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ppt_第1页
石化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ppt_第2页
石化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ppt_第3页
石化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ppt_第4页
石化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油事故案例,回顾事故案例 牢记事故教训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案例一,时间:2002年2月23日7时27分 地点:中国石油某石化公司烯烃 厂聚乙烯新生产线 事故类别:爆炸 事故性质:重大责任事故 伤亡情况:死亡8人 重伤1人 轻伤18人 直接经济损失:452.78万元,事故经过,他们错在哪里? (1)领导擅自决定将原设计氮气干燥系统改为热空气干燥系统。 (2)设计院在管线上设计的视镜超出标准要求,在压力容器上选用了非标准视镜。 (3)采购、质检人员没有把住质量关,购进38个伪劣视镜,其中两个视镜在没有达到设计压力时发生破裂。 (4)建设、监理单位不负责任,装置打压程序不真实,使视镜的质量问题没能在打压过程中发现。 (5)管理混乱,指挥不当。当新、老两条生产线同时反应不好,出现异常,老线停车,在没有查明原因时,新线也应停车。由于指挥不当,新线反应釜压力急剧升高,造成视镜破裂。 (6)爆炸前约12分钟时,主风机入口处的可燃气体报警器报警,但因怀疑是误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几点建议,(1)新建、改建、扩建装置时,应把住设计关、施工建设关、设备采购关、质量检查监理关。 (2)提高管理人员在装置出现故障时的应急指挥能力。 (3)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教育和装置各种故障处理方法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在出现各种故障时的应急处理能力。,类似装置,兰化、独山子石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脱气料仓系统,F445,F440,F460,轴流风机,罗茨风机,F810,二层平台,一层地面,N2保护,独山子实验结果 1、 F460至F810物料风送起电 (1)模拟试验装置模拟粉体物料风送起电范围为:2.96C/kg5.29C/kg。 (2)F810改造前粉体物料风送起电范围为:1.85C/kg3.37C/kg。 (3)F810改造后粉体物料风送起电范围为:2.33C/kg4.16C/kg。 2、 F810料仓静电危险性分析 (1)料仓内存在刷型放电和沿面放电,如果料仓内存有可燃气体,是很容易出现料仓闪爆事故。 (2)料仓内如果有尖端金属突出物,很容易发生诱发火花放电,出现料仓粉尘爆炸。 (3)基本排除F810料仓内雷状放电与传播性刷型放电的可能性。 3、 F810料仓输送管线静电危险性 改造前F810管道内最大电场强度为21.88kV/m,改造后F810管道内最大电场强度为28.6kV/m,小于空气击穿场强3MV/m,所以管道内不会发生因电场强度大而空气击穿现象,即管道内比较安全,危险性较小。 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管道内有毛刺、突出物时,使电场畸变,局部电场为 之增大,这样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从而发生局部放电,造成危害。另外,如果管道互相间及与地之间处于绝缘状态,那就是一种孤立导体,就会产生强放电,此种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上述两种情况,现场必须避免,确保其安全性。,4、 F445至F440聚乙烯粉体下料起电 (1)模拟粉体下料起电范围为:0.59C/kg0.99C/kg。 (2)改造前起电范围为:0.52C/kg0.87C/kg。 (3)改造后起电范围为:0.94C/kg1.58C/kg。 5、 F440罐内聚乙烯粉体悬浮起电 (1)模拟粉体悬浮起电范围为:0.16C/kg0.52C/kg。 (2)改造前起电范围为:0.23C/kg0.79C/kg。 (3)改造后起电范围为:0.28C/kg0.97C/kg。 6、 F440罐内物料实际带电量 (1)改造前起电范围为:0.75C/kg1.66C/kg。 (2)改造后起电范围为:1.22C/kg2.55C/kg。 7、 F440罐内静电放电危险性 (1)罐内在悬浮过程中,存在空间静电刷型放电,如果料仓内存在可燃气体,其最点火能量小于1mJ,料仓就有点燃闪爆的危险。 (2)排除罐内雷状放电的可能性。 (3)罐内不会出现沿面放电现象。 (4)罐内不会发生传播性刷型放电。 8、 F445至F440管线静电危险性 改造前管道内最大电场强度为0.93MV/m,改造后管道内最大电场强度为2.72MV/m,小于空气击穿场强3MV/m,所以管道内不会发生因电场强度大而空气击穿现象,即管道内比较安全,危险性较小。,9、 F440至F460聚乙烯粉体下料起电试 (1)模拟粉体下料起电范围为:0.59C/kg0.99C/kg。 (2)改造前起电范围为:0.33C/kg0.56C/kg。 (3)改造后起电范围为:0.94C/kg1.58C/kg。 10、 F460罐内静电放电危险性 (1)F460罐内在悬浮过程中,存在空间静电刷型放电,如果罐内存在可燃气体,其最点火能量小于1mJ,罐内就有点燃闪爆的危险。 (2)排除F460罐内雷状放电的可能性。 (3)F460罐内存有沿面放电的可能性。 (4)罐内如果存有金属尖端突出物,就很容易发生诱发火花放电。 (5)不太可能发生传播性刷型放电。 11、 F440至F460管线静电危险性 改造前管道内最大电场强度为0.48MV/m,改造后管道内最大电场强度为2.72MV/m,小于空气击穿场强3MV/m,所以管道内不会发生因电场强度大而空气击穿现象,即管道内比较安全,危险性较小。,静电安全防护措施 1、 F810料仓静电防护措施 (1)建议料仓上部入料口安装离子风静电消除器,消除料仓内物料刷型放电与沿面放电。 (2)消除料仓内的尖端突出物,料位报警器应更换为防静电姓料位报警器,消除仓内诱发火花放电。 (3)必须控制仓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并符合工艺指标与安全指标要求。 2、 F440静电防护措施 (1)必须控制罐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并符合工艺指标与安全指标要求。罐内应有可燃气体监控装置。 (2)风机口可燃气体报警器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运行状态必须100%完好。装置有可燃气体泄漏时,应先关闭风机,防止可燃气体窜入罐内。 (3)建议罐内增加氮气保护。 3 、F460静电防护措施 (1)必须控制罐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并符合工艺指标与安全指标要求。罐内应有可燃气体监控装置。 (2)消除料仓内的尖端突出物,料位报警器应更换为防静电姓料位报警器,消除仓内诱发火花放电。 (3)建议罐内增加氮气保护。,4、其它 (1)输送系统与储存系统的设备、容器必须接地,接地点必须均布,间距不得大于18m。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接地引下线必须采用断接卡连接方式,断接卡的接触电阻不得大于0.03。断接卡必须用2个大于M10的螺栓连接。 (2)输送系统与储存系统的所有管线必须接地。所有的法兰、阀门必须进行跨接,跨接电阻应小于0.03。 (3)必须保证脱气系统的脱挥率,避免罐内出现大量可燃气脱挥现象。 (4)经常检查料仓及其它容器设备的过滤器,坚决避免过滤器堵塞现象。 (5)布袋过滤器必须是防静电过滤器,用于布袋固定的金属紧箍必须接地。 (6)输送管道内不得有毛刺、突出物。 (7)各种临时接料口下部接料容器必须接地,不准使用不接地的金属容器或绝缘容器接料。 (8)粉体物料包装口应安装离子风静电消电器。 (9)当停止粉体料仓(罐)进料时,不得停止进入料仓(罐)输送风量和松动风量。 (10)料仓内壁不得涂有绝缘性涂层。 (11)操作人员在料仓(罐)内外进行各种操作时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工作鞋,防止人体静电放电引燃可燃粉尘。 (12)清理料仓(罐)时,一定要使用防爆工具,杜绝使用非防爆工具进行清理。,案例二 (1)2003年9月11日中国石油某石化公司化肥厂二合成车间合成装置,开工时,炉膛点火闪爆(19:5021:45),1人死亡。 (2)2003年9月12日中国石油某石化公司炼油一厂二套常减压装置,开工时,炉膛点火闪爆(14:0017:10),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 他们错在哪里? 第一起: 19:5021:45 第二起: 14:0017:10 建议: 炉膛点火前必须测爆,测爆合格后方可点火。测爆超过30min,必须重新测爆。,案例三 2003年10月28日14时50分左右,中国石油某油田分公司一采油厂在柯14井安装单井罐时发生了一起油罐爆炸着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事故发生经过,勒1井,柯14井,搬至,两具40立方米原油罐 密度:0.806吨/米3,排气管,10cm,勒1井,该罐于10月4日起已停用,罐中原油已放至底阀口(底阀口距罐底10厘米),也就是说罐内留有残液,密度0.806吨/立方米。 10月28日9时30分,注采保运班电焊工及维护工到达勒1井进行吊罐作业。在吊罐装车时,发现油罐排气管过长不便搬运,就将排气管割成两段随罐一起装车。,柯14井,12点30分左右,两具油罐及相关附件运至柯14井. 13点,开始卸装吊罐工作. 14点44分,工人先在油罐上连接排气管法兰,后焊接排气管割开的延伸部分。 14点50分,油罐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现场开始着火。 15点52分,消防车赶到现场进行扑救. 16点20分将火扑灭。,这是油罐爆炸后被烧毁的汽车残骸在说明着当时的惨状,柯14井,(1)动火前既未将罐清洗干净,也未 通过取样分析。 (2)既作业时先将排气管用法兰联接 到罐体上,后对排气管的延伸部分焊 接。 (3)由于罐内留有残液,残液在罐内 挥发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并且达到 了爆炸极限。在焊接过程中爆炸性气体 顺排气管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爆了 罐内爆炸性气体。,他们错在哪里?,建议: (1)动火前必须办理用火作业票。 (2)罐必须清洗置换彻底。 (3)测爆合格后方可动火。