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内科学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ppt_第1页
课件:中医内科学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ppt_第2页
课件:中医内科学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ppt_第3页
课件:中医内科学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ppt_第4页
课件:中医内科学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胃 痛,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概 述,一、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特点: 1、自觉症状:疼痛 2、部位: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病因病机,一、病因 1.外邪犯胃 2.饮食伤胃 3.情志不畅 4.脾胃素虚,二、病机,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气机阻滞,胃气不和,饮食不节,过饥过饱 五味过极,辛辣无度,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胃失和降,忧思恼怒,伤肝损脾 肝失疏泄 ,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素体脾虚 ,劳倦过度 久病脾胃受损 肾阳不足 药物损伤,脾胃虚弱 运化失职,或中阳不足, 中焦虚寒,胃失温养,热病、火郁、药物,损伤胃阴,胃失濡养,不荣则痛,诊查要点,一、 诊断依据 1主证: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 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兼证: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4病史: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实者:病程短,起病急,多痛剧,固定不移, 拒按,脉盛; 虚者:病程长,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 脉虚。 寒证:胃痛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热证:胃脘灼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 则痛减。,三、 证治分类,1、寒邪客胃证 症状: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 渴,或喜热饮。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加减。,2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 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 及便后稍舒。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 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4湿热中阻证 症状: 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 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5瘀血停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 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6胃阴亏耗证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 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7脾胃虚寒证 症状: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 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 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2019/4/17,中医内科学,15,呕 吐,2019/4/17,中医内科学,16,概述,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2019/4/17,中医内科学,17,病因病机,呕吐病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均可影响于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生呕吐。 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其病理表现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2019/4/17,中医内科学,18,诊断要点,诊断依据 1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2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2019/4/17,中医内科学,19,病证鉴别,1呕吐与反胃 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人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诊之时,是不难分辨的。,2019/4/17,中医内科学,20,2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人,或食人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2019/4/17,中医内科学,21,辨证论治,三、证治分类 (一)实证 1外邪犯胃证 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紫苏、白芷芳香化浊,散寒疏表;大腹皮、厚朴理气除满;半夏、陈皮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化湿健脾;生姜和胃止呕。,2019/4/17,中医内科学,22,2食滞内停证 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和胃;陈皮、半夏、茯苓理气降逆,和中止呕;连翘散结清热。,2019/4/17,中医内科学,23,3痰饮内阻证 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证机概要: 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化痰饮和胃止呕;生姜温胃散寒而止呕;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化湿;桔梗温化痰饮。,2019/4/17,中医内科学,24,4肝气犯胃证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常用药:苏叶、厚朴理气宽中;半夏、生姜、茯苓、大枣和胃降逆止呕。,2019/4/17,中医内科学,25,(二)虚证 1脾胃气虚证 食欲不振,食人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证机概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半夏祛痰降逆,和胃止呕;陈皮、木香、砂仁理气降逆。,2脾胃阳虚证 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咣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 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健脾和胃;干姜、甘草甘温和中。