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一项制度设计理念模型贺夏蓉.doc_第1页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一项制度设计理念模型贺夏蓉.doc_第2页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一项制度设计理念模型贺夏蓉.doc_第3页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一项制度设计理念模型贺夏蓉.doc_第4页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一项制度设计理念模型贺夏蓉.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反腐倡廉理论征文,优秀奖 2013-12-19 来源:国家风尚网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理论征文制度警觉性与“一把手”权力匹配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一项制度设计理念模型贺夏蓉 作者简介:贺夏蓉(1972),女,湖南永州人,社会学博士后,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科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廉政文化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科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廉政文化与廉政政策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阐释了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一项制度设计理论模型,即制度警觉性与“一把手”权力匹配之间的关系和设定,指出制度警觉性是遏制“一把手”权力腐败的必要条件,两者之间不仅需要实现强度与方向两个属性维度的匹配,而且要考虑动态性的匹配,其条件是在“一把手”腐败的“机会之窗”从开启到关闭的任一期间内,随机出现的权力运行点必须落在制度警觉性区域之内。关键词:“一把手”监督;制度警觉性;腐败机会;权力匹配制度警觉性与权力匹配是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不可或缺的一个技术环节,同时更是一个前沿的理论问题。以往的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和原因导致“一把手”腐败 参见乔德福:治理“一把手”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但笔者认为,监督制度有无警觉性是对“一把手”腐败能否得到有效遏制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将“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必要条件。权力的运行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动态的过程,而制度是相对稳定和静态的,将“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制度如何以静制动?制度警觉性是指制度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具有预警性和非人为干预性。也就是说,当“一把手”的权力一旦在制度的笼子外运行,制度能发挥预警和干预的功能,导致“一把手”权力的制度外运行遭受阻滞。制度警觉性越高,权力在制度的笼子外运行的概率就越低,可以说,制度有无警觉性是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制度设计理念的关键因素,是将“一把手”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制度警觉性与权力匹配的设定问题却一直被研究者们所忽略,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是一个空白。一、制度警觉性的前提假设和基本参数制度警觉性是一个向量,从属性维度上来说,它包括方向属性维度和强度属性维度两个方面。制度警觉性首先是有方向性的,它指向 对“一把手”多个权力领域的监督问题;其次,制度警觉性在不同的指向领域,其强度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得到关于制度警觉性的一个假设1:制度警觉性是个矢量,包括警觉方向和警觉强度。对“一把手”监督的制度警觉性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一组矢量的集合。由此,可以把这个集合所围成的区域定义为制度警觉性区域,其边界定义为制度警觉性边界。可以用集合DA和Ab来分别表示制度警觉性区域和制度警觉性边界这两个概念,用Ai和As来分别表示制度警觉性所指向的“一把手”不同权力领域及其强度。 BYGRAVE W D. Syndicated Investments by Venture Capital Firms: A Network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7, 2(2): 139154关于“一把手”腐败的属性维度,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加以关注。笔者认为,“一把手”腐败同样是个双属性维度的变量,其维度包括腐败存在的制度领域和“一把手”自身对腐败的可识、可控程度。其中,后者与其类型和结构特征有关,对于腐败机会的结构特征,目前已经存在大量的研究,有学者总结概括了一个评价腐败机会的框架,从“认知错位、依附心理、关系错杂、暗箱操作、机制滞后” 黄军昌:一把手监督难的破解之策J,领导科学,2011年第5期。等方面对“一把手”腐败的结构特征进行描述。更多的学者从权力过度集中、监督主体缺失、监督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寻求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参见过勇:完善中国反腐败体制和机制的几点建议J,理论参考,2011年第7期。,认为“必须以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为重点,以制约权力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 侯长安: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13年第12期。笔者赞同这些观点,但正是这些体制机制的复杂原因,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更应从制度的微观理念层面寻找新的思路。“一把手”腐败机会是随机出现的,而且该机会是个双属性的变量,我们可以将“一把手”具有不同权力领域内的和不同可识别程度的所有腐败机会定义为一个腐败机会平面(PO),而“一把手”的腐败机会则是随机出现在机会平面上的点。由此,可以得到关于遏制“一把手”腐败的假设,即假设2,“一把手”腐败是机会平面PO上随机出现的点。 二、制度警觉性与“一把手”权力匹配的条件从权力匹配的视角来探究对“一把手”监督的机理,纪检监察机关所能发现的腐败机会必须在方向与强度两个属性方面与制度警觉性相匹配:第一,遏制“一把手”腐败存在的领域必须与制度警觉性所指向的权力领域相匹配;第二,对“一把手”腐败的可识别程度必须与制度警觉性的强度相匹配。