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doc_第1页
镇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doc_第2页
镇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doc_第3页
镇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doc_第4页
镇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1)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0年3月18日在中山市古镇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古镇镇人民政府镇长苏恩明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我镇跨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及主席团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三促进一保持”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迎难而上,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简称 规划纲要)为契机,全力以赴保增长,多管齐下促发展,扎扎实实惠民生,基本完成镇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三个适宜”和谐中国灯饰之都建设中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平稳发展,保增长目标基本完成。把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重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4.14亿元,增长6.39%,户籍人均生产总值10.51万元,增长5.46%。工业总产值222.22亿元,增长3.8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13.33亿元,增长20.20%,占全镇工业总产值51.00%。出口总额2.07亿美元,增长0.64%。完成国地两税收入8.34亿元,下降7.80%。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6.59亿元,增长22.76%。镇属集体资产负债率为31.2%,村级集体资产负债率39.22%,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年末银行存款余额132.1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96.26亿元,分别增长了25.45%和22.09%,贷款额54.82亿元,增长43.29%。固定资产投资30.96亿元,比增34.48%。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3.89%和18.05%。灯饰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以规划纲要发展“中山灯饰”为契机,提升古镇灯饰产业集群水平。“中国灯饰之都”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圆满举办第八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灯博会”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本届灯博会展位面积创历届之最,国内外专业买家比上届明显增加,展位面积接近4万平方米,参展企业600多家,吸引了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63167名专业买家到场采购。其中,国际巨头买家欧司朗、家得宝、施耐德、德国柏曼、西门子等到会采购,会展经济优势持续扩大。引导企业走“品牌强企”之路,推动了品牌创建工作。全年增加了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企业名牌名标总量达到26个。深入规范市场经营环境和产品质量整治工作。通过规范常规管理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全面清查“三无”企业,加强了管理、加大了监督,有效打击了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和各种破坏市场经营秩序及社会环境的违法行为。2009年,全镇工商登记总户数达17378 户,比上年净增加 3848户;国税登记总户数9878户,比上年净增加1848 户;地税登记总户数 11881户,比上年净增加 2094户,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进一步提升了地区、市场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注重技术创新、技改工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年拨出近300万元扶持奖励企业进行创品牌、引进设备、技术改造及科技创新等。2009年,全镇专利授权633件,比2008年增加55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市镇技术中心19家;通过审定立项或获得财政支持的省市科技创新项目5个,其中“中山市城乡一体化LED路灯照明示范工程”已通过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同时,加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古镇灯具产品质量检测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创新基金的评价验收,“古镇照明灯具专利信息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获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专项资金支持,“一站式世界照明灯具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并为近千家照明企业提供服务;“LED灯具新产品检测实验室”全面建成,为近百家灯饰企业提供质量检测及研发服务。此外,还完成了“科技企业和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规划并投入建设,进一步增强年轻人的创业热情,鼓励广大青年、企业“二次创业”,推动我镇向更高层次发展。旅游、物流、商贸等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三次产业比例不断调整优化。完成了全镇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做好服务业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扶持申报工作。目前,古镇灯都商厦(世纪灯王)、灯饰产业集群物流服务中心、南方绿博园等3个项目已被纳入中山市重点支持建设项目。同时,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成功启动了“中国灯都古镇游”活动,建设工业旅游点,编制古镇镇旅游指南手册等,全方位展示灯都魅力,培育我镇旅游市场建设。2009年,全镇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10亿元,增长10.55%,三次产业比例为2.1:57.3:40.6,经济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完善城镇规划建设,城市化进程加快。顺利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全镇人居创业环境。不断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世纪灯王”清苗填工、招商等各项筹建工作,积极配合新沙水线、新岐江公路、轻轨站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江南海岸花园、灯饰研发中心、华廷路和顺成11万伏变电站等工程建设,加快灯饰大厦、东方大酒店、六坊商厦等在建项目建设。同时,以优先发展公交为重点,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全镇新增公交车3辆,新增公交线路1条,完成36个候车站亭建设并投入使用,配套完善同益工业园、绿博园和龙麟沙等道路建设。此外,不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城镇综合管理。全面完成首期日处理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1.2 公里的冈南滨江生态公园建设,加快推进西江沿岸一级水源保护区整治拆迁工作及二明窦排灌系统工程建设步伐,不断扩大四旁绿化面积,全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大环卫治理及广告牌整治力度,改善全镇的泛光照明,进一步提高城镇的美化、净化、亮化水平。 加强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优化农业布局和农产品结构,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暨第九届中国锦鲤大赛和名龟展,取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大树假植、观赏植物种植和园艺工程,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组织农业专业户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展销会及到国内一些大城市参观学习、了解市场,开拓农户眼界思维。大力鼓励农户到镇外购买或承包土地发展农业,目前异地经营农业面积累计近2万亩,增强农民增收致富途经。2009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74亿元,比增3%;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2元,增加2302元,比全市年人均水平高6741元。