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三节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细菌包括炭疽芽胞杆菌、枯.ppt_第1页
课件:第三节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细菌包括炭疽芽胞杆菌、枯.ppt_第2页
课件:第三节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细菌包括炭疽芽胞杆菌、枯.ppt_第3页
课件:第三节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细菌包括炭疽芽胞杆菌、枯.ppt_第4页
课件:第三节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细菌包括炭疽芽胞杆菌、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芽胞杆菌属细菌包括炭疽芽胞杆菌 、枯草芽胞杆菌与蜡样芽胞杆菌等。炭疽芽胞杆菌是本属中主要致病菌,引起动物和人类炭疽病 ;蜡样芽胞杆菌能在食物中生长,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枯草芽胞杆菌分布广泛,一般不致病,但对免疫力低下者,偶可引起结膜炎、虹膜炎及全眼炎、 有时还成为污染制剂的主要来源,2019,-,1,一,一、 一、炭疽芽胞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是人类和动物炭疽的病原菌,在草食动物发病率高,人可通过摄食或直接接触患炭疽病的动物及畜产品而感染。传播方式多样,引起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和脑膜炎炭疽等,2019,-,2,(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G杆菌,两端平切,是致病菌中最大的细菌。菌体两端平齐呈竹节状排列,在机体内或含血清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氧气充分时易形成芽胞。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小于菌体宽度。炭疽芽胞杆菌受低浓度青霉素作用菌体可肿大形成圆珠,称为“串珠反应”。本反应为炭疽芽胞杆菌所特有,可以此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相区别 ,2019,-,3,炭疽杆菌芽孢(1000),2019,-,4,2. 培养特性 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上发育良好,24h形成大而扁平灰白色R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边缘。有毒株在有NaHCO3的血琼脂平板中,置5%CO2环境,培养24-48h可形成荚膜,使菌落呈粘液型,用接种针挑取时可见有拉丝状,2019,-,5,3. 抗原构造 (1)芽胞抗原 由芽孢的外膜、皮质等组成的芽孢特异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 (2)荚膜抗原由 抗吞噬,与毒力有关。失去荚膜后毒力消失 (3)菌体多糖抗原 与毒力无关,耐热,有种的特异性,可与抗菌体血清呈沉淀反应 (4)炭疽毒素 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蛋白组成的复合物,三种成分必需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炭疽毒素具有抗吞噬作用和免疫原性,2019,-,6,(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荚膜 能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利于机体内的生长、繁殖和扩散。此荚膜的产生受质粒控制 炭疽毒素 毒性强的。是造成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毒性作用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形成水肿,造成休克和DIC,2019,-,7,2.所致疾病 炭疽芽胞杆菌为食草动物 (羊、牛、马等) 炭疽病的病原菌。人因接触患病动物或尸体、皮毛而被感染,多见于兽医师、畜牧业人员及毛皮业工人。通常把既能感染动物又能感染人的疾病称为人畜共患病 ,如布鲁斯菌病和炭疽等。人类炭疽有3种临床类型: ,2019,-,8,(1)皮肤炭疽最多见,细菌由手、颈、颜面等部位小伤口侵入,经12-36h局部出现小疖,继之形成水泡、脓疱,最后坏死溃疡,形成特有的黑色焦痂。轻症2-3w治愈;重症可死于败血症 (2)肺炭疽多发生于毛皮工人。由于吸入芽胞而出现肺炎症状,亦称吸入性炭疽,2019,-,9,3)肠炭疽由于食入被芽胞污染的食物所致。症状以全身中毒为主,有连续性呕吐、肠麻痹及粪便带血等症状,发病后2-3d死于毒血症。 上述三型并发败血症时常可引起急性出血性脑膜炎,死亡率极高 3. 免疫性 感染炭疽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者甚少。一般认为免疫与产生保护性抗体和吞噬作用增强有关,2019,-,10,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根据炭疽病型采取不同标本。一般常取水泡、脓疱内容物、焦痂、喀痰、粪便及血液等。炭疽动物尸体严禁屠宰剖检,以防芽胞形成。