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指南及实施细则.doc_第1页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指南及实施细则.doc_第2页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指南及实施细则.doc_第3页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指南及实施细则.doc_第4页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指南及实施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定评审机构编号:TSZP44002-2007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指南及实施细则(2008-0版)编 制:审 核: 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二OO八年六月一日目 录第一章 总则 (2)第二章 鉴定评审工作准备 (2)第三章 鉴定评审内容 (3)第四章 鉴定评审程序 (4)第五章 鉴定评审意见和鉴定评审报告 (6)第六章 换证鉴定评审 (7)第七章 附 则 (8)附件 1 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 (9)附件 2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现场鉴定评审通知(10)附件3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细则(11)附件4 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19)附件 5 特种设备设计许可鉴定评审报告(另附)19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指南及实施细则 TSZP44002-2007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指南及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工作,根据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以下简称许可规则)以及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以下简称管理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对D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申请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的鉴定评审工作。第三条 申请单位应当约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工作。第四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根据申请单位的约请,按鉴定评审要求制订鉴定评审计划,组织鉴定评审组。第五条 鉴定评审机构及鉴定评审人员应遵守管理规则规定的评审纪律。第六条 申请单位应当向鉴定评审人员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对鉴定评审机构和鉴定评审人员在鉴定评审工作中违背管理规则的行为,申请单位有权向有关机关投诉;对评审结论有异议的,有权向评审机构主管部门进行申诉。第二章 鉴定评审工作准备第七条 申请单位在许可申请被受理后,可以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评审。但在约请前,应当按照许可规则的有关规定,认真进行自查,提出自查综合报告。按照规定需要进行试设计的,应当进行一定数量、类别的试设计工作。第八条 申请单位在约请鉴定评审机构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 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申请书(已经受理的);(二) 已经获得的其他认证或认可证书(复印件);(三) 自查综合报告;(四) 典型压力容器设计名称以及相关参数和规格;(五) 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见附件1);(六) 其他必要的补充资料。第九条 鉴定评审机构若接受申请单位的约请,应当向申请单位提供鉴定评审指南。鉴定评审机构若不接受约请,应当在约请函上签署意见说明原因,并且在收到约请函的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单位,退回其提交的申请资料。第十条 鉴定评审机构接受申请单位的约请后,应当认真审查申请单位的申请资料和自查综合报告,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鉴定评审的工作日程安排,成立鉴定评审组,并且与申请单位商定具体的鉴定评审日期,所商定的日期应当确保鉴定评审机构在接受约请后3个月内完成现场鉴定评审工作。因为申请单位自身原因或者战争、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造成的鉴定评审迟延,不受上述期限限制。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实施鉴定评审工作7日前向申请单位寄发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通知(见附件2),并且报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审批部门)和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部门和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派代表对鉴定评审工作进行现场监督。第十一条 根据申请单位的具体情况,鉴定评审机构派出鉴定评审组。鉴定评审组由3至5人组成。鉴定评审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鉴定评审员资格(其中至少1名评审员具备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资格),鉴定评审人员的专业应当满足鉴定评审工作的要求,并且根据专业合理分工,承担分组鉴定评审任务。第十二条 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对鉴定评审组的工作质量负责,并且向鉴定评审机构报告工作。