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doc_第1页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doc_第2页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doc_第3页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doc_第4页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来源: 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 作者: 杨天平 字体:大 中 小 一、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长期以来,英美等国没有明确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而是习惯于以school(education)administration(management)等概指之,并未在其前后加上science和discipline之类的词汇。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一直固守狭义的自然科学观,认为只有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实证方法为研究手段的实证研究活动及其知识体系才是科学的,而将包括教育管理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排斥在外。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教育管理学只是企业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套用,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基础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一门以解决现实的教育组织中的管理问题为主的应用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显然,这种对教育管理学的认识,已落后于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不能反映教育管理学发展的实际水平。19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社会科学异军突起,打破了自然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的概念,把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显示了现代科学所应具有的广博胸襟和恢弘气度。如果以这种广义的科学概念来认识教育管理学,则它早就进了科学的行列。从教育管理学自身发展的角度考察,它也早就跻身于科学之列了。自19世纪末开始,一方面,它以教育为出发点,沿着传统的经验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构起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它又以管理为始发点,沿着科学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它也达到了简单的应用研究水平,其后则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两条道路分别代表了现代教育管理学演进的两大源流,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管理学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说教育管理学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写这本书的是经验研究和移植研究两支笔。前者将教育管理的经验归纳成书,荟萃成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后者将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演绎成书,汇集成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当然,上述这两条道路都还是以实证主义的理论框架作为其思想基础的,在以自然科学研究规则为内核的科学主义的旗帜之下,特别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教育管理学发展史上那场“理论运动”,它们殊途同归,致力于教育管理本质的追问和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探求。此后的教育管理学虽未完全突破传统科学的界域,但却在尝试。自19世纪人文社会科学诞生以来的另类研究传统,并高扬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标帜,以现象学、解释学、价值理论、批判理论等为手段,由实证主义转向后实证主义,进行多元测量、多元观察和多元认知,从而呈现出“理论的增多”和“观点的增多”等流派纷呈、多元并置的学术气象。如果说经过20世纪前50年的理论准备和50年代到70年代的理论造势与洗礼,教育管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之路,形成其科学化的第一高峰,那么经过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反思和检讨,教育管理学则走过了艰难而困惑的高原期,走向科学化的第二个高峰,即多样化、丰富化、精致化、整体化与系统化。总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这一百年间,教育管理学沿着以教育为起点的归纳总结和以管理为起点的移植演绎两条路线,继而又沿着两者交汇的第三条中间路线直至其后多元分岔、“碎片化”的后现代教育管理研究路线,走过了从潜科学、前科学到经验科学、理论科学、多元科学、综合科学的世纪之旅,科学性是其最基本的性质。二、教育管理学的人文社会性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下属学科的教育管理学应具有人文社会性。所谓人文科学,就是指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积淀的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并运用意义分析和解释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等普遍人性的科学,它涉及人类和人类文化的研究及其各种分析和评价方法,它包括哲学、史学和文学等。所谓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并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以及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社会的东西”的科学,它主要涉及人类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行为,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未来学等12个门类。可见,无论从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上看,教育管理学都综合而典型地体现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特征。就其人文科学性而言,教育管理学所应用的以论证、解释为主的研究方法沿用至今,且已构成现代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教育管理学的核心命题是关于人的研究。综观从古至今的教育管理活动,关注的都是人的教育和管理的问题。近代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仅代表了教育管理发展的某个时代和特定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也构成了现代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管理学不仅要研究作为教育管理者主体的人,而且要研究作为教育管理臣属主体的人,要研究教育管理所特有的人的互主体性。