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doc_第1页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doc_第2页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doc_第3页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doc_第4页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H/T40031996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简称空管)雷达站和设置地点,是其所提供的方位、距离、位置等导航、雷达信息的基准点。本标准适用于通用型导航和雷达设备,也适用于各类民有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管雷达站新建台站的选址和台站建设以及已建台、站的场地管理一环境保护。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空中定位air fix point为保证航空器的正常航行而规定的空中位置点。2.2切线飞行tangent flight与以雷达天线为中心的圆相切的切线飞行,径向速度为零时,其一次雷达目标显示将会失效。2.3雷达遮蔽角(包括水平遮蔽角和垂直遮蔽解)screen angle从雷达天线中心点和该点所在水平面向上算起的雷达电波信号被地形地物遮挡的垂直张角。2.4对称装定 symmetrical installation精密进近雷达的航向天线相对于跑道平行线做对称扫描(即左右各100)的装定方式。2.5不对称装定 asymmetrical installation精密进近雷达的航向天线相对于跑道平行线做左右不对称扫描(通常是向跑道方向扫描150,背跑道方向扫描50)的装定方式。2.6仪表着陆系统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它为飞机提供航向道、下滑道和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信息,用于复杂气象条件下,按仪表指示引导飞机进场着陆。包括甚高频(VHF)航向信标设备、超高频(UHF)下滑信标设备和甚高频(VHF)指点信标以及连带的监视系统、遥控和指示设备。2.7决断高/高度 decision altitude/decision height按仪表着陆系统进场着陆时,决定复飞或继续进场的最低限定高/高度。2.8仪表着陆系统的I类运行标准 operational standards or ILS CAT I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在不低于决断高度/高度60m,跑道能见度大于800m的最低气象条件下着陆。2.9仪表着陆系统的II类运行标准 operational standards or ILS CAT II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在决断高/高度30m,跑道通见度大于400m的最低气象条件下着陆。2.10仪表着陆系统的III类运行标准 operational standards or ILS CAT III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在决断高/高度0,跑道能见度大于0200m的气象条件下着陆。2.11仪表着陆系统的基准数据点 ILS reference datum在跑道中心线与跑道着陆端相交点上方规定高度上的一点,下滑道的直线延伸部分通过该点。2.12场地保护区 site protection area为保证给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稳定可靠的导航信息,在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天线附近划定的必须加以保护的特定地面区域。2.13导航台 navigation aids向飞行器提供导航信息的地面无线电设备。包括无方向信标台、仪表着陆系统、指点全向信标台和测距台等。2.14跑道入口 runway threshold 可用以着陆的那部分跑道的开始。2.15跑道末端 stop end of the runway对应于跑道入口的跑道反向末端。2.16下滑角 glide path angle表示仪表着陆系统平均下滑道的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2.17雷达顶空盲区 radar overhead skip zone雷达天线正上方天线波束不能控测到的区域3 要求3.1航路导航台根据航路航线规划和空中定位点的要求设置,雷达站的设置,根据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适应机场、航路的发展规划。