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方剂学和解剂.ppt_第1页
课件:中医方剂学和解剂.ppt_第2页
课件:中医方剂学和解剂.ppt_第3页
课件:中医方剂学和解剂.ppt_第4页
课件:中医方剂学和解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解剂,定义 分类 注意:和而有据,第一节 和解少阳,小 柴 胡 汤 类 伤寒论,主治,1、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证候分析,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上炎心烦 犯胃喜呕、不欲食,胆热,苔薄白,脉弦,伤寒少阳证,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痛,或胁下痞硬,或心悸、 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三焦:有形质,无形状,主 症,或 然 症,邪踞少阳,胆胃不和,三焦:有形质,无形状,膜系统 :在皮毛腠理之内,包裹在脏腑器官之外 五脏六腑由经隧(血管、气管、肠管、胆管、输尿管等)连接,经隧由筋膜构成,结构上与三焦类似 血管、气管、肠管、胆管、输尿管等是吸收能量、排除浊物的通道,功能上与三焦类似证候分析,和解少阳 调和胆胃,君:柴胡:清、疏、透(大剂量) 臣:黄芩:清半里之热 佐:生姜、半夏:止呕(化湿) 人参、大枣:助正祛邪;防邪内传阳明 使:甘草,和解少阳 基本结构,配伍特点,寒热并用 表里同治 邪正兼顾 升降并调 气津兼治,临床运用,辨证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注意: “但见一症便是”的“一”:,临床运用,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热入血室,血室: 冲脉 肝脏 张介宾:“子宫者,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名血室” 现代名医刘奉五说:“根据临床体会,实际上是 以胞宫(子宫)为主体,包括与其相连属的冲任二脉以及肝脏等,围绕着妇女月经的综合性功能概念。单纯地看做某一实质性器官,未免太局限了,热入血室 诊断要点 经期受寒 月经忽停 神志异常(烦躁或神昏),使用注意 1、阴虚血少者禁用 2、去渣再煎 提高药物浓度,增强疗效 融合各药的药性 减轻柴胡的表散之力 减轻半夏的毒性,新用,小儿厌食(加郁金、香附、麦芽) 体虚外感 风寒,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风热,去人参、生姜,加银花、连翘、板蓝根 久咳,伴胁肋疼痛 寒痰,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呛咳或痉挛性咳嗽,加僵蚕、地龙、钩藤、蝉蜕,大柴胡汤 类 伤寒论,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 心下痞,大便不解或下利,苔黄,脉弦数有力,少阳证,阳明腑实证,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处方分析 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1、小柴胡汤 为什么重用生姜? 为什么去人参、甘草? 2、小承气汤 为什么不用厚朴? 3、为什么加芍药?,为何保留大枣,临床运用,1、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心下满痛,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应用,(1)胆道疾患 清、疏、通为原则 痛甚,重用白芍60克;伴发黄,加茵陈蒿;伴结石,加金钱草; (2)怪病: 呃逆,蒿 芩 清 胆 汤 类 重订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胸胁胀痛,吐酸苦水,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舌红苔白腻或黄白相兼,脉滑,少 阳 湿 热 证,热重,夹湿,利湿化痰,清胆和胃,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君:青蒿:透散、祛湿、清热 黄芩:清热燥湿 臣:半夏、陈皮、枳壳、竹茹:清化热痰 佐使:茯苓 碧玉散:清热利湿,温胆汤: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壳 竹茹 甘草 分消水湿:青蒿;二陈;滑石、茯苓,为何无人参?,比较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异同,临床运用,辨证要点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病案,蒋某,男,39岁,1993年6月就诊,盗汗3个月,汗出如洗,经西医检查无特殊发现,建议中医治疗,先后更医十余人,皆为滋阴固表之剂,胸闷脘痞,面色秽垢,舌红苔黄腻,脉滑有力。 治疗:蒿芩清胆汤加牡蛎30g,1剂后汗出减半,4剂后汗止卧安,虑其湿热蕴结,根除较难,原方去掉青黛,再服3剂,嘱其减少肥甘厚味,病情未再复发。,景岳全书汗证:“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 伤寒明理论曰:“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新用,感冒 内有湿热,外感夹湿误治所致 化裁 去青黛; 外感风热者,加薄荷、荆芥 外风寒者,加炙麻黄、苏叶、杏仁 嗽痰多者,加紫菀、款冬花、全瓜蒌、浙贝 湿热之邪较重,加车前仁、猪苓 湿疹或风疹 加荆芥、薄荷、紫荆皮、白鲜皮 咳嗽 与止嗽散合用,病案,邓某,女,49岁。自诉感冒3天。就诊时恶寒头痛,颈项强痛,咳嗽痰多色白,全身乏力,舌红苔腻微黄,脉浮滑。辨证属外有寒邪,内兼湿热。处方:青蒿12g,黄芩10g,竹茹6g,陈 皮12g,法夏10g,云苓12g,枳壳log,桔梗1og,炙麻黄l0g,杏仁 10g,甘草6g,苏叶12g,葛根12g。服药3剂而愈。,第二节 调和肝脾,肝脾不和:互相影响,恶性循环。