同时,始终坚持利益向下原则,协调各村平衡发展。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各村兴建标准化厂房,发展出租物业,村集体总收入有所增长,农民分配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9年,农村股民分配年人均4414元,增加44元,增长1.07%,其中,现金分配2564元,比增12.6%,用于人均买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的非现金分配1579元。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09年镇村两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2630万元。“一免两保”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享受标准不断提高,养老金最低标准为600元/月人,最高标准为961.62元/月人;住院基本医保年度累计报销限额为10.5万元/年;户籍居民可享受重大疾病住院补充报销年上限额最高达10万元/人,全面实施基本门诊医疗保险福利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全年投入8371万元发展教育事业,2009年,全镇高中阶段普率达98.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位居全市一等奖。公共卫生服务日益完善,加强传染病防控,优化社区卫生站服务功能,镇村医疗一体化服务管理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弘扬了“勤俭、拼搏、创新、奉献”的古镇人文精神。高规格表彰全镇精神文明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镇村两级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镇饮食、曲艺、武术、书画、舞狮、舞龙等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保护和利用,魏家祠堂、苏家祠堂、曹步观音庙等列入文物保护范围,六坊云龙成功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公共安全能力不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把“平安古镇”建设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形成“大平安”工作格局。重点加强社会综治和消防监管工作力度,顺利摘掉了“全省火灾隐患重点整治地区”帽子,加快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实施镇内禁行外地牌摩托车,全镇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6%,破案绝对数提高34.6%;加强基层维稳组织建设,重视做好人民调解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有序推进农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组建工作,2009年,全镇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96宗,办结回复率94%;调处民事纠纷465宗,调处率98%;强化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宗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4%、27%和18%,社会大局稳定。此外,财经、监察、武装、组织、宣传、统计、物价、妇联、档案、审计、侨务、工会、地方志、关工委、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全镇人民同心协力,广大企业同舟共济,我镇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保增长促发展一系列措施得力有效。过去一年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取得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和广大干部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各位人大代表、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古镇各项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优化任务紧迫,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仍然偏高;发展后劲亟需增强,创业精神有所弱化,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企业品牌意识仍然薄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状况仍未有明显好转;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卫生医疗、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涉及群众安全、健康、稳定工作还有薄弱环节;政府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综合管理和环境生态建设水平亟待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继续加强;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文化素质和卫生健康观念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和顾全大局的意识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仍需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强烈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提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2010年工作安排2010年是我镇巩固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经济形势开局明显好于去年,但仍然复杂多变。我镇经济运行虽企稳向好但仍未根本好转,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仍然面临考验。为此,我们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既要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又要把各方面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应对措施制订得更周密一些,努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今后,镇政府努力做到“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增强促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帮扶企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进一步加强勤俭节约办实事的作风,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牢基础。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全面实施规划纲要为契机,以调结构、增后劲、促发展、惠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注重软硬环境并抓、内外市场兼顾,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发展动力;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着力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三个适宜”和谐中国灯饰之都建设更大成就。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81.55亿元,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9.5%;工农业总产值246.13亿元,增长9.5%,外贸出口总值有所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农民人均收入21386元,比增8%;全镇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分别达94%和90%以上。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全面贯彻规划纲要,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今后,我镇的经济发展既要“量”更要“质”,以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古镇灯饰”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1、坚持把质量作为产业生存的生命线来抓,夯实古镇灯饰产业基础。一是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整顿行动有机结合,大力开展以灯饰成品和灯饰配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从源头上抓好整体产品质量;二是提高质量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等相关媒体和宣传阵地开展面广、长效的质量宣传,提高全镇全员的质量意识,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抓好质量;三是加快建立我镇灯饰行业的产业标准联盟,指导商会、协会加快探索推行优质认证标签制度,严格按照制度组织生产和销售,杜绝假劣产品对“古镇灯饰”造成的不良影响;四是建立动态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根据企业产品质量信用程度实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监管。