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结题报告.doc_第1页
读写结合结题报告.doc_第2页
读写结合结题报告.doc_第3页
读写结合结题报告.doc_第4页
读写结合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南瑶族自治县顺德希望小学市级科研课题农村和瑶族小学生读写结合新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越来越觉得阅读教学特别难,大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地预习课文,往往是学习了这篇文章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再遇到相同文类的文章时又不会了,中下的学生就更难了,有的甚至连一段话也读不懂,更别说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我校地处粤北少数民族石灰岩地区,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生源复杂,各方面困难大:我校28个教学班,1048名学生中农村学生占85%以上,少数民族学生占53%(包括瑶族50%和壮族3%)以上,留守儿童占41%以上。大部分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或忙于生计,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疏于管教变得散漫,加上家庭贫困和读书意识观念淡薄,学生家里的藏书非常有限,农村家长陪伴孩子读书意识淡薄。农村瑶族学生由于受方言影响,普通话发音不准确,瑶族语言没有送气音,送气音几乎读不准。与普通话相比,语序又颠倒,学生说话和写文章经常用瑶语语序,造成啼笑皆非的窘相。瑶族学生、移民学生、本地农村学生生活在贫穷家庭,显得胆小怕事、木讷。学生除了读课本外很少读课外书,课文也经常读不通顺、流利。我们做过调查,有些学生家里没有一本课外书,种种原因造成学生的读书少,知识面窄,反映较迟钝。大部分家长自己不爱读书,也不会指导孩子读书。加上受地理位置限制,信息获取的途径少而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教师的思维较固化。这迫切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和写的有效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我校学生学习效率。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怎样进行读写的结合,怎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这是摆在教育界的新课题,很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另外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读写的新要求也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读写结合的方法很有必要。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了“农村和瑶族小学生读写结合新策略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名称:农村和瑶族小学生读写结合新策略研究2、意义释要: 农村小学生读写结合实验中的读指的是阅读能力,写指的是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学会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给予阅读思维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此能力拓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 写作能力: 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接受所载读物中的表达能力,涉猎读物给予的知识,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使生活真正地变作习作的源泉,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3、实践价值: 本课题是以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探索总结读写结合的联结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探索适合农村课堂的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接受读物中的表达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对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语文教学意识:紧密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丰富的情感,感悟教材中丰富的生活基础。 语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会读书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对象:连南县顺德希望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若干教学班(二)指导小组成员:陈新媚 周慧萍 石记莲(三)课题组成员: 唐秀春 古志红 孔玉琴 朱伟珍 唐秀红 何佩云 (四)研究周期:两年(2011 年7月2013 年7月) (五)研究阶段:该实验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1. 建立健全课题组领导机构。2. 制定课题实验方案。3. 做好师生宣传、动员工作。4. 筛选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研究成果,提高理论水平。5. 召开开题动员会。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2月2012年8月1. 修订和完善实验方案。2. 开展经典古诗文教学研讨课,经典课例制成光盘。3. 开展家、校、社区联手指导孩子读书的活动,收集好活动资料。4. 探索设计实施各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作业,收集好第一手资料。5. 做好阶段实验反思与专题总结。第三阶段(实验推进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1. 深化课题研究。2. 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3. 开展阶段实验评估、经验总结、专题总结。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1. 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总结、论文。2. 召开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交流会。3. 收集、整理实验材料、做好建档工作。4. 接受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对课题实验成果验收、鉴定。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具体措施(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 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 、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Y 因此, 在营造和乐融融的课堂学习氛围方面,我们做到了以下三点: 1、尊重关爱。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因此我们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亲切礼貌的语言,如“你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 7 吗?”“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谁愿意帮助他?”这样的语言,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师生之间有了一种亲和力。因为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和乐融融的课堂学习氛围得以形成,学生也对课堂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投入情感。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情感的课。而“倾注情感”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 如在教学第十一册课文小抄写员时,文中的主人公叙利奥就是和学生一样的同龄人,他和同学们一样深爱着自己的父亲.针对这一共同点,我在教学之前就先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父亲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然后再想一想自己为父亲做过些什么事。由于学生都深刻体会到了父亲的爱,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学生就很容易地体会到叙利奥宁愿忍受父亲的责骂也要帮父亲抄写签条,这都是出于对父亲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课堂上充满了孩子们对主人公的赞美,在生活中大家也纷纷学习他关爱自己的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 3、重视课堂教育资源的生成。我在教学时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言较踊跃,而独立发言的勇气却很缺乏。我抓住契机,融化学生心中的怯意,让学生爱说 、乐说。记得在一节课上,一位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用不是很自信的眼光望了望我。我学着王小丫主持开心词典的样子,来句“恭喜你,答对了!”可一位调皮的学生却插上一句“恭喜发财!”我没有批评他,顺势一句“你在恭喜这位同学发知识之财吧!”