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以生为本彰显个性奠基人生定稿.doc_第1页
自评报告-以生为本彰显个性奠基人生定稿.doc_第2页
自评报告-以生为本彰显个性奠基人生定稿.doc_第3页
自评报告-以生为本彰显个性奠基人生定稿.doc_第4页
自评报告-以生为本彰显个性奠基人生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部分:学校概况第二部分:自评过程第三部分:主要做法一、天时、地利、人和,为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提供坚实保障(一)以生为本和彰显个性,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思想保障1.办学理念的形成和确立2.明晰目标和“三风一训”3.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二)依法治校和治教,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法律保障1.阳光招生,杜绝辍学2.均衡资源,淡化考试3.重典事故,确保安全4.减轻负担,去除利益(三)民主决策和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组织保障1.实行校长负责制,政令畅通2.教代会、校务公开民主管理3.健全制度,职责分明4.人文关怀,情感激励(四)优化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为素质教育提供人才资源保障1.身体力行,做教师行为典范2.廉洁从教,争做人民满意教师3.雁行发展,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五)筹措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物质资源保障1.积极筹措,经费投入逐年提高2.加大投入,装备基本满足所需3.执行标准,规范收费行为4.有序管理,提高装备使用率(六)利用家长学校和社区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社会资源保障1.开办“家长学校”,搭建沟通的桥。2.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确保平安校园3.借助民主评议,宣传学校办学二、明德、致知、健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以德为先,构建交融式德育管理网络1.德育管理网络相互交融、渗透、补充2.德育常规是德育工作的核心3.课堂渗透是德育工作的基石4.利用社会资源延伸德育工作5.挖掘学校环境中的德育无形价值(二)教学为主,构建交融性“和美”课堂1.重视过程管理,明确工作目标2.“和美”课堂研究,使学科交融3.利用地域优势,开发校本课程4.考试考核结合,完善质量监测(三)以体卫艺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抓体育常规,为特色活动做好铺垫2.疾控预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三、优生、名师、名校,彰显素质教育成果(一)和谐发展,彰显个性1.行为规范,阳光向上2.文化科学素养,名列前茅3.身心素质,健康靓丽4.个性发展,成绩突出(二)德厚业精,争做名师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2.积跬成步,青出于蓝(三)卧薪尝胆,再创名校四、游于艺、诵经典,创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一)交融型科艺教育特色1.交融型科艺教育特色的形成和理念2.交融型科艺特色的主要任务3.交融型科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4.精心规划实现三步跨越(二)诵读经典,幸福国学第四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以生为本 彰显个性 奠基人生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第一部分:学校概况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小学(原武昌县纸坊一小),位于纸坊街兴才路31号,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旁。始建于1929年,是区教育局直属学校,素有江夏人才摇篮的美誉。八十多年的历史赋予学校深厚的人文积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集体识字教学、艺术、体育、科技声名鹊起,享誉全国,涌现了十三大党代表、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市管优秀专家等时代人物。如今,纸坊城区东移北扩,江夏一小没有了往日的区域优势,学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理性分析校情,沉着应对,传承创新,潜心培植新优势,走内涵发展之路,走出“高原期”,实现新一轮发展。学校占地面积12667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699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1个,学生1826人,教职工137人,小学高级教师99人,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8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20多次被各级授予先进单位,一大批教师获省市区德育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专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9年,教育局对学校主要领导做了调整,构建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道德高尚,业精技高,战斗力强,团结和谐,诚信务实的学校领导班子。第二部分:自评过程1.解读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工作。小学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法的基本要求之一,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是促进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素质教育运行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带动、评价引领、督导保障)。我校借本次综合督导评估的东风,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提炼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2.