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形势与政策考试资料汇总.doc_第1页
2011年6月形势与政策考试资料汇总.doc_第2页
2011年6月形势与政策考试资料汇总.doc_第3页
2011年6月形势与政策考试资料汇总.doc_第4页
2011年6月形势与政策考试资料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势与政策材料Yous整理部分一、.你认为大学生应该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地把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调。“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 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等二、十二五背景之下,你对自己的工作职业或事业有着怎样的憧憬规划期待 在我看来,“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很正常的五年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相比,变化不大。主旨还是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十一五”规划分十四篇四十八章,“十二五”建议草案分十二部份五十六章。显然,起草“十二五”的人是“十一五”的老班底,且指导思想很明确,保持连续性,稳妥过渡。观察和理解其紧要处,在于第二部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关内容。扩大内需“十一五”也曾谈到。但是,“十二五”规划总篇数由“十一五”的十四篇,减少至十二篇,却还专门增加一篇,专门谈扩大内需,而且还排在第二。此事意义特别重要由此可见。内需对中国经济之重要,并不是现在才强调。目前如此突出强调,有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单纯出口战略在人民币升值、南亚非洲等地产业能力提升、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攀升等背景下,遇到困难。二是巨额外汇留在中央财政形成的人民币流动性过大的压力。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利益调整。四是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满足民生需要。六是各方在扩大内需上,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共识。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间也有不少棘手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化程度加深,一些问题变得突出起来。全球化带来的突出影响是压人民币升值的同时,美联储超大规模增发美元。社会化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媒体对全社会影响加大,干预变多。国家操控的垄断资本和企业,以及在市场中暴发的权贵资本,当然会是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但是在“十二五”期间不会因此形成大的震荡,或相关大的政策变化。因为,国民收入依然在迅速增长之中,各阶层仍都能从中分到一定的财富。对权贵和垄断的愤怒,目前不会成为主要矛盾。而在同以美国为首的外国经济博弈中,中国需要通过垄断方式迅速培育能够同其抗衡的巨大型企业。另一方面,中国的民间资本其实早已同垄断资本和权贵资本混成一体,而且他们又有健康的体制基因,在以建设市场经济为己任的当代中国前途无量。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依然强大存在。人口红利、出口产品、水准相对较低的巨大消费市场,以及在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已经以各种升值、溢价形式,表现在不同交易和分配中的,历史沉淀的国民财富的切割和分配,还有基于前三点吸引来的滚滚外资及其投资效益。出口、内需、财富升值溢价、外资、内资这五个因素,依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功率引擎。中国当代的经济实践在世界史上都将是空前绝后的。当前的各种经济理论和分析工具,都不足以解释和指导中国经济。在经过了这二百年间的各种艰难探索,中国人终于在邓小平指定的路上迈开了大步。中国已经崛起。中国经济将肩负使命,步入一个长期上升的通道。任何的内部折腾、动荡,外部阻扰、摩擦,包括即使有种种决策不当,这个过程都终止不了。“十二五”将是另一个新的见证三、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2、建议关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答:一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四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53、建议对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答: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54、建议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答: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55、建议对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答: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56、建议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答: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Socigy整理部分一、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十二五”: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2011年01月27日 14:35:48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对即将面临毕业和正在积极求职的毕业生而言,“十二五”期间,社会人才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研判当前的就业形势?实现就业,着力点在哪里?这些无疑是毕业生最为关心的话题。“十二五”: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如很多专家和学者所指出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供给、需求和供需匹配效率三个方面去分析。从需求方面来看,宏观经济形势无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初始之年,分析“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大学生开辟广阔空间第一,农民工工资的快速上涨将会促使一些企业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招聘数量。农业税费的降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最低工资法的逐渐完善等因素导致了最近几年农民工工资有明显加速增长的趋势。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提到了,2003年以来农民工工资以年均10.2%的速度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初次就业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有些企业势必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在一些农民工和大学生替代性较强的行业(如酒店服务业),这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最高。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空间。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和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较高,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在上述新兴产业中就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三,社会保障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利机会。“十二五”规划对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要实现上述目标,国家需要大批社保、医疗方面的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这有利于解决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第四,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也将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在过去的2010年中,富士康跳楼事件、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等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当今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在“十二五”期间,诸如此类的事件可能还会发生,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非常艰巨,政府、工会和企业都会加大对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如劳动关系专业、民法专业,等等。经济发展转型亟需大学生提升竞争力第一,发展低碳经济会影响某些传统行业的规模扩张,进而影响这些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会是某些国家部门的工作重点,很多小规模的煤厂、电厂、水泥厂、造纸厂等将会被关停。这将加重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这也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负面影响。