3.2机场导航台设备,根据飞行程序的需要设置。3.3导航台、雷达站的场地及其环境条件,应有利于其工作性能的充分发挥。所有导航台、雷达站应在满足其设置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对场地及其环境条件的要求。3.4导航台、雷达站所在地点,在满足设备场地及其环境条件下,应尽可能选择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电源的地点,有人值守的台站应具备台站值班人员所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又要注意不要离城镇、村镇过近,注意避开城镇的发展区域。3.5选择民航台、雷达站位置时,应对各项要求进行通盘考虑、多方比较,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效益与费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做出最佳选择3.6导航台和雷达站的选址工作,由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空管局(以下简称地区空管局)、飞行院校的有关部门负责,并由通信导航站部门会同空管、情报、基建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4 导航台、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的选址4.1图上预选搜集有关资料,在大比例尺地图(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上研究导航台、雷达站的预选台址,如果地形复杂,可以在同一地区内选出几个预选台址,以便实地勘察时权衡比较。4.2实地勘察到现场实地了解导航台雷达站预选台址附近的地形地物情况,气象和地质条件,电磁环境情况,生活保障条件,土地的征用或购买手续,以及当地的交通、供电、工农业设施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情况,在江河附近、海边或地势低洼地区,还要了解当地的水文情况。4.3现场测量对具备候选条件的预选台址,应测出其位置经纬度、场地坡度、标高、地形地物遮蔽角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电波正常传播的障碍物所在的方位和距离,绘制出导航台和雷达站预选台址的场地平面图。导航台、雷达站的位置经纬度应以天线的中心位置为准。对于机场导航台和雷达站,还应测出其相对跑道中心点的方位、距离。航路导航台站,应测出其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和相对于附近城镇的大概方位、距离。4.4场地分析根据导航台、雷达站的预选场地的实际情况及其环境条件,计算和预测其可能对导航台、雷达站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的情况,对台站所在地点的生活保障条件、征地费用等进行权衡对比,根据场地环境条件的复杂情况和其对台站工作影响程度的预测,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飞行鉴定。4.5飞行鉴定当需要进行飞行鉴定时,应在预选台址上架设临时导航设备,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飞行检验,以鉴定场地是否符合建台要求。4.6选址报告导航台、雷达站的台址预选之后,应写出选址报告,报告内容为:a) 台站的位置经纬度、场地及其周围的实际地形地物情况、场地及其环境对导航台、雷达站工作影的计算和预测、电磁环境、预计征地面积、费用、飞行鉴定数据、雷达天线的建议架设高度等,对于雷达设施必须有两个以上的预选台址,比较其优缺点,写出倾向意见:b)根据台站情况,应有省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城市规划部门同意建台的信函或批准文件;c)根据台站情况,应有和军方签订的设在军民合用机场的台站位置或设在军用设施附近的台站位置的协议书;d)一定比例的地形图和平面布置图,以及雷达障碍物遮蔽图和表,见附录A、B(图应标出在4500m、7000m、10000m高度的3600方位覆盖情况和主要航线)。全向信标台、测距仪障碍物遮蔽图见附录A、B;e)导航台、雷达站选址报告由地区管理局空管局通信导航部门拟制,管理局、航务、基建等有关部门会签,由地区管理局报中国民用航空局审批。5 无方向性信标台5.1无方向信标无方向信标工作在190kHz1750kHz频段,与机载无线电罗盘配合工作,用以测定航空器与导航台之间的相对方位角,引导航空器沿预定航线飞行、归航和进场着陆。无方向信标台场地及其附近的反射、再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地形地物,会干扰或影响机载无线电罗盘正常接收和测向,从而引起定向误差、指针摆动和导航覆盖缩小。