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各种接口规范.doc_第1页
电脑各种接口规范.doc_第2页
电脑各种接口规范.doc_第3页
电脑各种接口规范.doc_第4页
电脑各种接口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脑各种接口规范阅读提示:SATA硬盘近来已逐渐成为各种储存设备关注的焦点,取代PATA硬盘成为下一代硬盘界面的主流。连光驱界面也将在2005年之后有快速转换成SATA界面。不过,外接式的储存设备界面较常见的为USB2.0和IEEE 1394,在传输率上USB2.0最快可达480Mbps,IEEE 1394可达400Mbps。 【51CTO.com综合报道】SATA硬盘近来已逐渐成为各种储存设备关注的焦点,取代PATA硬盘成为下一代硬盘界面的主流。连光驱界面也将在2005年之后有快速转换成SATA界面。不过,外接式的储存设备界面较常见的为USB2.0和IEEE 1394,在传输率上USB2.0最快可达480Mbps,IEEE 1394可达400Mbps。但是这些接口的传输速度已经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而且不管是哪一种方法,你都必须先购买配备必要连接设备的外接盒,或直接移动硬盘产品,所以下一代外部传输接口必然会出现。那么一下代外接传输接口是什么样子的呢?传输速度是多少?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eSATA外置接口技术。那么到底什么是eSATA技术呢?我们来看一下。一、什么是eSATA接口?eSATA规范解析 虽然支持热插拨、规格更强的SATA规范已经推出了许久,但在主流市场中它一直无缘涉及移动存储市场。我们能看到的事实是:绝大部分PC系统以及零售的主板上都没有配置标准的外部SATA接口;市场上几乎买不到提供SATA外部接口的移动存储装置;如果以裸体SATA硬盘直接应用在外部,它缺少方便的电力连接装置并且本身也缺乏有效的保护,脆弱的PCB完全暴露在外面,而且由于SATA线缆只能插拔几十次,这也似乎与移动的需求并不匹配。 然而eSATA似乎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它不牵涉到底层的复杂技术,只需要完善下接口部分而已,最终的应用形式显然是需要把硬盘配置在某种盒状装置内的,虽然SATA硬盘本身支持热插拔。业界对eSATA接口的描述就是,基于标准的SATA线缆和接口,连接处加装了金属弹片来保证物理连接的稳固性,而eSATA线缆能够插拔2000次,这也为eSATA抢班夺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其实,eSATA并什么新技术eSATA实际上就是外置式SATA II规范,是业界标准接口Serial ATA(SATA)的延伸。注意eSATA是仅仅是一种扩展SATA接口,是用来连接外部而不是内部SATA设备。简单的说就是通过eSATA技术,让外部I/O接口使用SATA2功能,例如拥有eSATA接口,你可以轻松地将SATA2硬盘插到eSATA接口,而不用打开机箱更换SATA2硬盘。 SATA接口的设计仅供做为使用于系统机箱内。eSATA的出现将使得用户可以在电脑外部连接SATA硬盘而不像过去只能局限于电脑内部。当然,你也可以用USB或者火线实现这一功能,但是eSATA的却拥有极大的传输速度优势:在目前的市场上,USB2.0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80Mb/s,IEEE1394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0Mb/s。然而eSATA最高却可提供3000Mb/s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远高于USB2.0和IEEE1394,并且依然保持方便的热插拔功能,用户是不需要关机便能随时接上或移除SATA装置,十分方便。 虽eSATA2接口在理论上可以达到3Gbps的传输率,不过实际应用上,受硬盘内部传输率及主板的制约,实际数据传输可能介于1.5Gbps到3Gbps之间,但仍高于IEEE 1394、USB2.0的传输速率。 因此,快速的传输速度和方便的移动能力,在不久的将来,eSATA将取代USB2.0和IEEE 1394成为外部扩展接口的发展趋势。然而,eSATA并不是只要将一个SATA埠移到PC电脑箱后面就可以了。使用于机箱内的SATA缆线和连接器并不适合直接用于外接的方式。为确保将SATA安全地移到机箱外,并通过SATA-IO国际组织的审核,业者需要解决下列问题:?预防接头在连接时发生静电放电 ?符合FCC与CE的电磁干扰规范 ?