五是引导企业建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程质量保证体系,使质量管理日常化。六是继续深化灯饰产业服务平台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督与服务性检测相结合,规范产品上下游生产,并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等方面规范与灯饰产业相关的各个领域,使灯饰产品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升。2、坚持深化品牌战略建设,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一是加快探索“古镇灯饰”区域品牌经营的方法和模式,积极引导企业推广使用“古镇灯饰”区域品牌标志,提高企业灯饰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古镇灯饰”推广策划力度,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开展以“古镇灯饰”区域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系列形象宣传推广,提高“古镇灯饰”在消费者的认同度和在行业的知名度,扩大和提升“中国灯饰之都”的影响力和形象。二是高水平筹办第九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和首届古镇灯饰配件博览会,引进国内外知名灯饰企业参展或采购,提升“两个展会”的影响力和会展效益,尤其是灯博会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从单纯的参展企业数量扩张向层次规格提升、国际化程度高和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方面转变,与灯饰产业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成国际知名灯饰专业会展。三是继续全力扶持、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扶持奖励措施,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重点培育一批省级以上名牌名标,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做优一批竞争力强的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四是进一步引导生产企业创新营销方式,鼓励扶持企业到国内各大市场建立销售联盟,实行大卖场销售模式,不断加强国内营销网络建设。积极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改变贴牌为主的外贸状况,以自主品牌或行业品牌“走出去”,逐步建立企业自己的境外营销网络,增强古镇灯饰的国际竞争力。五是加大企业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在标准厂房、大型商铺建设、先进设备引进等方面给予适度优惠,鼓励现有企业增加投资以及吸引和留住外来优质企业扎根古镇做大做强。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发展总部经济。落实有关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以对灯饰业联度大、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到我镇设立地区总部、产业项目和研发机构,促进产业链向研发设计伸展。3、坚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把创新作为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一是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运营。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分两期实施,第一期项目主要功能包括青年创业孵化区、现代服务业孵化区、灯饰设计孵化区等,并推动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入一批高等院所、知名技术服务机构设点,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增强照明灯饰产业科技竞争力,促进灯饰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加快省级新能源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力争在2012年建成,发展绿色照明和低碳经济。重点推进“一基地、五中心、一示范工程”的各项规划建设工作,促进传统灯饰产业与现代照明协调发展壮大。“一基地”是指广东省LED与太阳能技术应用区域特色产业基地;“五中心”是指LED及太阳能光伏照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照明灯具设计制造中心、产品仓储物流中心、产品及配件展销中心、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一示范工程”是指LED景观照明应用示范工程。 三是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做好企业技改、技术中心申报工作,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及品牌塑造,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建设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培育一批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四是加强人才工作创新。加快建立业内人才信息库,推动人才信息交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同时鼓励企业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我镇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人才保证。4、坚持大力推动第三产业提速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完善以国贸酒店、灯都时代广场、银泉酒店、新都酒店为中心的城区商业圈,全面带动中心区商业的高度繁荣,拉动半径50公里的消费群体。二是加快“世纪灯王”的项目投资和经营招商工作,全力打造以世纪灯王为中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标志性灯饰文化与技术展示区、灯饰产业配套商贸和物流功能区、灯饰工业与技术制品商圈等“三区一圈”为重点的灯饰产业综合性服务业聚集区的规划建设,逐步形成特色明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整合绿博园、特色灯饰门市(灯饰街)、历史文物景点等旅游资源,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开发古镇旅游线路,逐步把古镇发展成为产业观光旅游、会议商贸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的胜地。四是加强对各专业功能市场的调控力度,防止同质化恶性竞争,重点加强灯饰、户外灯、灯配、建材、电子五金、物流、花木、农贸等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研发、信息、设计、技术、金融等中介服务组织,延长灯饰产业链条,提升灯饰产业竞争力。五是大力发展灯饰创意设计产业,推动技术创新与创意设计双轮驱动,加快把“灯饰创新设计园”纳入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灯饰产业从“古镇制造”逐步向“古镇创造”转变。二、全面构建宜居古镇,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发展竞争水平继续坚持“欧陆风格,岭南特色”的城镇建设总体定位,全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宜居环境。1、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一是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重点加快“世纪灯王”、灯饰大厦、灯饰研发中心大楼等重点工程的施工建设,全面启动古镇新灯饰会展中心建设工程,加快海洲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完善海洲中心区的办公、商业、道路及市政设施建设等。二是加强同益工业园、北海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加快同益工业园中心区和二期(即为轻轨线以南用地)的开发,重点要抓好化工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督促已购地企业的厂房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使其成为我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推进“三旧”改造,科学用好城市发展资源。要充分利用好“三旧”改造政策,重点推进灯饰一条街的改造,打造一条品质更高、功能更全、竞争力更强的灯饰特色商业街,并以改造灯饰街为切入点,着力改造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高档次、高规模的综合性大型商厦。四是继续抓好西江沿岸景观带的规划建设。重点综合整治西江沿岸,严格控制沿岸范围的各类新建、再建、重建及维修工程,尤其是古三、古四、六坊沿江及海洲水道沿岸企业的治理,将西江沿岸改造为滨江公园及绿色通道。