5.2机场无方向信标台的设置5.2.1用于保障简单气象飞行的无方向信标台,可设置在机场内或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并符合机场净空规定的适当地点。5.2.2用于保障复杂气象飞行的远、近距无方向信标台,应设置在跑道着陆方向的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远距无方向信标台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为6500m11100m,最佳距离为7200m,近距无方向信标台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为900m1200m最佳距离为1050m。5.3航路无方向信标台的设置航路无方向信标台一般设置在航路上。通常设置在航路转弯点和空中走廓口。同一航路的两个相邻无方向信标台的间距一航为300km。5.4场地及其环境要求5.4.1以无方向信标台天线为中心,半径100m 的范围内,应平坦、开阔、地势较高。5.4.2无方向信标台场地及其周围宜为导电率高的腐植土或粘土,尽可能不选用砂石或岩石场地。5.4.3无方向信标台天线中心点与各种地形地物之间所允许最小间隔距离见表1。5.4.4进入无方标台的通信和电源线缆应从距无方向信标台天线中心点150m以外埋入地下。5.4.5陡峭的山麓、山谷地带不宜设置无方向信标台,但山顶场地可以设置无方向信标台。表1 m地形地物名称允许间距高于3m的树木503m8m的建筑物(机房除外)50高于8m的建筑物120交通流量大的公路50铁路、电气化铁路150金属栅栏、金属堆积物、电力排灌站150架空低压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150110kV以下架空高压输电线150110kV及以上架空高压输电线500悬崖、海岸斜坡、江河堤坝3006 航向信标台6.1航向信标航向信标是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部分, 作在108MHz112MHz频段,与机载导航接收机配合工作,为进场着陆的飞机提供相对于航向道的方位引导信息。航向信标台场地附近的地形地物,对其发射的电波信号的反射和再辐射所产生的多路径干扰,可使其辐射场型发生畸变,导致航向道弯曲、扇摆和抖动,直接影响飞机着陆的安全。6.2航向信标台的设置6.2.1航向信标台通常设置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端这止道之外,距跑道末端的距离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a)机场净空规定;b)航向道扇区宽度的要求;c)天线阵附近的反射或再辐射体的情况;d)设施升级的可能性;e)机场扩建计划;f)建台费用。通常,航向信标台距跑道末端的距离一般为250m400m。6.2.2 航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最小距离为2200m。最大距离不宜超过4000m。6.2.3 航向信标天线的辐射单元至仪表着陆系统基准数据点之间应无视线遮挡。当需要架高天线时,天线辐射单元距地面的高度不得超过10m。6.2.4 由于地形条件限制,航向信标台不能设置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时,可以采用偏置设置。偏置角(决断高度所在地点和航向信标天线的连线与跑道中心线延长线构成的水平夹角)的最大允许值为50,偏离跑道中心线的横向距离不宜超过160m。偏置设置的航向信标台的保障条件,限于仪表着陆系统的I类运行标准。6.3 场地及其环境要求6.3.1 航向信标台的场地保护区是一个由圆和长方形合成的区域。圆的中心即天线阵中心,其半径为75m。长方形和长度为从天线阵开始沿跑道中心线延长线向跑道方向延伸至300m或跑道末端(以大者为准),宽度为120m,图1中所示,如果使用单方向辐射的天线阵,无线的辐射场型前后场强比20dB以上,则保护区不包括图中的斜线区。6.3.2 航向信标台机房应设置在天线阵排列方向的300范围内,根据当地的地形、道路和电源情况,设置在天线的任意一侧,距天线阵中心60m90m,图1中所示,航向信标台机房及天线高度不应超过机场端净空。6.3.3 在场地保护区内不应有树木、高杆作物,不应修建建筑物、道路、金属栅栏和架空金属线缆。进入航向信标台的通信和电源线缆穿越保护区时,应埋入地下。6.3.4 保护区内地表应平坦。跑道端和天线阵之间的纵向坡度为0.5%1%;横向坡度为1,并应平缓地过渡。6.3.5 在保护区内,不应停放车辆或飞机,不应有任何的地面交通活动。6.3.6 在航向信标天线前方100,距天线阵3000m的区域内,不应有高于15m的建筑物和大型金属反射物、高压输电线等。6.3.7 保护区内的杂草高度不能超过0.5m。7 下滑信标台7.1 下滑信标下滑信标工作在328.6MHz335.4MHz频段,与机载下滑信标接收机配合工作,为进场着陆的飞机提供相对于下滑道的垂直引导信息。