“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与此相关的内容是,“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过去的2010年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服装、玩具、机电类产品的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资本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完全放开的话,人民币将会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这是大学生就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第三,金融部门的对外开放可能会压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众所周知,金融部门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阵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从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影响。首先,外资金融部门的进入会挤占国内金融部门的市场份额,从而缩减国内金融部门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其次,外资金融部门的经营效率较高,它们进入国内市场会迫使国内金融部门提高效率、裁减冗员,这也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在金融部门的就业。从总体形势来看,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从专业结构来看,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民法及跟节能环保、新能源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机遇较多;金融、外语及跟传统制造业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挑战较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葛玉好)二、如何看待当今经济形势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2011-02-18 16:04:56来源: 银行家(北京)近期,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进行了判断,笔者经过收集整理,也相应提出了一些观点。关于2011年通货膨胀的判断对2011年通货膨胀形势,主要研究机构和专家普遍认为,2011年通货膨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一是对2011年居民消费指数(CPI)的预测值。主要研究机构在2010年11月份之前预测值都在4%以下,但自12月初纷纷大幅上调了原有预测值,目前对CPI的预测已经均在4%以上,最高预测达到5.5%。主要有:王志浩(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预计CPI为5.5%;陆挺(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为4.5%;中金公司和高盛的预测均为4.3%;中国人民银行通货膨胀监测分析小组、曹远征(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预测均为4.2%。二是关于2011年CPI走势。主流观点均认为CPI呈前高后低的走势,月度涨幅的高点出现在上半年。主要原因是:本轮通胀率加速上升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决定了2011年上半年翘尾因素比较大。三是对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许多专家认为,除农产品价格上涨等推升2010年CPI的因素将持续存在外,2011年需要更加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于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分析主要有: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估计,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的坏账损失大约是资产泡沫高峰时价值的10%,美国资产泡沫只要破掉5%就是大约30万亿美元,如果美联储不得不购买这些不良资产,前两轮的货币增发量仍远远不够,预计可能仍会实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刘明康(中国银监会主席)认为,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金融市场上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它们配置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约为3%7%,未来该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485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哈继铭(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估计,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攀升,油价将涨至105美元/桶,铜价涨至11000美元/吨,黄金涨至1700美元/盎司。对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分析;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认为,中国经济到了一般所说的“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开始变得相对稀缺,食品价格上涨会推升工资水平;鲁政委(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认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趋势正在形成。笔者基本同意上述专家的看法,认为2011年CPI仍然主要由食品价格决定,而食品价格上涨的动力已经从“市场投机”因素开始向“生产成本”等中长期因素扩散,预示着通货膨胀压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根据我国物价上涨历史规律计算,2011年CPI上涨的均值约在4%4.2%之间,但考虑到在较强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的大环境下,天气、疫病、减产等不确定因素都会触发食品价格上涨,可以判断CPI高点将出现在一季度,主要理由是:第一,从CPI翘尾因素看,在2011年一季度为最高,将达到3.8%,全年为3.0%(2007年和2009年12月份的CPI环比涨幅均为1%,2008年受危机影响为-0.2%,所以0.5%的估计是相对保守的。);第二,从新涨价因素看,再考虑到从二季度开始,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大量上市,农副产品价格将季节性回落。关于2011年世界经济的走势主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均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月份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源于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主权债务压力,以及主要国际货币兑换汇率的大幅波动,预测2011年经济增长更加缓慢,世界生产总值增长从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也认为,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纷纷削减预算,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将大幅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全球总需求低迷、金融部门仍然脆弱、公共债务问题、美欧宏观政策空间缩小等因素将导致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并不乐观,全年增长率约3%,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关于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公共债务、房地产部门等当前突出的问题,部分机构做出了具体的判断,主要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份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虽然美国GDP总值可望于2011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就业全面恢复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1年美国失业率平均值仍将高达9.6%,而且全球房地产市场前景黯淡,低迷状态可能持续八年时间;中国社科院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预计,到2015年美国赤字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10%,意大利将达到125%,日本达到249%,其中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仍然很突出,继希腊、爱尔兰之后,西班牙的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而且西班牙经济总量更大,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对欧元区和世界经济的冲击也更加突出。主要研究机构也认为,各国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主要理由是:新兴经济体受危机冲击较小,家庭、企业、银行、政府等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比较健康,加上经济刺激政策促进内需增长,有效减缓了外部冲击,复苏力度远比发达国家强劲,两者之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在2011年仍然非常突出。笔者基本同意上述观点,并认为制约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还有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效应受到限制。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各部门正在修复资产负债表,比如家庭和企业要提高储蓄水平,银行要降低不良资产率,所以宽松货币政策虽然为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但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和需求依然比较低迷。