对“一把手”监督,即发现“一把手”腐败机会的条件如下:Ai= Oi,AsOs。由假设2,“一把手”腐败是机会平面上随机出现的点,那么发现“一把手”腐败或权力滥用的条件点必须落在制度警觉性区域之内,即OXDA, 由以上分析,可以提出一个定理1:如果“一把手”的权力滥用是随机出现的点,那么落在制度警觉性区域内的机会点是可以被制度发现的,而落在区域外的机会点是不能被发现的。也就是说,制度警觉性指向的对象是“一把手”腐败的机会,那么制度警觉性区域则与腐败机会平面上的某区域形成映射(或投影)。可以这样理解,在三维数学空间中,制度警觉性区域和“一把手”腐败(权力滥用)的机会平面是面积不同但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因此,该定理1中所说腐败机会点落在制度警觉性区域内(外)是指可能的腐败机会点的映射落于制度警觉性区域内(外),或是制度警觉性在腐败机会平面上的投影包含(不包含)机会点。由此,可得到一个推论1:增大制度警觉性区域的面积SDA,可以增大对“一把手”腐败机会发现的概率pO。由假设2,腐败机会是机会平面上随机出现的点,那么根据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有:当腐败机会随机出现在机会平面PO的某区域DO;则pO=SDASDO,那么当SDO保持不变时,增大SDA,可以增大pO,即有d(pO)d(SDA)0。三、动态视角下的“一把手“权力匹配以上的研究是静态条件下的,还没有考虑制度警觉性和“一把手”腐败机会的动态变化过程。笔者认为,制度警觉性还应具有动态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制度从开始警觉到警觉消失是一个类似于生命周期的过程,包括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第二,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制度警觉性边界又是动态变化的,这与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相关。也就是说,制度警觉性的强度和边界都是时间t的函数。“一把手”腐败机会是一个开始时未成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成熟的过程,因此腐败机会也是时间的函数。TIMMONS认为,一个腐败机会“其特征是具有吸引力、持久性和适时性,并且伴随着可以为购买者或者使用者创造或增加使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LOCKETT A, WRIGHT M. The Syndication of Private Equity: Evidence from the UK Venture Capital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1999,1(4): 303324.,其中,适时性是腐败机会非常关键的一个自然属性。一个腐败机会通常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机会的出现在其存在的领域中有一定的时间长度,因此,存在着一个“机会之窗”。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变化以不同的速度增长,在权力资源与资本市场扩展到足够大的程度并形成一定结构时,“一把手”腐败的“机会之窗”就打开了;当对 “一把手”腐败机会处于制度警觉区域之内时,腐败的“机会之窗”就开始关闭。由于制度警觉性和腐败机会都是变化的,那么,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需要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匹配,才可能成功地发现、控制或降低“一把手”腐败的机会。假设腐败的“机会之窗”开启的时刻为t1,关闭的时刻为t2,那么机会发现的条件为:Ai(t) = Oi(t),As(t)Os(t),tt1,t2。由此,可以得到下面的推论2:在tt1,t2时期内,虽然制度警觉性与“一把手”腐败机会都在不断地变化,但能被发现的机会点必然落在制度警觉性区域之内。另外,关于对“一把手”权力滥用机会发现过程中制度警觉性与权力匹配的条件,需要补充说明以下两点:第一,上文所给出的匹配条件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对“一把手”腐败机会的发现必须实现制度警觉性和权力的匹配,这是对“一把手”监督,亦即对其腐败机会发现的前提,但仅仅具有匹配关系却未必一定可以发现其腐败的机会。正如前文所述,制度警觉性虽然是对“一把手”腐败机会发现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但并非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事实上,对“一把手”监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实现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到定理2:制度警觉性与权力的匹配是对“一把手”腐败机会发现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第二,上文所给出的匹配模型是适合于单个“一把手”监督的一般性的通用规则,但对不同的“一把手”,对发现其腐败机会的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一把手”具有不同的个人特质、偏好以及处于不同的权力生态环境中,因此,对“一把手”监督的制度警觉性具有不同的方向和强度,即对“一把手”监督的制度警觉性区域的形状是不同的。四、结语与讨论本文对制度警觉性和“一把手”权力匹配的制度设计理念进行了模型探讨:一是提出制度警觉性和“一把手”权力的相互匹配是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所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其腐败机会发现、控制的降低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二是给出了制度警觉性和“一把手”权力的匹配条件,指出两者之间不仅需要实现强度与方向两个属性维度的匹配,还要考虑动态性的匹配,其条件是在“一把手”腐败的“机会之窗”从开启到关闭的期间内,随机出现的机会点必须落在制度警觉性区域之内。一言蔽之,制度警觉性和“一把手”权力之间的匹配是制度警觉性影响腐败机会发现途径的相关理论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在该理论的研究上尚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对该研究领域所涉及的研究变量的概念、内涵以及标识做了规范的界定和描述,并提出了几个相关命题。但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从研究内容上看,本文仅仅研究了制度警觉性与“一把手”腐败机会发现途径的的一个环节,对于腐败机会发现过程中的其他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未深入探讨。对于制度警觉性和权力匹配这一环节,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