下滑信标台受场地及其附近的地形地物的影响,可使其辐射场型发生畸变,引起下滑角变化,造成下滑道弯曲、扇摆和抖动,直接影响飞机着陆的安全。7.2 下滑信标台的设置7.2.1 下滑信标台,根据场地地形及其环境条件,可设置在跑道的任一侧,距跑道中心线横向距离为75m200m,最佳距离为120m。下滑信标台距跑道中心线横向距离的具体数值,可根据所用天线的高度,按附录C计算确定。7.2.2 下滑信标台跑道入口的纵向距离由下列因素决定:a)下滑角b)基准数据点高度,应为15m3m;c)沿跑道纵向的地面坡度和下滑反射面的纵向坡度。通常,下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的纵向距离为200m400m,下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纵向距离的具体数值,按附录C计算确定。7.3 场地及其环境要求7.3.1 下滑信标台的场地保护区,图2中所示。图中:D天线至跑道着陆端的距离,m;U60mV天线至跑道中心线的距离,m;W30mX120mY360m或距离D(以大者为准);L900m或至机场边界或至平滑地面的终止点(以小者为准)7.3.2 场地保护区的“A区”,不应种植农作物,杂草的高度不超过0.3m,纵向坡度与跑道坡度相同,横向坡度不大于1%,并平整到设计坡度的4cm范围内。在该区内,不应停放车辆和飞机,不应有任何的地面交通活动。7.3.3 场地保护区的“B区”,地面应尽可能平坦,地形凹凸高度的允许值,与天线到地形凹凸处的距离、天线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其关系式为:Z0.0117D/N式中:Z地形凹凸高度台许值,m;D下滑天线至地形凹凸处的距离,m;N边带天线高度的波长数。7.3.4 “C区”内不应有高于10m的金属建筑物、高压输电线、堤坝、树林、山丘等存在。该区域的坡度应不起过15。7.3.5 “A区”、“B区”和距天线中心线延长线(与跑道平行)60m以内,不应有金属栅栏、架空线缆、单棵树木和建筑物存在。7.3.6 为保证保护区内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可沿下滑信标台一侧的跑道旁和“C区”与“A区”交界的“C区”一侧,构筑适当宽度的排水沟。7.3.7 下滑信标台的机房应设置在紧靠下滑信标天线的后方,距天线杆约2m3m处。进入下滑信标台的电线、电缆穿越保护区时,应埋入地下。7.3.8 根据图2中所示的场地保护区“L”值的大小以及保护区前方的地形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下滑信标天线类型。当场地保护区前方地形基本平坦时,可选用零基准天线;图3(a)中所示的地形条件下,优先选用捕获效应天线,其次选用边带基准天线;在图3(b)中所示的地形条件下,选用捕获效应或边带基准天线;在图3(c)中所示的地形条件下,选用边带基准天线;在图3(d)中所示的地形条件下,优先选用捕获效应天线,其次选用边带基准天线。8 指点信标台8.1 指点信标台指点信标工作在75MHz,与机载指点信标接收机配合工作,为飞行员提供固定地点的标志。指点信标台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可使辐射场型发生畸变,从而引起标志位置的偏差。8.2 设置地点8.2.1 当指点信标台和无方向信标台设置在一起作为双信标着陆设备时,其天线设置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距无方向信标台天线10m30m。当场地条件不允许时,指点信标天线也可以直按安装在无方向信标台机房的房顶上。8.2.2 指点信标台作为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部分时,按外、中、内指点信标台的要求,设置在跑道中线延长线上,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为:a)外指点信标台6500m11100m;b)中指点信标台1050m150m;外、中指点标偏离跑道中线延长线应不起过75m;c)内指点信标台75m450m;偏离跑道中心线延长线应不起过30m。8.2.3 如果在同一机场上已配有双信标着陆设备,仪表着陆系统的外、中指点信标台,可由双信标着陆设备的远、近距指点信标台兼任。但呼号和调制频率必须符合仪表着陆系统的要求。8.3 场地及其环境要求指点信标台的场地保护区,图4中所示,在保护区内,地形应平坦、开阔,不应有超出以地网或天线阵最低单元为基准、垂直张解200的金属建筑物、架空线缆、树木等地物存在。9 全向信标台9.1 全向信标全向信标工作在112MHz118MHz频段,与机载导航接收机配合工作,能全方向、不间断地向航空器提供方位信息,用于引导航空器沿着预定航路飞行、归航和进场着陆。全向信标台周转场地的地形地物,对其发射的电波信号的反射和再辐射所产生的多路径干扰,可使其辐射场型发生畸变,导致航道弯曲、扇摆和抖动,影响飞行安全。9.2 全向信标台的设置9.2.1 机场全向信标台设置在跑道的一侧,距跑道中线的距离以符合机场侧净空要求为准。