一般应在无菌条件下割取耳朵或舌尖组织送检 (一) 直接涂片镜检 取标本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发现有荚膜的竹节状G大杆菌时,可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涂片也可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法进行检查 ,2019,-,11,(二) 分离培养与鉴定 较纯标本可直接用血琼脂平板分离;若标本污染杂菌较多时用灭菌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液,60-70经30min杀死无芽胞杂菌后再培养鉴定,2019,-,12,(四)防治原则 炭疽的预防重点应放在家畜感染的防治上。对可疑炭疽动物要立即隔离及严禁宰杀食用,也不能在无防护条件下现场剖检取材,确诊后要焚烧或深埋在2m以下。对易感染家畜进行预防接种。对疫区毛纺及皮革工人、牧民等接种人用炭疽减毒活菌苗,采用青霉素素、磺胺药物及抗炭疽血清的综合疗法。,2019,-,13,二、蜡样芽胞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牛乳和乳制品中。有动力,不形成菌膜,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最适生长温度是35,在琼脂平板上形成不透明的蜡样菌落,故称蜡样芽胞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明显的的溶血环,不形成串珠反应,2019,-,14,该菌污染食物时可引起食物中毒。通常食品中污染菌量达到106g以上时才能致病。致病物质是肠毒素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时还能引起眼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和创伤部位的感染,应予以适当的注意 ,2019,-,15,第16章 其他细菌,第一节 弯曲菌属,弯曲菌属 是一类呈逗点状或S形G菌,广动物界,其中有些可引起动物与人类的腹泻、胃肠炎等疾病。对人致病的弯曲菌有空肠弯曲菌 、大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 。本节重点介绍空肠弯曲菌,2019,-,16,空肠弯曲菌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G杆菌, 呈弧形、螺旋形、 S形 ,一端或两端 有一根鞭毛,运 动活泼 ,空肠弯曲菌形态镜,2019,-,17,培养:微需氧,在5%O2、10%CO2及85%N2的环境中生长最佳。最适生长温度为42,但少数弯曲菌为25。营养要求高,可用含血清的培养基培养 抵抗力:对冷、热均敏感。培养物放置冰箱中很快死亡,而放室温却可存活2-24w。56 5min即被杀死。干燥环境中仅存活3h,2019,-,18,(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性 空肠弯曲菌是禽类肠道正常寄生菌,人类感染主要通过饮食或与动物直接接触。 儿童感染率较高。该菌对胃酸敏感,一般摄入超过104个细菌便能感染。细菌在小肠内增殖,侵袭上皮,引起炎症, 主要表现痉挛性腹痛、腹泻、血便等。偶尔入血,也可出现发热、头痛、不适等临床表现。病程5-8天,该病为自限性疾病,2019,-,19,2 免疫性 空肠弯曲菌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血清抗体类型有IgA、IgM、IgG,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灭细菌h和补体的溶菌作用。目前尚没查到肠道局部有sIgA,2019,-,20,(三)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可采取粪便或肛拭子、血液或CSF 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典型G弧形海鸥形弯曲菌;粪便标本暗视野观察可见典型鱼群状或螺旋样运动 分离培养: 常用含多种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鉴定主要依据马尿酸水解试验等生化反应,2019,-,21,(四) 防治 目前尚无菌苗。预防主要措施在于及时诊断和治疗病人,以免传播。注意饮食及饮水卫生、加强人、畜禽的粪便管理。治疗可用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2019,-,22,第二节 螺杆菌属 螺杆菌属 是从弯曲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只在37生长,菌种是幽门螺杆菌 ,1982年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成功 ,2019,-,23,(一) 生物学性状 G杆菌,外形呈弧形、S型或海鸥状, 在胃粘膜粘液层中常呈鱼群样排列,一端或两端有2-6根鞭毛 微需氧,营养要求高,需动物血液或血清。最适pH为6.0-7.0,37培养3d才可见针尖状无色透明菌落 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阳性。尿素酶丰富,是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2019,-,24,(二) 致病性和免疫性 现认为该菌可能与人类B型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有着密切关系 幽门螺杆菌致病物质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引起胃炎与消化性胃溃疡可能和多种因子的协同作用。