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贫血 ppt课件_第1页
缺血性贫血 ppt课件_第2页
缺血性贫血 ppt课件_第3页
缺血性贫血 ppt课件_第4页
缺血性贫血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定义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这种贫血的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均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的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均降低。典型病例的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型。,二、发病情况 世界人口的10-20%患本病,亦是所有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约占50-80%。儿童、孕妇和育龄期妇女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三、铁的代谢 (一) 铁在体内的总量和分布: 分布有四种形式: 1.血红蛋白铁占总铁的67%,存在于红细胞中,每克血红蛋白中含铁3.4 mg; 2.储存铁占27%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两种形式储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的网状内皮系统中;,3、组织铁占5.9%,存在于肌红蛋白、细胞内各种酶及组织间细胞内液中,其中细胞内酶所含铁仅占全身铁的0.2%,但其功能及重要。 4、血浆铁或转运铁占0.08%。,正 常 男 性 体 内 铁 的 分 布,体内的铁大致分成两大部分: 功能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辅助因子等中所含的铁,以及血浆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等所结合的铁; 储存中铁:存在形式主要是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储网状-巨噬细胞系统中。,(二)铁的需要量: 正常人对铁的需要量因不同年龄和男女生理状态而有所差异。,正常人每日铁需要量的估计,(三)铁的来源和吸收: 人体每天所需要的铁约为2025mg,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来的铁(21mg/日)。在正常情况下,外源性铁来自食物及铁制炊具。 胎儿全部由母体提供,在非生理的情况下,大量铁可来自药物性铁和输血。,动物食物中的铁可完整地直接被吸收,吸收率约为20%; 植物中的铁多为三价,胶状的氢氧化铁(Fe3),需还原成二价的亚铁离子或与铁骜合物结合才能被吸收。吸收率约为1%-7%。其转变在胃十二指肠内。,酸性胃液能防止铁离子变成不溶于水的铁复合物,能促进铁与骜合物结合; VitC等还原剂能使高铁还原成亚铁; 蛋白分解后的氨基酸、酰胺及胺类可以形成容易溶解的亚铁骜合物; 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对铁的吸收率最高。小肠对铁的吸收速度有调节作用。,咖啡、蛋类、植物纤维素抑制铁的吸收; 茶、菠菜内含鞣酸与铁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而随粪便排出。,铁的吸收量,铁的储存消失时,红细胞生成加速,某些病理状态 如原发性血色病 肝硬变等,铁的吸收量,铁的储存过多 (血色病除外),红细胞生成减少,感染 全身营养状态不良,胃酸缺乏,(四)铁的运输:在小肠粘膜细胞内的铁(Fe2 Fe3)与血浆转铁蛋白(-球蛋白,分子量为75000-80000之间)相结合成转运铁蛋白复合体进行转运。,(五)铁的排泄: 人体每日排除铁1mg 月经失血40-80ml,失铁约20-40mg 哺乳每日从母乳中排除1mg铁。 当缺铁时,铁的排除量比正常约减少50%。,四、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摄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 (二)吸收障碍: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等可致铁吸收不良。 (三)慢性失血:最常见的原因。 (四)其他:细胞介导免疫缺陷,溶血性贫血,肾病综合征,微量元素,含铁的酶和铁依赖的酶活性降低。,五、临床表现 (一)贫血的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促 、眼花、耳鸣、纳差、失眠。 (二)上皮与粘膜的变化 毛发、皮肤、指甲(反甲或匙状甲)、口腔炎、舌炎及吞咽困难(梅核气、Plummer-Vinsons Syndrome),浅表性、萎缩性胃炎。,(三)异食癖(pica) 嗜食粘土、淀粉、冰块等。 (四)隐匿性缺铁症状 疲乏、畏寒、嗜睡、失眠、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五)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六、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 MCH27pg, MCHC 300g/L;红细胞分配宽度(RDW)15%, Ret.C正常或轻度增高;WBC 、Plt一般正常,部分减少,有出血时患者血小板数增加;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二)骨髓: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颗粒染色质微密,胞浆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直接和可靠的方法之一。,(三)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饱和度 血清铁8.95umol/L (正常20.6 9.0umol/L); 总铁结合力 64.44umol/L (正常59.1 5.4umol/L); 铁饱和度15%(正常35 15%)。 (四)血清铁蛋白的测定 能准确反应体内铁储存量的多少,其浓度很稳定,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敏感、最可靠的方法:一般降至10-20ug/L以下(正常100 60ug/L),(五)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FEP0.9umol/L 或4.5ug/g Hb时表示有缺铁的存在。 (六)其他 为明确贫血病因或找原发病所作。,七、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铁缺乏症包括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 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一 缺铁: 或称潜在缺铁期(仅体内贮存铁消耗) 1.血清铁蛋白14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小粒可染铁消失。,二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为少, 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不明显,符合一的诊断标准, 且有以下任何一条者: 1.转铁蛋白饱和度0.9mol/L 或 4.5g/g Hb。,三 缺铁性贫血: 除以上二种改变外,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依据是: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有明缺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缺铁); 3.符合缺铁和缺铁性红细胞生成中的任何二条者; 4.铁剂治疗有效。,(二)鉴别诊断: 1.铁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家族史,血片中有多数靶型红细胞可见,HbF增加,HbA2增加,血清铁、铁饱和度及骨髓铁染色增多。 2.慢性感染性贫血:血清铁降低, 总铁结合力不增高或有降低,铁饱和度正常或增高,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骨髓中铁粒 幼细胞数量减少,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好发于老年人,临床上不多见 。主要是铁利用障碍,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正常,铁饱和度增高,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中铁颗粒、铁粒幼细胞数量增高,可见到多数环铁粒幼细胞。,几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点比较,八、治疗: 原则: 1.病因治疗; 2.补充足量的铁以供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所需,并补足体内正常的铁储存量。,(一)病因治疗:尽可能除去致缺铁和贫血的原因。病因的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二)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为主要治疗措施,铁剂空腹时较易吸收,但难耐受,可加服VitC、稀盐酸、胃蛋白酶合剂,以增强铁剂吸收;口服铁剂后2-3天症状即减轻,5-10天网织红细胞反应(与治疗前血红蛋白值相关)一般增高6-8%,范围2-16%,一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每日增加0.1(与治疗前血红蛋白值相关),4-5周接近正常。,治疗三周后,无良好反应考虑: A、诊断是否正确; B、是否按医嘱服药; C、有无活动性出血; D、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E、其他慢性病(感染、胃病); F、有无甲状腺疾病; G、有无其他生长因子缺乏。 副反应:10%左右患者服后有恶心、腹 痛、腹泻、便秘,有的需中止治疗。,常用的有: 硫酸亚铁:0.3g Tid(每0.1g含元素铁20-37mg),疗程6-8周,有必要可间隔3-6个月,行第二个疗程。 富马酸铁:0.2g Tid(70mg元素铁/0.2g); 力蜚能-150:1粒qd或Bid,150mg元素铁/粒,为多糖铁复合物(Pic),易被人体同化。 中药:系天然硫酸亚铁。,2.注射铁剂:补充铁剂量为患者所需铁量加储存铁量。 副反应:5%的患者有全身反应,如头痛、头晕、面部潮红、关节肌肉疼痛及恶心等,局部有疼痛,淋巴结肿痛等反应,偶尔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注射铁剂总量计算方法: 补充铁剂量为: 患者所需计量 + 贮备铁 公 式 为: 总计量(mg)=(150-病人血红蛋白)体重(kg) 3.40.0651.5 =(150-病人血红蛋白) 体重(kg) 0.33 其中: 150 为正常人血红蛋白浓度150g/L; 3.4 为正常每1000g Hb 含铁3.4g; 0.065 为正常人每公斤体重的血量平均为 65ml; 1.5 为50%的贮备铁。,右旋糖酐铁:氢氧化铁和高分子葡聚糖复合物,每毫升含元素铁25mg,供肌注,72h吸收50-65%,每提高10g/L Hb需300mg,每日用量不超过100mg。 山梨醇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每毫升含元素铁50mg,肌注,24h吸收85%,25%可从尿中排出,每提高10g/L Hb需200-250mg,每日用量不超过100mg。,(三)其他: A:补充营养丰富的食品:营养性IDA常有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缺乏。 B:铜剂加用,铜参与铁代谢,铜兰蛋白在铁代谢中起氧化酶作用,可将Fe2-Fe3,利用铁与铁蛋白结合和运输,缺铜可影响铁的吸收和储存铁的利用。,九、预防: IDA大多可预防,主要是重视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及妇有幼保健工作,如改进婴儿的喂养,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