研读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校委会成员通过例会认真学习评估方案,逐条解读评价要素,结合学校实际解析学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寻找工作中的亮点,提高班子成员认识、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召开全体教职工动员会,聘请区督导室领导、专家作指导,明确评估的意义,帮助学校树立信心。3.参评经历。本次督导评估工作历时一年多,从2008年11月开始准备区评到2009年5月通过区评;2009年10月申报市评到2010年四月接受市评前的考察指导。在各级部门、领导的指导关怀下,学校边评边整改,经历了从办学思想模糊、硬件严重短缺到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思想清晰的行动历程;也经历了从信心不足到满怀信心的心路历程。4.责任明确,撰写自评报告。由专人全面负责督导评估工作。学校将4个A级指标,12个B级指标,29个C级指标,87个要素分解到各处室、部门,各负其责,整理资料,自查自评。在此基础上经班子成员磋商,提炼办学理念,总结办学经验,巩固办学特色,撰写自评报告。第三部分:主要做法一、天时、地利、人和,为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提供坚实保障。(一)以生为本和彰显个性,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思想保障。1.办学理念的形成和确立。几代一小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才有如今的一小。据经历过八十年代一小辉煌的亲历者回忆,以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延续至今。随着“集体识字”、“科技制作”、“体艺”的声名远播,学校步入名校行列。一批学校管理者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一批教师扬名立万;一茬茬学生在全国举办的科技、文体竞赛活动中得到展示,个性得以彰显。九十年代后期,城区重心的转移,纸坊城北新校兴起,学校发展受到了骨干教师、优质生源分流的双重冲击。2006年至今,学校重拾信心,对办学思路和办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基于一小八十年的历史和内涵,扬长避短,辩证取舍,提出了“施以学生适合教育,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奠基学生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摒弃处优独尊的思想,实施适合生源变化的教育,培养适合学生的教师。其内涵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即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有的人擅长运动,有的人擅长思辨,有的人擅长文学,有的人擅长数理逻辑人的智能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承认并认同和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适合教育是践行以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行为。适合教育指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适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优生态。在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里,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一方面是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质发展,每位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人人都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学生得到全面高质发展,就是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培养适合学生的教师,开发适合学生的课堂,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实施适合师生的管理。总之,学校一切关于教育教学及相关活动都要围绕“适合学生教育”进行,使学生在江夏区第一小学六年学习里,德智体美得到应有的发展,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乃至造就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2.明晰目标和“三风一训”。办学目标:江夏区小学教育的窗口,远城区小学教育的排头兵,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学校。校风:团结、务实、博学、进取。教风:爱生、敬业、善教、高效。学风:文明、乐学、勤奋、向上。校训:求真、求善、求精、求新。3.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交融式德育网络:四条品德教育工作链,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创设交融性“和美”课堂:体现生成的音乐美、布局的绘画美、结构的建筑美,挖掘学生潜能。人文管理:底蕴、情感、规范、精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典诵读,幸福国学:老校与国学的结合,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形成交融型科艺教育特色: 科技、乐艺、书艺、御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二)依法治校治教,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法律保障。1.阳光招生,杜绝辍学。学校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让辖区内的每个适龄儿童顺利入学。每年更新文化户口册,根据文化户口册到幼儿园摸底,走访龙井、东港、三局二公司社区,下发入学通知书。公示招生范围,报名时间。电脑按年龄、性别平均打散抓阄分班。我校承担了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就读任务,并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加强学籍管理,转入转出学生必须手续齐全,对去向不明的学生及时家访并上报去向、原因。实行省电子学籍管理,学生信息清晰准确。近年来,学校辍学率为零。2.均衡资源,淡化考试。我校的教师调配均衡,根据年龄、性别、知识结构、业务水平抽签分班。学生在小学阶段实行两次分班,一年级一次,高年级一次,每月调换一次座位。平均分班,不开特色班。每学期清理各班的设备,及时补充。