,案例四 2003年12月23日重庆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21时57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一起井喷特大事故,造成243人死亡(职工2人,当地群众241人),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他们错在哪里? (1)起钻前泥浆循环时间严重不足。没有按照规定在起钻前要进行90分钟泥浆循环,仅进行了循环35分钟就起钻,没有将井下气体和岩石钻屑全部排出,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 (2) 长时间停机检修后没有下钻充分循环泥浆即行起钻。没有排出气侵泥浆,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 (3)起钻过程中没有按规定灌注泥浆。没有遵守每提升3柱钻杆灌满泥浆1次的规定,其中有9次是超过3柱才进行灌浆操作的,最长达提升9柱才进行灌浆,造成井下没有足够的泥浆及时填补钻具提升后的空间,减小了泥浆柱的密封作用,不足以克服提升钻具产生的“拉活塞”作用。 (4)未及时发现溢流征兆。当班人员工作疏忽,没有认真观察录井仪,及时发现泥浆流量变化等溢流征兆。 (5)违章卸下钻具中防止内喷的回压阀。有关负责人员违反相关作业规定,违章指挥卸掉回压阀,致使发生井喷时钻杆无法控制,导致井喷失控。 (6)未及时采取放喷管点火,将高浓度硫化氢天然气焚烧的措施。造成大量硫化氢喷出扩散,导致人员中毒伤亡。,案例五 2004年4月16日晚7点40分,中国石油某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运销部在管线碰口焊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造成l人死亡。 事故经过: 上午9时,该公司负责人未经运销部技术办公室同意,直接安排运销部维修班施工。管线碰口动火点在离井站20m左右的路沟中进行。完成80m直径32mm管线施工后,18时20分左右开始与直径为57mm(已停气放空)输气管线进行碰口。碰口前由一名民工将井站外DN50阀门关闭(未派专人看守),随后开始作业。当用户发现无天然气时,向配气站反映,配气站值班人员发现DN50阀门关闭,在不知有人作业的情况下将其开启。此时碰口的电焊作业引燃了天然气,一名焊工当场被烧死。,他们错在哪里? (1)维修班长在未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派焊工施工。 (2)焊工未见到动火票就动火。 (3)雇用民工受人指令关闭阀门后,既未向井站值班人员报告,又未在现场看守。 (4)配气站值班员,在未搞清停气原因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天然气阀门,导致事故发生。 (5)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在没有作业方案、没有履行作业手续、没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盲目安排作业。,案例六 2004年7月8日,中国石油某石化分公司发生一起由于管道腐蚀导致的重大火灾事故,造成l人死亡、1人轻伤。 事故经过: 7月8日9时12分左右,炼油厂南蒸馏车间减压塔抽出泵P112A出口阀上部直管段(阀后)突然破裂,喷出的高温减底渣油(370)遇空气自燃着火(此时泵出口压力1.4MPa,正常工况),将正在泵房内巡检的一名班长和一名司泵员烧伤。班长伤势过重,在送往医院中死亡。 他们错在哪里? (1)2002年开始加工俄罗斯原油,但未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设备腐蚀,设备、管线的腐蚀加剧。 (2)1999年和2004年对出口管线进行过检测,但未对竖管部分进行检测。未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直至造成管线破裂。,案例七 2004年9月6日19时,中国石油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高压分离器玻璃板液位计发生泄漏,泄漏的高压氢气(压力15.8MPa)被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突然引燃着火,将正在该处排查泄漏点的当班班长张某(男、37岁)烧伤。张某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后抢救无效,于9月23日11时40分死亡。 他们错在哪里? (1)在对高压分离器玻璃板液位计检修时,将原进口玻璃板液位计垫片更换为国产件,出现质量问题,留下事故隐患。 (2)放松对外送液位计检修的验收和跟踪管理。,案例八 2004年9月12日15时30分,中国石油某油田公司采油三厂河间工区西37站员工冯某(女,34岁) 巡检时,发现l号齿轮泵泄漏,因站内通讯线路不畅,当20分钟后,冯报警返回站内处理时,发生爆炸着火,造成冯死亡。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正在运转的l号齿轮泵出口端法兰垫片突然毗裂造成大量原油喷溅,挥发出的油气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后,产生的静电将其引爆。 他们错在哪里? 在发现泄漏时没有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致使油品大量泄漏,空间产生大量爆炸性可燃气体。