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代谢综合征.ppt_第1页
课件:代谢综合征.ppt_第2页
课件:代谢综合征.ppt_第3页
课件:代谢综合征.ppt_第4页
课件:代谢综合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 谢 综 合 征 Metabolic syndrome 病理生理教研室,1957年,我国城市呼吸系统疾病为首位死亡原因,传染病及肺结核在死因构成比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分别为第2、第3位,死亡率分别为7.93/10万、7.51/10万,而心、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分别为第4、第5、第6位。,至1963 年,死因构成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传染病退居第7位,肺结核位于第4位,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上升为第2、第3位。,19801986 年,前5位死因均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只是相互位次有所变动。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1987年始进入前10 位, 精神病1992年始进入前10 位。,随着生活水平和诊疗手段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患病率加速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由1990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3.34%。,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各种代谢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中簇集的状态,以中心性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为特征 。,8,糖 代 谢 紊 乱,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正常血糖浓度 :3.896.11mmol/L,9,一、血糖来源和去路,10,血 糖,食 物 糖,消化,吸收,二、血糖水平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调节,11,主要调节激素,降低血糖:胰岛素(insulin),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glucagon)、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一)胰岛素 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肝外细胞 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抑制肝内糖异生 减少脂肪动员,12,(二)胰高血糖素 体内升高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 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 抑制糖酵解途径,促进糖异生 促进脂肪动员,13,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也可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主要在应激状态下发挥作用,14,15,高 血 糖 症,概 念,高血糖症:空腹血糖水平高于6.9mmol/L 血糖高于其肾阈值9.0mmol/L时,出现尿糖 生理性血糖增高:短暂、无意义 病理性高血糖症 :常见糖尿病,16,17,病 因 与 发 病 机 制,(一)胰岛素分泌障碍,18,1.免疫因素 关键环节:胰岛细胞进行性损害,胰岛素分泌不足 (1)细胞免疫介导 1)介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作用 2)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针对相应抗原的各种抗体 3)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19,(2)自身抗体形成:胰岛 细胞自身抗体产生,损伤细胞 (3)胰岛细胞凋亡 1)诱导胰岛细胞NOS mRNA表达,增加NO产生 2)PLA2激活,诱导胰岛细胞凋亡 3)Fas-FasL途径,20,2.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促发或加重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 (1)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21,细胞免疫耐受性选择性丧失,自身免疫性损伤,(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基因,22,CTLA-4 49/A的多态性表达,激活各种T淋巴细胞,胰岛细胞自身免疫反应性破坏,(3)叉头蛋白3基因,23,叉头蛋白3基因表达异常,自身免疫耐受障碍,T细胞介导,胰岛细胞选择性破坏,(4)胸腺胰岛素基因表达,24,胰岛素启动区内的糖尿病易感基因,胸腺中胰岛素基因表达,胸腺对胰岛素反应性T细胞的选择,3.环境因素 (1)病毒感染: 1)病毒(柯萨奇B4病毒,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和风疹病毒等)直接破坏细胞 2)病毒作用于免疫系统,诱发自身免疫 3)分子模拟作用,25,(2)化学物质损伤: 1)对胰岛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2)直接导致胰岛细胞溶解 诱导胰岛细胞产生自身免疫 (3)饮食因素:牛奶蛋白与细胞表面抗原交叉免疫反应,26,(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概念: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和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生物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可引起高血糖症,而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可正常或高于正常 分为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三个水平,27,1.受体前缺陷 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生物活性下降,失去对受体的正常生物作用 (1)胰岛素基因突变,28,胰岛素基因点突变,一级结构的改变,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不完全,变异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或生物活性降低,(2)胰岛素抗体形成:内源性抗体 外源性抗体,29,2.受体缺陷 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功能下降,或者数量减少,胰岛素不能与受体正常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1)胰岛素受体异常:胰岛素受体基因(insulin receptor gene,IRG)突变,受体数量减少或活性下降 (2)胰岛素受体抗体形成:竞争性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30,3.受体后缺陷 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信号向细胞内传递引起一系列代谢过程,包括信号传递、放大、蛋白质-蛋白质交联反应,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以及酶促级联反应等多种效应.,31,胰岛素抵抗的机制,32,1.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受损 2.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下降 3.胰高血糖素对细胞的作用异常 4.