单元测试注重学生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检查,各年级自行组织期中测评,区和校组织期末考试,采用调考和抽考的办法,将学生的成绩转化为等级。实行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3.重典事故,确保安全。学校认真执行武汉市教学事故处理办法,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现象。学校值班领导巡查校园,教务处每日三查,查晨读、中辅导和课堂教学。巡查结果与基础性绩效工资和30%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对违规严重的老师进行诫勉谈话,写深刻检查,情节严重的予以严肃处理。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四种演习:上下课、课间操上下楼梯演习;消防演习;突发事故应急演习;错时上厕所演习。学校与各处室、班主任、任课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几年来,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4.减轻负担,去除利益。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个小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能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能超过45分钟。课堂作业当堂完成,不挤占学生的课间时间。不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种辅导班,不允许教师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集体补课和上新课。学校每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不定期打电话询问家长和不记名问卷调查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执行市、区教育局文件规定的征订目录,突击检查办公室、学生书包,斩断学校、教师和书商间的利益链。(三)民主决策和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组织保障。1.实行校长负责制,政令畅通。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党总支发挥政治核心与保证监管作用。我校管理体系:上设校长室、党总支,中设教务处、政教处、财务处、总务处、办公室,下设年级组、教研(备课)组和各功能室。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制度健全、有效。校长谋划三年规划,提出学年工作要点,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周工作安排。由教代会通过规划,党总支监督执行,校委会具体实施,每周例会和政治、业务学习上布置中层或教师共同完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运作顺畅、团结协作、诚信务实的工作机制。2.教代会、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我校的重大事情均由教代会通过才能实施。如: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学校规划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对评先、评优、挂档、人事任免、绩效工资的下发、财务及招待实行校务公开,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3.健全制度,职责分明。我校制定并健全了各岗位职责、制度,加以汇编。如:校长、副校长、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职责以及各功能室制度。完善德育、教学、体卫艺系列制度。补充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会商制度,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体现人文关怀的领导与教师,师生之间的谈心制度。4.人文关怀,情感激励。学校对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是牢记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二是牢记教师教职工生日,以适当的方式表示祝贺;三是工会坚持“五必到”,红白喜事、女教师生孩子和看望生病教师、慰问军属、逢年过节看望离退休职工、补助家庭困难的教职工;四是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开展活动,如:旅游、节假日文体活动等。(四)优化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为素质教育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9人,校级干部4人,中层干部5人,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能力突出,校领导都参加过校长岗位培训和校长提高培训,都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4人。校长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清晰,大局观强,能充分领会市、区教育局的工作思路,依法治校,执行力强。领导班子团结廉洁,公信力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1人,小学高级教师99人,学历达标100%,普通话和计算机合格率100%。1.身体力行,做教师行为典范。学校领导每周参加备课组集体备课两次,听课不少于两节,每月对蹲点年级进行一次常规检查,积极参加区、校教研活动并作指导性发言,担任学科教学任务,在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上作主题发言。2.廉洁从教,争做人民满意教师。我校教师都签订了教师师德承诺书,承诺严禁有偿家教,以教谋私,体罚学生。开展“同是一小人,共铸一小魂”弘扬师德活动,以感动一小故事演讲的形式宣传各处室、各年级的先进事迹。编写了歌颂我校优秀班主任和先进教师的事迹的绽放美丽的书。弘扬一小“爱生、敬业、创新”的人文精神。3.雁行发展,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申报了十一五科研课题教师群体雁行式发展课题研究,形成了雁行式教师成长梯队。每年选派10名教师参加市级农村偏远地区骨干教师培训,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派不同学科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备课组长培训。区培训中心对我校所有教师进行了职务培训。