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ppt课件_第1页
神经调节ppt课件_第2页
神经调节ppt课件_第3页
神经调节ppt课件_第4页
神经调节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反射,反射弧(组成),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神经元,细胞体 突起,树突(长)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结缔组织膜,神经,突触小体,下一个神经元胞体或 下一个神经元树突,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类型,结构基础,适宜的刺激、完整的反射弧,组成,基本方式,结构,基本单位,结构,+,种类,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神经末梢,(突触小体膜、组织液、胞体膜或树突膜),发生条件,功能,末端,+,末梢膨大,(大脑、小脑、下丘脑、脑干),(关系、神经中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分泌功能),树突,胞体,轴突,a效应器 b传出神经 c神经中枢 d突触 e传入神经 f感受器,髓鞘,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突触,神经纤维,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识别三幅图各部分的结构名称,突触的结构:,突触小泡存在于 内, 其内含有 。信息传递时,突触小泡前移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 。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 ,需消耗能量,释放后存在于 中,因此神经递质 内环境的成分。在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方式到达突触后膜,不需要 ,突触后膜上有接受信息的受体,其成分是 。突触小体内 和 等细胞器较多。,突触小体,神经递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胞吐,组织液,是,糖蛋白,高尔基体,线粒体,能量,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和调节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2.反射的概念: 在 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作出的 的应答。具有 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 反射的类型及其关系: 4.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包括 、 、 、 、 五个部分组成。 5. 反射发生的条件: 、 。 6. 反射弧的组成、各部分作用及异常分析: 7.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 8.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考点一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神经元,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内外环境变化,规律性,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条件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适宜的刺激,完整的反射弧,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分类,项目,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有,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不断增加,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条件刺激、强化)。,生来就有,后天获得,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大脑皮层,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无消退现象,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暂时的,易消退。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1.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而神经中枢是神经元细胞体聚 集在一起而完成特定功能的区域。 2.感受器指的是传入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运动神经末梢) 强调: 肌肉、腺体可作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完整的效应器还包括支 配肌肉、腺体的传出神经末梢。,反射弧的组成、各部分作用及异常分析,由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构成,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感觉神经纤维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构成,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将内外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接受神经传导的兴奋产生相应的反应,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主要在皮肤感觉器官、内脏等处,主要在周围神经系统里,在中枢神经系统里,主要在周围神经系统里,主要在肌肉、腺体等处,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结果相同,机理不同?,1.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兴奋无法传导;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2.低级神经中枢分布在脑干、脊髓灰质;高级神经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 3.骨骼肌的特性:受到刺激,能够收缩。,反射的概念界定与反射弧完整性分析,1.反射界定: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 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反射弧完整性分析: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刺激 后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或效应 器受损,刺激后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3.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 敏感性。 4.兴奋在完整的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 入,传出神经传出。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5.脊髓在反射中的作用:传导功能、反射功能。人的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都有脊髓参与。脊蛙的搔扒 反射。,1.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 2.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 3.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结构。 4.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5.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跳 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反射弧内有1个突触结构。 6.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 经元。,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实验探究: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 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 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 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 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1)请写出图中大写字母表示反射弧的各个环节。 (2)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 射属于哪类反射? (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 能否发生?为什么? (4)刺激a,A也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 射,为什么? (1)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2)由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为非条件反射。(3)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4)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1)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无法发生。 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刺激后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有感觉,但无效应。 (2)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的反应过程不叫反射。 刺激感受器,神经中枢产生感觉,但是效应器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不是反射。 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做出反应,也不是反射。,神经系统分级调节概念图,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小脑和脑干) 和 。 2.高级神经中枢与低级神经中枢的关系: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 动的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 的 调控;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脑,脊髓,最高级中枢,高级中枢,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 感知及控制机体的 活动外,还有 、 、记忆和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 的作 用以及某些种类 的合成。 2. 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与这一功能相关的大脑皮层的 特定区域称为 ,分区如下:,语言,反射,学习,思维,语言,言语区,提醒 (1)V区和视觉中枢的区别在于后者发生障碍后看不见。 (2)H区与听觉中枢的区别在于后者发生障碍后听不见。,神经递质,蛋白质,海马区(短期记忆)、新突触建立(长期记忆),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脊髓受损伤,其它部位正常,提醒 高位截瘫病人受伤部位以上感觉运动都正常,但受伤部位以下无感觉,但低级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仍存在。,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下面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那么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 (用字母表示)。 (2)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其过程是 (用字母表示)。 (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abcde,ghcde,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的传递 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等)或细胞感受 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2.