教育管理学尤要研究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包括基本人性人类共有的自然和社会属性,民族人性一个民族或国家所特有的众趋人格体系,特殊人性每个人所独有的个性品质,还要研究上述三者有机结合的人性的假设、人性的满足、人性的培养、人性的激励、人性的开发等。简言之,教育管理学研究是人学研究,是对人的个性、尊严、价值、精神、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就其社会科学性而言,教育管理学既要研究作为个性的人的行为和精神世界,又要研究作为人的集合体的团体的心理和行为,更要研究高于群体的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在国外,由于一般学科的专业理论都会设置一个被论述的对象,因而管理学也“制造”了“组织”作为其论述的对象。受其影响,在相关的教育管理学著述中,组织理论几乎成了整个教育管理理论的核心。无论是古典组织理论还是现代系统组织理论,它们所共同关注的都是教育管理组织及其“社会”问题,其研究方法也多以经验性的陈述和实证为主,体现出明显的社会科学特征。由于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双重特征,教育管理学既要遵循客观逻辑,又要奉守主观逻辑;既是普适性和个例性的统一,又是经典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统一,亦是理性逻辑与情感逻辑的统一。按照现代正统的科学观,科学的根本特性在于其非旨趣性及其研究的客体性、精确性和真理性,它排除任何的主观情愫,拒斥所有的价值判断和立场理论,回避用任何的价值规范来影响和诱导研究。但按照后现代的科学观,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下属学科的教育管理学,就应当跳出这种空幻的、不切实际的科学思维窠臼。一方面,它要解除神魅,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在价值中立、价值无涉的旗帜之下,运用实证的、经验的研究手段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探寻教育管理活动内部的必然联系,从而达及对教育管理现象长远持久的实在性、本质性诠释,实现其科学的认识功能。另一方面,它又必须解放思想,以适度的价值承诺、价值自由为依据,以教育管理活动的目标与价值为辩护对象,综合运用体验、解释和主观介入的研究手段和直觉、联想、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在对现有的种种教育管理目标和价值的局限性进行理性批判的同时,提出新的教育管理目标和价值体系,以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虽然教育管理学一再推崇理性的研究方式以及客观中立的研究取向,但它也不免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以效率崇拜为标志的古典教育管理研究,其实也在灌输意识形态。通过研究,不仅可以制定一些约束学校的规范,以界定何谓“效益低”的学校,还可以配合一些评价标准,引导学校找出自己的不足。当然,古典教育管理理论仅是教育管理学的内容之一,远不足以反映其全部,作为特定时期的专题研究,与相对已臻成熟的教育管理学也不当并论,但由此折射出的教育管理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却是不容置疑的。三、教育管理学的交叉性教育管理学的交叉性来自于其上位的教育学和管理学的交叉与结合。教育管理学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归类于教育科学的门下,又是管理科学的分支,从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说到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交叉性是其自然本性。法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讲过,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在整体,它之所以被分割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学到化学并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连续的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19世纪末以前,由于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均还未独立出来,所以还没有专门意义上的教育管理活动。20世纪以后,由于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独立以及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以教育组织管理为其对象的教育管理活动应运而生,其研究活动则沿着经验归纳和移植演绎两条道路向前发展,虽然从一开始这两条路就都有着自己的方向、标准等,但它们又始终是交织杂陈在一起,而且演变至今乃至推及未来也仍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开的。教育管理学是由管理学和教育学交织组合而成的一个有着生命灵动的活的有机体,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不分彼此的同胞体,其连合的本质既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混合,也不是化学意义上的化合,而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媾和,是人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融合。虽然随着教育管理学的逐步成熟和独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和系统科学等有着越来越多的关联,但是,其直接的上位学科仍然是管理学和教育学。教育管理是对教育进行管理的专门性活动或管理教育的专业化活动,是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交叉结合而派生的活动。一方面,它是对教育的管理,其中,“教育”是对“管理”的限定,组成介宾结构,表明它是以教育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的一个分支或专门领域;另一方面,它又以“管理”作为施动者,以“教育”作为受动者,组成动宾结构,也即管理教育,表明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不可分离性。“管理”标明了其共性和普遍性,“教育”标示了其个性和特殊性,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独立与独特性,又共同构成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教育的专门性活动。从逻辑学的角度看,管理之于教育管理,是大前提与小前提之间的关系。作为大前提的管理及其管理学研究,运用的是归纳法,即对各类散若珍珠式的实证性、实地性、实验性或经验性等个例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将它们串成管理学的项链;作为小前提的教育管理及其教育管理学研究,运用的是演绎法,即从一般管理学的公理和公设出发,将其移用于教育领域,并借以进行递推式的实践、实证、实验、实地研究,形成教育管理自身纷繁多姿的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动及其成果,进而又构成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当然,这种移植不是简单的搬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进行教育价值的传播。