学生笑了,害怕的心理没有了,只见一只 8 只手举了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情趣共济,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我们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 1、单元整体教学法 教学之前,我们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 分文类引导思维规律。在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以记叙文居多,一般又是相同文类的文章安排在一个单元,而记叙文又分为三类:写人、记事、状物。 写人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如教学小抄写员(第11 册)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文类,这是一篇写人类的文章。教师再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学生知道这写的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叙利奥,不顾父亲的粗暴、埋怨 9 和误解,独自一人在深夜悄悄帮父亲抄写签条的故事,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切的爱。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写叙利奥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和语言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学生体会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教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写的什么人? 这个人做了什么事? 这个人在做这件事情时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在教学写人类文章的时候,告诉学生写作时,要写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更具体。并布置学生写片段,进行单项训练。 片段一:外貌描写:(提供者:本班学生李世秀)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她一米六左右的个子,长着一张漂亮的瓜子脸,两弯柳叶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头披肩的秀发。她着装时尚而又不失庄重,走路有些风风火火,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乍看起来,她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严肃,倒像一位受人喜欢的好老师。” 片段二:神态与语言描写:(提供者:本班学生刘巧) “王老师表情严肃、语重心长地说: 同学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个人没有缺点?所以我们在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时,更应该用心去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我们班是个大集体,每一位同学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对于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不但要指出来,而且要关心他帮助他改正。” 10 片段三:心理描写:(提供者:本班学生李世秀) 选自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在旁边心想:今天,他肯定会使你下不了台的。到时候就有你好看的了。” 片段四:动作描写:(提供者:本班学生刘巧) 选自我的同学 “一次大扫除后,大家都走了,桌椅乱放一通。他看见后,什么也没有说,走过去将桌子摆齐,椅子放好,见还有几扇窗户未关上,便将窗户关好,门锁好才走。” 做这件事情表现了这个人的什么品质? 在教学此类文章时,教给学生写作此类文章的方法,达到读为写服务,读写结合。此后,学生一遇到写人类文章都能用这种学习方法读懂。在写人的作文中,学生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具体的事例,使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品质。 记事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记事的文章有写一件事情的,也有写多件事情的,但是它们的学习方法相同。如教学写事情的文章田忌赛马时,先告诉学生这是记事的文章,再引导学生想:这是写的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文中的人物;事情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弄清了这些问题,学懂了这篇文章。教师再让学生回忆是如何读懂文章的,总结出此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11 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涉及的人物? 事情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结果怎样? 片段五:(提供者:本班学生冯光梅) 精彩片段 (选自拔河比赛)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双方队员都憋足了劲,两只小手紧紧地抓住绳子,脚使劲地蹬着地面,眼睛盯着绳子上红布的位置,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仿佛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旁边的啦啦队也毫不逊色,使劲地为自己的队员加油助威。裁判一吹口哨,胜利的一方兴高采烈,欢呼声响彻操场,而失败的一方则垂头丧气,像斗败了的公鸡。” 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掌握了记事类文章的学习方法,而且在写此类作文时能交代清楚事情的六要素,还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很具体。 状物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状物类文章包括写景物、植物、动物、物品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写了什么物? 这个事物有什么特点?(形态、色彩、作用、声音等) 片段六:(提供者:本班学生艾莲) 景物描写 选自我爱春天 “蜜蜂、蝴蝶也忍不住了,趁着这百花盛开的大好春光出来采蜜 12 了。蜜蜂嗡嗡嗡地吹着小喇叭,扇动着轻微的翅膀,在花朵上飞来飞去,忙得不可开交。蝴蝶们舞动着五彩缤纷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枝头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唱起了美妙的歌曲,称赞蝴蝶、蜜蜂的勤劳。” 文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掌握了状物文章的学习方法,在写作中也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 2、变序教学法 运用时,我们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了以下几点: 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册) ,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 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这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老师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对邱少云顽强的意志和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就更加深刻了。 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 9 册) 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紧扣这一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 13 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从中学到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阅读教学,先讲结果再分析原因。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我按照结果田忌转败为胜;原因 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依据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这样的顺序进行讲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写作时采用倒叙的方法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85的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都采用了倒叙的方法。 片段七:(提供者:本班学生李世秀) 选自童年趣事 开头:“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它们就像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梦,编织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梦最美丽,也最让人受益匪浅。” 6767 结尾:“虽然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它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使我回味无穷。” 