也可以设置在跑道中线延长线上,满足机场端净空的要求。9.2.2 航路全向信标台设置在航路中心线上,通常设置在航路的转弯点或走廊口9.3 常规全向信标场地及其环境要求9.3.1 以天线为中心,半径200m以内不应有建筑物(机房除外);半径200m以外,金属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1.20垂直张角,木质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2.50垂直张角。9.3.2 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50m以内不应有树木,距天线150m300m之间不应有高于9m的独立树木,300m以外树木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顶部为准的20垂直张角。9.3.3 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50m以内不应有金属栅栏和拉线以及交通流量大的铁路、公路、金属建筑物等,150m以外金属栅栏和拉线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1.50垂直张角。9.3.4 以天线为中心,关径360m以内不应有架空金属线缆,360m以外架空金属线缆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顶部为准的0.50垂直张角:径向进入全向信标台内的电源线和电话线应从200m以外埋入地下。9.4 多普勒全向信标台场地及其环境要求9.4.1 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00m以内不应有建筑物(机房除外);半径100m300m之间金属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地网水平面为准的10垂直张角,木质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地网水平面为准的2.50垂直张角;300m以外,金属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2.50垂直张角,木质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50垂直张角。9.4.2 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m,以内不应有树木;距天线50m100m之间不应有成片的树木,独立树木的高度不应高于地网水平面4m;150m300m之间树木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地网水平面为准的20垂直张角;300m以外树木的度高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40垂直张角。9.4.3 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00m以内不应有金属栅栏和拉线及流量大的铁路、公路;100m200m之间金属栅栏和拉线的高度不应起过以地网水平面为准的0.50垂直张角;200m以外金属栅栏和拉线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1.50垂直张角。9.4.4 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00m以内不应有架空金属线缆,100m300m之间架空金属线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地网水平面为准的10垂直张角;300m以外的架空金属线缆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30垂直张角。9.4.5 径向进入全向信标台内的电源线和电话线应从100m以外埋入地下。9.4.6 地网下相对于全向信标台天线呈阴影的区域内,允许无源建筑物存在。10 测距台10.1 测距仪测距仪工作在962MHz1215MHz频段,与机载测距询问器配合工作,能不间数地向航空器提供距离信息,用于引导航空器沿着预定航路飞行、归航和进场着陆。测距设备台周围场地的地形地物,对其发射的电波信号的反射和再辐射所产生的多路径干扰,使其测距精度下降,影响飞行安全。10.2 测距台的设置10.2.1 测距台和仪表着陆系统相配合时,可以设置在下滑信标台或航向信标台。10.2.2 测距台和全向信标相配合时,测距天线可和全向信标天线同轴安装,也可视情况偏置安装。10.3 测距台场地及期环境要求10.3.1 和ILS相配按仪表着陆场地及其环境要求。10.3.2 和常规全向信标台相配按9.3的要求。10.3.3 和多普勒全向信标台相配按9.4的要求。10.3.4 单独设台按9.4的要求。