开发强韧的缆线和连接器组件,以支持外接式储存的频繁插拔需求(典型的台式SATA只需要安装一次即可) ?外部接头需加装遮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一代的eSATA规范是由参与SATA-IO的会员厂商所拟定,而遵照规范开发方案的会员,可以使用eSATA标章做为识别。初期的外接SATA方案或许未能符合eSATA规范,而唯有取得eSATA标志认证的产品才代表其遵循最新的Serial ATA规范。 eSATA是SATA的外接式接口,但是配备更耐用的缆线和连接器。eSATA可以达到如同SATA般的传输速度,例如SATA 1.5Gb/s或SATA 3Gb/s。eSATA 3Gb/s速度同样向下兼容于1.5Gb/s,与目前台式硬盘的情况相同。由于硬盘内部的数据持续传输率已高达75MB/sec,因此USB和1394的接口速率成为外接硬盘的瓶颈。同时eSATA外设还可以在主机内部的系统崩溃后作为启动盘引导,直接将系统恢复,进一步增大其备份功能的附加值。 相比之下,现在的PC电脑不太容易从IEEE 1394或USB接口的硬盘上启动。eSATA接口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利于RAID性能的发挥,在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简称PM)的帮助下,即使其接口带宽只有1.5Gbps,也足够让2个硬盘充分施展(譬如RAID 0),而如果是3.0Gbps,则可以驱动4个硬盘而不致成为瓶颈。 要使用eSATA功能,你的PC必须拥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你的主板必须有SATA2接口,另一个就是拥有外置的eSATA转接口,比如目前华擎775XFire-eSATA主板已经整合了eSATA转接口,或你可以购买HighPoint推出外置eSATA转接口:如果你具备这两个条件,那么你只需要使用一根SATA数据将SATA接口和eSATA接口连接起来就可以你的主板实现eSATA功能。 注意:在使用eSATA功能的时候,外接硬盘需要做一定变动,那就是跳线。目前硬盘厂商的官方网站都提供了具体的跳线指南,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二、eSATA能为我们带来什么?1、提供更高性能的外接存储方案 当使用者需要高传输速率的单硬盘外接储存时,eSATA接口可提供配备?佳传输速率的外接备份方案。ESATA0拥有SATA 3Gb/s PCI HBAs、RAID和连接端口扩充器等功能,为使用者带来更优异的外接储存性能。结合多台外接式硬盘将可整合成一组超大容量的外接硬盘,并配备300MB/sec的高速传输速率;或者可以架构RAID 0、1、5或甚至3的磁盘阵列,不需使用者的操作,便可提供永不间断的数据保护。2、提供比光盘刻录更佳的数据备份方案 以光盘片备份数据既经济且简单,但是使用者必须随时记得执行备份的工作。然而,藉由eSATA接口,只需二或三块外接式硬盘,另外再添购一张适合的主机适配卡(从简易的RAID 0或1,到高端的RAID 3或5),通过映像RAID磁盘阵列或同位数据保护(parity protection),便可以支持使用者所需之数据保护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不间断的数据备援。 既有的台式SATA硬盘更可与外接eSATA硬盘结合,以提供扩充的储存容量、数据保护和性能。利用连接埠扩充器结合数台外接式eSATA硬盘,将可以达到超过200MB/sec的传输速度性能。3、更具弹性的应用方案 eSATA接口可用来设计成一台单一的储存备份系统,或者也可以组装一组高端的备份与还原系统。可以将硬盘安装于个别不同的机箱中;或者也可以安装两台或多台支持热插拔硬盘至可容纳多颗硬盘的机箱,并通过一条单一的eSATA缆线连接至主机控制器。目前至少有二家主板制造商,供应配备一组eSATA接口和USB接口与或1394b连接端口的PC主板,此外还有PCI和PCI-X HBA方案可供选择。 这些方案提供简易的安装特性及强大的性能,适合不需复杂的数据保护方案之终端使用者。此外,eSATA是一个有效率的IT备份与还原方案,中小企业的IT管理人员能够在短短数分钟内,利用一个eSATA机箱配备SATA热插拔硬盘,立刻增加500GB的储存容量至服务器中。 当储存容量接近饱和时,IT管理人员不需要关闭系统,便可以移除既有的硬盘并升级到新的500GB硬盘。主机控制器可以内建专属的处理器,而不占用服务器CPU的资源。或者,服务器的主板也可以整合两个或多个eSATA埠;如此一来,只需连接另一台eSATA硬盘或机箱就可以升级。大多数的备份与还原方案并未能解决系统停机的问题,而整合eSATA的主机方案就能做到永不停机的要求。