胰岛细胞的胰岛素抵抗,33,(三)胰高血糖素分泌失调,1.肝源性高血糖 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等 2.肾源性高血糖 尿毒症、肾小球硬化等 3.应激性高血糖 4.内分泌性高血糖 5.妊娠性高血糖 6.药物性高血糖,34,(四)其他因素,35,高 血 糖 对 机 体的 影 响,36,(一)代谢紊乱,1.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心肌细胞凋亡,心肌损伤 (2)内皮细胞损伤 (3)血黏滞度增加 (4)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肾病 小血管病变:心脏疾病 外周血管病变 :肢端坏疽 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37,(二)多系统损害,2.高血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神经病变:外周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 发生机制:代谢改变;渗透压张力改变 (2)脑缺血损伤: 发生机制: 1)缺血缺氧 2)细胞外谷氨酸盐积聚 3)脑血管内皮损伤,38,3.高血糖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吞噬细胞功能降低 (1)吞噬细胞黏附、趋化、吞噬和杀菌减弱 (2)血中超氧化物水平增高,氧化损伤,39,4.高血糖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 发生机制: (1)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增加 (2)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活性降低 (3)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高 (4)血液高渗,血黏度的升高,40,5.高血糖对眼晶状体的影响 白内障 6.高血糖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 (1)皮肤:萎缩性棕色斑、皮疹样黄瘤 (2)骨和关节的病变:关 节损伤、骨质疏松,41,高血糖视网膜病变,高血糖对机体功能的影响,42,43,低 血 糖 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时称为低血糖.,44,一、低血糖(hypoglycemia)的定义,1.胰性(胰岛-细胞功能亢进、胰岛-细胞功能低下等) 2.肝性(肝癌、糖原积累病等) 3.内分泌异常(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4.肿瘤(胃癌等) 5.饥饿或不能进食,45,二、低血糖的病因,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46,三、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脂 代 谢 紊 乱,47,脂代谢的核心是血脂代谢,48,脂蛋白是脂质成分在血液中存在、转运及代谢的形式。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是脂代谢紊乱的主要形式,可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脂肪肝等。,49,50,脂蛋白的组成、分类和功能,组 成,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磷脂(phospholipide ) 胆固醇(cholester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51,分类和原理,分类:超速离心法 原理:各脂蛋白密度不同(脂类和蛋白质含量各异),52,超速离心,密度不同而漂浮或沉降,类 型,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高密度脂蛋白(HDL),53,密度 颗粒,54,脂 蛋 白 的 正 常 代 谢,(一)脂蛋白代谢的相关蛋白,脂蛋白颗粒中的蛋白质起到运载脂质的作用而被命名为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55,种类:20多种 apoA:apoA、apoA、apoA、apoA apoB:apoB48、apoB100 apoC:apoC、apoC、apoC、apoC apoD apoE Apo(a),56,载脂蛋白功能,与血浆脂质结合形成水溶性物质,成为转运脂类的载体 作为配基与脂蛋白受体结合,使脂蛋白被细胞摄取和代谢 是多种脂蛋白代谢酶的调节因子,57,(二)脂蛋白代谢相关的受体和酶,相关受体: LDL受体(LDL receptor,LDLR) LDL受体相关蛋白(LDL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LRP) apoE受体 VLDL受体和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58,相关的酶: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LCAT)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 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HMG-CoAR)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enzyme 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59,(三)脂蛋白代谢相关的途径,外源性代谢途径 内源性代谢途径 胆固醇逆转运,60,61,脂 代 谢 紊 乱 的 分 型,(一)高脂蛋白血症,由于血脂在血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和运输,因此,高脂血症也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我国一般以成人空腹12至14小时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6.22mmol/L(240 mg/dl),TG2.26mmol/L(200mg/dl)为高脂血症的标准。,62,1.病因分型 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2.表型分型 按各种血浆脂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而进行分型,目前多采用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分类系统,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a、b、共六型 。,63,表型分型中各型高脂蛋白血症特点,64,3.简易分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升高,相当于WHO分型的a型;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升高,相当于WHO分型的、型;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TG均升高,相当于WHO分型的b、。,65,66,病 因 及 影 响 因 素,1.遗传性因素 LDLR基因异常 LPL基因异常 apoB100基因异常 apoE基因异常 其他,67,2.不合理的饮食 3.疾病 糖尿病 肾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酗酒 缺乏运动 5.其他,68,2019/4/19,69,可编辑,70,发 病 机 制,高脂蛋白血症除小部分是由全身性疾病所致外,大部分是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71,引起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单基因突变,72,(一)外源性脂质或其他相关物质摄取增加,1.饮食脂质含量高 2.饮食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3.