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1页
课件: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2页
课件: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3页
课件: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4页
课件: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019,-,1,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细菌突破宿主防御机能,侵入机体生长繁殖、 释放毒性物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能使宿主致病的,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感染,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致病菌,概 述,2019,-,2,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1、概念:,- 分布于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 不同种类和数量 - 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益无害,2019,-,3,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健康 中年 粪便 涂片,2019,-,4,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2019,-,5,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2019,-,6,2、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物拮抗:,生物屏障作用 微菌落及生物膜的屏障及 占位性保护,产生了定植抗力,营养竞争作用,机制,化学屏障作用 生物酶及活性肽的杀菌;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2019,-,7,- 影响人体物质代谢、营养转化与合成 - 主要表现在氮的利用、糖的代谢及维 生素的合成,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 过路菌和外籍菌对免疫器官的刺激,2019,-,8,5)抑瘤作用:,- 机 制,降解肠道中的前致癌物质 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 双歧杆菌、乳杆菌有此作用。,4)抗衰老作用:,产生SOD 消除氧自由基的毒性,2019,-,9,1、概念,包括来自机体的正常微生物和潜伏的致病菌,及来自外界的非致病菌和潜在致病菌,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 一定条件下才具有致病能力的细菌,2019,-,10,细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尤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最常见。,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也可见,曲霉菌和毛霉菌感染。,2、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2019,-,11,1、寄居部位的改变 2、免疫功能下降 3、菌群失调,3、机会致病菌的感染条件,2019,-,12,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数量比例发生大幅度改变,由此出现的不平衡状态,常导致二重感染的出现,二重感染,-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过程中出现 的一种新感染,2019,-,13,1、微生态平衡,- 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生态环境的动态 生理性组合,- 平衡的评判应多方面综合考虑,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2019,-,14,1)微生物方面,定位:存在的生态环境,定性:种类,相对稳定,定量:总菌数和各菌落成员的活菌数,定主:原籍宿主,2)宿主方面,参考人体不同发育阶段和生理功能的变化,2019,-,15,2、微生态失调,生理组合 病理组合,- 包括菌群失调和定位转移,- 诱发因素主要有,- 使用抗生素 -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 同位素及其他,2019,-,16,3、微生态调整,1)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宏观生态环境,保护微观生态环境,消除病理状态 缓解异常的解剖结构,2019,-,17,2)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科学地应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适当地体育锻炼,3)合理使用抗生素,适 量 有 针 对 性 药敏实验 尽量保护厌氧菌,2019,-,18,4)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益生菌 - 正常微生物的优势菌群 主要有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等,益生元 - 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物质 主要为一些新型寡聚糖,2019,-,19,制剂名称 制剂菌种名称 表明飞,新表明飞 乳酸杆菌、嗜乳酸杆菌 促菌生 ,乳康生 蜡样芽孢杆菌 回春生(丽珠肠乐) 双歧杆菌 抑菌生 枯草杆菌 降脂生 肠球菌 整肠生 地衣芽孢杆菌 妈咪爱散剂 多维乳酸菌 米雅BM颗粒剂 酪酸菌 培菲康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 金双歧片 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临床常用微生态调节剂,2019,-,20,第二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1、感染的来源,2019,-,21,2、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2019,-,22,3、感染的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 肤;,血 液;,性接触;,节肢动物为媒介,2019,-,23,二、感染的类型,1、隐性感染(inapparenent infection),2、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3、带菌状态,主要见于伤寒杆菌、白喉杆菌感染后,2019,-,24,全身性细菌感染,1、菌血症(bacteremia) 2、毒血症 (toxemia) 3、内毒素毒血症(endotoxemia) 4、败血症(septicemia) 5、脓毒血症(pyemia),2019,-,25,致病性是指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 细菌 机体 致病性 毒力 侵袭力 细菌表面结构 (LD50 侵袭性酶 ID50) 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数量 侵入门户,致病性 免 疫,第三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2019,-,26,2019,-,27,细菌的毒力,一、侵袭力,致病菌突破宿主防御机能进入机体并在体 内定植、生长繁殖并向周围扩散的能力,1、粘附素 菌毛 非菌毛粘附素LTA、胞外多糖、荚膜多糖等,2019,-,28,粘附机制,- 机制多样化,- 细菌配体与宿主细胞受体间的相互结合是关键,- 这种配体与受体结合多具有组织趋向性,2019,-,29,粘附现象:,游走细胞(planktonic) 微菌落 (microcolony) 细菌生物膜(biofilm),形成微菌落和生物被膜是细菌抵抗不利环境,营造合适的微生境(niche),以利于生存的一种粘附定植式群体生存方式。