,肝,脾,木不疏土,土不荣木,第二节 调和肝脾,四逆散 类 伤寒论,主治,外邪传经入里,郁遏气机 (肝郁),阳气内郁,四逆(自觉症,不过腕踝),气滞津停,咳,悸,小便不利,肝木克土,胁肋胀痛,腹痛,下利,病机:肝脾不和,鉴别“热厥、寒厥、阳郁厥逆”,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君:柴胡: 透邪外达 疏肝解郁。 臣:白芍:养血柔肝,合柴胡为调肝的常用组合。 制约柴胡耗伤阴血。 佐:枳实:合柴胡一升一降,调畅气机。 合白芍一散一收,调畅气血。 使:甘草: 调和诸药 益脾和中 合白芍缓急止痛,配伍结构,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疏肝柔肝,理气活血 一散一收,一升一降,缓急止痛,运 用 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 加减变化: 气滞明显,疼痛剧烈:加香附、陈皮、川芎 (柴胡疏肝散),病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李某,男,32岁,阳痿,自认为肾虚,服用补肾壮阳之药,久而无功,视其两目炯炯有神,兼胸胁苦闷,口苦,心烦,手足逆冷,平素性情抑郁,脉弦有力。 治以四逆散合小柴胡汤,病案,张某,女,30岁,小便不畅10余年,重则尿黄窘迫,欲解不能,淋漓不尽,每日10余次,量极少,伴腰、小腹部疼痛,尿道灼热,四肢不温,舌边尖红,苔白滑,脉弦。予以四逆散加茯苓30g,4剂后,小便通利,诸症皆除。中医十大类方,调和肝脾,逍 遥 散 类 和剂局方,释 名,说文:逍遥,与消摇通。 庄子逍遥游:如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病机及证侯分析,病机:肝郁血虚脾弱,肝郁,脾虚,血虚,胁痛 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神疲食少 脉虚,口燥咽干,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君:柴胡:疏肝解郁 臣:白芍:柔肝 当归:补血 活血 佐:茯苓、白术:健脾除湿,益气生血 薄荷:透达郁热 烧生姜:温胃和中(恐生姜之发散,恐干姜之温燥) 使:甘草,体阴用阳,为何不用阿胶补血?,配伍特点,补肝体(养血)、助肝用(疏泄) 肝脾同治 气血津液兼顾,临床应用,1、证治要点: 胁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代表方,疏减,闭增,疏增,闭减,疏泄大于闭藏 (经期),疏泄小于闭藏 (非经期),病理状况: 疏泄大于闭藏:经期提前、月经量多 疏泄小于闭藏:经期后期、月经量少,临床应用,1、慢性肝炎 2、不孕不育 3、祛斑 4、减肥 5、脱发 6、调经 7、更年期综合征(配合六味地黄丸,即“滋水清肝饮”),附 方,1、加味逍遥散(又名丹栀逍遥散) 组成:逍遥散加丹皮、栀子 功效:疏肝清热,和血调经 主治:肝郁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附 方,2、黑逍遥散 组成: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功用: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证。临经腹痛,脉虚弦。,痛泻要方 类 丹溪心法,释 名,痛泻:腹痛即泻 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要方:,主治:痛泻(脾虚肝旺),泻必腹痛,泻后痛减,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功效:补脾柔肝,祛湿之邪,君:白术:健脾燥湿 臣:白芍:柔肝缓急 佐:陈皮:理气燥湿 佐使:防风(小剂量):醒脾;疏肝;引经,第三节 调和肠胃,适用于肠胃不和之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升降失常证侯。,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类 伤寒论,释 名,“名曰泻心,实泻胃中寒热不和之邪” 李畴人医方概要,主治:寒热错杂之痞,少阳证,误下,邪热内陷,下伤中阳,寒热错杂,阻滞气机,心下痞满,升降失调,呕吐,下利,舌苔黄,腻苔,寒热错杂的常见原因: 过食生冷,损伤中阳,水湿内停,郁而化热,难点:寒热错杂寒热互结,1、寒热病性不能同时结于同一位置 2、寒热互结实为脾寒胃热,升降失常(吐泻),气机阻滞(痞) 3、辨明寒与热的病位,提高用药的针对性,平调寒热,消痞散结,君:半夏:辛散,止呕 臣:干姜:温中 黄芩 、黄连:泻热 佐:人参、大枣:益气扶正 使:甘草:调和,塞因塞用,君:半夏、干姜、黄连 (辛开苦降),配伍特点,热:半夏、干姜 寒: 黄芩 、黄连 补:人参、大枣、甘草,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补泻兼施,临床应用,1、证治要点: 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腻微黄。 2、使用注意:气滞较重或食积所致者,不宜使用。 3、新用:湿热证(依据:寒温并用,扶正祛邪兼顾),病 案,李克绍 ,1978,伤寒解惑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某,女,年约六旬,山东大学干部家属,1970年春,失眠症复发,屡治不愈,日渐严重,烦躁不食,昼夜不眠,每日只得服用安眠药片,才能勉强睡一时,伴胃脘满闷,大便数日未行,腹部无胀痛,舌苔黄厚粘腻,脉涩而不流利。 治疗:半夏泻心汤原方加枳实,傍晚服下,当晚酣睡一整夜,续服几剂,终至食欲恢复,大便畅行,一切基本正常。,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便秘),附 方,1、生姜泻心汤 组成: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 功用: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主治:水热互结痞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者。,干姜、生姜同用,附 方,2、甘草泻心汤 组成: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由三两加至四两)。 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主治:胃气虚弱痞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