3、整体阅读法 这种讲读方法,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如桂林山水(第11 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写桂林的山甲天下。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 14 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水:静 清 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美如画 山:奇 秀 险 (总) (分) (总)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种总分总结构的文章的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这样可使文章显得结构清晰,给人一目了然之感。学生在写景 、写人、写物的文章中都采用了这种写作方法。 片段八:(提供者:本班学生郑菲) 选自迷人的春光 开头:“一年中有金郁飘香、五谷丰登的秋天,赤日炎炎的夏天,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的冬天,可它们都未能夺得我的喜爱,而唯有鸟语花香的春光能夺得我的喜爱。” 6767 结尾:“春夏秋冬春为首。春天景色宜人,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爱春天,爱山清水秀的春天!” 4、学导式教学法 15 这种教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如,教学落花生(第册)一课就可用此种方法,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课后作业第一题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第二步细读课文,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 、收花生)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 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 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围绕重点精记,教师做提示点拨:父亲作了几次议论?(第 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引申说明做人的道理。)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象征什么?(象征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乐于奉献的人。)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四步练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选择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后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在分析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时要主次分明,这是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开拓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能把重点内容写得更具体,也掌握了借物喻理这一表达方法。 5、情境教学法 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 16 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在教学此类文章后,引导学生亲自去参观校园,去观察家中喂养的小动物,园中栽种的植物和各个季节中的家乡景色,学生在观察中有了更多的写作素材,由于认真、仔细地观察,写出的文章也更能表现事物的特点,内容具体、生动。 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0)册时,篇末可设问: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假如扬科活着,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布置写一篇文章小音乐家扬科来到我们身边,学生兴趣浓厚,写出了一篇篇寄托自己美好愿望的文章。文中写到扬科来到了中国,到了学校读书,并学习了自己最爱的小提琴,经过他的勤奋努力,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多么美好的结局啊!大家从文中更觉得小扬科是多么的可怜!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的幸福啊!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对事物获得感受,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让书本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内部语言。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语文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感受,把头脑中鲜明的形象说出来,让内部语言化为外部语言。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 17 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再以写作为手段,在作文实践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最后紧扣读写联结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述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 (二)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无论词句段篇的理解,也无论是各种体裁课文的阅读,有一些普遍适用的阅读方法,我们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在阅读活动中灵活的运用,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1、边读边想的方法 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想什么、怎样想,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凡是课文中所包含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属于阅读思考的范围。如鸟的天堂里的一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子很难理解,我们边读边想,从中体会到了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阅读课文时,初读课文时要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要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进而想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说明什么,给自己哪些启发教育;最后还要想想学了这篇文章,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今后作文时可以学习什么。这样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该思考什么,通过读想结合既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又能从文中学到表达方法,促进作文的写作。 18 2、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课文中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他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地理解。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写雪下得很大。文中的“大片大片”从雪花的形状写雪下得大,“地上一会儿就白了”从时间上写雪下得大,“簌簌”从声音上写雪下得大。学生对这些词句都能从上下文中有所理解。有些学生还能把写时间短的句子“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和下一自然段写时间长的句子“大雪整整下了一夜”联系起来思考,想象出这场雪下得不是一般的大,而是特别的大。这种自学能力的确是十分可喜的。 3、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通的经验,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如草原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这个词查字典可以了解到是自然、不拘束。但学生还是不能对草原的辽阔感受不深刻。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有个学生说到自己在广场上骑自行车的体会,全班学生对”洒脱“有了实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骑马、开车是怎样地无拘无束,从而体会出了只有用”洒脱“这个词才能准确、生动地写出在草原上开车的感觉,衬托出草原的辽阔。学生知道了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离自 19 己生活距离较远的语言,学生也认识到写作时要做到用词准确。 4、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比较高的要求。小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但许多情感是人们所共有的,学生同样如此。如在教学养花时,老舍家的菊秧被砸死了一百多棵,全家人几天都没有笑容。学生不能体会到作者伤心的情感,我就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情感来体会。