2、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和改善全镇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一是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为目标,重点配合市政府推进新岐江公路、古神公路辅道和新沙水公路建设,推进轻轨古镇站点的配套建设。加强镇内主次干道网络的建设,加快完成华廷路建设,年内实现全面通车,加快永安路、同益工业园路网、东岸工业区路网的规划建设,推进基耕路、同兴路扩宽改造和中兴路国贸段下穿改造等。二是实施古镇镇道路交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道路管理。加大道路交通设施配套投入,加强路面尤其是交通黑点的疏导和监管力度,加快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装电子警察,完善道路交通标识、标志,实施交通限行措施,科学划定停车区域,大力发展公交出行,调整优化公交网络,切实减少道路交通人为堵塞。加强综合执法,坚决整顿停车秩序和占道经营行为,加大人力三轮车、营运摩托车的整治力度等。3、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总量控制、污染减排工作,重点对水和生产、生活垃圾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特别要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实施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定,加强污水处理系统一期管理,全面启动二期规划建设,加强内河涌的管理、疏浚、清淤和河面垃圾的清理,年内完成二明窦排灌系统工程,实现从全面截污到引入优质西江水,彻底解决内河水脏、水臭、水黑、水阻问题。加快规划建设金属表面处理和路灯杆加工等两个污染集中加工小区。同时,抓好城镇环境整治工程,加强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强化监督、考核工作制度,实施“责任包干”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科学规划建设垃圾中转压缩站,大力推行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规范建筑垃圾清运,努力建设生态特色突出、居住环境优美的新古镇。三、全面加强“三农”工作,着力促进农村协调发展,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1、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提高农业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重点引进观赏鱼、龟鳖养殖产业,首期规划400亩建设养殖基地和专业市场,逐步打造集养殖、交易、观赏于一体的平台;引进橄榄树、日本红枫、罗汉松等绿化苗木新品种种植,进一步提升我镇绿化苗木产业发展水平。二是重点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南方绿博会,加快规划绿博园成为国家4A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利用农业休闲观光优势,开发古镇旅游线路,推动我镇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同时,继续全力筹办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全力做好“中国南方绿化苗木示范基地”的各项申报和建设工作,三是设立专项奖励扶持基金,大力扶持古镇园林企业做大做强及推动农民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开展,鼓励在本镇注册、经营的园林工程公司上等级资质及培养和引进绿色产业专业技能人才,为我镇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2、高度重视农村平衡发展。一是继续坚持“利益向下”原则,加大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升古镇、镇南片的发展水平,加快海洲村的发展步伐,努力推进曹步片发展。二是进一步鼓励各村发展标准化工业厂房出租,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优惠幅度,同时还将农村兴建标准化工业厂房与发展房地产、商铺和财政返还等实行关联推进,全力推动村集体加快兴建标准化工业厂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村务和财务规范管理,强化对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重点完善和深化“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深入推广“阳光村务”,加快实施村级重要事项管理手册,建立农村资产动态监管信息平台,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镇村经营性项目合同签订等制度,为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民生和平安工作,提升 “和谐平安灯都”建设水平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文明古镇。大力弘扬“勤俭、拼搏、创新、奉献”的古镇精神,坚持不懈地向全社会,尤其向下一代灌输,逐步培养与“中国灯饰之都”相适应的现代文明灯都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和提升志愿服务理念和慈善理念,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社会氛围和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建设文明和谐环境。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弘扬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提升全民知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以创新为荣的良好风气,形成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浓厚氛围。同时,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文化设施网络和文化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机关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和节日文化,弘扬饮食、曲艺、武术、书画、舞狮、舞龙等传统文化,打造深厚新颖、高雅脱俗的灯都文化品牌,为推动古镇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持。2、坚持改善民生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合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四名”工程,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水平。重点引进12家优质的民办学校,增加外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渠道;坚持人才强镇战略,积极发展成人职业学校,建立劳动者学有所教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培养各类灯饰专业人才、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队伍。二是进一步完善“一免两保”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制定实施办法,探索推进外来员工享受我镇重大疾病救助等社会福利工作。认真落实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政策,积极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问题,保障教育公平。拓宽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成立镇慈善基金会,规范各村发展扶贫助困慈善基金,做好低收入家庭和临时困难救济对象的救助工作,切实解决特困户及困难群众生活、就医、法律援助等问题。三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启动新古镇医院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完善全民健康档案。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优化、整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加强社区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加强传染病防控,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建立面向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五是继续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开展创“两无”村活动比例要达50%以上,稳定低生育水平。六是切实做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落实专项资金财政,全面完成陆丰县甲东镇扶贫任务。3、建设“平安古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内坚决摘掉“全省治安复杂地区”这帽子。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黑恶势力,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实施科技强警目标,全面推进各村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监管能力。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领域的专项治理,加大基础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