,案例九 2004年10月27日中国石油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检修原料水罐过程中,发生爆炸着火,造成7人死亡。,事故经过: 10月20日,炼油厂的硫磺回收车间,64万吨/年酸性水汽提装置V403原料水罐发生撕裂事故,造成该装置停产。 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将V406与V407两个水封罐以及原料水罐V402与V403的连接平台吊下。 10月27日8时,四分公司施工员带领16名施工人员到达现场。 8时20分,在硫磺回收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等人员的指导配合下,施工员带领两名管工开始在V402罐顶进行安装第17块盲板作业。 8时25分,吊车起吊V406罐和V402罐连接管线,管工将盲板放入法兰内,并在盲板与上法兰之间放入一根电焊条以备吹扫。硫磺回收车间设备员随后指挥对该管线用氮气进行吹扫。 8时30分,硫磺回收车间开具了二级用火票。 8时45分,吹扫完毕后,管工将法兰螺栓拧紧。 9时20分左右,施工员到硫磺回收车间安全员处取回火票,并叫人把火票送给V402罐顶气焊工。同时硫磺回收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火员和操作工也到达V402罐顶。 9时40分,气焊工开始在V402罐顶排气线0.8米处动火切割。 9时44分,管线切割约一半时,V402罐发生爆炸着火。,他们错在哪里? (1)违反用火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违规开具用火作业票。 硫磺回收车间在开具用火作业票时,作业现场盲板尚未加装完毕,动火点V402罐物料尚未清退,也未对动火地点进行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采样分析,用火作业更没有及时向炼油厂安全环保处汇报,在这种情况下开具动火作业票允许动火,是违反该石化分公司用火安全管理制度和炼油厂安全环保处制定的有关规定。 按该石化分公司用火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此处用火应为一级用火,在厂安全环保等四个职能部门未组织检查验收确认的情况下,车间自行认定用火等级为二级,签批了二级用火作业票。 (2)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监督管理工作不力。 10月24日在V403罐物料尚未倒空、置换工作还未完成,现场存在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的情况下,硫磺回收车间就组织施工单位进行了检修维修作业的准备工作,违反了大庆石化分公司装置停工检修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10月27日早8时左右,在炼油厂安全环保处监测站对V403罐有毒有害气体取样检测前,硫磺回收车间就违规开出了V403罐内有限空间作业票,允许四分公司作业人员进入V403罐内施工。 硫磺回收车间有关人员10月27日开具的二级用火作业票,开具时间为当天上午8时30分,实际动火时间是9时40分左右。动火时超过采样分析限定时间。 另外,硫磺回收车间只要求安环处监测站对V403罐内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进行了采样分析,而没有要求对动火地点进行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采样分析,违反了用火安全管理制度。 硫磺回收车间10月26日决定用吊车把V406罐和V407罐吊到地面。事发当日,在吊车违章吊拉连接V406和V402罐之间DN200管线加装盲板时,硫磺回收车间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劝阻和制止,对现场违规作业监督没有到位。 (3)没有认真执行落实“四不放过”原则,检修维修方案有漏洞。 该石化分公司及其炼油厂有关领导和机动设备部门没有认真执行落“四不放过”原则,V403罐发生撕裂事故后,在事故原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就开始组织修复施工,属于违章指挥。 在制定V403罐抢修方案和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时,没有充分考虑V402罐存在的风险。 在组织实施中,炼油厂有关领导和机动设备部门参与力度不够,对硫磺回收车间制定的检修维修方案没有进行及时的跟踪、指导。,(4)对施工单位施工方案、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审查把关不严,监督不到位。 硫磺回收车间在安全检修工作环境和条件尚不具备、施工单位施工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未获审核批准的情况下,允许施工方进入现场施工,炼油厂机动设备部门也未加制止,违反了检修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关联交易安全生产合同。 炼油厂安全环保部门和硫磺回收车间对施工单位气焊工无证上岗作业的情况失察,对进厂施工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的审查监督工作不到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硫磺回收车间酸性水汽提新装置启用以来,运行一直不太平稳。