,2019/4/17,中医内科学,26,2019/4/17,中医内科学,27,3胃阴不足证 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胃阴;半夏降逆止呕;大枣益气和中。,2019/4/17,中医内科学,28,预防调护,1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邪的入侵。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对肝气犯胃者,尤当注意。 3饮食方面也应注意调理。脾胃素虚患者,饮食不宜过多,同时勿食生冷瓜果等,禁服寒凉药物。若胃中有热者,忌食肥甘厚腻、辛辣香燥、醇酒等物品,禁服温燥药物,戒烟。 4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服药时,尽量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否则随服随吐,更伤胃气。服药方法,应少量频服为佳,以减少胃的负担。根据病人情况,以热饮为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以免格拒难下,逆而复出。,腹 痛,一 概述,(一)定义 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二 病因病机,1外感时邪 寒凝气滞 传 腑 腹 伤于暑热 导 气 寒郁化热 失 不 湿热壅滞 职 通 痛,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脾 气 腑 暴饮暴食 饮食停滞 失 机 气 腹 肥甘厚腻 酿生湿热 健 失 不 痛 饮食不洁 过食生冷 寒湿内停 运 调 通,3、情志失调,气滞血瘀,抑郁恼怒 肝失条达 腑 忧思伤脾 肝脾不和 气 腹 气滞日久 气滞血瘀 不 痛 跌仆手术 络脉瘀阻 通,4、阳气素虚,素体脾阳不振 脾阳衰惫 腑 过服寒凉伤阳 脏腑失温 气 腹 肾阳不足 脏腑失养 不 痛 肾失温煦 脏腑虚寒 通,三 诊断,一诊断: 1、部位: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包括脐腹、肋腹、小腹、少腹。 2、病程:有长有短,起病有缓有急。 3、诱因:饮食、情志、受凉等 4、辅助检查:腹部X线、腹部B超等。 5、排除外科、妇科腹痛。,寒邪内阻,1、辨证依据 (1)急起腹痛,剧烈拘急,遇寒尤甚,得温痛减。 (2)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尚调。 (3)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紧。 2、治法: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3、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四 辨证论治,湿热壅滞,1、辨证依据 (1)腹部胀满疼痛,痞满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 (2)胸闷不舒,烦渴引饮,身热自汗,小便短赤。 (3)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2、治法: 通腑泻热。 3、方药: 大承气汤。,中脏虚寒,1、辨证依据 (1)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 (2)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3)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治法: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3、方药: 小建中汤。,(四)饮食停滞,1、辨证依据 (1)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 (2)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 (3)苔厚腻,脉滑。 2、治法: 消食导滞。 3、方药: 枳实导滞丸。,肝气郁滞,1、辨证依据 (1)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 (2)痛引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 (3)苔薄白,脉弦。 2、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3、方药: 柴胡疏肝散。,瘀血阻滞,1、辨证依据 (1)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 (2)甚则腹有包块,经久不愈; (3)舌质紫暗,脉细涩。 2、治法: 活血化瘀。 3、方药: 少腹逐瘀汤。,五、预后转归,(1)体质好,病程短,正气足:预后好; (2)体质差,病程长,正气不足:预后差; (3)身体羸瘦,正气日衰:难治; (4)腹痛暴急,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虚脱,当积极抢救。,泄泻,【概说】 一、概念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便的病证。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二、病证鉴别 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证,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腹痛或无。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三、证治分类:分为寒湿内盛、湿热伤中、食滞伤胃;脾胃虚弱、肝气乘脾、肾阳虚衰七个证型。 (一)寒湿内盛证: 1、症状: 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兼证:脘闷食少,腹痛肠鸣。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苔薄白,脉浮。,2、证机概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 3、治法:散寒化湿。 4、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本方既可解表,和中散寒,又能理气化湿,除满健脾,用于外感寒邪,内伤湿滞的泻下清稀,腹痛肠鸣,恶寒头痛之证。,(二)湿热伤脾证 1、症状: 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 兼症: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2、证机概要:湿热互结,损伤肠胃,传化失常。 3、治法:清热利湿。 4、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本方有解表清里、升清止泻的作用,常用于胃肠湿热、表邪未解、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口渴为主者。,(三)食滞肠胃证 1、症状: 主症: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兼症: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舌脉: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2、证机概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 3、治法:消食导滞。 4、主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有消积和胃,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治疗内伤饮食、泻下大便味臭如败卵,腹胀,嗳腐之证。,(四)肝气乘脾证 1、症状: 主症: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 兼症: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 舌脉:舌淡红,脉弦。 