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教学探讨.doc_第1页
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教学探讨.doc_第2页
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教学探讨.doc_第3页
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教学探讨.doc_第4页
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教学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教学探讨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 王 俊【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后,我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突破了传统的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采用“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并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为逻辑来呈现教学内容,构建了“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淡化技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在教材的每个章节,都开设了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中,信息技术不是学生的学习目的,而是将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工具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本文将围绕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几个教学环节来探讨如何上好一节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关键词】信息技术 综合活动课 【正文】 笔者在百度上搜索“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搜到的结果寥寥无几,由此可见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综合活动课的研究和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部分相似性,都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的本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为手段,探究问题或解决问题是过程,最终目的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如何达到以上要求,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为什么要做精选主题,明确活动目的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思维水平,因此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不能仅限于教材和课堂,它必须加强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教材编写思想来说,它必然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是以贴近生活和社会的“主题”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进而提升自己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科学知识。虽然教材对每个综合活动都量身提供了一个主题,但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班级的学生来说这些主题未必是自己喜欢的领域。例如教材第二章第四节提供的活动主题是“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这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适用,但对于我们这样城乡结合部的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说,旅行基本上是一种奢望,如果用这个活动主题,学生也能完成任务,却达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认同。另外,主题不宜太大、太虚,要让学生有事可做,因此,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主题,让学生能积极主动融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巩固、运用、整合与提升,并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综合活动深入开展的前提。 每节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活动目的不尽相同,但有几点是相同的。首先,“强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这与三维目标里的“过程和方法”是相切合的,在实际教学中,我摒弃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想法设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体验、获得经验,只有融入到活动中来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形成初步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其次,突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中,教师虽然是引导者,但学生不仅仅是聆听教师的教诲和听取指导,面对问题他们要研究怎么去解决,因此活动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这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调查、访问等学习方式,完成既定主题。最后,明确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经验,去探索和解决未知的问题。鉴于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开放性,学生不可能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我们最重要的活动目的之一。二、做什么分解主题,细化活动任务 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不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复习、总结,而是用信息技术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务,我们在新课教学的时候很多时候采用“任务驱动法”,但在综合活动课中,任务的理解不仅仅如此,它不但要考虑知识与技能的融入活动的程度,更要考虑课内外活动的方式、时间安排与衔接,学生的分工合作、参与度和体验效果等。根据主题合理地去分解任务、细化任务这是综合活动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把握任务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度。信息技术综合活动不同于新课教学,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时间上来说,往往需要1节到4节不等的课时,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活动的空间也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机房,有部分任务需要到图书馆,甚至校外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在分解细化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好活动课的时间和空间开放度,针对能力不同的小组,给出的任务要相适应。例如在第四章“我的家乡”这个综合活动中,要求学生创作一个作品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家乡的环境变化状况,家乡的发展状况,文化习俗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走出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去实际了解第一手资料。对于程度好的小组,必须用比较和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家乡的过去、现状和将来可能的变化,对于程度较差的小组,其作品只要能反应家乡现在的面貌即可。 其次,有利于指导学生有效合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教师在综合活动课中,既是指导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教师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工,指导他们团结协作,完成任务,避免出现组内同学“一人干,多人看”的现象。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以避免走弯路。 最后,任务的分解要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是由多个系列任务组成的,那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难点不宜过多,否则会增加学生完成活动的难度。通过将任务合理分解,层层推进,重难点相结合,组成一个任务链,这样既能照顾到组内程度差的,也能兼顾组内学有余力的同学,每个小任务能让小组内学生独立完成。另外,任务不能规定太死,在可控的范围内,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例如在成果发布的时候,可以是校园网,也可以是自己的QQ空间;信息收集方式是学生自己喜欢的,不一定非要用网络;作品形式不必须是PPT,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等等。