治(湿重于热) 证候: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 治疗:祛湿为主,兼以清热。,2019/4/17,24,邪在气分(10),原文13 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宜辛泄佐清热,如蔻仁、半夏、干菖蒲、大豆黄卷、连翘、绿豆衣、六一散等味。 本条为湿渐化热而成湿热俱盛之证治。 证候:舌根白,舌尖红 治疗:清热祛湿并举,2019/4/17,25,薛氏以舌象的变化作为湿热转化的依据,现代临床也证实:舌苔由腻转腐是湿邪渐化的现象;由滑到燥,由白到黄,是热象显露,火升燥化的征象;至于舌尖红,说明湿渐化热。 湿热病辨舌色,辨舌苔厚薄,可了解湿、热互化的动态变化。,2019/4/17,26,邪在气分(11),3、邪在下焦 原文11 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宜滑石、猪苓、茯苓、泽泻、萆 、通草等味。 本条论述湿热阻滞下焦,泌别失职之证治。 证候:自利、溺赤、口渴 治疗:淡渗利湿、通调水道 湿热之邪不自表而入,故无表里之分。湿热蒙上流下,则分阻于上、中、下三焦。,2019/4/17,27,邪入营血(1),原文5 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营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连翘、生地、玄参、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 本条论述湿热化燥,内陷心营 所致气营两燔的证治。 证候:壮热口渴,苔黄,或舌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 治疗:清气凉营,清心开窍。 不用安宫牛黄丸,是考虑湿热有未尽之可能。,2019/4/17,28,邪入营血(2),原文7 湿热证,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痉厥,热邪充斥表里三焦,宜大剂犀角、羚羊角,生地、玄参、银花露、紫草、方诸水、金汁、鲜菖蒲等。 本条讨论湿热化燥,热邪充斥气血三焦(气血两燔)的证治。 证候: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斑疹外露,胸痞、自利、神昏痉厥。 治疗:凉血解毒,清热生津,开窍息风,2019/4/17,29,邪入营血(3),薛氏指出:“独清阳明之热,救阳明之液为急务。”因湿热化燥后,如同温热病一样,最易伤阴。“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从证情来说,石膏、知母等清气之品,紫雪丹、神犀丹等清心开窍、凉肝息风之药也可选用。 方诸水,别名明水,性甘寒无毒。功用:明目定心,止渴除烦。 金汁,其性寒。功能:清热解毒。,2019/4/17,30,邪入营血(4),原文33 湿热证,上下出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分,走窜欲泄。宜大剂犀角、生地、赤芍、连翘、紫草、茜根、银花等味。 本条讨论湿热化燥,热盛动血证治。 证候:上下失血或汗血。 治疗:清热凉血解毒。,2019/4/17,31,三、湿热变证类证证治,一、变证 薛氏在湿热证提纲自注中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多见厥阴风木。故是证最易耳聋、干呕、发痉、发厥。皆是湿热证兼见之变局。” 湿热病以阳明太阴(脾胃)为主(少阳厥阴)变证痉厥、呕吐,2019/4/17,32,变证、类证(2),1、湿热致痉 原文4 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 本条讨论湿热夹风侵入经脉致痉证治。 证候: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 治疗:祛风清热胜湿重用祛风药,2019/4/17,33,变证、类证(3),原文6 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胸膈,宜仿凉膈散;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微下之例。 本条讨论湿热化燥,阳明里结波及厥阴而发痉厥证治。 证候: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 治疗:热结胸膈仿凉膈散,清除胸膈实热。 热结肠腑仿承气汤,攻下泄热。 开泄不效者指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清心开窍之剂无效,又未言舌红绛,证明本证非邪入心包。,2019/4/17,34,变证、类证(4),原文34 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凉 开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等味。 本条讨论湿热病后期络脉凝瘀,气血呆滞,灵机不运证治。 