如粘附素、脲酶、蛋白酶、细胞毒素和内毒素等的毒害作用 ,2019,-,25,一般认为,细菌粘附于胃粘膜上皮,被胃粘液覆盖,故免于胃酸的杀灭;细胞毒素和内毒素可以损伤粘膜细胞;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中和局部胃酸,有利于细胞繁殖;生成的胺也可直接损坏上皮细胞,促进溃疡形成 感染后患者在血液中和局部可产生IgM、IgG、IgA型抗体。,2019,-,26,(三) 诊断与防治 诊断最好做活体组织学检查。用Giemsa或镀银染色法可见弯曲螺形菌;用鉴别培养基经2-7d培养可获得阳性结果;快速检测尿素酶活性可用于鉴定标本中幽门螺杆菌。 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试用重组脲酶幽门螺杆菌疫苗,初步结果提示不仅有预防作用,同时还有治疗作用。治疗可采用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2019,-,27,第三节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是一群G、无芽胞、有荚膜和菌毛,需氧、直或微弯的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种类很多,与人类关系较大的有铜绿假单胞菌、鼻疽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等。铜绿假单胞菌是此属的模式种。本节只介绍铜绿假单胞菌 ,2019,-,28,(一) 生物学性状 G杆状,微弯曲,单端有1-3根鞭毛,运动活泼 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琼脂平板上产生透明溶血环。有些菌株能产生发荧光水溶性色素(青脓素和绿脓素)而使培养基呈亮绿色,2019,-,29,(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此外还有荚膜、菌外,胞外酶和外毒素等 所致疾病:该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为条件致病菌占医源性感染的10%。烧伤和肿瘤病房本菌感染率占30%。临床表现可为局部化脓性炎症或全身感染。常见的有皮肤感染、中耳炎、尿道炎、角膜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胃肠炎、脓胸、骨髓炎以及菌血症、败血症等,2019,-,30,(三) 诊断与防治 诊断:主要是细菌学检查。标本可取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后根据菌落特征、色素及生化反应等鉴定。血清学、绿脓菌素及噬菌体分型试验可供流行病学、医院内感染追踪调查等使用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 治疗:选用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等。 预防:已研制出多种铜绿假单胞菌菌苗,其中以OEP疫苗(内毒素蛋白疫苗)具有不受菌型限制、保护范围广、毒性低等优点,2019,-,31,第四节 嗜血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细菌为G短小杆菌,常呈多形态性。无芽胞,无鞭毛,许多菌株有荚膜,营养要求高,人工培养时必须供给新鲜血液,故名 新鲜血液中含有该菌的生长因子X和V,X因子是一种高铁血红素, V因子是辅酶或。根据对X和V因子的需求不同,本菌属共分17个种,其中对人类致病的有流感嗜血杆菌 、埃及嗜血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等,2019,-,32,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俗称流感杆菌。1892年流行性感冒世界大流行时,由波兰细菌学家Pfeiffer从病人鼻咽部分离出。当时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直至1933年Smith等从流感病人鼻咽泌液中分离出流感病毒才明确流感嗜血杆菌只是流感时继发感染的病原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小儿急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也可引起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化脓性感染,2019,-,33,(一)生物学性状 1 G短小杆菌 富培养基上生长 有明显荚膜,在陈旧培养物中荚膜消失 2 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需X和V因子。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如在同一血琼脂平板上培养,有卫星菌落,这一特征称卫星现象 3 该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和消毒剂敏感,50-5530min 可被杀死。该细菌对青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由R质粒控制,2019,-,34,流感嗜血杆菌(CSF涂片,革兰染色1000),2019,-,35,(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菌毛与内毒素。荚膜多糖有抗吞噬作用。菌毛起粘附人类口咽部细胞的作用。毒力强的流感嗜血杆菌具有IgA蛋白酶,能分解sIgA 1.