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县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doc_第1页
新干县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doc_第2页
新干县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doc_第3页
新干县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doc_第4页
新干县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干县*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促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高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审核,指本单位法制机构(政策法规处)对调查机构(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相关各处室)立案调查终结并提出处理意见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对行政处罚种类、自由裁量幅度进行审查核定的一种内部执法监督制度。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行政执法部门按照一般程序予以行政处罚的案件。 第四条行政执法部门审核案件,应当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五条 行政执法部门调查机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全面、客观地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综合考虑违法情节、违法手段、违法后果、改正措施等因素,依据江西省*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试行)对案件提出行政处罚建议并报送法制机构审核。 第六条 政策法规处应当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执法程序、处罚依据、理由以及处理建议进行审核。 调查机构建议不予行政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从重处罚的,应说明理由并附相应的证据材料。若相应的证据不足的,法制机构应将卷宗退回调查机构重新调查或者要求调查机构补充调查或者补充说明。 第七条 法制机构根据相关证据认为调查机构的处罚建议不符合江西省*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试行),调查机构应予改正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八条 行政处罚经法制机构审核同意后方可报分管领导审批,重大复杂案件应当经过集体讨论评议后决定。 第九条 政策法规处负责行政处罚案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对各类民族宗教行政处罚案件的实体内容、执法程序、自由裁量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相关证据的证明力进行事后审查,并定期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复查和监督。 本制度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干县*局行政处罚公开制度为保证行政执法相对人享有知情权,增加行政处罚的透明度,保证行政处罚的公开、公正、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结合我单位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一、公开内容1、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责或权限;2、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依据、处罚标准或幅度;3、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相关制度;4、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结果。二、公开方式相关需要公开的内容应在本单位公开栏或采取上网等适当方式公布。三、公开时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结果每月汇总,并于下个月10日前在本单位政务公开栏(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或网络上公布。本制度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干县*局(委)行政处罚说明理由和告知制度第一条 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立案调查的,应制作行政处理通知书,在批准立案7日内向行政相对人书面告知。 第二条 在对案件调查时(或调查过程中),应告知行政相对人有对执法人员身份、执法资格验明、查看、确认的权利;有申请执法人员回避的权利。第三条 拟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处罚的,应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向行政相对人书面告知,事先告知的内容包括行政相人违法的事实、理由、依据、拟给予的处罚决定和知行政相对人依法应享有的陈述、申辩或听证权利。第四条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告知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或听证请求权利的时限一般为3日。也可另行约定,但约定时限应不超过药品稽查工作指导意见对案件办理周期的时效要求。第五条 行政相对人依法要求听证的,法制机构应制作听证通知书,并于7日内告知行政相对人。告知内容包括听证的时间、地点,主持听证的人员组成及组织听证机关的联系方式等第六条 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执,并在七日内送达行政相对人。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下列方式送达:1、用“双挂号”信邮寄送达,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2、行政相对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送达的,以公告的方式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满60日,即为送达。第七条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救济的机关和途径。 1、向人民法院申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期限为三个月;2、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期限60天;3、向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出机关申请分期、延期缴纳罚金。第八条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告知行政相对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违约责任。1、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是行政相对人法律义务;2、超过15日内不履行义务,每日按罚没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3、超过90日内不履行义务,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九条 相对人不履行义务的,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亦可对行政处罚发相对人发出行政告诫通知,行政告诫通知于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15日至90日内下发,告诫内容包括行政相对人应依法履行的义务、履行义务的最后期限、不履行义务的行政影响和责任、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等。第十条 依法没收物品的,在向行政相对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出具没收物品凭证及清单,法没物品依照规定入库管理。案件办结3个月后,由办案人员办理相关手续,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处理。本制度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干县*局(委)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定期评估制度一、受理本单位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备案工作。二、凡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一的执法单位,均应上报备案:1对本系统的违法违章行为罚款超过1000元以上的;2对本系统的违法违章行为罚款超1万元或者没收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价值超过5万元以上的;3违反本系统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停业的;4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处罚。