肠道脂质摄取增加,73,(二)内源性脂质合成增加,肝脏是内源性脂质合成的主要部位,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的机制主要包括: (1)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肝脏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胆固醇合成增加; (2)血液中胰岛素及甲状腺素增多时,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表达增加,胆固醇合成增加;,74,(3)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减少时,其对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抑制作用减弱,胆固醇合成增加; (4)肥胖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导致脂肪动员时,大量游离脂肪酸释放进入血液循环,肝脏以其为底物合成VLDL增加。,75,(三)脂质转运或分解代谢异常,1.CM和VLDL转运与分解代谢异常 (1)LPL活性降低或不能表达正常:CM和VLDL降解减少,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2) apoC表达减少或功能异常:LPL不能被充分激活,CM和VLDL中甘油三酯分解受阻,使得CM和VLDL水平上升; (3) apoE基因多态性:apoE2与受体的结合力差,使得含有apoE的脂蛋白CM和VLDL分解代谢障碍。,76,2.LDL转运与分解代谢异常 (1)LDL受体基因突变; (2)载脂蛋白B基因突变; (3) LDL受体表达或活性降低; (4) VLDL向LDL转化增加。,77,LDLR基因突变类型与脂代谢特点,78,3.HDL介导胆固醇逆转运异常 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的主要蛋白有:ABCA1、LCAT、CETP和B族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等。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突变常导致胆固醇逆转运障碍。,79,80,对 机 体 的 影 响,(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在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下,血管内膜结构或功能受损,导致通透性发生改变,血脂异常沉积到血管壁为主要特征的渐进性病理过程,伴随有炎性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泡沫细胞形成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81,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类,82,稳定斑块形态学特点: (1)细胞外脂质核体积相对小。 (2)纤维帽厚而均匀。 (3)局部有较多的胶原成分和较多的平滑肌细胞,而巨噬细胞较少。,83,易损斑块形态学特点: (1)具有偏心性的、相对体积大且质软的脂质核。 (2)纤维帽薄而不均匀,胶原含量和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 (3)斑块内有大量炎性细胞聚集。 (4)斑块内有大量的新生血管。,84,(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明确排除酒精和其他肝损伤因素外发生的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包括三种: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的肝硬化。肝脏中沉积的脂质主要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85,86,(三)肥胖,肥胖是指由于食物能量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异常而导致体内脂质沉积过多,造成以体重过度增长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引起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状态。肥胖时的脂质沉积以甘油三酯为主。,87,(四)对大脑的影响,高脂蛋白血症可能通过两种机制影响脑组织脂质代谢: (1)血脑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使本来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血脂进入脑组织异常沉积。 (2)血液中能通过血脑屏障且脂质合成必须的成分(如不饱和脂肪酸)进入脑组织增加,使得脑组织中脂质合成增加。,88,(五)肾脏,高脂血症对肾脏的损伤表现在2个方面: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肾小球损伤。,89,肾脏细动脉硬化,(二)低脂蛋白血症,低脂血症表现为低脂蛋白血症,目前对低脂蛋白血症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一般认为血浆TC低于3.1mmol/L(120mg/dl)为有临床意义的判断标准。,90,原发性低脂蛋白血症:目前认为主要是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引起。 继发性低脂蛋白血症:影响因素众多,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贫血、恶性肿瘤、感染和慢性炎症、甲亢、慢性严重肝胆和肠道疾病等均可引起低脂蛋白血症。,91,Defini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 (1999 WHO)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Lifestyle: especially obesity (NCEP ATP III) Metabolic syndrome (NCEP ATP III)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WHO.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Geneva: WHO, 1999. |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JAMA 2001;285:2486-2497.,WHO.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Geneva: WHO, 1999.,WHO Metabolic Syndrome Definition 1999: Based on Clinical Criteria,Insulin resistance (type 2 diabetes, IFG, IGT)* Plus any 2 of the following: Elevated BP (140/90 or drug Rx) Plasma TG 150 mg/dl HDL 30 and/or W/H 0.9 (men), 0.85 (women) Urinary albumin 20 mg/min,世界标准是,BMI在18.5-24.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然而,这个体重标准是根据欧美白人为基准制定的,对亚洲人不一定适用。 亚洲人标准值的范围是-正常,小于1偏瘦,-超重,大于肥胖。,ATP III: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iagnosis is established when 3 of these risk factors are present,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JAMA 2001;285:2486-2497.,Criteria for Comparing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Metabolic Syndrome,Relation to: Insulin resistance Obesity Prevalence in community could differ by race How simple is the definition?,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Defini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If focus is on obesity as underlying cause Prevent and treat obesity If focus is on insulin resistance as underlying cause Treat