,2019,-,30,Microcolony,微菌落(microcolony): 细菌通过表面的黏附结构使细菌黏连在一起,形成的肉眼看不到的细菌集落。,2019,-,31,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被自身分泌的含水多聚基质包裹,并附着于惰性或活性表面的细菌细胞组成的结构群体。,2019,-,32,抵抗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药物的攻击 可克服液态流的冲击而持续生存 通过接合机制快速传递耐药基因 与许多慢性、难治性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密切相关。,微菌落和生物被膜的作用:,2019,-,33,2、抗吞噬,- 荚膜及微荚膜等具有抗吞噬作用,- 血浆凝固酶,2019,-,34,3、侵袭性物质,- 侵袭基因编码产生的侵袭素蛋白,能介导细菌 侵入邻近上皮细胞,- 侵袭性酶在扩散中发挥主要作用 如: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等,- 整合素与细胞骨架,连接细胞内外环境, 通过信号传递,利于细菌入侵、存活及扩散,4、细菌的生物被膜,2019,-,35,二、毒素,1.外毒素(exotoxin),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来源:主要为G菌、少数G-,化学成份:蛋白质(不耐热、抗原性强抗毒素),2019,-,36,作用特点:,(1)毒性强 (2)作用有高度的组织选择性 (3)0.3-0.4%甲醛处理后,外毒素可被 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而成为类毒素,2019,-,37,结 构:,两个亚单位构成,A亚单位(毒性中心) B亚单位(结合亚单位),外毒素的编码基因:,染色体;,质粒;,前噬菌体;,2019,-,38,外毒素的分类:,神经毒素(neurotoxins),直接损伤神经组织,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细胞毒素(cytotoxins), 直接损伤宿主细胞,包括抑制蛋白质合成、 损伤细胞膜等,肠 毒 素(enterotoxins), 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功能紊乱, 据破膜机制分为成孔毒素和磷脂酶类两类,2019,-,39,2019,-,40,2019,-,41,2.内毒素(endotoxin),G-菌细胞壁的固有成份,细菌死亡崩解时大量释放出,化学成份:脂多糖(LPS)、耐热,作用特点:,(1)毒性相对较弱 (2)毒性广泛、无组织选择性 (3)不能被甲醛脱毒为类毒素,2019,-,42,LPS结构,类脂A,- 主要毒性成份,非特异多糖,- 具属特异性,特异多糖,- 具种特异性,2019,-,43,生物学活性:,(1)发热反应:极敏感 (2)白细胞反应 (3)低血压、内毒素休克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5)免疫调节,2019,-,44,内毒素的致病机制,2019,-,45,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2019,-,46,细菌入侵的数量,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 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细菌入侵的部位,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微环境有关,2019,-,47,机体内存在完善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血小板等,第四节 抗细菌免疫,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2019,-,48,anti-infection immunity 是宿主与病原体长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免疫防御功能。,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获得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2019,-,49,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屏障机构,吞噬细胞,一、非特异性/天然免疫,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体液因素,补体,溶菌酶,防御素,2019,-,50,机体 各部位的 天然免疫成分,2019,-,51,细胞核,Macrophage Attacking E.coli (SEM x8,800),2019,-,52,吞 噬 细 胞 的 吞 噬 过 程,细胞核,2019,-,53,吞噬的过程,趋 化,粘 附,吞 噬,杀灭与消化,吞噬的机制,1、依氧杀菌系统,ROI和RNI依赖机制,MPO等介导的杀菌机制,2、非依氧杀菌系统,由溶菌酶、酸性环境、 杀菌蛋白等直接作用。,2019,-,54,吞噬的结果,完全吞噬,不全吞噬,损伤组织细胞,2019,-,55,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2019,-,56,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二、特异性/获得性免疫,抑制病原体粘附,调理吞噬作用 中和细菌外毒素,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TL: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 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诱导产生细胞免疫 迟发超敏反应,抗胞内菌感染。,黏膜免疫,2019,-,57,Adaptive Immunity,2019,-,58,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2019,-,59,第五节 医院感染,一、概念,-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 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该范畴,2019,-,60,二、分类,1、内源性感染,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环境感染,2019,-,61,- 明确规定感染对象、感染地点及时间界限 - 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 感染的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 传播方式与途径以接触为主 - 病原体常为耐药菌株,治疗比较麻烦,三、基本特点,2019,-,62,四、微生态特征,- 主要为机会致病微生物 - 常具有耐药性 - 常发生种类的变迁 - 适宜性强,1、微生物的特点,2、常见微生物,见书p88表7-6,2019,-,63,五、危险因素,1、易感对象,1)年龄因素,- 老年人和婴幼儿易发生,2)基础疾病,基础疾病 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紊乱 医院内感染,2019,-,64,2、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检查与治疗,1)诊疗技术,器官移植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2)侵入性检查与治疗,3)损害免疫系统的因素:,4)其他因素:, 放疗、化疗、激素的应用等, 抗生素的滥用、外科手术、各种引流等,2019,-,65,六、预防与控制,1、消毒灭菌 - 无菌操作 2、隔离预防 - 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019,-,66,1、简述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生理学意义。 2、什么情况下,正常菌群会转变为条件致病菌? 3、举例说明细菌的致病性与那些因素有关。 4、细菌内、外毒素有何区别?举例说明它们在致 病性上的特点。 5、什么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