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电子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电子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电子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电子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自2008年电子专业被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以来,我校本专业严格按照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的总体要求,围绕中原地区电子信息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了“岗位情境、产品导向”的“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核心课程;实施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善实训实习条件;推行“双证书”制度;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和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了示范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保证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服务了地方经济;对区域其它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现将本专业建设情况总结如下: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与天煌科技公司,亚龙科技公司,杭州东芝等企业合作共同分析论证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要求,从而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创新“岗位情境、产品导向”的“2+1”工学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以后,校企双方按照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和服务流程,共同开发了“岗位情境、产品导向”的“2+1”工学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把“以工作能力为主线”的要求,切实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使毕业生具备企业员工相应的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经验,其中20%以上的学生取得了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实现由企业准员工到企业合格员工的转变。所谓“岗位情境”,是指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应提供的特定软硬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和校外企业真实工作场所等;软件环境包括仿真或真实的岗位环境、企业管理模式(如场景模拟企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过程等。学生在此情境中进行生产性实训。所谓“产品导向”,就是以真实的电子产品为载体,将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过程中的岗位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管理规范和能力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2+1”指的是2年校内基本技能培养和生产性实训技能培养,1年校外顶岗实习,其中第一年利用校内模拟实训情境进行基本技能项目模拟训练,第二年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情境结合企业真实产品项目进行实训,第三年的第五学期学生在企业跟班(即师徒合作)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学生在企业独立顶岗实习完成产品的生产。2构造“以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体系“以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通过深入电子信息行业调查,掌握市场对电子产品人才的需求,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合作研讨,确定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其转换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通过调研,吸纳先进的技术,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以典型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为载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通过深入企业、跟踪毕业生调查等多种方式,对电子信息行业进行调研,组织召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专家研讨会,按照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要求,引入德国“双元制”等先进教学理念,围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课程开发的具体要求,采用“典型工作过程分析法”,由电子行业或企业专家根据职业过程及岗位所需能力的分析,得出电子信息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了“以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 的专业核心课程及课程体系根据“以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形成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核心课程。3按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坚持在优化专业浅化学科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即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课程承担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任务,优选教学内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核心课程对微机原理与应用、视频技术、通信原理等原专业课程进行了必要的更新与整合,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把核心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在市级、省级精品课程,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去要求,除完成核心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外,还形成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和课件。在“电子线路分析与实践”、“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训练上,用一个或几个电子信息产品贯穿、囊括课程内容,将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技能能力、社会能力融汇到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生产、维护与维修中,完成了优质核心课程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任务。4推行“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讲讲解。 教师把任务和项目所涉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把“讲”融合到实训实习教学中,即在演练之前讲解理论基础知识、设备原理、功能结构、技术要求和操作工艺。讲解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教室用板书“讲”,用多媒体“讲”,和在车间对着真实设备“讲”,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训实习教学相融合,教室与车间相融合。演演示。 教师在讲解和演示过程中,模拟演示真实的工程背景和职业氛围,示范演示操作实训仪器或设备,形象地展示技能动作的局部或全部,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职业岗位的技能操作要领,通过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支撑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为掌握技能标准奠定基础。练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步骤。在这里,动手练习是关键,一切专业理论和知识点都化作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实训实习模块和复杂多变的项目设计与实践过程,教师现场观察、指导、纠正,有效地提高技能训练的效果和质量。评评价。 在讲演练后的每一环节都按照制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定,我们主要采用点评与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包括对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效果的课堂现场点评、阶段效果测评和社会评价等三个方面。“讲演练评” 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环紧扣、互为依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一体化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讲、演、评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教师的作用只是主导,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达到自己“做”,自己“讲”,能够对自己或同学进行正确的“评”。在这个体系中,学生动手练习才是最关键的一环,它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当然学生练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只是一种手段,要实现学生会“用”的目标,必须将课堂、实验实训室与车间融为一体,形成“学、做、用”三合一的教学和生产环境,全面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通过推行“讲演练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分段训练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岗位能力与社会能力。5.实训实习条件建设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彰显了办学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满足了“岗位情境、产品导向”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生技能培养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建成了校企组合生产、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严格按照任务书的目标要求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室),突出实训的生产性和真实性,注重结合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技术,提升实训基地综合应用能力。建成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室)已成为校企组合生产、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6.师资队伍建设以示范性建设为平台,走校企合作道路,创新了教师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通过培养、聘请、兼职等途径,优化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及兼职教师结构,形成了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企业人员到学院参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课程教学,指导顶岗实习双向互动的良性运行机制。在示范建设期间,共培养和聘请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总之,在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中,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和考验,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与发展同步。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已进入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转换的基本方向就是以就业为主体导向,不仅要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还要打破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的状况,走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路子。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从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这个工程要能有序、有效地推进,既需要全面考虑教学体系的各个方面,也需要整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