11 精密进近雷达站11.1 精密进近雷达精密进近雷达工作在9340MHz9400MHz频段,可在200方位、90仰角和30km40km距离的空域内测定和显示飞机的方位/距离和仰角/距离信息。管制人员可通过观察显示器上航空器的位置信息,引导航空器进入进场航道和下滑着陆。精密进近雷达站的设置地点直接影响对进场着陆航空器观测;地形地物的遮挡,将影响雷达的覆盖。11.2 设置地点11.2.1 精密进近雷达站的设置地点,应保证使航空器着陆地点处于航向扫描中心线的100范围内;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距航空器着陆地点800m的一点,处于航向扫描中心线的50范围内。11.2.2 精密进近雷达站,通常根据场地环境条件和方便管理的原则,确定设置在跑道的任意一侧。11.2.3 精密进近雷达站距跑道中心线的距离为120m250m;距航空器着陆地点的后撤距离,对称装定时为大于或等于760m,不对称装定时为大于或等于480m。11.2.4 精密进近雷达站的配置区域如图5中所示,具体位置可视机场跑道长度、场地环境条件以及保障单向着陆而定。11.3 场地及其环境要求精密进近雷达站场地周围应平坦开阔。在其覆盖区、距天线500m范围内,不应有高于以仰角天线(位于零度)反射体下部为基准的0.50垂直张角的地形地物。注:为精密进近雷达站和飞机陆地点的连线与跑道中心线构成的夹角。对称装定是时90,不对称装定时140。12 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站12.1 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一般工作在2700MHz2900MHz频段,可在3600方位和半径不小于110km160km范围内测定和显示飞机的方位、距离信息。通常,它与航管二次雷达配合使用,监视并引导航空器进场着陆。空管近程监视雷达的探测性能受视距限制,地形地物对电波的反射和遮挡,将会直接影响其覆盖。12.2 设置地点12.2.1 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站的配置地点,应能保证对机场区域的各个飞行空域和主要空中定位点均能进行有效的探测。12.2.2 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通常与空管二次雷太合装在一起,建在机场内或距机场较近的高地或建筑物顶上。有时也可以独立安装。12.2.3 选择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站的设置地点时,应使雷达的顶空盲区避开进场着陆航线。12.2.4 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站的设置地点,对于其所保障的主要航线,特别是进场着陆航线,不应构成使动目标显示失效的切线航线(切线飞行的航线)。12.3 场地及其环境要求12.3.1 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站的场地应平坦开阔、地表粗糙、地势较高、四周无严重的地形地物遮挡,地物杂波干扰小,并可获得足够的中、低空覆盖(有关场地环境影响的计算见附录D)。12.3.2 以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天线为中心,半径450m的范围内,不应有金属建筑物、密集的居民楼、高压输电线等;半径800m的范围内,不应有能产生有源干扰的电气设施(如气象雷达、高频炉等)。12.3.3 在平原地区,为减少地物杂波干扰,雷达站场地周围最好无低矮植物或低矮民房群。12.3.4 在山区,雷达站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周围无严重遮挡的山顶上,并适当利用低仰角的地形遮蔽作用,以减少地物杂波的干扰。12.3.5 在大城市附近选择雷达站场地,应远离公路,铁路,以防止高速行驶的车辆可能形成的动目标显示。13 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站13.1 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工作在1250MHz1350MHz,可在3600方位和半径大于370km范围内测定和显示飞机的方位、距离信息。通常它与远程航管二次雷达配合使用,监视并引导航空器沿航线正确飞行。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的探测性能受视距限制,地形地物对电波的反射和遮挡,将会直接影响其覆盖。13.2 设置地点13.2.1 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站的配置地点,应能保证其所辖区域的各个空域和主要航线均能进行有效的探测,对航空器在所辖空域内应连续观测。13.2.2 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通常与空管二次远程监视雷达配置要一起,设置在地势较高的高地上。也可独立安装。