两者比较,外界刺激,相对静止,显著活跃,方式,项目,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局部电流(电信号),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通过神经递质,双向传导,单向传递,(1)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 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 (4)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生物体内) 1.静息电位的形成未受刺激时 2.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时兴奋产生,电荷分布: 机理: 结构基础:,电荷分布: 机理: 结构基础:,3.兴奋的传导:,传导形式: 传导过程: 传导特点:,(1)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2)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内负外正,K+外流(协助扩散),K+通道开放,内正外负,Na+内流(协助扩散),Na+通道开放,局部电流(电信号),单向传导,结论:,传导形式: 传导过程: 传导特点:,(4)兴奋的传导(离体的神经纤维),(1)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 (2)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中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3)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4)兴奋产生的基础是细胞膜内外Na+和K+分布不均匀。 (5)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 经元,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6)只有组织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才能说组织兴奋。神经细胞、 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局部电流(电信号),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双向传导,归 纳 总 结,(1)图中兴奋部位是 (用字母表示)。 (2)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 。 (3)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局部电流方向,AC和AB,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2.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膜电位变化的测量,细胞外记录是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同时置于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记录的是两电极下方细胞膜之间的电位差,通过兴奋和未兴奋部位间的电位差变化间接地反映兴奋时膜外的电位变化特征。细胞内记录是将记录仪上的一个电极(电极1)插入细胞内,另一个电极(电极2)放在细胞膜表面,记录的是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若令细胞膜表面的电位为0(将细胞外的电极2接地),则静息电位应为负值,当给神经一个刺激时,被刺激部位产生兴奋,兴奋可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电极1处,引起其兴奋,膜内电位负值会逐渐减小,最后可变为正值。其膜内电位变为正,随后膜内电位恢复到静息水平。此过程直接地反映了兴奋时膜内电位的实质性变化特征。,1.该曲线表示膜内外两侧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协助扩 散,不耗能)。 3.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协助扩散,不耗能)。 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协助扩散,不耗 能)。 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逆 浓度梯度,耗能),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最初静息水平。,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a点 电位,外 内 ,此时 通道开放; b点0电位, 电位形成过程中, 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 通道继续开放; cd段 恢复; de段静息电位。,思考电位变化机理并分析下列相关曲线。 (1)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曲线图:,如图1是将神经电位测量仪的A、B电极均置于膜外,在箭头外施加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差变化曲线如图2。 ab段兴奋传至 电极时,膜外电位由 逐渐变 为 ,而 电极处仍为 。 bc段兴奋传至 。 cd段兴奋传至 电极时,膜外电位由 逐渐变 为 ,而 电极处恢复为 。,A,正电位,负电位,B,正电位,AB两电极之间,B,正电位,负电位,A,正电位,(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的结构: 2.传递的过程: 3.传递的方向: 4.信号的转换:,突触,单向传递(原因),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结论:兴奋在神经元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提醒:1.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3.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要时间的长短。 4.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是突触的一部分。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而突触的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受体,3.观察右图兴奋传递的图示,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充相关结构的名称。 (2)写出兴奋传递的过程:,轴突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3)据图探究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 组成上的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 ,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 。 信号转变的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 ;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 。,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1.神经递质存在于 中; 2.产生有关的细胞器 ; 3.释放的结构 ,释放的方式是 ,此过程 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4.神经递质的受体: ; 5.神经递质的作用: ; 6.神经递质的种类: ; 7.神经递质的去向: 。 8.递质移动方向: 。 9.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 或者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相关问题,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突触前膜,胞吐(耗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 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或突触小体内),兴奋性递质: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抑制性递质: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Cl-进入细胞内,强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使得神经难以产生兴奋。,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1)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 (2)图乙中与为突触前神经元还是突触后神经元?判断依据是什么?兴奋的传导方向如何? (3)图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2)图乙中为突触后神经元,为突触前神经元,判断的依据是内有突触小泡,的细胞膜上有递质受体;兴奋的传导方向为。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为双向传导,而在突触处为单向传递,因此D所示符合题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一、突触的类型: 1.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类型: 。 2.效应器中形成的突触类型: 。 二、传递过程和特点: 1.过程: 2.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1)突触小体: 。 (2)突触后膜: 。 (3)突触: 。 3.如何判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哪种? 4.不同神经递质的受体是否相同?如果某种药物与某种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会对兴奋的传递造成怎样的影响? 5.兴奋的突触传递一定是单向传递的吗?为什么? 6.经过突触传递后,下一个神经元一定产生兴奋吗?为什么? 7.如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又会对兴奋的传递产生怎样的影响?,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树突型,3.如何判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哪种? 含有突触小泡的一侧为突触前膜,膜表面含有受体的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 4.不同神经递质的受体是否相同?如果某种药物与某种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会对兴奋的传递造成怎样的影响? 受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的神经递质具有不同的受体;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会抑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抑制兴奋的传递。 5.兴奋的突触传递一定是单向传递的吗?为什么? 是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6.经过突触传递后,下一个神经元一定产生兴奋吗?为什么? 不一定,因为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7.如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又会对兴奋的传递产生怎样的影响?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1.该曲线表示膜内外两侧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协助扩 散,不耗能)。 3.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协助扩散,不耗能)。 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协助扩散,不耗 能)。 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逆 浓度梯度,耗能),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最初静息水平。,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测静息电位),如图1是将神经电位测量仪的A、B电极均置于膜外,在箭头外施加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差变化曲线如图2。 ab段兴奋传至 电极时,膜外电位由 逐渐变 为 ,而 电极处仍为 。 bc段兴奋传至 。 