每学期开学前区教研室对我校教师进行教材培训。学校每年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考试,签订师徒合同。积极参加区教师全能竞赛。选派中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开展校本研究的校外延伸,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五)筹措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物质资源保障。3.执行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两免一补”收费政策,对困难家庭免除书本费,开学公示市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合理使用教育经费,执行学校经费使用向区财政局申报制度。4.有序管理,提高装备使用率。我校将各功能室的制度上墙,明确分管领导,标语醒目。精心安排课表,让每个学生都能到功能室上课,并做好上课记载。我校开展两型学校建设,开展节水、节电、自制教具竞赛,倡导无纸化办公。聘请环保专家对学生进行低碳环保知识讲座。整体布置学校环境,加强环境治理,做到了校园整洁,窗明几净。充分利用课堂和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装备发挥效益。如:图书阅读课、爱国情、中国心征文、劳技科技比赛等。(六)利用家长学校和社区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社会资源保障。1. 开办“家长学校”,搭建沟通桥梁。我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民主产生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搭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将学校的重大决策告知家长,取得理解。建立教学常规月开放日和校长接待日制度。制定家校联系卡,传达信息,互通有无,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教育专家给家长上课,做到家校教育步调一致。我校与法院、消防中队和社区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对学生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讲座,和学生现场交流、对话、访谈。消防中队为学生现场表演灭火和消防器材的使用。请社区英雄人物为学生作报告。2.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确保平安校园。近三年,我校积极争取,治理了学校门前兴才路的摆摊设点问题,出入校园行路难的问题。在关工委的敦促下,校园周边网吧得以整治,留守儿童和家庭困难学生得到资助。交通中队也为学校设立了交通助学岗。家长满意,周边居民得到实惠,学生上学、放学也平安了。3.借助民主评议,宣传学校办学。我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调查表,接受家长社会监督,发放学校办学问卷调查表征询社会意见,将办学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自查整改,对社会公布学校、校长的电话接受质询、投诉和处理信访,借助行风评议简报宣传我校经验做法,得到社会的好评。二、明德、致知、健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以德为先,构建交融式德育管理网络。八十年代中期,我校德育工作如日中天,涌现了党的十三大代表、全国优秀班主任等先进人物,出版了多部德育管理书籍,社会对我校的评价可谓巨擘高擎,今天,我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交融式德育管理网络。1.德育管理网络相互交融、渗透、补充。(1)我校的德育管理网络大体分为四条工作链。校长挂帅、德育校长统领、教学校长负责课堂渗透、政教与少先队大队部协作负责德育常规活动;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构建德育育人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文化设施、校园美化物等;政教与少先队大队部以德育常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明德修性;学校与家庭、社区相结合,开展校外德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使德育向校外延伸。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开展主题德育活动,拓展德育活动内容。德育校长 政教处、大队辅导员 班主任 德育常规教学校长 教务处 学科教师 德育渗透学校 政教处、总务处 校园建设 环境育人学校 家庭 社区 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 德育延伸(2)管理网络相互交融,形成大教育场。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与家庭社区综合实践相融合,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通过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弥补了课堂、教材和校园的德育缺失。通过班会课、品(生)社和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使教务与政教在德育常规和课堂教学间交融,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学校与学校德育工作的交融构建了家校联系的桥梁。2.德育常规是德育工作的核心。(1)我校以每月开展“一小之星”评选活动为抓手,实施养成教育。各班每月进行一次养成教育“期盼之星”的评比,由学生民主推选一名“一小之星”候选人参评,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四方面评比,隆重表彰。开展一日常规评比,每个年级每周评选早操、路队、午睡、清洁四面流动红旗。实行每月通报,成为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选和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2)以一些“重要时间”为节点,开展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学、放寒暑假、早操、夏季、体育课、动手操作的课程,都会对学生进行交通、上下楼梯、室外活动、防溺水、工具使用等安全教育。(3)以“社区、教育基地”为支点进行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定期到区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陪老人度过快乐的节日,演出、朗诵、剪纸为老人送去精神大餐。到社区参加公益劳动。