4、更具性价比的外接储存方案 eSATA的传输速度较USB和1394b接口来得更快,在某些情形下更可以达到二倍的传输性能,不过,如果eSATA与更高端的接口相比,例如SCSI和SAS接口,又是如何呢?其差异与硬盘本身的硬件特性较为相关。例如,大多数SCSI硬盘都具备10K或15K的转速,具备更高的机械性能,而且在设计上能够承受高度撞击、震动并耐高温,以维持高性能及可靠性。 高容量的ATA硬盘、低成本的SATA与eSATA储存方案,为SCSI和SAS等高端产品,提供了低成本的替代方案。现今SATA硬盘的最大储存容量为500GB,因此,采用单一硬盘的机箱搭配eSATA接口,便可为使用者提供高达500GB的外接储存容量,或者在支持多硬盘的机箱内安装三块500GB硬盘,更可以达到1.5 TB外接储存容量。结语:eSATA的现状与未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技术还是相当有实际意义的,包括希捷在内的多家存储厂商都已经把自己的重点开始向外置式硬盘产品上转移,要知道全新的外置式eSATA传输技术可以将数据传输速度提升至现有USB2.0接口的5倍之多。 而在去年的CES2006上,全球著名的存储巨头希捷Seagate也展示其最新的eSATA按键备份系列。希捷的500GB eSATA按键备份硬盘以内置的速度(最高达300MB/秒的接口速率)提供外置的数据备份和保护,与现有的USB 2.0、1394a等外置存储解决方案相比,其速度提高了5倍之多。此款500GB eSATA硬盘将于2006年第二季度发货。此外,目前已经有部分主板具备eSATA接口,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华擎775XFire-eSATA主板。 同时,虽然eSATA在近线和离线储存领域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不过在此将着重于eSATA应用在PC、服务器、工作站,甚至笔记本的数据保护效益方面。eSATA以经济的价格,为外接储存方案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优异性能、高容量、高度保护和简易使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采用eSATA接口的外置硬盘还没有大量涌现,目前也仅有然后在跟进。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具备eSATA接口的主机还不够多之外,硬盘厂商们现有的外置硬盘和PATA接口的大容量内置硬盘产品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 换言之,eSATA外置硬盘的普及不仅需要有更多的主机支持eSATA接口,也有赖于SATA硬盘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高。客观地说,虽然某些外置硬盘(盒)厂商的eSATA产品推出已有一段时间,但eSATA要超越USB和IEEE 1394而真正成为3.5英寸外置硬盘的首选接口至少还得过一两年。 主板常用接口介绍及定义 刚接触电脑的朋友面对着计算机后背那密密麻麻的各种接口和一大把连接线往往会不知所措;接触电脑久的朋友有的时候想搞一些小点子,但常常会找不到各种接口的针脚定义;如果你有以上的经历,那么这一篇文章想必会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那就是外部接口大集合。 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现在为提高CPU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 2、空 3、GND 地端 4、5V 5、CLOCK 时钟 6 空(仅限PS2键盘)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头)。 USB接口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接口方式了,因为USB接口的特点很突出:速度快、兼容性好、不占中断、可以串接、支持热插拨等等,所以如今有许多打印机、扫描仪、数字摄像头、数码相机、MP3播放器、MODEM等都开始使用USB做为接口模式,USB接口定义也很简单:1 5V 2 DATA 数据 3 DATA 数据 4 GND 地 主板一般都集成两个串口,可Windows却最多可提供8个串口资源供硬件设置使用(编号COM1到COM8),虽然其I/O地址不相同,但是总共只占据两个IRQ(1、3、5、7共享IRQ4,2、4、6、8共享IRQ3),平常我们常用的是COM1COM4这四个端口。我们经常在使用中遇到这个问题如果在COM1上安装了串口鼠标或其他外设,就不能在COM3上安装如Modem之类的其它硬件,这就是因为IRQ设置冲突而无法工作。