第十三条 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在鉴定评审工作开始前,向鉴定评审组成员介绍申请单位情况和鉴定评审计划,提出鉴定评审工作要求。第三章 鉴定评审内容第十四条 鉴定评审组按照许可规则的要求对申请单位进行设计现场评审。鉴定评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 确认申请单位相关资质;(二) 检查设计工作条件、场地和完成设备,计算机及软件的配备与应用;(三) 检查设计人员的资格和设计技术力量的配备;(四) 审查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五) 审查设计水平和设计图质量;(六) 必要时检查已经竣工投产或者在制压力容器的设计质量;(七) 检查法规的执行情况;(八) 检查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已经取得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的单位申请增项时,鉴定评审组应当对符合所增加的压力容器设计级别条件的设计项目进行设计(试设计)质量评审。具体的鉴定评审要点见附件3。第四章 鉴定评审程序第十五条 鉴定评审一般包括预备会议、首次会议、设计现场检查、专业考试、设计文件答辩、在制压力容器现场检查(必要时)、审查资料、鉴定评审组合议、交换意见和末次会议等阶段。第十六条 预备会议由鉴定评审组成员与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将鉴定评审计划与申请单位进行交流并且取得一致。第十七条 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由鉴定评审组长主持,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全体压力容器设计人员和鉴定评审组成员参加。第十八条 首次会议的一般程序如下:(一)鉴定评审组长介绍鉴定评审组成员、鉴定评审工作安排、内容和要求、评审纪律、公正性承诺以及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二)申请单位领导介绍企业概况;(三)申请单位设计技术负责人汇报压力容器设计自查综合报告。(监察机构派代表参加的,还应请代表讲话)第十九条 设计现场检查范围包括与压力容器设计有关的部门、场所、设施,设计技术档案室、计算机中心(室)、设计文件完成部门等。第二十条 对申请单位设计人员和校核人员进行专业考试(80%以上人员参加),在申报的设计图中至少对2套设计文件进行答辩,全体压力容器设计人员参加。第二十一条 必要时鉴定评审组可以到制造现场对申请单位申报的设计项目进行检查。第二十二条 鉴定评审组分为设计文件评审组和设计管理评审组分别进行鉴定评审,申请单位相关责任人员应当配合鉴定评审,并且安排联络人员与鉴定评审组保持联系。第二十三条 鉴定评审人员在分组鉴定评审时,应当认真听取申请单位有关人员的说明,认真审阅提供的相关见证资料,进行专业考试和答辩,如实记录鉴定评审情况,并且就相关问题做出客观判断和正确结论。鉴定评审记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对资质等的确认;(二)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对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定人员、审核人员、校核人员、设计人员的确认;(三)设计必需的工作条件、场地和完成设备检查,对计算机、软件的配备及其状况等的确认;(四)质量管理体系情况,包括文件和实施等的审查;(五)设计质量和设计标准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申报设计文件和抽查受检管道的设计质量概况、设计人员、校核人员专业考试和设计人员设计文件答辩、管道运行现场检查等;(六)持证期间法规执行情况,包括资质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接受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等审查。鉴定评审每项记录必须记载审查情况和结论意见,并且由鉴定评审人员签字。第二十四条 分组鉴定评审结束后,鉴定评审组应当进行合议,讨论并且汇总鉴定评审意见。如果个别成员有保留意见,必须在鉴定评审记录中记载。第二十五条 与申请单位负责人交换意见时,鉴定评审组应当向申请单位说明鉴定评审意见和建议,并且征求意见。如果申请单位的鉴定评审意见为基本具备或者不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时,鉴定评审组应当与其签署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见附件4),并且得到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签字确认。第二十六条 末次会议的一般程序如下:(一)鉴定评审组长再次告知申请单位的申诉权利,宣布鉴定评审意见;(二)申请单位负责人讲话。(监察机构派代表参加的,还应请代表讲话)第五章 鉴定评审意见和鉴定评审报告第二十七条 鉴定评审组应当按照设计现场评审的结果,对申请单位的基本条件和设计质量是否符合许可规则的规定提出鉴定评审意见,出具鉴定评审报告。第二十八条 鉴定评审报告(见附件5)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鉴定评审结论报告,包括申请单位全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法定代表人、受理编号、受理机关、受理日期、约请鉴定评审时间、鉴定评审机构名称、鉴定评审时间、受理的设计许可项目级别与类别、鉴定评审意见、鉴定评审结论等;(二)现场鉴定评审报告,包括鉴定评审依据、鉴定评审程序、鉴定评审内容、鉴定评审组评价意见(申请单位基本条件、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设计质量等方面鉴定评审)、鉴定评审意见及附件等;(三)记载鉴定评审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和建议的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四)申请单位的整改报告和鉴定评审组的整改情况确认报告等;(五)申请单位的综合自查报告。第二十九条 当申请单位被受理的压力容器设计许可级别、级别中有某类别或者级别不符合许可规则规定时,鉴定评审报告中应当就是否取消该类别或者该级别压力容器设计许可提出意见。第三十条 鉴定评审组依据许可规则的规定,提出具备、基本具备条件或者不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鉴定评审意见。第三十一条 鉴定评审意见为基本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申请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中提出的问题制订整改计划并且组织实施和验证,确认整改完成后,书面报告鉴定评审机构。 