cd段兴奋传至 电极时,膜外电位由 逐渐变 为 ,而 电极处恢复为 。,A,正电位,负电位,B,正电位,AB两电极之间,B,正电位,负电位,A,正电位,(测动作电位),多个突触联系图解分析 (1)图示: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 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 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 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 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 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 类似。 (2)解读:a.图中共有 个神经元, 个突触。 b.B处为 ,应包括 。 c.刺激B处的骨骼肌,A处 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原因是由 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 。 d.刺激A处,在C处 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具体途径是 。,突触,3,3,效应器,不能,不能逆向传导,可以,A神经元神经元C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的判断与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 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移走。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 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 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原因: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2008江苏14)-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A,关于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1.在神经纤维上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 的偏转。 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突触)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 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 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 只发生一次偏转。,兴奋,电刺激,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拓展归纳,1.判断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的方向要比较与电流计两极相连的神经膜电位情况:电位相同 指针不偏转;电位不同 指针偏转1次。 2.判断指针偏转次数要判断与电流计两极相连的神经膜兴奋情况:两处神经膜都不兴奋 指针偏转0次;两处神经膜同步兴奋 指针偏转0次;两处神经膜不同步兴奋 指针偏转2次;只有一处兴奋 指针偏转1次。,电流表偏转问题探讨 1.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a点,b点 ,d点 ,电流表指针发生 次方向 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 ,电流表指针 。 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点先兴奋,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 。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 点,此点不兴奋,d点 ,电流表指针 。,1.验证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步骤: 。 结果和结论: 。 2.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步骤: 。 结果和结论: 。,“探究或验证兴奋的传导方向实验”,电刺激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证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先电刺激处,测量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刺激处,测量处有无电位变化,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方法规律 (1)常用实验器具电刺激设备、电流计(或电位测量仪)。 (2)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在A处刺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通过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向。 (3)探究性还是验证性实验 探究或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若验证性实验结论按课本上描述: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若为探究性实验,则需分情况讨论:双向、单向中AB、单向中BA三种情况。,重点一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 例1.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1)甲图中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效应器是 (填序号)。效应器由 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若在甲图中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A的偏转情况是 ,电流表B的偏转情况是 ,若在甲图中的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的偏转情况分别是 。 (3)乙图中代表未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是 (填标号),形成此电荷分布的原因与 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乙图中能产生局部分电流的是 (填标号)。 (4)若丙图中释放的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 (填“兴奋”或“抑制” )。 (5)若在丙图所示的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甲图中,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但发现丙图当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量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 (填标号表示)功能。,两次偏转,方向相反,两次偏转,方向相反,A不偏转,B偏转一次,钾,抑制,审答思考 1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图甲中对应的标号)?图甲中区分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关键点是什么? 2绘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分析图,并完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分析图。,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入神经具有神经节,而传出神经没有或根据图示“ ”中的方向信息来判断。,3在甲图处给予刺激,电流表A和B的各自的两个电极接触的位点的先后电位变化情况如何?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何?(请完善下面的示意图),4形成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离子学基础是什么? 5若丙图中释放的促进Cl进入细胞,则突触后膜内外的膜电位具体表现为什么特点? 6图丙中是什么结构?其中的神经递质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呢?,外正内负,电位差更大。,前者是钠离子内流;后者是钾离子外流。,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离子通道的开放,改变突触后膜的电位,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变式拓展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有什么特点?后者的原因是什么? 2兴奋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是什么?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穿过了几层生物膜?需要载体吗?消耗能量吗? 3同一神经元末梢可同时释放抑制性递质和兴奋性递质吗?释放的递质发挥完作用后的去向如何?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吗?,前者为双向传导,后者为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电信号化学信号。0层。不需载体。消耗能量。,同一神经元末梢同时只能释放一种递质。递质发挥完作用后被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从而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构建知识网络,必背答题语句 1有刺激不一定会发生反射,其原因是: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判断有关反射和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 (1)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反射)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2012全国新课标,4C) (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而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2012重庆,5B和2011广东,4AB) (3)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2011海南,9D) (4)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2011海南,9C) (5)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 (2008广东,19改编),(),(),(),(),(),2如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2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2010江苏,13C) (2)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在1处无膜电位变化,其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2012山东,25(2) (3)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且在c中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011江苏,13D) (4)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2012浙江,4BC),(),(),(),(),(5)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但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2009江苏,2AB) (6)释放的乙酰胆碱经血液运输,导致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的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2009海南,6C和2011海南,8A) (7)如图2为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其中ac段一直在发生Na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2011浙江理综,3AB改编),(),(),(), ; 。,3.(2013年安徽30)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