原发性感染:多为b型菌株引起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的有脑膜炎、鼻咽炎、咽喉会厌炎、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包炎等,2019,-,36,2.继发性感染多为正常寄生于上呼吸道的无荚膜的菌株引起的。常在流感、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感染后发生,临床表现常有鼻窦炎、中耳炎等。多见于成年人 病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抗体在体内可增强吞噬作用与活化补体的溶菌作用,2019,-,37,(三) 诊断与防治 采取CSF、鼻咽分泌物、痰液等标本。CSF可直接涂片染色检查。若有可疑菌并且菌量较多时,可直接用流感嗜血杆菌型特异性血清做荚膜肿胀试验加以确诊。也可将标本可直接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进行培养。获得可疑菌落再进一步鉴定 b型流感噬血杆菌的荚膜多糖疫苗,对1.5-2.0岁儿童有较好的抗体反应,1年内保护率在以上 。治疗可用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等。,2019,-,38,第五节 军团菌属 军团菌属 是一类需氧G杆菌。19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一次退伍军人协会会议的参加者中多人发生肺炎。经研究确认其病原体来自空调器冷却水污染的一种细菌,因而命名为军团菌。所致疾病称为军团病。 现已发现27个种43个血清型,代表菌种为嗜肺军团菌 ,国内已有关于嗜肺军团菌的报告,2019,-,39,(一) 生物学性状 嗜肺军团菌 G 杆菌,有端鞭毛和 菌毛,无荚膜和芽 胞。用革兰染色不 易着色,多用镀银 法或Giemsa法染色, 分别染成黑褐色和 红色,噬肺军团菌形态 1000,2019,-,40,专性需氧,2.5%CO2能促进其生长。营养要求特殊,需在含半胱氨酸及铁的培养基中细菌才能生长 重要的抗原有种特异性的外膜蛋白抗原和型特异性的脂多糖抗原 在自然界可长期存活,如在蒸馏水中可存活100d以上;在下水道污水中可存活1年;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1%来苏儿处理数分钟即可死,2019,-,41,(二) 致病性和免疫性 微荚膜、菌毛、外毒素和多种酶可能是嗜肺军团菌的致病物质 由空气传播,主要是吸入了含有该菌的气雾或尘土而感染, 该菌为胞内寄生菌。细菌侵入人体后,经2-10d潜伏期,出现全身倦怠、肌肉痛、头痛、咳嗽等初期症状。进而出现急剧发热、寒战和肺炎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15%以上。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 免疫为细胞免疫,2019,-,42,(三)诊断与防治 取痰、胸水、气管吸引物和肺活检组织涂片和分离细菌。根据菌落特征、形态及染色反应、免疫荧光染色等做出鉴定 检查病人血清中的抗军团菌Ig、IgG抗体有助于诊断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主要是注意加强室内空调系统及饮水的卫生管理。治疗用红霉素、利福平、氯霉素等,2019,-,43,第6节 鲍特菌属 鲍特菌属是一类G小杆菌,包括百日咳、 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败血鲍特菌和鸟鲍特菌4种。百日咳鲍特菌引起人类的百日咳;副百日咳鲍特菌可引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类似轻型百日咳;其他是动物的病原菌,2019,-,44,(一) 生物学性状 G短小杆菌。无鞭毛和芽胞。毒力株有荚膜和菌毛 需氧,初次分离时营养要求较高,常用含甘油、马铃薯、血液的鲍-金培养基,35-37经4-5d可形成1mm大小、有光泽的珍珠样菌落。血平板培养有不明显溶血环 百日咳鲍特菌对干燥、消毒剂敏感,56经30min或日光照射1h可致死亡。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对多粘菌素、氯霉素、红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敏感,2019,-,45,(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百日咳鲍特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荚膜、菌毛、内毒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菌毛有助于细菌粘附;荚膜有抗吞噬作用 百日咳的传染源主要是早期病人或带菌者。细菌经飞沫在小儿间传播。侵入机体的细菌吸附于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表面,增殖致病。潜伏期为7-14d,2019,-,46,病程分3期 卡他期 类似普通感冒,病人微热、轻 度咳嗽、打喷嚏、随飞沫大量排菌,持续1-2w,此期传染性很强 痉咳期 病人咳嗽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往往最后咳出粘液。也可伴有呕吐、紫绀和惊厥,持续1-6w 恢复期 阵咳减轻,往往持续2-4w。由于 病程较长,故名百日咳。继发性感染多为由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支气管炎,2019,-,47,免疫力 百日咳愈后或菌苗接种均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少见,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其抗感染免疫机制尚不明了。