10月20日V403罐发生撕裂事故后,公司各级有关领导虽然先后到过现场,提出过意见和要求,但对受V403罐撕裂影响而发生局部损坏的V402罐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炼油厂及其硫磺回收车间在未查明事故原因的情况下就组织人员抢修。 公司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落实中,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对所属基层单位安全工作抓得不够严、细,对基层单位安全管理监督不到位;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还存在职责履行不到位、管理存在盲区、监督检查不严格等诸多问题。,(5)石化总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违反火票办理程序,执行用火制度不严格。 在“1027”事故中,石化总厂四分公司动火人、看火人,未在火票相应栏目中签字,而由施工员代签。 在动火点未作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采样分析,动火作业要求具备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的情况下,不加拒绝地盲目进行动火作业,没有履行相互监督的责任,没有严格执行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的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和“四不用火”规定。 (6)违反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吊装作业违章操作。 “1027”事故发生前,吊车在施工现场起吊DN200管线时,一端与V406罐相连,另一端通过法兰与V402罐相连,在这种情况下起吊,违反了起重吊装作业安全规定,属于违章作业。 (7)安全检查制度执行不严,对施工现场未进行认真检查。 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工程公司部分与检修维修施工相关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包括部分编制审批方案的人员,在7天检修维修期间,没到或很少到过施工现场,对现场作业的危险程度估计不足,对现场情况了解不够,没有严格落实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工程公司的有关规定。,(8)现场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安全培训工作存在漏洞。 在“1027”事故中,在V402罐顶动火切割DN200管线的气焊工,没有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操作证,属于无证上岗。 四分公司没有将架子工纳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未做到持证上岗,违反了第一安装工程公司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部分参加V403罐施工的架子工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第一安装工程公司外用工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没有按照国家有关“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规定,制定针对特种作业人员所应具备文化程度上的要求内容,规章制度有不完善的地方。 (9)安全管理制度在基层不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 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工程公司四分公司在检修维修项目安全施工方案未获批准情况下,就进入施工现场作业,违反了有关规定。,案例十 2004年11月8日15时25分,中国石油某销售分公司一油库发生油罐爆炸,爆炸造成2人当场死亡,2人轻伤。 点火源:静电放电。 他们错在哪里? (1)使用非标准油槽车。 (2)油槽车与车体连接不良,致使装油时罐内产生的静电无法从接到车体上的地线导出,形成静电打火。,案例十一 2004年12月30日14时20分,中国石油某石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气车间2#终洗塔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经过: 12月30日8时,化肥厂合成气车间气化工段气化炉当班操作工赵某接班后,1号、3号气化炉处于正常生产状态(3号气化炉温度为1277)。 9时左右,操作工赵某认为炉温低,与氧压机岗位联系,进行了提氧操作。 9时20分,3号气化炉温度呈上升趋势。 10时最低的一点温度达到1386,超过了允许的最高操作温度(正常指标为1380)。 11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548、1566、1692。 12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656和1800以上(指示表最大量程为1800)。