由于教育活动有着自己的本质和特点,因而教育管理活动不可能完全是工业管理或一般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复制和翻版,它当然要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但又必须切合自身实际,并有所选择和改造。近代以前的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项横断性的混合于社会其他活动之中的从属性活动。只是到了制度化、组织化的学校教育诞生以后,它才逐步有了自己的独立范畴,并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因此,追根溯源,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管理活动,首先必须以教育活动的独立存在为前提,因为教育管理首先是埘教育的管理,教育活动不存在,教育管理活动也就不存在,既然是对教育的管理,那就必须从教育入手,量体定身,依循教育之定规来管理教育。教育管理学研究也必须以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的特性和规律为理论基础。自19世纪末教育管理学诞生以来,它以对教育管理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教育家的管理思想为界标划分教育管理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教育管理经验研究模式。同时,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又转而向教育以外的“科学”探路,力图跳出教育圈的狭隘思维,并突破传统经验模式的拘束,将管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从而使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告别经验和思辨而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可以说,这一条路线既是现代教育管理科学发展的主途,是教育管理学发展的独特之道,也是教育管理成“学”的必由之路。然而,就其总体水平而言,直至二战以后,这两条路线均还停留于经验描述层面而缺少理论上的提炼和概括,还上不了理论科学的层面。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格里菲斯、哈尔品、盖茨尔斯等人更是进一步以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基础,发起了一场旨在促进上述两条路线汇通和交融的教育管理科学理性化的理论运动,这场历时约20年的理论运动,不仅推动了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进程,提升了教育管理理论化的层次,而且也使其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跨进科学的门槛。正是基于其这样一个发展史实。1984年,坎贝尔和纽厄尔在为托斯顿胡森主编的简明国际教育百科丛书教育管理撰写教育“行政管理的历史”辞条时,才试图将这两条线归并起来,以客观地反映教育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来龙去脉。1996年,另两位澳大利亚学者艾沃斯和拉科姆斯基则根据教育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提出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合流的主张,倡导将两者统合起来,从而把教育管理从企业管理或一般管理理论的长期支配与控驭之下解放出来,以便人们既能从管理角度又能从教育角度更能从两者结合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教育管理的问题。就其实践旨趣而言,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行动哲学,它以研究解决教育管理的现实问题为主,并不时地提出其所要解决的重大的时代性课题。如果对20世纪教育管理学所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作一分为二的分割,那么,前70年它关注的是教育管理的效率问题,追求的是教育管理的真理性知识和技术,发出的是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时代呼声;后30年则更倾心于教育管理的公平问题,强调的是教育管理的价值性观念和伦理、教育管理的公正、民主。这些既映射出不同时期教育管理研究的面貌和特征,同时也是交错在一起的世纪性的关键词,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其交叉性越来越大,效率公平化和公平效率化已演绎为21世纪初教育管理新的时代主题。可见,无论从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趋势,还是从其研究的重大的时代课题来看,交叉性都是其重要的性质。四、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性首先,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性是指实践取向性,即教育管理学总是服务于教育管理的实践。当然,对这种应用性或实用性不能作庸常式理解,乃至将其演绎为教育管理的实用手册。既然是教育管理之“学”,不管它是从研究个体还是从研究整体得来,它所反映的都是一种包含于具体性和特殊性之中的普遍性。教育管理学可以为给教育管理实践开处方提供理据,而不能代替处方本身或直接开处方,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学”。其次,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性是指管理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移植和沿用。教育管理学要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管理科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就教育管理学的本源而言,它是管理学的派生物,是管理学在教育领域之应用,是一门应用之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没有独立形态的管理活动和管理学,也就谈不上教育管理活动和教育管理学。有关教育管理学的这一特性,美国学者萨乔万尼和坎贝尔等都曾作过论述。萨氏指出,教育管理领域的知识基础太薄弱,其概念和观点大多是从其他领域特别是从管理领域借鉴来的,因而应该以管理理论的发展为线索,来界划教育管理的发展阶段。坎贝尔等人则认为,一般管理思想中的工业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说、结构主义和开放系统理论等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教育管理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与其相匹配的几个形态。管理活动从经济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科学,是与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是分不开的。泰罗之能够成为管理学史上的一代巨擘,成为“科学管理之父”,则在于他率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于企业组织管理,从而将管理从经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上升为科学。教育管理之能够从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与“科学管理”运动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只有以科学管理为起点,它才能告别经验和思辨而逐步走向成熟。从组织的设计到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从个体到团体乃至组织,从正式组织到非正式组织,从紧密组织到松散组织,从封闭组织到开放组织,从静态组织到动态组织,从狭义的组织到广义的组织,从层峰组织到扁平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