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勘察报告.doc_第1页
软基处理勘察报告.doc_第2页
软基处理勘察报告.doc_第3页
软基处理勘察报告.doc_第4页
软基处理勘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滨水生态住区软基处理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 11 页 1.序言1.1任务由来受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委托,我院对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滨水生态住区7.0km2软基处理工程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1.2拟建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盘锦船舶工业基地四号路以西,大学城以南的区域,外形近似三角形,区域面积约7.0km2。1.3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依据甲方要求,结合拟建工程的特点,确定本次勘察的目的任务如下:1)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3)确定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4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及报告编写工作依据的规范主要有:1)港口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J240-2010;2)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98);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6)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J10615-2005);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8)建筑工程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任务书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地质勘察技术要求。1.6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1)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勘探孔位置及数量均由设计单位确定,在场地范围内共布置勘探孔17个,孔深均为标高-10m。勘察工作主要方法为:工程地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土工试验等。钻探采用XY-1B150型履带式钻机2台,以回转方法钻进,实际完成钻孔17个,采用薄壁取土器以静压方法取土。以甲方给定平面图及界址点采用全站仪进行勘探孔定位。所采用坐标系为北京54坐标系,高程系为黄海高程系。2)完成工作量我院接受任务委托后,于2010年12月1日设备进场并进行钻探作业,于12月3日完成全部外业勘察工作转入内业整理及报告编写,12月21日完成报告编写工作。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 工 作 量 一 览 表 表1钻 孔(个)总进尺(m)标准贯入试验(次)原 状土 样(件)扰 动土 样(件)海水样(组)钻孔定位及高程测量(个)17191.50177126442172.地貌2.1自然地理、水文、气象2.1.1自然地理场地位于盘锦辽滨经济区南部,行政区划隶属盘锦市大洼县,工作区内有多条公交线路通往大洼县、盘锦市、营口市等地,与营口市一河(辽河)之隔,有轮渡通往对岸,跨河大桥现已建成通车,交通便利。2.1.2气象、水文辽滨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裕。年平均气温为9.3,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8.8,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4.7,极端最低气温为-30.8,极端最高气温为35.0。年平均降水量630.5毫米。年日照时数2725.9小时,年蒸发量1829.3毫米。全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最大风速可达25.3米/秒。土壤一般在11月中旬开始冻结,下旬封冻,最大冻土深度1.19米;解冻期在3月上旬,4月上旬可化通。终霜日为4月16日,初霜日为10月5日。2.2地形及地貌勘察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下辽河河口三角洲的水下延伸部分,原为浅海、滩涂,后经吹填整平,地势自岸向海缓倾,勘察期间孔口高程介于1.80m2.69m之间,高差为0.89m。3.地层勘探深度内所揭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夹粉砂、粉砂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砂互层等,根据其时代、成因及工程地质性质,划分为如下几个工程地质层:素填土(Q4ml):黄褐色,湿饱和,松散,主要由吹填形成,成为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粉砂等。该层分布于场地南部,向北厚度变小,层厚0.502.60m,层底埋深0.502.60m,层底标高1.680.09m。粉质粘土夹粉砂(Q4mc):灰色,粉质粘土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夹粉砂,饱和,松散,夹层厚3060mm。该层分布不连续,见于K5、K6、K8、K9、K10、K11、K15号孔,层厚1.402.50m,层底埋深1.504.00m,层底标高0.35-1.52m。1粉质粘土夹粉土(Q4mc):灰色、灰褐色,软塑可塑,切面无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夹粉土,饱和,稍密,局部夹粉砂薄层。该层分布局限,见于K1、K2、K3、K7、K17号孔,层厚0.502.00m,层底埋深1.503.50m,层底标高0.90-1.15m。2粉土夹粉质粘土(Q4mc):黄褐色,湿,稍密,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夹粉质粘土,夹层厚315mm,软塑可塑,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呈软塑流塑状态。该层分布局限,仅见于K12、K13、K7、K12、K13、K14、K16号孔,层厚1.502.50m,层底埋深1.504.00m,层底标高0.60-1.40m。粉砂夹粉质粘土(Q4mc):灰色,饱和,松散,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夹粉质粘土薄层,软塑,夹层厚一般320mm,最厚80mm,切面较光滑。该层分布较普遍,层厚0.704.50m,层底埋深3.606.10m,层底标高-1.19-3.60m。粉质粘土粉砂互层(Q4mc):灰色,粉质粘土,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粉砂,饱和,松散,互层厚多在315mm,局部互层厚度较大,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分布普遍,层厚1.909.40m,层顶埋深2.007.10m,层顶标高0.16-5.30m。1粉砂夹粉质粘土(Q4mc):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夹粉质粘土薄层,软塑,夹层厚18mm。仅14号孔揭遇该层,层厚2.60m,层顶埋深4.50m,层顶标高-2.70m。粉砂夹粉质粘土(Q4mc):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见少量云母,夹粉质粘土薄层,软塑,切面较光滑。仅14号孔揭露该层,揭露厚度1.503.50m,层顶埋深9.0010.00m,层顶标高-7.20-7.88m。各岩土层的变化规律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4.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工作区处于区域沉降中心附近,堆积了厚达60008000m的新生界陆相地层。5.不良地质现象勘察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下辽河河口三角洲的水下延伸部分,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有滑坡、崩塌、采空区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6.