三、备案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四、执法单位,必须认真填写备案报告单,与处罚决定书复印件一起,于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十日内,报县政府(具体办事机构为县法制办)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五、执法单位拒不按规定备案的,备案部门有权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执法单位的领导责任。六、备案部门对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当,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由于违反法定程序的处罚决定,有权下达改正或建议通知书。七、作出处罚决定的执法单位在接到通知要求认真研究改正意见,并报告备案部门;逾期拒不办理的,备案部门有权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执法单位的领导责任。八、本单位对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后,本单位执法部门应当对其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事后衡量、跟踪、评估,并建议上级部门修改、废止。九、本制度自2009年5月1日实施。新干县*局(委)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江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责任追究制度是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执法机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和年终目标责任制评比的重要依据。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责任追究的范围是我单位各执法机构(含局内设机构和局下属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履行法定义务过程中不作为或者不当作为,不足以追究法律责任的。违反法律规定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属于本办法责任追究范围。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责任人是指根据本办法规定,对行政执法负直接责任的机构和个人,包括直接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其中批准决定是由两个以上成员集体讨论作出的,作出决定的全体成员为批准人。第五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坚持有错必究,责任自负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不具有法律法规授权或局委托的行政主体资格的执法机构,在工作中行使许可、收费、处罚、强制、检查等职权的:(二)不具有执法资格的机构行使执法权或内设机构、委托执法机构以自己名义行使执法权的;(三)超越本机构执法范围行使执法权的;(四)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机构,其正式在编工作人员没有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五)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机构,使用合同工、临时工等非正式在编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第七条 行政执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不具有或超出许可权限实施行政许可的;(二)不具有或超出处罚权限实施行政处罚的;(三)不具有或超出检查权限进行行政检查的;(四)不具有或超出强制权限实施行政强制的;(五)不具有或超出收费权限实施行政收费的。第八条 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造成公共管理秩序或者公民权益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执法责任:(一) 故意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二) 过失造成履行法定职责不及时的;(三)其他不作为情形。第九条 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执法依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一)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使许可、处罚、强制、检查等执法权的;(二)没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依据,行使行政收费权的;(三)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依据,但行使行政执法职权时适用错误或不当。第十条 行政执法程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一)不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程序实施行政许可,包括不予许可的;(二)不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程序行使监督管理、收费、检查、处罚等行政职权的;(三)除法定事由外,履行法定职责超出法定期限的;(四)未按法定程序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权利救济手段的。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一)无法定事由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二)无事实根据作出行政执法决定或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的事实依据未经核实,与实际不符的;(三)篡改、伪造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事实依据,影响执法决定的公平公正性的;(四)其他违反规定,作出行政执法决定,显失公正的。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被决定限期履行职责的;(二)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被变更的;(三)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被撤销的;(四)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被确认违法的;(五)行政执法决定经诉讼被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的;(六)行政执法决定经诉讼被判决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并限期履行的;(七)行政处罚经诉讼被判决显失公正,要求变更的;(八)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或诉讼被判决由执法机构赔偿损失的;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案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行政执法案卷缺少法定要件的;(二)行政执法案卷保管不善,丢失、损毁的;(三)行政执法案卷书写不规范、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四)伪造、编造、篡改行政执法案卷的;(五)未在行政执法时及时制作执法案卷,事后后补的;(六)未能体现法定程序或载明法定事项的。第十四条 执法机构出现上述第六条、第八条、第十条第(三)项、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四)、(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追究执法机构的执法责任。追究方式有:(一)限期整改;(二)通报批评;(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以上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第十五条 个人出现上述第六至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况之一的,应追究个人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方式有:(一)批评教育;(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三)通报批评;(四)离岗培训;(五)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六)调离执法岗位;(七)取消执法资格;(八)给予行政纪律处分。