第三十二条 鉴定评审机构接到申请单位的整改报告后,由鉴定评审组对整改报告进行核实并且提出整改确认报告,必要时在取得鉴定评审机构同意后,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确认。进行现场确认时,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报告审批部门,审批部门可以派代表参加现场检查确认。第三十三条 鉴定评审组完成对申请单位整改情况的确认后,应当按照本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形成的鉴定评审报告,经鉴定评审机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送审批部门。第六章 换证鉴定评审第三十四条 换证鉴定评审的鉴定评审程序按本细则第四章规定进行。鉴定评审机构在进行换证鉴定评审时,按第十条的要求,将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通知报送受理机关和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部门和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派代表对换证鉴定评审工作进行监督。第三十五条 换证鉴定评审时,除按第三章内容进行鉴定评审外,鉴定评审组应当审查申请单位持证期间历次颁布实施的压力容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抽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和有代表性的压力容器工程设计文件(至少每个级别二套)。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基本条件在持证期间是否持续满足许可规则的要求;(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历次颁布和现行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否持续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法规和设计质量管理的要求;(三)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得到有效实施;(四)工程设计文件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五)持证期间有否因为设计质量原因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如果发生过重大事故,应当检查申请单位设计事故档案记录,核实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情况,重点检查薄弱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 (六)持证期间是否严格遵守有关法规的要求,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地址改变其设计许可证变更情况,设计单位技术责任人变更任命情况,质量手册修订、改版情况,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日常监督管理情况,是否有超范围设计情况,是否有涂改、伪造、转让或者出卖设计许可证的情况; (七)核实申请单位在持证期间的压力容器设计业绩,其完成的压力容器设计应当覆盖设计许可证规定的级别、类别。 第三十六条 换证鉴定评审结束后,换证鉴定评审组应当根据本细则第三十条的规定,就申请单位是否具备压力容器设计换证资格提出鉴定评审意见,出具鉴定评审报告。第三十七条 换证鉴定评审意见为基本具备压力容器设计换证资格的,申请单位应当在申请有效期内对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验证,形成书面整改报告提交鉴定评审组。鉴定评审组应当按照本细则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要求,对整改情况进行核查确认,必要时进行现场确认,提出整改确认报告,并且将其纳入鉴定评审报告,经鉴定评审机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送审批部门。第三十八条 申请换证单位被受理的压力容器设计许可级别、类别中如果有某类别或者级别品种不具备压力容器设计换证资格或者申请单位设计的压力容器曾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鉴定评审报告中应当就是否取消该级别或者该类别品种压力容器设计许可提出意见。第三十九条 换证鉴定评审报告按照本细则第五章实施。第四十条 在换证申请同时申请增项并且被受理时,增项鉴定评审可以与换证鉴定评审同时进行。但必须按许可规则的规定提交有关增项试设计资料。第七章 附 则第四十一条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妥善保存鉴定评审档案,鉴定评审档案保存期不少于5年,并且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第四十三条 申请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鉴定评审机构交纳鉴定评审费用。第四十四条 本指南由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指南及相应细则自2008年06月01日起开始施行。附件1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 :我单位的D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申请已经被受理,申请受理号为 。现特约请进行鉴定评审,请给予安排。约请安排鉴定评审日期: 年 月 日申请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邮政编码: 传真: 电子信箱: 申请单位法定代表(负责)人: 日期: (单位公章)鉴定评审机构意见:安排鉴定评审日期: 年 月 日 鉴定评审机构负责人: 日期: (机构公章)注:本约请函表一式两份,鉴定评审机构签署意见后,返回申请单位一份。附件2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现场鉴定评审通知 编号:TSSJRQ-0000 (申请单位名称) :经协商,定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对你单位进行D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现场鉴定评审,请做好有关准备。