这时玩家们可以将另外的外设安装在COM2或4。 标准的串口能够达到最高115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而一些增强型串口如ESP(Enhanced Serial Port,增强型串口) 、Super ESP(Super Enhanced Serial Port,超级增强型串口)等则能达到460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串口是计算机主要的外部接口之一,通过九针串口连接的设备有很多,像串口鼠标、MODEM、手写板等等,九针串口的示意图如上,其各脚的定义如下:1 DCD 载波检测 2 RXD 接收数据 3 TXD 发送数据4 DTR 数据终端准备好 5 SG 信号地线 6 DSR 数据准备好7 RTS 请求发送 8 CTS 清除发送 9 RI 振铃指示 显示器当然是很重要的设备了,显示器使用的是15针的连接公头,因为显示器属于一种较为独立的电子器件,所以它的接头定义也有很多较专业的部分,具体针脚定义如下:1 红 2 绿 3 蓝 4 空脚 5 地 6 红接地7 绿接地 8 蓝接地 9 空脚 10 接地 11 接地 12 SDA13 水平同步 14 垂直同步 15 SCL 网卡(LAN)接口 音频接口 最初的并口设计是单向传输数据的,也就是说数据在某一时刻只能实现输入或者输出。后来IBM又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为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的双向并口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时输入和输出,这样就将原来的半互动并口变成了真正的双方互动并口; Intel、 Xircom 及Zenith于1991年共同推出了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强型口),允许更大容量数据的传输(5001000byte/s),其主要是针对要求较高数据传输速度的非打印机设备,例如存储设备等;紧接着EPP的推出,1992年微软和惠普联合推出了被称为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的新并口标准,和EPP不同,ECP是专门针对打印机而制订的标准;发布于1994年的IEEE 1284涵盖了EPP和ECP两个标准,但需要操作系统和硬件都支持该标准,这对现在的硬件而言已不是什么问题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并口都支持EPP和ECP这两个标准,而且我们可以在CMOS当中自己设置并口的工作模式。 并口是计算机一个相当重要的外部设备接口,最常用来连接的设备那就要算是打印机了,另外,有许多型号的扫描仪也是通过并口来与计算机连接的。并口也是25针的,与25针串口不同的是,并口是25个孔,所以常称为“母头”,而像串口就常称为“公头”。并口的针脚定义如下:1 STROBE 选通 2-9 DATA0-DATA7 数据0-7 10 ACKNLG 确认11 BUSY 忙 12 PE 缺纸 13 SLCT 选择14 AUTO FEED 自动换行 15 ERROR 错误 16 INIT 初始化17 SLCT IN 选择输入 18-25 GND 地线 主板上CPU等网风扇接口。 主板上音频线接口。 主板SATA串口硬盘接口。 IEEE1394通常有两种接口方式,一种是六角型的六针接口,另一种是四角的四针接口,其区别就在于六针接口除了两条一对共两对的数据线外还多了一对电源线,可直接向外设供电,多使用于苹果机和台式电脑,而四针接口多用于DV或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无需设置设备ID号,从Win98 SE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开始内置IEEE1394支持核心,无需驱动程序。数据传输速度快,IEEE1394a高达400Mbps,后续的IEEE1394b标准可将速度提升到800Mbps、1.6Gbps甚至3.2Gbps。自带供电线路,能提供840V可变电压,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也达到1.5A左右,因此它能为耗电量要求小的设备进行供电。真正点对点连接(peertopeer),设备间不分主从,可直接实现两台DV间的数据传输或是多台电脑共享一台DV机,而且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直接将IEEE1394接口DV机中的图像数据保存到IEEE1394接口的硬盘中。 