局部sIgA可阻止细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2019,-,48,(三) 诊断与防治 百日咳的诊断多根据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以分离百日咳鲍特菌为主。取鼻咽拭子用鲍-金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用白百破(DPT)3联疫苗进行自动免疫,效果较好 治疗可用红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等,2019,-,49,第17章 支 原 体,支原体是一群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微生物。它们体积小、结构简单、无细胞壁,呈多形态性。常为分枝丝状,故称为支原体。1898年Nocard等首次从病牛胸腔积液中分离到此种微生物,称为胸膜肺炎微生物,-,支原体1967年被归类于柔膜体纲 支原体目 支原体属 支原体科 分3个科: 螺原体科 脲原体属 无胆甾原体科 其中对人致病的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在组织培养时常遇到传代细胞受支原体污染的问题,-,第一节 概 述 一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大小为125 -300nm,可通过除菌滤器 无细胞壁。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3层结构构成。脂质层胆固醇含量较多(占36%),因此培养支原体时,需要添加动物血清。凡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乙等可引起支原体细胞膜破裂而死亡,-,支原体因缺乏细胞壁而呈球形、球杆形、分枝丝状体或念珠状等多形态。支原体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应用姬姆萨染色法染成淡紫色或蓝色。是原核细胞中基因组最小的一种。有的支原体末端有一种呈棒状的特殊结构,能使支原体粘附在呼吸道等粘膜细胞表面,是致病的因素之一。同时也与支原体在其表面上的滑动有关,-,(二).支原体的培养 支原体需要较高的营养,培养常用含20%动物血清及10%酵母浸液的软琼脂培养基,在pH7.8-8.0和5%CO2或5%CO2与95%N2环境中生长。37培养3-10d形成1mm以下颗粒状或“油煎蛋”状菌落。在组织培养时常遇到传代细胞受支原体污染的问题 支原体的繁殖除二分裂以外,还可以通过球体延伸、分节断裂、出芽及分枝等方式繁殖,-,(三).生化反应 支原体可根据能否利用葡萄糖、水解精氨酸和尿素作为鉴别支原体的依据 (四)抗原构造 支原体细胞膜上的抗原结构由蛋白质和糖脂组成。不同支原体的表面抗原有型特异性,很少有交叉反应,可用型特异性抗血清做生长抑制试验 、代谢抑制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IF)等鉴定支原体的种类,-,( 五).抵抗力 因无细胞壁,对理化因素比细菌敏感,对热抵抗力弱。一般50经30min死亡,20可长期保存,耐碱,对酸和有机溶媒比较敏感,易被消毒剂、清洁剂灭活。对青霉素及美蓝、醋酸铊有抵抗力 对四环素族及红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致病性 在自然界存在广泛,多不致病。有的可引起疾病 1 致病机制 (1)从细胞膜获取脂类和胆固醇损伤细胞膜 (2)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神经毒素、过氧化氢、超氧离子。溶脲脲原体可水解尿素释放出大量氨,对细胞有毒作用, (3)溶脲脲原体还有粘附精子,影响精子运动,与精子有共同抗原,引起免疫损伤等,-,2 引起的疾病 支原体感染一般为表面感染,大多不侵入血流 (1)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2)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不孕症 由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穿透支原体引起,-,三 支原体和L型菌的区别,-,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一 肺炎支原体 (一)致病性 肺炎支原体为致病性支原体,为外源性感染引起支原体性肺炎(以前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秋冬季发病率高。发病年龄5-15岁多见。肺炎支原体经飞沫传播,潜伏期2-3w,所引起的支原体性肺炎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持续性顽固咳嗽、胸痛等。一般经3-10d主要症状消失,但咳嗽可以持续1个月之久。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人带菌、排菌状态可持续6-8w,成为传染源,-,(二)肺炎支原体的诊断 1 分离培养 采取可疑为支原体肺炎病人咽拭子或痰液标本,接种于含马血清、新鲜酵母浸液的软琼脂或双相培养基中,在5%-10%CO2环境下,37培养1-2w,选可疑菌落,再以糖发酵、溶血性、血细胞吸附等生物学特性检查法,以及特异抗血清生长抑制试验等进行鉴定。但分离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