对现场鉴定评审日程安排和鉴定评审组人员组成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本通知的5个工作日内向本鉴定评审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鉴定评审机构: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 年 月 日 (机构公章)附:鉴定评审组成员名单姓名性别工作单位鉴定评审组中职务证书编号备注注:本通知一式四份,一份送申请单位,一份送审批部门,一份送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份由鉴定评审机构存档。附件3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3.1资源条件评审细则(记录)序号控制要素评审要点审查方式和实际情况审查结果及缺陷描述1法定资格营业执照应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查阅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正本; 2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在有效期内;3组织机构代码证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查阅组织机构代码证正本; 4组织机构代码证在有效期内;5许可申请受理情况许可申请书应经受理; 查阅许可申请书受理页的签署或受理文书;6许可项目许可范围应经评审组核查,并与申请单位确认;评审组应核对原许可项目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确定评审的类别;查阅许可申请书,原设计许可证,签署“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基本情况确认表”;7真实性许可申请书应真实;查阅许可申请书,结合资源条件评审,评价许可申请书是否真实;8人员条件劳动合同本控制要素所称的人员需与申请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查阅近3个月职工工资表、劳动合同;9各级设计人员专职设计人员数量5名;查阅历年各级设计人员的任命书;10审批人员数量2名;11换证期内各级设计人员的变动符合许可规则第十二条的要求;12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基本条件符合许可规则附录D的要求;查任命书,交流;13审核人员基本条件符合许可规则附录D的要求;查任命书,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专业考核合格证明文件,职称证书,学历证书等;14校核人员基本条件符合许可规则附录D的要求;查任命书,职称证书,学历证书,基础知识书面考核等;15设计人员基本条件符合许可规则附录D的要求;查任命书,职称证书,学历证书,基础知识书面考核等;16设计机构、场所有专门的设计机构、场所现场巡视;17设计装备和设计手段计算机应用应具备设计、计算、绘图用计算机;结合设计装备和设计手段台帐,现场巡视,抽查软件配置情况;18应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19应具备设计文件、图样的输出设备;20互联网应具备在互联网上传递图样和文字的硬件;21应具备在互联网上传递图样和文字的软件;22技术资料法规和标准应配备了与设计范围相适应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查阅法规标准一览表,现场巡视;23设计业绩数量及项目试设计的级别、数量满足许可规则第二十条的要求;或换证期内的设计文件应能覆盖设计许可证的设计级别;结合设计文件台帐,查阅(试)设计文件、图样;24计算机辅助设计率计算机辅助设计率100%;25计算机出图率计算机出图率100%;26许可变更当设计单位名称、产权、主要资源条件或单位地址变更时,应向省局提出变更申请;查变更情况;压力容器设计许可鉴定评审3.2质量保证体系评审细则(记录)序号控制要素评审要点审查方式和实际情况审查结果及缺陷描述1质量保证手册应当描述术语和缩写 ;查阅质量保证手册;2应当描述体系使用范围;3应当描述质量方针和目标,形成正式文件并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批准发布;5应当描述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6应当描述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7应当描述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8质量体系机构应当描述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机构查阅质量保证手册;9组织机构及职责权限应当有专门的设计机构,并规定其职责权限;查阅质量保证手册、各级(设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历次各级设计人员任命书;10文件和资料应对包括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外来文件和设计文件在内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查阅质量保证手册、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设计文件档案(含电子文档)保管管理规定、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管理规定、外来文件管理规定等,并抽查对各类文件资料控制的执行情况;11合同管理应对合同进行控制;查阅质量保证手册、合同控制程序等,并抽查合同评审记录;12设计控制应对设计过程进行控制; 查阅质量保证手册、设计工作程序、设计条件编制与审查制度、设计文件编制与审查制度、设计文件更改管理规定、设计文件复用管理规定、设计条件图(表)编写制度、设计文件签署及标准化审查制度、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等,结合设计档案抽查设计控制的情况;13持续改进应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持续改进;查阅质量保证手册、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管理评审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信息收集处理程序、纠正预防控制程序等,检查信息反馈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及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