当前我们应用最多的是带宽400Mbps的IEEE1394a接口,与其相比,正在发展中的IEEE1394b接口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长途数据传输。今年初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推出了业界首款IEEE1394b器件TSB81BA3,不仅将上一代 1394a的速度加倍到800Mbps,而且还将通信距离增加到了100米,而如果采用石英类材料的光纤的话,则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6Gbps,将来还有望提高到3.2Gbps。从而可确保在高速数据传输与多媒体网络中实现更佳的用户体验。 USB 2.0和1.1标准的区别 更多相關文章1994年,Intel、Digital、IBM、Microsoft、NEC、Northern Telecom等几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讯公司成立了USB论坛; 1995年11月正式制定了USB 0.9通用串行总线规范;1997年,真正符合USB1.1技术规范的技术标准的外设出现了1999年初在Intel的开发者论坛大会上,与会者介绍了USB 2.0规范,该规范的支持者除了原有的Intel、Microsoft和NEC等成员外,还有惠普、朗讯和飞利浦三个新成员。USB 2.0向下兼容USB 1.1,传输率将达到480Mbps,还支持宽带数字摄像设备及下一代扫描仪、打印机及存储设备。1999年10月,正式制定了USB2.0通用串行总线规范;2001年11月Comdex展览上,基于USB 2.0的外设产品系统如USB 2.0界面扩充卡、外接式硬盘、外接式刻录机等产品开始出现; 一直以来,作为电脑连接外围设备通道接口一直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自从1995年通用串行总线(USB)推出以来,USB很快就成为了PC机事实上的外部通讯标准。 USB当初的设计构想是,将这些接口统一起来,使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更重要的是它还整合了电源线和数据线,其中两根芯线用于提供最低最高达500mA的电力,另外两根芯线用于数据通讯。这样,很多外设就不再需要另外提供电源,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的USB接口就能实现向外设供电,用户也就不再需要为每一个外设都预留下一个电源插口,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而且它还支持最多127个外设的同时串联。 随着USB设备种类的增多,USB逐步走进了实用阶段。尽管USB有许多优秀的特质,但它同时也被许多问题困扰着。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速度仍然不够快,USB 1 .1版的最高速度为12Mbps,因此当连接设备多了时,带宽共享导致每个设备得到的有效带宽太小。所以USB所应用的范围仍然很窄,针对于这些缺点,经过改进的USB2.0规范诞生了。 对比于USB 1 .1规范,USB 2.0除了可以向下兼容USB1.1规范产品之外,还支持未来的宽带宽数字摄像设备及下一代扫描仪、打印机和存储设备最大的改进是将最高外设数据传输速度从1.1规范的12Mbps提高到了480Mbps,这个数字整整提高了4000%之多,并且一举超过了它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IEEE 1394(又称火线)400Mbps的最高传输速度,这在今天这个以速度为王的电脑市场上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改变。 提到USB2.0,就不得不得到IEEE1394了。其实在传统的接口技术标准中,USB和IEEE 1394一直都是在不同的市场担当主角,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虽然它们都可以提供即插即用及热插拔的功能,都可向外设提供电源,都支持同时连接多台设备。但当IEEE 1394这个早期为Apple公司所推广的接口技术应用之时,两者在数据交换速度上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二者不同的应用区域,在影音AV处理、存储市场一直都是IEEE 1394的天下,而USB则只开始主要应用于那些不需要高传输速度的PC外设上,比如键盘、鼠标、少量等;这次的USB2.0的推出,实际上可以看作是USB接口技术借其良好的PC兼容性向 IEEE 1394发出的挑战,直接威胁了它的生存空间。 