二是各国间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当前世界各国之间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仍将长期推行低利率政策,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持续加息,引发投机者借入低成本的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再投资到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国家,加大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对全球汇率、大宗商品价格、新兴经济体宏观政策也都带来负面影响。三是新兴市场仍未能彻底与发达经济体脱钩。世界银行专家对过去30年世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分析,把不同经济体的增长分为“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周期性增长”两部分,发现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新兴市场的“长期增长趋势”已经基本与发达国家脱钩,前者明显高于后者34个百分点,但“周期性增长”之间的相关程度更加增强。因此,如果主要发达国家在2011年的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也有所下降。关于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于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当前存在较大分歧。有的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有的则认为中国经济将明显放缓。持前一种态度的主要有: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认为,2011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率预计可以达到10%左右。巴曙松(微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认为经济上行压力仍大于下行压力,2011年经济增速至少在9%以上,主要理由是:中低端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存在,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会持续增加;中国内需空间较大,居民家庭的杠杆率仍较低,政府保障房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快于2010年。持后一种态度的观点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月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复苏乏力的影响,可能减缓中国的增长速度,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预期为8.9%;世界银行在2010年11月对我国2011年经济增长预测为8.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鉴于采取对信贷增长更为严格的限制、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和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风险敞口等措施,以及中国政府计划在2011年实施退出策略,2011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增速为9.6%。笔者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理由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政策环境趋向紧缩的双重压力,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投资项目较多,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太低。具体来看:一是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2010年我国出口增速超预期,一个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出口为负增长,基数太低,但如果与危机前出口规模相比,2010年出口增速只有8%左右。2011年,出口虽然在持续复苏,但增速不会太高,预计全年出口增15%左右。二是消费增速保持平稳。虽然以房地产、汽车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放缓,但基础设施完善对中低端耐用消费品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预计2011年全年消费增15%左右(从历史数据看,基础设施改善有利于推动耐用品消费,如道路、电力设施、电视信号等设施与汽车、家电消费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三是投资增速将略有回落。上一轮基建投资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加上货币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应显现,都构成了投资增速的下滑压力,但考虑到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有很多新项目上马,保障房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根据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分析,2011年政府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决心很大,预计2011年投资增速会比2010年略有回落,全年将保持在20%左右。关于对2011年我国宏观政策的建议大部分经济学家普遍赞同2011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在具体工具选择和幅度上存在分歧。马骏(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合适的货币增长应该是15%,贷款增长应该是14%,即6.5万亿元;王志浩(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预计2011年还将4次加息,每次25个基点,银行信贷规模约在6万亿元7万亿元,信贷增速从2010年的18%降至12%14%;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到2011年年中会有两到三次加息的空间,不排除会出现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汇率“三率齐动”的情形;鲁政委(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第一季度需要以平均每月1次的频率来上调准备金率;哈继铭(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建议更多发挥汇率工具的作用。也有的专家反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如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相比,始终应放在次要位置,且当前通胀是成本推进型的,紧缩型货币政策无益于通胀问题的解决,只会压低企业发展生产的动力,他建议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保增长,使用财政政策加大补贴对抗通胀。(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三、如何拉动内需解读十二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新内涵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解读十二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新内涵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们注意到,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令人瞩目地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独立一个章节进行了具体论述,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三条详尽措施。“此次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扩大内需战略独立成篇,并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政策措施和目标,力图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这透露出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实质步伐。”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说。关于扩大内需的相关新提法,也引起了外电的关注。德国商报认为,新的五年规划强调加强内需,中国经济发展将摆脱出口依赖,增强国内消费。张其佐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突出表现在需求、产业和要素这三大结构严重失衡,而需求结构失衡又是严重制约和导致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失衡的主要矛盾。从需求结构看,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目前,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单位GDP能耗仍居高不下。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第一创业证券创金资产管理金融行业研究主管张荣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经过30年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背景下,资源环境约束的强化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都要求必须改变以前粗放的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发展机制上来。”新华社记者齐中熙“十二五”力求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相统一2011年03月17日 08:21:06 来源: 上海证券报“十二五”纲要明确资本市场任务:深化股票发审制度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等1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明确居民收入大于7%,增幅超过GDP,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并且,纲要对资本市场表述积极,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多项目标,表明对资本市场基础性作用的重视。