2、证机概要:肝气乘脾,气机不利,脾失健运。 3、治法:抑肝扶脾。 4、主方:痛泻要方加减。 本方有泻肝补脾的作用,用于治疗肝木乘脾泄泻、因情绪变化而发、腹痛攻窜之证。,(五)脾胃虚弱证 1、症状: 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 兼症: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证机概要:脾虚失运,清浊不分。 3、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4、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本方有补气健脾、渗湿和胃的作用,对脾虚神疲、倦怠纳少、大便溏者适宜。,(六)肾阳虚衰证 1、症状: 主症: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 兼症: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细。 2、证机概要: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3、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4、主方:四神丸加减。本方有温肾暖脾、固涩止泻的作用,宜治疗命门火衰、泻下完谷、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之证。,【预防调护】 一、起居有常,注意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心志。慎防风寒湿邪侵袭。 二、 饮食有节,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可食用一些对消化吸收有帮助的食物,如山楂、山药、莲子、扁豆、芡实等。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忌食难消化或清肠润滑食物。 三、急性泄泻病人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热炙煿、肥甘厚味、荤腥油腻食物;某些对牛奶、面筋等不耐受者宜禁食牛奶或面筋。若泄泻而耗伤胃气,可给予淡盐汤、饭汤、米粥以养胃气。若虚寒腹泻,可予淡姜汤饮用,以振奋脾阳,调和胃气。,2019/4/17,中医内科学,痢疾,2019/4/17,中医内科学,概述,(一)定义: 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2019/4/17,中医内科学,暑.湿.热.邪 外感 阳虚-寒湿积滞 寒湿痢 疫毒之气 交阻 邪滞于肠 不洁食物 肠道 气血壅滞 饮食 肥甘厚味 阳盛-湿热壅滞 湿热痢 生冷瓜果 湿热传入营血疫毒痢 正气内虚 脾胃虚寒-虚寒痢 日久不愈 抗邪力弱 正虚邪恋-休息痢,(二)病因病机,2019/4/17,中医内科学,诊断,(一)病史 、饮食不洁史; 、有与痢疾病人接触史。 (二)典型的临床表现: 腹痛、泄泻、大便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小孩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要高度考虑为疫毒痢。 (三)实验室粪便检查可见红、白细胞、脓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必要时可作结肠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2019/4/17,中医内科学,(三)分证论治,、湿热痢 症状:腹痛阵阵,痛而拒按,痢下赤白 脓血,腥臭,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少,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导滞,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2019/4/17,中医内科学,、疫毒痢 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呕吐,继而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显著,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严重者四肢厥冷,神志昏蒙,或神昏不清,瞳仁大 小不等,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2019/4/17,中医内科学,、寒湿痢 症状: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2019/4/17,中医内科学,、虚寒痢 症状:久痢不愈,痢下赤白稀薄,无腥臭,或为白冻,腹部绵绵作痛,喜按喜温,口淡不渴,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沉细弱。若病情进展,可伴有脱肛下坠,腰酸怕冷, 四肢逆冷,滑脱不禁。 治法: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2019/4/17,中医内科学,、休息痢 症状:久痢,下痢时作时止,缠绵难愈,腹胀食少,倦怠嗜卧,每因饮食不当,或起居不慎,或受外邪,或过度劳累,或思虑郁息而诱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粘冻,里急后重,舌质淡苔腻,脉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2019/4/17,中医内科学,、噤口痢: 症状: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其证有虚有实,往往虚实夹杂。实证:下痢兼有呕逆胸闷,纳呆口秽,舌苔黄腻,脉滑数。虚证:下痢兼有呕恶不食,食入即吐,肌肉 消瘦,口淡不渴,舌淡,脉细弱。 治法:实证:泄热和胃苦辛通降 虚证:健脾和胃 方药:实证:开噤散加减 虚证:六君子汤加减,2019/4/17,中医内科学,预防与调摄,痢疾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搞好水、 粪的管理,饮食管理,消灭苍蝇,预防病从口入,对控制痢疾的传播和流行,有十分重要意义。,便 秘,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概 述,一、定义 1、定义: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包括: 排便周期延长,秘结不通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二 病因病机,饮酒过多 过食辛辣肥甘厚味, 导致肠胃积热 大便干结; 恣食生冷 阴寒凝滞,胃肠传导失司 造成便秘。,忧愁思虑过度 久坐少动 气机郁滞,不能宣达 通降失常,传导失职, 糟粕内停,不得下行 大便秘结。,素体虚弱 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 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 气血两亏 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 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 阴亏则肠道失荣 大便干结,便下困难 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 ,便下无力,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主症:1、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天以 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天以上。 2大便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 而艰涩不畅。 兼症: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