IEEE 1394在计算机应用上的应用则由于产品的相对复杂性以及有限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不能成为一种接口的标准配置,更重要的是IEEE 1394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在计算机价格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这更是毫无竞争力的标志。在当年错过了成为标准接口的最好时机以后,IEEE 1394接口很可能风光不再,至少可以肯定,它的市场份额会有相当的减少。 可以想像当USB2.0接口成为计算机标准配置后,外围设备会有些什么精彩的改进,其实USB2.0这样的改进主要会应用在USB的存储设备和多媒体设备上,这也是原来IEEE 1394 的传统市场。一些基于USB高速设备将应运而生,诸如USB2.0大容量存储工具(如移动硬盘)、备份工具(如高速度刻录机)以及新的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相机产品。 IEEE 1394 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保住它在传统市场里的固有地位,正在加紧制定新一代的版本,最近,1394标准的“b”版本已经提交。这一版本的传输速度将会达到800Mbps(大约100MB/s),甚至是更快的1.6Gbps。 USB的阵营则潜心在新功能上下功夫,一种名为“USB On-the-Go”的新规范也正在讨论中,该规范甚至将允许支持USB 2.0的设备在不需要PC控制的情况下达到相互连接和交换数据。 现在很多芯片制造厂家已经推出了他们的支持USB2.0的控制芯片,诸如VIA 的VT6202,NEC的PD72010等,很多适配卡和支持USB2.0的活动硬盘产品也都开始在市场出现;当然,要成为真正的标准接口,还需要主板芯片组厂商的大力支持,板卡厂商映泰已经在其推出KT333主板M7VIF上标配了USB 2.0接口;目前包括Intel、VIA、AMD、SIS、ALI等几乎所有的芯片组厂商都已经宣布将在第二季度的芯片组设计中加入对USB 2.0的支持;微软也于前不久提供了它的新的关于USB2.0标准设备的驱动程序,整合USB2.0接口的主板应该在这几个月就会就会大量上市,相信USB2.0设备及其应用将是今年PC业界的一个新亮点。USB 2.0标准出包含了USB1.1的全部内容外,增加了高速方式达480Mbps。而USB1.1标准只包含两种传送速度,既1.5和12Mbps。USB2.0使用和USB1.1一样的连接电缆。除此之外,一个USB2.0的Hub可以接受USB1.1的设备的接入,但是当USB2.0的设备接入到USB1.1的Hub上时,会出现问题。通常在USB的标识上可以区分USB1.1和USB2.0的产品,两个图标均来自于USB促进组。如下图所示,请注意USB2.0的标识增加了红颜色的“Hi-SPEED”的字样,所以“Hi-SPEED”是USB2.0另一个名字。 USB2.0标识 小引:2000年年初,在IDF2000(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司率先提出Serial ATA(串行ATA)的概念。IDF2001上,英特尔公司联合几家重量级硬件厂商(包括APT科技、Dell电脑、蓝色巨人IBM、希捷科技、迈拓公司等)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版。IDF2002春,Serial ATA委员会又抢先确立Serial ATA 2.0的技术规范。 并行ATA的命运淘汰现实中的道路越宽广等级越高,道路上行使的车辆才能更加顺畅。同样的道理,电脑系统中,接口的优劣与带宽的大小也直接关系着系统程序运行的快慢和系统性能高低。目前,CPU、图形芯片、内存技术都在不断发展,而现有的最快的ATA133的硬盘传输速率,已经有点跟不上CPU、内存的发展的步伐了。只有硬盘,CPU,显卡,内存的速度同时提高,整机的程序运行才能加快,系统的效能才会更出色。虽然传统的并行ATA接口在一定的时期内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其存在技术瓶颈,所支持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而随着用户对硬盘接口带宽要求越来越高,并行ATA接口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在这种情况下,英特尔公司考虑干脆另换一种数据传输模式Serial ATA。