证候: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2019/4/17,35,变证、类证(5),治疗:活血通络,破滞散瘀。 仿吴又可三甲散 词解: 主客浑受源于吴又可温疫论“主客交病”。“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指久病正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身营血相混而形成络脉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2019/4/17,36,变证、类证(6),2、湿热致呕 原文15 湿热证,四五日,口大渴,胸闷欲绝,干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胃液受劫,胆火上冲。宜西瓜汁、金汁、鲜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郁金、木香、香附、乌药等味。 本条讨论湿热证胃阴受伤,肝胆气逆证治。 证候:口大渴,胸闷欲绝,干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 薛氏云:“一清阳明之热,一散少阳之邪。” 治疗:滋养胃津,疏通肝胆气机。,2019/4/17,37,变证、类证(7),原文17 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本条为湿热证肺胃不和,胃逆呕恶证治。 证候:呕恶不止,昼夜不瘥。 治疗:清化湿热,通降肺胃。 方中川连、苏叶各1g,以治上焦之病。 “轻可去实,气贵流通”,2019/4/17,38,变证、类证(8),二、类证 1、暑病 暑湿伤气证治东垣清暑益 气汤38 暑病证治 暑热伤正,津气两虚生脉散 39 暑湿内阻寒束肌表香薷饮 40,2019/4/17,39,变证、类证(9),2、寒湿 湿胜阳微薛氏扶阳逐湿 汤 寒湿证治 寒湿内浸、脾阳受困缩脾饮 寒湿伤中、升降悖逆大顺散 寒湿伤脾,损及肾阳冷香饮 子,2019/4/17,40,变证、类证(10),3、下利 厥阴湿热,下迫肠道(23) 湿热化燥,邪犯少阴证治(24) 下利证治 湿热郁滞肠腑证治(41) 痢久损伤脾阳证治(42) 痢久损耗阴血证治(43),2019/4/17,41,后期调理(1),原文9 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 本条为湿热余邪未清,胃气未醒之证治。 证候:脘中微闷,知饥不食。 治疗:轻清芳化,涤除余邪。,2019/4/17,42,后期调理(2),薛氏云:“若投味重之剂,是与病情不相涉矣。” 瘥后调理证治: 1、余邪滞络,阴液受伤证治(19)治宜养阴逐湿,元米汤泡於术一宿,去术煎汤饮。 於术,浙江於潜县之白术。治疗关键在于一则选用祛湿不伤阴的药物,如芦根、滑石、防己、苡仁、冬瓜仁、茯苓等;二则选用养阴不碍湿的药物,如沙参、花粉、石斛、西瓜翠衣等。,2019/4/17,43,2 、中气亏损,升降逆乱之吐利交作证治(22) 薛氏自注有两个治则,一是和中健脾,二是太阴虚惫,中气不支,自当用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仅属脾胃虚弱,而非虚寒,则不宜用。 3、湿热病后,余邪内留肝胆悸证治(27) 治以清泄胆经余热为主,辅以安神定惊。,2019/4/17,44,4、肺胃两虚,津气俱伤证治(28) 治宜清补元气为大法薛氏参麦汤 5、湿热未净,气津两伤之证 治宜东垣清暑益气汤,但王孟英认为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自创王氏清暑益气汤。但该方重在生津液、祛暑热。 薛氏对于湿热病后期的调治,为许多疾病的恢复期尤其对大量中西药合用引起的脾胃功能障碍、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提供了思路。,2019/4/17,45,薛生白学术思想临床指导意义,湿热弥漫,病位广泛,湿偏中上二焦,多以开宣肺气和芳化和中为主。 薛氏主张用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用栀子、豆豉、桔梗、枳壳、杏仁以流动气机,为肺心疾患治疗提供了思路。 湿流下焦宜“开泄中上,源清而流自洁”,为临床有效治疗泌尿系疾患开辟了途径。 湿在下焦,薛氏指出:“浊以分利为治,药用猪茯苓、泽泻、通草、六一散。”与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相符。 六一散全篇应用较广,适用于湿热病各类证候。,2019/4/17,46,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湿热证候,气分阶段有偏热偏湿之不同,将卫气营血辨证和截断扭转理论、辨病用药有机结合起来,常能减轻病情,缩短病程。薛氏辛香化浊法、开中焦气分法、存阳明津液法、分利下焦法、咸寒救阴泄邪法等多被用于临床。对恢复期后遗症辨治,遵三甲散加减,兼有余热加青蒿、地骨皮透泄阴分之热;肢体拘挛加全蝎、蜈蚣、地龙、乌梢蛇搜风透络。,2019/4/17,47,伤寒与副伤寒经消化道传染,病程长,气分湿热证表现存在于始终,后期化燥可伤肠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