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构对扭转不规则控制方法的讨论.doc_第1页
关于结构对扭转不规则控制方法的讨论.doc_第2页
关于结构对扭转不规则控制方法的讨论.doc_第3页
关于结构对扭转不规则控制方法的讨论.doc_第4页
关于结构对扭转不规则控制方法的讨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结构对扭转不规则控制方法的讨论摘要:这几年伴随着苏州经济的腾飞,在市区,园区,以及新区你都能看到很多形状各异的高楼大厦在不断的拔地而起。可是建筑外形越复杂,平面凹凸越严重,那对于建筑本身的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条件也就越严格。可是做设计的都知道,在抗震规范要求:一方面要求结构布置规则、对称,关键是要求平面布置刚度均匀,减少扭转。另一方面要求加强结构的抗扭刚度和抗扭承载力。可是对于那些平面凹凸不规则,竖向刚度不规则的结构很难满足这些要求,因此这就给我们设计者带来很多矛盾,即要满足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建筑的外观可行性,在日常设计中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就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关键词:刚度比 周期比 位移比 剪重比 关于结构对扭转不规则的控制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控制:一,刚度比的控制:体现结构整体上下匀称度的指标。二,周期比的控制:体现抗扭刚度的大小,不至结构地震时轻易产生扭 转破坏。 三,位移比的控制:扭转不规则时的一控制参数,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四,剪重比的控制:保证结构有足够的抗剪能力(与抗震影响系数有内在联系),不至太脆弱。以下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刚度比的控制规范要求结构各层之间的刚度比,并根据刚度比对地震力进行放大。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直观的来说,层刚度比的概念用来体现结构整体的上下匀称度。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转换层结构按照“高规”要求计算转换层上下几层的层刚度比,一般取转换层上下等高的层数计算。层刚度作为该层是否为薄弱层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结构的薄弱层,规范要求其地震剪力放大1.15,这里程序将由用户自行控制。当采用第3种层刚度的计算方式时,如果结构平面中的洞口较多,这样会造成楼层平均位移的计算误差增加,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层刚度。选择剪切、剪弯层刚度时,程序默认楼层为刚性楼板。因此合理设计结构楼层各层之间的刚度比是结构整体设计的第一环节。周期比控制周期比: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侧振周期的比值。规范规定:T扭/T10.9(A级高度),T扭/T10.85(B级高度)。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所以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总之,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主要为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复杂结构的周期比控制。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如果上部没有连接,应该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如果上部有连接,验算方法尚不清楚。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和特殊的工业建筑,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当高层建筑楼层开洞口较复杂,或为错层结构时,结构往往会产生局部振动,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以过滤局部振动产生的周期。对于一些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接近限值)建筑,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来调整:(1)提高抗扭刚度,使扭转周期减小。主要方法有加强结构周边刚度:a在四周布置剪力墙,b增加周边剪力墙的长度,c增加周边剪力墙的厚度,d增加周边剪力墙连梁的高度(有降低剪力墙的延性的隐患),或框架梁的高度,e在结构凹槽部位增加拉梁或连接板。(2)降低结构的平移刚度,使平移周期增大。前提是原来结构的刚度很大,层间侧移值远小于限值,剪重比远大于规范规定。主要方法是:a在结构内部减少剪力墙的布置,b在内部剪力墙上开结构洞口或增大洞口的高度,宽度。位移比控制位移比: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与本楼层平均值的比值。位移比的大小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它是考察刚心与质心的相对位置,是度量结构是否规则、对称,刚度分布是否均匀的方法。抗规第3.4.3.1条规定: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高规的4.3.5条规定,在考虑质量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可是,我们在设计时,常常会遇见有些规则结构位移比超过要求应许值的情况:(1)规则且刚度布置均匀的结构也可能不满足位移比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增加附加偏心距。(2)长条形建筑结构位移比很容易超过规定限值。因为长度越长,附加偏心距越大。(3)周期比对位移比有影响。周期比越大,位移比越难满足。周期比越小,位移比容易满足。所以提高抗扭刚度是概念设计中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复杂结构的位移控制,如坡屋顶层、体育馆、看台、工业建筑等,这些结构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本层根本没有楼板,此时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分析严重失真,位移比也没有意义。所以这类结构可以通过位移的“详细输出”或观察结构的变形示意图,来考察结构的扭转效应。对于错层结构或带有夹层的结构,这类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当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后,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的约束,如果越层柱很多,计算失真。总之,结构位移特征的计算模型之合理性,应根据结构的实际出发,对复杂结构应采用多种手段。剪重比控制控制剪重比,是要求结构承担足够的地震作用,设计时不能小于规范的要求。剪重比与地震影响系数由内在联系:=0.2max。剪重比是反映地震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由“有效质量系数”来控制,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时,可以认为地震作用满足规范要求,此时,再考察结构的剪重比是否合适,否则应修改结构布置、增加结构刚度,使计算的剪重比能自然满足规范要求。 “有效质量系数”与“振型数”有关,如果“有效质量系数”不满足90%,则可以通过增加振型数来满足。剪重比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规范之所以规定剪重比,主要是因为长期作用下,地震影响系数下降较快,由此计算出来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下的地面加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但采用振型分解法时无法对此作出准确的计算。因此,出于安全考虑,规范规定了各楼层水平地震力的最小值,该值如果不满足要求,则说明结构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薄弱部位,必须进行调整。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对剪重比的控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