Serial ATA中文直译过来也就是串行ATA,它与目前广泛采用的ATA/100或ATA/133等接口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以前硬盘所有的ATA接口类型都是采用并行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因而统称并行ATA。而Serial ATA,顾名思义,也就是采用串行方式(Serial ATA采用“序列式”的结构,把若干位(bit)数据打包,然后采用比并行式更高的速度(高50%),把数据分组形式传输至主机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Serial ATA爱你没商量一、高速度 现行的ATA硬盘很少会用尽数据线所有的带宽。即使是ATA/133硬盘,也不会真正达到133MB/S的速率。最多也就只能达到60MB/S的稳定传输速率。所以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感觉到ATA/133和ATA/66的区别。而串行ATA1.0确立了150MB/S的标准,最终将实现600MB/S的传输速率,可谓一个质的飞跃。二、可连接多台设备 由于Serial ATA 采用点对点的传输协议,所以不存在主/从问题,这样每个驱动器不仅能独享带宽,而且使拓展ATA设备更加便利。用户不需要再为设置硬盘主从跳线器而苦恼只要增加通道数目,即可连接多台设备。Serial ATA采用七针数据电缆,主要有四个针脚,第1针发送信号,第2针接收信号,第3针供应电源,第4针为地线。最长可以达到1米,而并行ATA最长40厘米,重要是不会在出现因过多的引脚而是针会变弯或断针的现象,Serial ATA插接简单,还大大改善了机箱的通风条件。三、持热插拔串行ATA支持热插拔,像USB和IEEE1394一样,在不关机的情况下就能完成增加或移除硬盘的工作,并且不会 对硬盘和控制器造成损坏。四、内置数据校验 在串行ATA在传输总线的两头都引入了全新的CRC(循环冗余校验)保护系统。串行ATA的双向CRC校验对一般家庭用户用处可能不大,但对于高端工作站和服务器来说却至关重要的。 串行ATA与并行ATA的技术特征及性能对比技术特征 Serial ATA1.0(串行ATA)Parallel ATA(并行ATA)最高数据传输率150 MB/s (SATA3.0中最高可达600MB/s)133 MB/s (这是ATA/133所能支持的最高值)使用电压12v、5v、3.3v12v 散热更加利于散热散热效果差连接电缆 0-1米长的连接电缆40针80芯电缆数据通信模式 信号串行传输 信号并行传输 信号干扰信号干扰较小信号干扰较强是否支持热拨插是否多设备应用独享数据带宽共享一数据带宽成本成本低成本相对较高 Serial ATA仍需更努力一、兼容性问题极其简单的连接方式,再加上最终实现600MB/s的数据传输率确实十分诱人。但分析Serial ATA的接口特征,它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兼容性问题。由于Serial ATA采用与 并行ATA完全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它们之间自然无法直接通用,除非额外加载一个类似转接卡之类的控制器。由于Serial ATA的兼容性问题,将会使现存的将近10亿个并行ATA设备以后无法直接在串行ATA系统上正常使用。 这也是目前Serial ATA不能迅速替代并行ATA的一个主要原因。二、扩展性方面Serial ATA的点对点传输模式可以使每一个硬盘独享通道带宽。但就目前来看,Serial ATA适配卡或支持Serial ATA的芯片组只能支持两个通道,而Serial ATA的每个通道又只能连接一个设备,在扩展性方面似乎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安装多块Serial ATA适配卡解决,但对于用户来说又是很不经济的。三、缺乏芯片组的支持目前采用第三方芯片提供对Serial ATA的支持的主板都是利用PCI总线进行数据传输,而PCI总线的带宽为133MB/s,而单个Serial ATA控制器的带宽就已经达到了150MB/s。所以实际传输速率最多也不过133MB/s。取而代之,明年是关键一项本身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再加上人们的备加关注,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串行传输的工作频率可以无限提高,因此Serial ATA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目前讨论的问题已经不是Serial A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