清明节为项英烈士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到农耕年华、红星基地进行体验和拓展训练,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和意志品质锻炼。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进行爱国教育。(4)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仁爱教育。每年三月五日都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都要开主题班队会;组织留守儿童到武汉体验快乐之旅;每年七月和一月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电影夏令营和冬令营。(5)强化班主任队伍和少先队队伍建设。学校每周召开班主任工作会,每学期开展一次绽放美丽班主任主题论坛,选派班主任参加培训,评选区十佳、百优班主任,评比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我校还通过竞选、轮值、培训、实践四个程序组建班队干部和大队干部,将管理权交给学生。(6)展示“一小之星”。我校每年都要带学生参加各电视台文艺活动、参加全区大型文体表演,如武汉市电视台阳光嘉年华、快乐向前冲、欢乐宝宝秀。开展丰富多彩的“六一”活动,好少年的评选,各类征文、竞赛活动,如我的祖国、中华情、中国心等。学生精神面貌得到充分展现。3.课堂渗透是德育工作的基石。开齐开足品生(社)、班队会课,由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分别担任这两个学科教学,学科考评采取书面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以学校九五课题 语文教育中人文性研究为基础进行学科渗透,将教材中的人文部分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文字与思想的统一。开发了美丽的江夏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4.利用社会资源延伸德育工作。邀请关工委、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和教育专家到校指导德育工作。5.挖掘学校环境中的德育无形价值。学校的杉树林和西一楼的平房分别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是学校辉煌的见证者,也是校史的教育点。将优秀学生代表上文化墙,对学生予以激励;用各类标志提醒学生文明礼仪;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是美的享受,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教学为主,构建交融性“和美”课堂。课程改革的节奏太快,令人目不暇接;课堂教学太“炫”,让人眼花缭乱;教学模式教条单一束缚了师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三十年前我校质朴和美的“集中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享誉全国,参观者络绎不绝。去浮华,归和美。1.重视过程管理,明确工作目标。(1)执行市区教育局的学年度教学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2)行政值班和教务处共同巡查校园,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健全与学校教学相关的制度,教师每半月自查教学常规,蹲点领导和教务处月查,通报公示。(3)每学期初,备课组长安排集体备课的时间、单元负责人、主题或主题发言人,每周两次,一到两个小时。年级蹲点领导参与集体备课,深入课堂听课,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4)学校每学期开展“说、授、评”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区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5)每学年三、四、九、十月为教学常规管理月,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技艺的练兵场。人人上一节好课、三赛两评(赛课、教案、专业知识考试、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寻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培名师工程不断推出好苗子,结合结对帮扶活动将校本教研延伸到不同的学校。2.以生为本,倡导交融性“和美”课堂。(1)交融性“和美”课堂的内涵。“和”取和睦、和谐之意,即师生融洽,配合得适当;“美”取美丽、美好、完美之意,即感觉好、愿望、没有缺点。“和”为气氛,“美”为愿景。其要义是在教材处理上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融通,教学手段上巧妙衔接,师生情绪上曲径通幽,学习方式上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体现生成的音乐美、布局的绘画美、结构的建筑美。使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2)培养自己的研究团队。在每个教研组挑选课堂教学优秀者加以培养,使之成为我校课堂研究的“土专家”,形成一组一学带的格局。为了培养这些“土专家”,我校重点做以下工作,为他们提供舞台,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派她们参加区教学沙龙活动、鼓励他们在市、区教研活动中发言,参加各级教学论坛,使他们在思想上绽放火花。争取他们在市、区课堂教学活动中讲公开课、示范课。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研指导能力的提高培训,派骨干青年教师参加研修班,请区教科室专家到校进行辅导讲座。每学期开展论文、案例、反思检查评比,全面推进“和美”课堂研究的教师培养。“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了“百花齐放”,我校还组织优秀备课组、组长的评选,培养教研团队的领路人。学校经常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区名师辛从飞、李秀丽、张春霞老师到我校指导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开展课堂教研活动,拜他们为师,签订师徒合同。(3)形成“和美”的校本教研文化。教研组教务员中青年骨干教师备课组长集体备课同课研究帮扶结对三赛两评课题研究和美课堂研究培训、管理校本教研抓队伍引领示范区级活动推广经验校级活动校级活动研究、指导抓活动实践 问题 主题 反思 再实践 (4)我校倡导交融性“和美课堂”以来,每个学科都在市课堂教学竞赛中获过奖,其中4个一等奖,24节课被评为市、区优质课。(5)交融性“和美课堂”的思考与展望。