地下水6.1地下水情况勘察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下辽河河口三角洲的水下延伸部分,原为滩涂地带,后经人工吹填整平,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粉砂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砂互层、粉细砂层等中,与海水联系密切,经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0.851.30m。6.2各层地基土的渗透系数本次勘察对场地内主要地层进行了室内渗透系数的试验,其结果如表2。各层岩土渗透系数一览表 表2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及代号渗透系数(cm/s)水平Kh垂直Kv粉质粘土夹粉砂2.1310-61.4510-61粉质粘土夹粉土2.2610-62粉土夹粉质粘土1.8110-62.3910-6粉砂夹粉质粘土6.010-4粉质粘土粉砂互层1.7410-71.4510-71粉砂夹粉质粘土9.010-4粉砂夹粉质粘土1.010-3注:表中带下划线者为经验值。6.3地下水的腐蚀性本次勘察期间在K8、K18号孔采取地下水水样化验分析得知,该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水,PH=7.747.88,矿化度4815450466mg/L,为盐水。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按类环境类型判别,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强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见附表:水分析报告。7.地震7.1场地地震效应1)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5,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饱和砂土液化判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98),对场区内饱和的粉砂夹粉质粘土层、粉砂夹粉质粘土1层及粉砂夹粉质粘土层按下列公式进行液化判别:(ds15)(15ds20)式中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o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dw地下水深度(m)IlE液化指数n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Ni 、Ncri分别为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di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判定场地范围内饱和粉砂夹粉质粘土层、粉砂夹粉质粘土1层及粉砂夹粉质粘土层在7度烈度下将发生轻微中等液化,液化指数最大为14.90,液化具体位置详见附表: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3)场地类别借鉴相邻场地的波速测试结果,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0m,场地类别为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7.2场地稳定性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由于工作区处于区域沉降中心附近,堆积了厚达60008000m的新生界陆相地层。场地地势平坦、开阔,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有滑坡、崩塌、采空区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但场地范围内分布有较厚的软弱土层及可液化土层,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8.岩、土物理力学性质8.1地基土均匀性评价勘察场地属于同一地质单元,但岩土类型较多,土的工程特性差异性显著,地基持力层底面坡度变化较大,综合判定天然地基属不均匀性地基。8.2场地地层条件素填土层:松散,吹填形成,新近堆积,为很差地基土,应进行地基处理后方可进行建筑。粉质粘土夹粉砂层:粉质粘土软塑,粉砂松散,标贯击数1.95.0击,平均2.8击,具高压缩性,为较差地基土。粉质粘土夹粉土1层:软塑可塑,夹粉土,稍密,标贯击数3.04.0击,平均3.6击,具高压缩性,为较差地基土。粉土夹粉质粘土2层:稍密,夹粉质粘土,软塑可塑,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标贯击数2.54.0击,平均3.2击,具高压缩性,为较差地基土。粉砂夹粉质粘土层:松散,夹粉质粘土薄层,软塑,标贯击数2.77.7击,平均5.2击,具轻微中等液化,为较差地基土。粉质粘土粉砂互层层:粉质粘土软塑,粉砂松散,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标贯击数1.23.0击,平均2.1击,具高压缩性,为很差地基土。粉砂夹粉质粘土1层:松散稍密,夹粉质粘土,软塑,标贯击数6.38.0击,平均7.2击,分布普遍,具中等液化,为较差地基土。粉砂夹粉质粘土层:松散稍密,夹粉质粘土薄层,软塑,标贯击数2.58.1击,平均4.9击,具中等液化,为较差地基土。8.3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根据场地内地层的特点,岩土参数主要是以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的方法取得。室内土工试验主要获得土的物理指标:天然含水量()、天然孔隙比(e)、液性指数(IL)等,剪切试验采用直剪快剪及直剪固结快剪方法。原位测试为标准贯入方法。岩土的物理指标的统计:天然含水量()、天然孔隙比(e)、液性指数(IL)等选用标准值;压缩系数(a1-2)、压缩模量(Es)等采用平均值。各层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附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9.岩土工程评价9.1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有滑坡、崩塌、采空区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但该场区地层结构比较复杂,浅部存在厚层软土层,故在工程建设时,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必要时进行地基基础加固措施。该场地为有条件适宜工程建设。2)地震效应分析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土类型以软弱土为主,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该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3)土的均匀性评价勘察场地属于同一地质单元,但岩土类型较多,土的工程特性差异性显著,地基持力层底面坡度变化较大,综合判定天然地基属不均匀性地基。4)地基承载力根据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成果,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各层岩土地基容许承载力值及基础设计有关参数见表4。9.2结论与建议1)该场地地貌类型单一,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有滑坡、崩塌、采空区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但该场区地层结构比较复杂,浅部存在厚层软土层,故在工程建设时,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必要时进行地基基础加固措施。该场地为有条件适宜工程建设。2)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98):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该场地场地土类型主要为软弱土,场地类别为类,该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3)场地上部地层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在工程建设时,基础型式多采用桩基础,但上部土层承载力低,必要时亦应进行地基处理,加固地基,利于工程建设,各层岩土地基容许承载力值及基础设计有关参数见表4。4)经判别,场地范围内饱和粉砂夹粉质粘土层、粉砂夹粉质粘土1层及粉砂夹粉质粘土层在7度烈度下将发生轻微中等液化,液化指数最大为14.90。5)经勘察期间取地下水水样化验分析,按类环境类型判别,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强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