而在此过程中,赵某连续6个点的手写记录都为1293。 12时35分左右,值班长在组织对3号气化炉进行降温操作无效后,通知工厂调度室对3号气化炉紧急停车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14时20分左右,2号终洗塔突然发生爆炸。,他们错在哪里? (1)当班操作工严重违章,没有认真监盘。 (2)填写“假记录”。 (3)操作失控,导致过氧和炉温持续升高,在终洗塔后部形成氧气积聚,与合成气中的高浓度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案例十二 2005年3月3日10时05分,在中国石油某石化公司炼油厂装油车间的污油回收作业中,发生爆炸着火事故,2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经过: 3月3日10时05分,炼油厂装运车间污油回收负责人员刘某(司机)、在当班班长和一操作工人员配合下进行污油回收作业,先将污油桶里的污油(铁路槽车罐底剩余的汽油、柴油)用气动隔膜泵打入汽车槽车后,再由汽车槽车车载泵通过DN89导电耐油胶管将污油倒入Z4常压拱顶污油罐(直径 4.2米、罐高4.73米、容积 60 立方米 ) 进行收集的过程中 ,Z-4 罐突然发生爆炸 ,罐内所存污油外泄着火 , 随后汽槽车、相邻的 Z-3 罐被波及而相继发生爆燃。 事故造成 Z-4 储罐除罐底外被整体抛向东南方向约 25 米,汽车槽车被烧毁,槽车罐体后部爆裂 ,Z-3罐顶被抛向东北方向22 米;槽车司机及罐顶作业的操作工当场死亡,班长被烧伤。,他们错在哪里? (1)忽视污油带水,起电高的特点。 (2)流速为1.5m/s,超过规定流速1.0m/s。 (3)属上部喷溅装车:距罐底2m,距油面1m,违反底部装车安全规定。 (4)导电输油管不合格,快速接头没有接地,电阻值为1011,形成孤立导体,在油品输送带电时,快速接头将吸附感应带电,静电电压可达2-10kV。一般快速接头与管壁之间的电容在30-50PF。若快速接头电压为5 kV,电容为30PF,则静电火花放电能量为0.38mJ,可以点燃0.24mJ油气。 (5)日常没有对导电输油管进行检查。,案例十三 2005年6月3日15时10分,中国石油某油田克拉2作业区中央处理厂6号脱水脱经装置在投产调试作业过程中低温分离器突然发生泄漏爆炸,并引发火灾,事故造成2人死亡。 他们错在哪里? 低温分离器在制造过程中的焊接缺陷导致泄漏,引发爆炸。,案例十四 2005年6月28日7时33分,某石化分公司烷基铝厂5名员工、1名副厂长,在对三乙基铝装置E451 换热器进行清理作业时,换热器突然发生爆炸并起火燃烧。副厂长受到爆炸冲击致伤,抢救无效死亡,其他5名员工受轻伤。,事故经过,E451,白油(导热油),铝粉 氢气 二乙基氢化铝,二乙基氢化铝特性: (1)接触空气会自燃。 (2)接触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释放出易燃气体,发生爆炸。,6月24日,副厂长与工艺工程师制定清洗方案:,N2吹扫8h以上,打开换热器出口阀门后部法兰,用N2继续吹扫8h以上,如果吹扫见空气不着火,说明无二乙基氢化铝,便可通水清洗。,E451,白油(导热油), 6月26日对换热器开始通氮气吹扫。 6月27日8时,打开法兰,用氮气吹扫。 6月28日7时30分,副厂长安排班长向换热器内注水。班长当时提醒副厂长“这样做很危险”,副厂长说:“不要紧,躲开,我弄”。 现场人员撤出厂房,注水约3min左右发生爆炸。,水,厂房,E451,大门,他们错在哪里? (1)副厂长和工艺工程师制定了错误的清洗方案,缺少用白油循环清洗步骤(8小时)。 (2)作业方案没有进行审查,也没有报上级部门批准。 (3)副厂长违章指挥,对班长提出的意见置之不理。 (4)安全意识和自保意识差,对清洗换热器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估计不足,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案例十五 2005年11月13日13时35分中国石油某石化分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经过深入调查、取证和分析,认定 “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事故经过: 11月13日,因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替休假内操顶岗操作的二班班长徐某组织停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降低塔釜液位。 10时10分,徐某组织人员进行排残液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没有按照规程要求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 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 13时21分,在组织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5次较大爆炸,造成装置内2个塔、12个罐及部分管线、罐区围堰破损,大量物料除爆炸燃烧外,部分物料在短时间内通过装置周围的雨排水口和清净下水井由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引发了重大水污染事件。