以上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第十六条 根据主观过错形式,行政执法责任分为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一)由于直接承办人的主观故意,审核人、批准人过失,致使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承办人负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负次要责任;(二)直接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均由于过失未尽到责任,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审核人、批准人负主要责任,承办人负次要责任;(三)直接承办人无主观故意或过失,由于审核人、批准人的主观过错,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审核人、批准人负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负次要责任;直接承办人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不承担责任。次要责任人给予第十五条第(一)、(二)、(三)项的处分,主要责任人给予单处或并处第十五条各项的处分。第十七条 出现第八条、第十条第(三)项、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四)、(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且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对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撤职或者行政开除纪律处分;对其中担负领导职务者,给予行政降级以上纪律处分。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的行政执法行为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调查的;(三) 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情形的;(五)收受当事人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参加当事人提供的旅游和娱乐活动的。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 (一)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执法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未作规定或规定不具体,致使行政执法人员理解错误的; (三)出现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被追究执法责任的行为发生的。第二十一条 本单位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人事、负责人组成,负责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工作。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领导小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日常监督检查;(二)受理投诉、检举和控告;(三)调查有关行政执法行为;(四)草拟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执法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机构)或上级机关提出申诉。对申诉的处理决定应当在30日内作出 第二十四条 对行政执法责任人作出的处理决定,依照人事管理权限,报送同级监察机关、组织和人事部门备案,作为目标考核,岗位目标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对本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之中。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新干县*局(委)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第一条 为推动本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彻实施,确保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市、县政府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各级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第三条 局业务管理科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执法机构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进行评议考核。本行政区域内各级行政执法机构负责对本机构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进行内部的评议考核。第四条 各级行政执法机构必须按要求建立健全本机构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把相关职权、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制定评议考核、执法责任追究、执法公示、法制学习和培训、文明执法等规定。设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组织,指定专人负责本机构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第五条 评议考核由评议和考核两部分组成。评议考核内容包括:(一)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二)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三)适用执法依据是否准确、规范;(四)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五)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六)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七)案卷质量情况;(八)法制学习、培训情况;(九)法制宣传教育情况;(十)执法人员形象;(十一)执法责任追究情况。第六条 本单位行政执法考核采取组织考核、自我考核以及互查互考的方式进行。第七条 组织考核的方法包括:(一)听取被考核执法机构和人员的汇报;(二)查阅有关执法文书和工作资料;(三)测试相关法律和业务知识的掌握情况。案卷质量情况是主要考核内容。第八条 本单位行政执法评议的方式包括内部评议和外部评议。外部评议结果作为最终考意的重要根据。第九条 外部评议的方式,包括召开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执法评议热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等。第十条 可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执法实际,每年制定年度评议考核标准。评议考核采取分项评分、百分考核的方法进行。分项评分,是把评议考核的内容划分为若干单项,每个单项按照比例核定成项目分数,再把每个单项内容分解为若干小项,并按比例核定为若干小分,逐项评议考核。百分考核,指各项目总分为一百分,考评的全部内容均达到要求的,得满分;如有不足,则按规定标准扣分,各项得分相加即是应得分数。第十一条 对政执法工作卓有成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应在评议考核结果中适当加分。(一)年度行政执法工作被局、区政府、省厅等上级部门评为各种法制先进的;(二)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查处重大行政违法案件,在全区有重大影响的;(三)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扎实,并总结出典型经验,被上级机关推广的。第十二条 评议考核实行日常评议考核与年度评议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日常评议考核情况在年度评议考核中占40%的分数。日常评议考核由各执法机构组织实施,法制机构进行指导和监督;年终评议考核由局法制机构组织实施。第十三条 根据得分多少,年终总评时可将被评议考核机构划分以下四个等级:(一)优秀:得分95分以上;(二)较好:得分9094分;(三)一般:得分8089分;(四)差:得分79分以下。第十四条 评议考核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由评议考核机构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被评议考核机构现场进行;(二)填写评议考核表,形成评议考核意见;(三)向被评议考核机构反馈初步评议考核意见;(四)形成评议考核情况报告,报本单位行政执法领导小组评审;(五)在局内公布评议考核结果。第十五条 年度被评为优秀的机构和人员,由本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被评为较好的,给予通报表扬;被评为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领导责任。第十六条 凡是被评为差的执法机构,一律不得评为法制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与目标考核、岗位责任制考核相结合,不重复评议考核。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业务管理科、室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新干县*局(委)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单位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常实施,维护和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是指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对我单位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实施的监督和检查。