三、怎么做全员参与,亲历活动过程 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型,它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运用,更注重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即便活动结果不如人意,只要亲身体验和经历了,那也是一种收获,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说,“过程本身的价值重于活动的结果”。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总结以下几点。1、选题与分组 每节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提供了一个探索问题的大框架和大范围,为了方便学生活动的积极开展,我们通常将活动的大框架和大范围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主题,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完成。例如,第四章综合活动课“我的家乡”,这个主题涉及到诸如家乡的经济问题、教育问题、文化旅游问题、风俗研究等方面,学生不可能都能完成,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去研究,因此,要给学生充分分析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和可行的问题去研究,这样活动才有效果。一般来说,我提前一节课给出这些选题,让学生在课下讨论。 在经过充分分析和讨论后,开始分组。我们学校大部分班级学生都在50人左右,因此,根据黄金分割理论,一般每组4-5名成员最适合,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以保证小组成员能合作完成某项任务,并向被调整的对象说明原因,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分组时候尽量考虑本组成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水平的均衡,例如操作水平最好的不能和最差的分一组,否则就容易让能力差些的同学沦为看客,达不到小组合作、人人动手的目的。这样的分组方式虽然会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但会保证每个组的成员都会有机会去动手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要根据情况对稍差的组进行辅导,以达到组与组之间的均衡发展。2、指导学生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小组活动方案是整个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总体规划和设想,该活动方案要点可以是教师编好后发给学生填写,也可以由学生自主编写。方案包括该小组的选题、学习计划(活动计划)、组内成员分工、确定学习成果内容和形式以及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课前我会专门设计好表格,上课时候发送到学生机的专用文件夹内,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所研究的主题中去,我还要求每个小组填写该主题活动提出的背景及其价值分析,同时要对本小组方案的可行性做出分析,主要说明本组研究该主题的优势和需要得到的帮助。另外,在方案中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详细列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设想、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如此设计的理由等。 在第五章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教学时,恰逢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很多小组在“文化”的研究上下足了工夫,有的研究世界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有的研究文化的属性等。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列出了很多我们成年人都需要研究的内容,例如文化的渗透、传承,亚文化,什么是文化等等。事实证明,一份完备的小组活动方案是信息技术活动课顺利开展的前提。3、具体实施 各小组成员根据活动方案开始收集和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为了方便能力稍差的小组查找资料,我一般会精选几个主题网站,以节省他们的活动时间。同时要关注学生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上,我会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不限制学生收集资料的方式,但对资料的整理上要做出严格要求,养成学生有效管理资料的习惯。其次,在课堂掌控上,实时跟踪每组活动完成的进度,把握活动课的总体进程,不做甩手掌柜,必要时候可以参与到小组的研究中去,同时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防止出现单干现象。最后,在分层指导上,对于弱的小组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同时对于研究较快的小组适时适当增加难度。4、活动结果 信息技术活动课的显性结果一般以某种作品的形式呈现,通过作品,可以看出该组同学的研究效果。活动结果展示课我一般安排1课时,先让每个小组在全班内展示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例如作品内容、设计思路、精彩亮点等,再让小组之间互相点评,主要是亮点和缺点,最后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心得和体验。同时将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发布到校园网或指定的共享文件夹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网上提交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拟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方法和失败教训。四、做得怎么样表里结合,多元活动评价 对于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评价,显性的活动成果是个重要方面,比如学生的做出的学习报告、多媒体作品、成果展示等。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实践的过程性成果,比如在活动中是否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掌握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什么样的体验。因此,在评价中,结果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是不可或缺的。 我在每次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中,都会制作一张具体评价量表,供学生在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后,对所有小组的汇报进行自评和互评后填写,评价活动与展示活动同堂进行。结合信息技术综合活动课的特点,评价量表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主要反映学生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搜索和收集相关信息,并对该主题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活动课中,要求学生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知识来管理收集到的资料。由于收集的资料纷繁芜杂,能不能“熟练使用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管理信息”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具体反映在,学生对资源的整理是否规范,有没有用到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等。2、 操作技能的使用情况。学生在综合活动课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效果如何,这是本条所关注的。对于程度较差的小组,只要求可以选择工具、软件和交流方式开展研究即可,而对于成都较好的同学来说,合乎规范地使用工具、选择恰当的软件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是我们的要求。例如在形成作品的时候,可以选择WORD、PPT等,如果能力足够好,我会要求他们要用网页等形式来制作和发布成果。3、 问题解决的能力形成情况。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常规方法完成简单的研究任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进一步的是能熟练地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去完成任务;是否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是我们的最高要求。4、 价值与责任感的形成情况。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实践,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例如,在“世界文化之旅”综合活动课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能否对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能否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这是我们所关注的。5、 团队合作情况和个体参与度。根据综合活动课型的大小,学生能否和队友有效合作,共同探讨分析并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学生个体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独立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些应是评价的重要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