它必将推动我校领导和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热情;在实践中我校还要提炼交融性“和美”课堂的评价标准;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追求从“独舞”到“齐飞”的教师成长之路。3.利用地域优势,开发校本课程。(1)江夏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山青湖秀地肥,农林牧渔丰足。八分山、青龙山、龙泉山云蒸霞蔚;汤逊湖、梁子湖、斧头湖碧波荡漾;茶叶、西瓜、界豆、藠头等名优特产琳琅满目。从2003年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第一课项英至今,已经完成了美丽的江夏校本教材的编撰,教材分江夏名人、名镇、名景、名产四个部分共11篇。旨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校本课程安排在五年级完成,每周一课时。(2)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了使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国家课程,也不局限于课外活动,我校编写了快乐实验室科技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上,与学科课程并列,对科学课程予以补充和完善。在编写理念和指导思想上,以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实际情况为主,作为科学课的辅导读物,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手册。在取材上,以身边的材料、生活中的实验和身边的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内容设计和选择上,选取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器材易准备的、学生易操作的、现象明显,易推广的内容。如中年级由鸡蛋壳的用途、浮石、油水变奶等15个科学小实验组成,高年级由吹气、看见声音、能沉能浮的衣扣等16个科学小实验组成。在体例上,以“情景引入实验器材准备动手试试博士爷爷的解释资料的拓展连接科学名言”的探究流程安排。在时间、教师安排上,将科技校本课程内容补充到科学课、科技制作和综合实践课中,由所任学科的老师完成教学任务,间周一节。4.考试考核结合,完善质量监测。(1)学校组织期末考试,对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科学、品社)实行书面考试,严肃考纪,端正考风,单人单桌,调换监考,交换阅卷,精心安排考试过程,考试成绩真实,数据准确。将调考年级的统计表、班级登分表和学期的竞赛成绩编印成册,与同类学校比较,找差距,想办法。(2)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由年级组或教师自己组织,自己掌握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作简单的学情、要点、量化和形化分析。学校随机抽查,及时了解质量状况做出调整。(3)并开学科采用考查加竞赛的方式。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科学学科将竞赛和表演纳入考核内容,获奖率达到参赛人数的15%才为合格,表演按参加人数、获奖等级计算。每学期期末考查一次,问卷调查课堂欢迎程度,教材规定的实践操作情况,按比例计算学科成绩。(4)填写素质教育报告书。考前半个月班主任完成温馨评语的填写,接受学校抽查,期末考试前将各单项能力转化为等级填入报告册,考试完毕后将考试成绩转化为等级填入报告册下发,接受家长监督。(三)以体卫艺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抓体育常规,为特色活动做好铺垫。(1)认真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开齐开足体育课,并做到了专职化。按教学计划和教案上课,严把体育课安全关,教师带学生进操场,清点人数,问询特殊情况,做好课前准备。(2)落实在校学生阳光锻炼一小时。由于我校活动场地有限,我校分时间、年级安排晨炼和课外活动。每天活动没有达到一小时的班级另行安排时间。体育教师负责活动项目和指导,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协助管理纪律。(3)每年进行体育健康检测,召开春、秋季学生运动会,不定期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如广播操、三跳、益智类体育活动。每天大课间做广播操,第三节和第五节课后做眼保操。2.疾控预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认真贯彻学校卫生条例,开设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有专业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和校医,一二年级每周一节健康教育课。每天清晨打扫校园卫生,设立卫生流动红旗,定期为教室、办公室消毒。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突发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做到每天晨检、午检和流行性疾病向体卫站报告。协助卫生部门为学生进行常规体检和免疫工作,如手足口病、H1N1、麻疹疫苗的接种。三、优生、名师、名校,彰显素质教育成果。(一)和谐发展,彰显个性。1.行为规范,阳光向上。我校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笑容阳光灿烂;举止落落大方,语言文明规范。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能献出爱心,尽绵薄之力;他们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向上,见贤思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思想合格率100%,优良率98%,违法犯罪率为零。2.文化科学素养,名列前茅。我校学生能完成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上、生活中显出动手能力强,个性思维和独立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精神。3.身心素质,健康靓丽。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体育达标合格率在90%以上,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五六年级学生近视控制在10%以内,学生有较强的抵抗和受挫能力。能尽快适应坏境和社会。在流行病爆发的时期我校无停课或严重病例。4.个性发展,成绩突出。我校学生兴趣广泛,品味高雅,美感、乐感俱佳。07年09年我校学生个人参加区级或以上竞赛获奖分别是89人、161人、248人。获奖人数高于同类学校水平,远远超出教育局规定的获奖率15%以上,达到30%,还涌现了见义勇为好少年王际洲同学。