13.2.3 选择空管远程监视雷达站的配置地点时,应使雷达的顶空盲区避开其所保障的主要航线。13.3 场地及其环境要求13.3.1 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站的场地应开阔,地表粗糙、地势较高、四周无重的地形地物遮挡,地物杂波干扰小,并可获得足够的高、中、低空覆盖(有关场地环境的计算见附录D)。13.3.2 以空管远程监视雷达天线为中心,半径450m的范围内,不应有金属建筑物、密集的居民楼、高压输电线等;半径800m的范围内,不应有能产生有源干扰的电气设施(如气象雷达、高频炉等)。13.3.3 在平原地区,为减少地物杂波干扰,雷达站场地周围最好无高大植物或高建筑物,无视线遮挡。13.3.4 在山区,应选地势较高、周围无严重遮挡的山顶作为设备场地,并适当利用低仰角的地形遮蔽作用,以物杂波的干扰。13.3.5 在城市附近选择雷达站场地时,应选远离铁路、公路的地点,以防高速行驶的车辆可能形成的动目标显示。14 空管二次雷达站14.1 空管二次雷达空管二次雷达工作在询问频率1030MHz,应答频率1090MHz上,可在3600方位和半径160km(近程)或半径大于370km(远程)范围内测定的显示装有应答器飞机的方位、距离、高度、代码以及特殊编码、紧急编码等信息。通常,它与一次近(远)程雷达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监视并引导航空器沿航线飞行或进场着陆飞行。二次雷达的探测性能受视距限制,地形地物对电波的返射和遮挡,将会直接影响其覆盖距离和应答效果。14.2 设置地点14.2.1 二次雷达的设置地点,应根据其特性(进近或航路),能保证其对所辖区域各条航线和主要空中定位点均能进行有效的探测。14.2.2 空管二次影视雷达站通常配置在机场内地势较高的高地或建筑物顶上,或机场外(航路上)较高的地点。14.2.3 选择二次雷达站的配置地点时,应使雷达顶空盲区避开进离场航线和主要航路,并量保证主要航路航线。14.3 场地及其环境要求14.3.1 空管二次雷达的场地应开阔、地势较高、四周无严重的地形地物遮挡,并可获得足够的高、中、低空覆盖。14.3.2 以空管二次雷达天线为中心,半径450m的范围内,不应有金属建筑物、密集的居民楼、高压输电线等;半径800m的范围内,不就有能产生有源干扰的电气设施(如气象雷达、高频炉等)。14.3.3 在平原地区,为发挥设备最好效能,雷达站场地周围最好无高大植物和高建筑物。也可选在坚固建筑物顶上。14.3.4 在山区,应选地势较高、周围无严重遮挡的山顶,作为设备场地。附录A 导航台站场地环境平面图A1 导航台站场地环境平面说明A1.1 在图适用于无线电导航台站的选址,并附于导航台的选址报告之后,以及作为导航台站的技术文档保存。A1.2 导航台站天线相对于机场跑道的关系位置:设备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的,以着陆磁航向和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填写;偏离跑道中心线延长线的,以相对于跑道中心点的磁方位和距离填写。A1.3 导航台站场地环境平面图的方位标线统一用磁方位角表示,并每隔22.50标出一条;距离标线可按实际需要规定,如每圈代表100m或200m均可,但需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A1.4 图中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地图符号,标出建筑物、公路、铁路、机场跑道、金属架空线缆等。A1.5 地形地物所点据的水平张角,应按实测数据标出。附录B导航台站场地地形地物遮蔽角图B1 导航台站场地形地物遮蔽角的说明B1.1 本图与附录A所示的导航台站场地环境平面图配合使用,适用于导航台、雷达站。B1.2 遮蔽角的观测点为导航台站天线的电中心点,沿3600方位,每隔2050(视遮蔽角的变动剧烈程度而定)测量一点;遇到障碍物,应测出其最大遮蔽角及其水平张角;最终将各测量点连成曲线。遮蔽角刻雅,可根据导航台站场地环境,自行确定。B1.3对于明显的遮蔽角,应在图上注明构成遮蔽的障碍物的性质,如山峰、铁塔及建筑群等。附录C下滑信标台位置的计算C1下测信标台距跑道中线横向距离的计算选择下滑信标台距跑道中心的横向距离时,要考虑下滑信标天线前方有无较好的地表所射面,同时还要考虑下滑信标天线的安装高度,一般下滑信标天线应不超出图c1所示的1:3坡度限制线。下滑信标台距跑道中心线横向距离的计算公式为:d=60+3h式中:d下滑信标天线距跑道中心线的横向距离,m;h下滑信标天线杆顶端相对其正侧方跑道中心线处的标高差,m。C2 下滑信标台距跑道着陆端纵向距离的计算C2.1当机场跑道与下滑信标台场地呈水平状态时,图C2中所示,按下述公式计算:D=H/th(C2)式中:D下滑信标天线距跑道着陆端的纵向距离,m;H基准数据点高出跑道着陆端的高度,m;下滑角,。C2.2当机场跑道和下滑信标台场地以相等的坡度向上或向下倾斜时,图C3所示,按下述公式计算:D=(H+e)/tg(C3)式中:e跑道着陆端与下滑道截地点之间的标高差,跑道着陆端高于下滑道截地点时取正值,低于下滑道截地点时取负值,m。