纲要全文约6万字,共分为16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确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12项预期性和12项约束性指标。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纲要还在结构调整、科教水平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等多方面均提出数量目标。具体包括,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等。关于资本市场,纲要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股票发审制度市场化改革,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发行管理体制,推进债券品种创新和多样化,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市场。纲要提出,要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推动大型国企整体上市等多项目标。业内人士称,这说明决策层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记者 于祥明)十二五纲要草案重在民生 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 2011年03月06日 03:17 北京晨报亮点 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降低经济增速预期指标,提升居民收入预期指标提请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方面迈出历史性步伐。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已经成为公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是今年两会我最关心的问题。看到十二五这样安排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目标,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这是历史性的一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快言快语。改变 增长预期目标降低0.5%与“十一五”设定的指标相比,“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年均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从7.5%降低至7%,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从5%提升至7%以上,并且加了一个注释,明确提出收入增长按照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长期以来,五年规划(计划)中居民收入增速目标明显低于经济增速目标。例如,在“十五”计划中,经济增长的目标为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为5%左右;“九五”计划,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为5%左右。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代表给记者提供了这样的数据:扣除价格因素,1979年至2009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和7.2%。建议 经济须启消费引擎 “在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及劳动生产率提高无法保持同步的情况下,经济总量蛋糕做得越大,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状况就越严重。现在到了必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时候了。”杨庆育代表说。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指标一降一升之间,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 “国家下决心从更多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代表认为,此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意。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在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基础之上,要启动消费引擎,必须加快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速。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结论 发展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幸福 “十二五”经济增速指标的降低,不仅是为“两个同步”的实现创造环境,也不仅是因为过高的增速会带来过大的环境压力、造成明显的结构失衡,同时也是对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将有所回调的客观体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依赖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丰沛的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发生变化。国际经验也表明,经过二三十年的连续高增长后,会出现经济增速的回调。 “在这个关口,适当调低经济增速目标,通过居民收入的加快提升,为未来可持续增长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必然的选择。”王一鸣强调。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赵林中代表建议,“两个同步”的指标已经设定,关键是怎么落实。政府应当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理顺居民内部高、中、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北京“十二五”内需拉动如何“给力”来源: 新华08 2011年01月26日 10:24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张舵 黄海)正在召开的北京市“两会”提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未来5年让消费进一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然而在当前北京限房限车的政策大背景下,过去5年拉动内需最“给力”的两大引擎双双动力不济,如何保持未来5年内需强劲增长势头成为一大挑战。参加会议的北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十二五”是北京城市消费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找到与城市资源环境要求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到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被动。为此,北京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创新驱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消费在结构调整升级中稳步增长。-拉动内需两架马车失速进入21世纪,北京开始了以车、房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有力带动了经济增长。金融危机爆发后,二者更是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展开,适应北京自身城市发展的需要,2010年北京相继做出了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机动车总量调控的决定。这对住房和汽车消费这两大“十一五”期间的北京经济拉动重要引擎,产生了直接影响。北京市发改委在地方“两会”上发布的报告称,随着住房“限购令”、首套房首付比例及贷款利率提高等调控政策密集出台,2010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02.7亿元,同比下降24.3%,全市住房消费呈现“价稳量跌”态势。1-11月,北京市销售商品房1375.5万平米,同比下降31.1%。据统计,2010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从4月份的60%,迅速下降到7月份以后的20%左右。这意味着尽管2011年北京大量保障性住房将交付使用,但短期内住房市场难以整体回升,与之密切关联的建材、家具、电器等消费也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随着首都缓解交通拥堵措施的实施,汽车消费的支撑作用也将明显削弱。根据北京最新的交通治堵措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北京市将制定小客车年度增长数量和配置比例,按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目前已确定2011年度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为24万个(平均每月2万个)。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长程红解释称,这几年汽车消费在北京市消费结构中占比较大,最高的时候占到1/4,去年卖车净增80万辆,现在控制之后只能年增20万辆左右。从往年的新车和二手车交易量来看,限购措施可能会对北京消费收入造成600亿元的缺口。交通治堵措施带来的汽车限行也将直接影响到燃料消费及运输服务的增长速度。2010年前11个月,北京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89.6亿元,同比增长28.2%,对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0.1%。未来随着机动车增量的调控和车流量的限制,燃油消费的增速也将受到冲击,而物流、商业服务也会有一定影响。-新增长点能否弥补北京“十二五”消费市场缺口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长吉林在参加北京“两会”讨论时表示,长期以来北京市都是投资和消费并行,近几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更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北京的发展目标是经济总量增长8%,消费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