学生获“雏鹰欢歌”合唱比赛小学组一等奖;舞蹈校园橄榄绿、快乐独轮车获区百花奖;获区中小学集体舞比赛一等奖;参加知识工程少儿读书活动获优秀组织奖,楚天杯知识抢答竞赛一等奖;获中小学科技节建筑模型比赛小学团体第一名;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同时获得道德风尚奖;团体操比赛一等奖,区英语歌咏比赛二等奖。今年五月,我校的独轮车节目代表团区委参加武汉市第六届少先队特色活动比赛获金奖,并获本次比赛唯一的最佳创意奖。(二)德厚业精,争做名师。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校教师质朴而又时尚,清馨而又富有内涵,健康而又敬业,团结而又进取,传承而又创新。她们关爱学生,热爱学校,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苜蓿人生。三年来,吴娟、吴金秀等81人次获得市、区先进教师、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没有一名教师受到过处分。2.积跬成步,青出于蓝。我校教师继承发扬老一小人的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及时反思,领导、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教风纯正。丁红群、刘利霞、吴晓利等教师已经形成“和美”的教学风格,步入名师行列。0709年度,我校教师获得国家级论文奖11次,市级优秀论文59篇,区级优秀论文、案例89篇;获市、区优质课24节次,获作文、科技、劳技辅导奖105人次。丁红群获市品生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秦卫兰获健康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三年级数学组、六年级语文组获区优秀备课组称号,郑凤梅获武汉市十佳备课组长。(三)卧薪尝胆,再创名校。一所老校,一所曾经无限风光的名校,怎样让耀眼的光芒永放光辉。一小人一直思考着。近三年学校势态良好。六年级全区调考从07年第九到09年全区第一,教学质量又回到历史的高点。2006年被评为市中小学装备“两率”先进单位,市教书育人示范岗;2007年被评为市“教育创新,工作创优”示范岗,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岗,区中小学民主评议合格单位,区小学毕业年级(中心小学)调考成绩先进单位,区小学毕业年级调考保优率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市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学校六年级调考全区第一,被区教育局授予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市艺术节先进单位,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市先进工会集体;2010年学校获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区教育科研基地校,市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5月至今,先后有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江夏区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腾讯网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特色教育进行了报道。学校已经度过困难时期,借市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之机,我校必将再创辉煌。四、游于艺、诵经典,创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一)交融型科艺教育特色。基于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校内外教育各自为政的状况,我校确定“交融型科艺教育”为学校办学特色。我们充分挖掘科技、艺术自身的独特功能和校内外教育资源优势,以科艺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新时期人文科学艺术的新途径,逐步构建一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科艺活动为主体,以校外教育为依托的科艺教育运行模式,使科艺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科艺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机结合、高效运转的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学校工作与提高学生素质整体优化,促进学校走内涵之路,促进我校步入可持续发展、良性运行的轨道。1.交融型科艺教育特色的形成和理念。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三十年来,我校的科技和艺术特色声名远播,节目曾三次走进央视,市、区活动一小不可或缺,参演必是精品,连广播体操都做到极致,全过程学生只听音乐,不整队、没有口令一气呵成。武昌鱼模型标本、幻灯片制作全国获奖,一小几乎成了江夏(武昌县)小学的代名词。现如今学校对科技和艺术特色予以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交融型科艺教育特色”。将科技、艺术有机交融协调发展,让学生“陶于情,游于艺”。2.交融型科艺特色的主要任务。一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交融;二是科艺教育与各学科交融。3、交融型科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体现科艺交融的理念。让学生参加市、区学科竞赛活动,如科学探究大赛、劳技比赛、艺术小人才比赛;参加各类展示活动,如百花奖、英语合唱比赛、电视台的一些活动;举办传统活动,如庆“六一”汇演、元旦文艺汇演、亲子活动、古诗词诵读比赛;到社区表演、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三年来,我校参加的各类大型团体表演活动13次,独轮车表演走进湖北电视台,各大传媒竞相报道我校的科艺活动。(2)以构建科艺辅导队伍为保障,体现科艺教育的高效。校长牵头,政教、教务分管,乐艺、书艺、御艺、科技均由学带或优青领衔,组建27人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全部都是小学高级教师。(3)以兴趣小组建设为阵地,体现学生的个性需求。我校共设四个门类,16支兴趣小组,参加的学生人数达七百余名,尽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乐艺”有舞蹈、合唱、葫芦丝、英语表演、团体操表演、经典诵读六个兴趣小组;“书艺”有绘画、书法和剪纸小组;“御艺”有独轮车、空竹、毽球、田径、乒乓球训练队;“科技”有实验操作和科技制作。(4)以科艺与各学科的交融,体现教育的全面性。语文教学中增加音乐元素;让数学由抽象变形象,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