公式(C3)中有两个未知数(D和e),不能有直接解。计算时,应先假定一个距离值D,从地形图上查出相应的e值,代入公式(C3)验证能否满足要求。如不能满足公式(C3)的要求,则取另一D值和e值,重新验证,直到满足公式(C3)要求为止。C2.3有横向倾斜地形的下滑信标台场地,图C4中所示按下述公式计算:D=(H+a)/tg(C4)式中:a下滑信标天线安装地点与下滑道截地点之间的标高差,下滑道截地点高于下滑信标天线安装地点时取正值。低于下滑信标天线安装地点时取负值,m。C2.4当机场跑道和下滑信标台场地带有纵向斜坡度,且下滑信标台场地为横向倾斜地形时,如图C5中所示,按下述公式计算:D=(H+e+a)/tg(C5)C2.5 确定下滑信标台的纵向距离时,应考虑地形条件对工作参数的影响,同时还应考虑地面反射信号使下滑道产生偏移的问题。当装定所预期的下滑角时,若地形向下倾斜0.50,所要求的下滑角为30,则应将下滑信标天线调整到在水平地形时形成3.50下滑角的高度上,反之,若地形向上倾斜0.30,仍要求提供30下滑角,则应将下滑信标天线调整到在水平地形时形成2.70下滑角的高度上。附录D雷达站场地环境影响的计算D1 遮蔽分析遮蔽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雷达天线的高度,以确保所考虑到的各个空中定位点均在雷达覆盖范围内。分析是为绘制遮蔽角图做准备,遮蔽角是一种关于CLOSE-IN和DISTANT遮蔽轮廓的仰角图。地形地物遮蔽角计算的目的在于确定雷达天线的高度,确保在考虑到的各空中定位点均在雷达覆盖范围内。首先用光学经纬仪测出雷达站周围的地形地物遮蔽角,并记录在遮蔽角测量数据表中(见表D1),然后用方程式转换成雷达遮蔽角,绘制遮蔽角图,再将计算出的各空中定位点仰角标出遮蔽角图上,按照各空中定位点仰角与同方位上的雷达遮蔽角的差值,即可得出调高或降低雷达天线的高度值。表D1 遮蔽角测量数据表台站识别_ 近场/低角度遮蔽_ 经度台站位置 远距遮蔽_ 纬度_测量高度(AGL)_ 记 录 者_台站高度(MSL)_ 日 期_方 位(磁 北)方 位(真 北)遮 蔽 角视 线遮蔽距离n mile遮蔽角遮蔽物说明自至自至估计测量(雷达)D2 遮蔽角计算程序D2.1 设置雷达天线的拟架高度后,用光学经纬仪测出场地四周各方位上(每隔2050测一点)的地形地物遮蔽角os。D2.2 将光学经纬仪测出的遮蔽角通过下述方程式换算成雷达遮蔽角rs:(D1)式中:rs雷达遮蔽角,;os光学经纬仪测出的地形地物遮蔽角(实测),;ds雷达站至地形地物的距离,km。D2.3完成遮蔽角曲线图后,其方位角和空中定位点的仰角应标在图上,跑道的方位和仰角也应标绘在遮蔽角图上。D2.4各空中定位点相对雷达站天线的标高差和距雷达天线的水平距离,用下述仰角公式求出各定位点的仰角:(D2)式中:空中定位点的仰角,;h空中定位点距地面的高度,m;ha雷达天线高度,m;d空中定位点距天线水平距离,km。D2.5由于在变换尺寸、绘制图形、评估范围以及误差都有不确定性,因此,计算出的空中定位点仰角值要减去一个安全系数5(引进5这个安全系数,已经考虑到其边缘性)。按照各空中定位点的方位解和其仰角修正值,逐个标绘在遮蔽角图上。D2.6从遮蔽角图的分析来看,首先应注意下列问题。D2.6.1从选择的天线高度位置看,是否全部空中定位点不被遮挡。D2.6.2如果全部空中定位点不被遮挡,天线最低降到多高百仍能提供LOS能见度。D2.6.3从LOS能见度看,有部分定位点被遮挡,那么,天线必须升高到多高才能提供LOS能见度。D2.6.4从遮蔽角图中看到,空中定位点在遮蔽角曲线之上为看得见的,曲线之下的空中定位被遮挡。然而,有一种特殊情况,答案不会像上面那么明显。当空中定位点存在CLOSE-IN曲线和DIS-TANT曲线之间(图D1中6定位点)时,就存在此类情况。因此,确定定位点距离是否在CLOSE-IN和DISTANT遮蔽物体之间是相当必要的。D2.6.5当全部空中定位点都在遮蔽解曲线之上时,则应当考虑天线应降低多少,仍能满足全部定位点的LOS能见度。在遮蔽角图中,这将由其仰角是靠近遮蔽角曲线的空中定位点来决定,如图D1中的10定位点。空中定位点和遮蔽物之间的角位移记作1。如果空中定位点的距离比遮蔽物体的距离大,降低线高度会使1减小(如果定位点比遮蔽物距离更短,则增加1,因此,在这些实际调查中,我们仅涉及其最小的间距比遮蔽物体更大的空中定位点)。假定这是事实,1能决定天线可以降低多少,其计算公式为:(D3)式中:h2雷达天线降低后的高度,m;h1实测的天线高度,m;df雷达天线至空中定位点的距离,km;ds雷达天线至遮蔽物体的距离,km;1从遮蔽角图上量得的定位点与遮蔽物间的角位移,。(雷达场地环境遮蔽角图,图D1中所示)D2.6.6 空中定位点被遮蔽或遮蔽角曲线上端的情况下,近似分析中必须确定天线高的高度,从而达到LOS能见度。这里涉及到的2是由在遮蔽曲线下具有最大角位移的空中定位点来决定。图D1中所示,在遮蔽角曲线下方最远的一点是定位点,其角位移量是最大的。天线实际升高多少,其计算公式为:(D4)式中:h2 雷达天线升高的高度,m;h1 实测的天线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