,他们错在哪里? (1)操作工在停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时,没有将应关闭的硝基苯进料预热器加热蒸汽阀关闭,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长时间超温; (2)恢复进料时,操作工本应该按操作规程先进料、后加热的顺序进行,结果出现误操作,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使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出现升温。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2005年12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 2005年12月4日,中石油免去该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的职务。 2005年12月6日,针对此事的国务院调查组成立,组长为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监察部、国资委、环保总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均参与其中。 2006年 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有关“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的汇报,同意给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省环保局等单位有关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2006年11月24日,国务院同意给予中石油集团公司一副总经理行政记过处分,给予该石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双苯厂厂长等9名企业责任人员行政撤职、行政降级、行政记大过、撤销党内职务、党内严重警告等党纪政纪处分;同意给予吉林省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吉林市环保局局长行政警告处分。,案例十六 2006年1月20日12时17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处仁寿县富加输气站720输气管线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47人轻伤。 事故经过: 2006年1月20日,西南油气田输气管理处仁寿营销部组织720管线恢复输气。 上午 8时30分,开始置换空气,10时30分左右完成置换空气,开始缓慢升压。 10时40分、11时40分,作业人员两次巡检无异常。 11时40分,压力升到1.07Mpa,开始输气。 12时17分,富加站至文宫站方向(720输气管线进富加站方向)距工艺装置区约60米处发生爆炸着火,。 12时20分左右,富加站至汪洋站段方向(720输气管线出富加站方向)距工艺装置区约63米处发生爆炸着火。,事故原因: 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管线进站方向发生爆炸后,站内人员和站场大门附近居民向外撤离过程中,突遇逃生通道地下720 输气管线出站段发生爆炸着火,导致撤离人员伤亡和附近楼内人员受伤 ; 天然气管线爆裂的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之中。 他们错在哪里? (1)输气管道设置在通道地下。 (2)忽视站内安全,站内存在明火。,案例十七 2006年5月29日中国石油某石油化工公司有机厂苯胺装置废酸提浓单元在检修过程中发生火灾,死亡4人,重伤4人,轻伤7人。 点火源:焊接火花。,事故经过:,他们错在哪里?,5月30日至6月1日:集团公司在北京召开炼化企业安全环保工作座谈会 参加会议人员:集团公司所属各炼化企业安全环保主管领导、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人及油气田企业所属炼化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环保主管领导、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人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参加会议领导: 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 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段文德 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宜林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廖永远,案例十八 2006年6月28日8时05分,中国石油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4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在局部检修后复工开车过程中,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上午9时40分,现场火势得到控制,余火于当晚9时35分全部熄灭。在事故抢险过程中,消防队员1名牺牲,10名受伤(6名重度烧伤,4名中度烧伤)。