一位学生就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她养了一只母鸡,搬家时送给了她的邻居。后来她回到了以前居住过的地方,却听说鸡已经死了,她难过得大哭了一场。文中作者看到自己喜欢的花死了,当然也会伤心了。作者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再次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要写真实的事例,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才能引起大家的同感。此后,学生在写作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再也没有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了。 5、圈画批注的方法 学生读书需要学会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课前预习和积累好词好句之中。如在阅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勾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这些好词好句积累在课内积累本上,为写作积累素材。画出自己感受深、受感动、受启发的地方,并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这样,学生能自觉地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有一部分学生还能写一写读后的感想,这样既读懂了课文,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 实验中要做到使学生掌握读中学写、写中再读,多读、多观察、 20 多评改的办法,初步掌握读写的几种对应关系。如从课题命题的形式学习作文中拟题,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学习作文中如何立意,从阅读中的分段训练学习作文中如何拟写提纲,从品评文章的组织结构学习作文时如何布局谋篇,从赏析文章的词句中学习表达时如何更准确、简练、生动6767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加强了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 1、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我们每一个学期同学们都有一两个积累本,用于积累教材和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定时进行评比,大大提高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学生也在积累中掌握了大量的优美词汇,并运用于他们的写作之中。 2、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从生活中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教 21 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这样,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学生知道了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2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 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那次作文,学生根据现实事物中的一些缺点,设想出了更完美、更先进的东西,学生在文中的想象很大胆、新奇,写作效果好。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例如凡卡一文,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让学生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23 3、有些课文表面已结尾了,但深思却蕴意深长,此时教师恰当地因势利导,便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捷径。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的续写。先让学生们自己说:“青蛙跳出井后会怎样呢?”再让同组互议。有的同学经过整理形成了这样的思路:青蛙跳上井看到景物再次与小鸟对话。教师就引导:怎样跳景物的特点对话的内容。让同学再次围绕重点词“怎样特点内容”来展开自己的联想,进行续写。通过续写,既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又培养了同学们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4、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画下几种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的关系,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进行口述表演,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他们的想象力会更活跃。或者随便写下几个词语,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意识发生了改变 实验前,教师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把课本中的文章让学生读懂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接收机器,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局面,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学习不感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课题研 24 究,实验教师们的教学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知道了语文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要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丰富的情感,去感悟教材中丰富的生活基础。教师们现在会更多的关注学生,力求以学生的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了符合农村课堂、针对不同内容的五种阅读方法:单元整体教学法、变序教学法、整体阅读感知法、学导式感知法、情境教学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实验前,教师们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采取的仍是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结果学生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阅读能力仍然很差。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教师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备课和上课时都注重引导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会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人们总结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训练的基本模式: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系读写迁移,提高能力课外拓展,扩大视野。学生在此种教学方式中掌握了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升。 25 学生的学习方式情况对比表 (2006、6) 积极参 与学习 非常想 回答 问题 积极参 与讨论 与同学 合作解 决问题 对语文 感兴趣 研究前 (04.9) 人数 18 6 12 11 10 百分比 67 22 44 41 37 研究后 (06.6) 人数 26 20 23 21 23 百分比 96 74 85 78 85 3、通过实验研究,教师的素质大大提高,其中叶萍教师从一名年轻的教师已成为省级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中研究论文 20 余篇在各级各类获奖。 4、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班进行了调查,有 26 人(96)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能通读全文,把文章读通顺。有 80的学生还能用笔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还有 50的学生能思考文章所属的文类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在文中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了自己的体会。在课外,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有 85的学生能自己找书来阅读,并能把阅读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在积累本上。学生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阅读每个学生写下了几乎 10000 字的读书笔记。 26 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对比表(2006、6) 自觉预习 家长督促 不预习 研究前 (04.9) 人数 7 17 3 百分比 25.9 62.2 11.9 研究后 (06.6) 人数 22 4 1 百分比 82 14. 8 3.2 4、学生的习作障碍心理得到了改变 实验前,有很多学生对习作存在畏惧心理,总觉得习作难,一写作文就紧张,希望老师多指导或找范文来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