第三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在适用法律和政策上人人平等的原则。第四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应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拓宽监督渠道,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第五条 执法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第六条 定期检查,是指执法监督机构组织有关人员每年定期对执法机构实施部门法律、法规、规章等情况所进行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部门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实施情况;(二)行政执法责任制贯彻执行情况;(三)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四)其他应检查内容。第七条 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年安排12次。上级部门指定的执法检查,可随时安排。定期检查结束后,应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报告,并将检查的结果在全局通报。第八条 经常性检查,是指执法监督机构对各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所采取的随时检查或抽查的监督方式。 检查内容包括:(一)执法机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二)是否有合同工、临时工参与或从事执法,执法证件的合法、有效情况;(三)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四)适用执法依据是否准确、规范;(五)执法程序是否合法;(六)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七)执法文书使用是否规范,以及案卷质量情况;(八)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备案情况;(九)文明执法情况。第九条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按以下规定处理:(一) 执法主体不符合规定的,予以纠正或撤销其执法决定;(二)执法证件失效或非法的,暂扣或没收执法证件;(三)适用执法依据违法或不当的,纠正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四)违法法定执法程序的,对其执法决定予以纠正或撤销;(五)重大行政执法行为未按要求备案的,责令限期补备,并予以通报。(六)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应责令限期履行职责。在纠正执法行为的同时,对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机构或人员,由执法监督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单位行政执法领导小组,按照责任追究制度有关规定追究执法责任。第十条 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执法监督机构应加强研究,提出意见,制定措施,及时解决;或提出执法建议,向上级反映。第十一条 执法监督机构对监督检查中所发现问题及对问题的处理,应制作执法监督检查文书,及时送达被监督机构和人员。同时,留存备案,作为执法评议考核的依据。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干县*局(委)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听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江西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等规定,结合我单位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前,以及法律、法规和规 章规定违法嫌疑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的其他行政案件的,应当依法告知违法嫌疑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三条 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的听证由法制办公室组织进行;相关执法单位配合做好听证的有关事宜,参与听证工作。 第四条 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便民和效率的原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除外)。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权利。 第五条 作出的应当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的15日内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六条 听证参与人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案件调查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与案件处理结果可能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 第七条 听证主持人由分管领导指定法制办公室人员担任,具体组织听证工作;听证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协助听证主持人工作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制作、协助听证主持人办理其他事务。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责:(一)将听证通知书按时送达当事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二)对案件事实及其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询问;(三)维护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人员进行制止和处理;(四)其他可以由听证主持人行使的职责。第九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一)本案的调查人员;(二)当事人或者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听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分管领导决定;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条 案件调查人是指承办行政违法案件工作的人员。 第十一条 当事人是指符合行政处罚法、江西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等规定,要求举行听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二条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二)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本制度第九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回避;(三)可以委托1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的权限; (四)对案件的事实情况和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补正;(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三条 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四)告知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的组织机关。听证告知书盖有本单位印章方为有效。听证告知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本单位书面提出听证要求,采用邮寄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当事人书面提出听证要求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本局记入笔录,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权利的,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当事人要求撤回听证请求的,可以撤回,但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申请撤回听证要求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本单位记入笔录,当事人签名。 第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本单位应当受理。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或者不符合听证条件的,本单位应当在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听证。 第十六条 本单位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