,40万吨/年气体分馏工艺流程简图,压液态烃,压A501空冷器,压C4以上去碳四分馏塔C505,压高压瓦斯,压低压瓦斯,C2、C3组分至催化,压C3去丙烯塔C503,事故发生经过: 2006年6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炼油厂4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局部检修后复工开车,4时左右,C-502(脱乙烷塔)开始进料循环,7时37分,室外操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C-502塔顶冷凝器(E-507/1,2)四个封头法兰处泄漏,立即通过对讲机告知DCS操作员, DCS操作员马上通知中油二建开工保镖人员进行消漏处理,7时51分,DCS操作员再次打电话催促保镖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7时 56分左右,保镖人员到达现场做施工准备过程中,发现E-507/1,2封头处泄漏量大,保镖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8时05分,E-507/1,2封头泄漏处着火,班长立即报火警,指挥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应急处理,关闭C-502压力控制阀,切断E-507进料,迅速撤C-502塔底热源,停P-503泵,切断C-502进料,并加速向C-503转移物料。与此同时将所有与装置连接的界区阀门关闭,装置紧急停工,8时15分左右,将气体分馏装置所有电源切断。,8时06分,兰州石化公司消防支队接到火警,立即出动消防车到现场进行火灾扑救。8时40分左右,由于C-501塔顶抽出线(DN250)受热蠕变破裂,管线内液态烃喷出,火势进一步扩大,致使兰州石化公司现场抢险的消防队员1名牺牲,10名受伤。 明火于当晚9时35分熄灭。,他们错在哪里? (1)炼油厂检修计划明确要求:“E-507/1,2清洗、换垫、试压”。但中油二建在检修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检修计划内容进行施工,在E-507/1,2清洗结束后,只对E-507/1,2管程进行了试压(试压压力2.5MPa),未对壳程进行试压(按规定应试压3.7MPa)。 在装置复工过程中,当系统升压至2.2MPa左右,入口温度达到67时E-507封头法兰发生泄漏,泄漏出的液态烃高速喷出产生静电引发火灾。 (2)装置设备验收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二套催化车间设备员玩忽职守,没有认真履行设备验收职责,对换热器壳程试压这一重要环节未到现场进行检查和确认。检修结束后,当中油二建将该设备试压报告送到手中后,便在试压报告上签了字,并未发现换热器壳程未试压这一重要环节,致使换热器检修质量存在的缺陷没有被及时发现,这是事故发生的又一主要原因。,(3)装置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中换热器泄漏事故处理预案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在发现E-507/1,2泄漏后,按装置操作规程,应采取“切断原料来源及成品出装置;切断各种供热,关闭各设备进出口阀;停止机泵运转,关闭进出口阀;通知相关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处理”的办法进行应急处理。 但在此次E-507发生泄漏时,操作人员只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消漏,并未按上述应急处理方案及时进行工艺处理,未能避免泄漏的进一步扩大。 (4)装置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使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气体分馏装置在设计上,E-507与下游工艺设备没有切断阀,致使发生火灾后,尽管工艺上采取了相关措施,仍无法及时有效地切断物料。,案例十九 2006年7月7日中国石油某石化分公司聚乙烯装置老线B釜清釜作业发生闪爆。死亡3人,伤5人。,他们错在哪里? (1)对清理11301A/B聚合釜内的挂垢物中含有少量己烷在短时间内挥发能达到闪爆浓度认识不足。 (2)对清釜施工作业从思想认识、监督管理到防范措施都存在着严重麻痹大意的思想。 (3)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低下。 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作业人员都是外雇临时工,并且首次从事此项清釜作业,人员素质低,缺乏清釜作业经验和在化工企业作业必要的安全常识,反应能力差。 (4)清理过快造成己烷聚集。 建筑公司由于首次从事清釜作业,清釜作业速度过快,造成己烷等挥发过快并聚集。 (5)使用非防爆工具。,案例二十 2006年8月14日18时16分,大庆炼化分公司炼油二厂180万吨/年重油裂解装置低压瓦斯放空脱液罐及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发生火灾爆炸,死亡3人,重伤2人。 他们错在哪里? 吸收稳定系统塔顶阀门内漏,塔压上升后,进入到塔内的空气被压入D10306中,与罐内的油气形成爆炸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