insulin resistance If focus is on metabolic risk factors Treat individual risk factors,WHO Metabolic Syndrome Definition 1999: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Focus on insulin resistance a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More emphasis on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rather than obesity Leads to increased thinking about the use of drugs to treat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ATP III Metabolic Syndrom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Focus on obesity (especially abdominal obesity) a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Therefore, prevent development of obes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lso, treat obesity in the clinical setting,Must Insulin Resistance be Present for a Patient to Have the Metabolic Syndrome?,WHO 1999 clinical definition Yes ATP III 2001 clinical definition No, but it is usually present Multiple metabolic risk factors are sufficient Obesity can produce the metabolic syndrome without insulin resistance,WHO.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Geneva: WHO, 1999. |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JAMA 2001;285:2486-2497.,Insulin resistance Treat insulin resistance Lifestyle: especially obesity Prevent and treat obesity,以ATPIII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参加第三次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的8,814例20岁以上的美国人进行了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18。在60岁以上人群中上升至435 。以2000年的美国人口计算,约4,700万美国人患有代谢综合征。据估计随着美国肥胖人群(体重指数30)的增加(自1991年来增加了61),MS的患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 德国4075岁成年人中15患代谢综合征。,4049,Prevalence of the NCEP Metabolic Syndrome: by Age,Ford ES et al. JAMA 2002;287:356-359.,Prevalence, %,2070+,Age, years,2029,3039,5059,6069,70,Men Women,24%,23%,8%,6%,44%,44%,Prevalence of the NCEP Metabolic Syndrome: by Sex and Race/Ethnicity,Prevalence, %,Men,Ford ES et al. JAMA 2002;287:356-359.,Women,25%,16%,28%,21%,23%,26%,36%,20%,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综合征呈上升趋势。根据上海市华阳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32.8 患一种代谢异常(高血糖或高血压,或血脂异常);36.2 患两种代谢异常(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20.9患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由于地域、人种乃至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文化方面的差异,我国制定了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2004年4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根据中国人MS的研究提出诊断标准(CDS标准)。,超重和(或)肥胖,BMI25; 空腹血糖(FBG) 6.1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 7.8mmol/L,及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BP 140/90mmHg和(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空腹TG 1.7mmol/L,或空腹血HDL-C,男性 0.9mmol/L,女性1.0mmol/L; 符合以上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即可诊断为MS,What is the impac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on health outcom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ype 2 diabetes,代谢综合征的最直接后果是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每12秒就有一人因中风或心梗而倒下,每年我国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近5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持续上升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烟草使用、缺乏身体活动、不合理膳食等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JAMA 2001;285:2486-2497.,Metabolic Syndrome Increases Risk for CHD and Type 2 Diabetes,Coronary Heart Disease,Type 2 Diabetes,High LDL-C,Metabolic Syndrome,Prevalence of CHD by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Diabetes in the Population Age 50+,CHD Prevalence,% of Population =,No MS/No DM,54.2%,MS/No DM,28.7%,DM/No MS,2.3%,DM/MS,14.8%,8.7%,13.9%,7.5%,19.2%,Alexander CM et al. Diabetes 2003;52:1210-1214,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creased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Lakka HM et al. JAMA 2002;288:2709-2716.,0,2,6,8,12,Follow-up, y,YES,Metabolic Syndrome:,NO,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RR (95% CI), 3.55 (1.986.43),4,10,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年龄 随年龄增长,代谢综合征危险增加 体重指数 体重每增加4.5kg,发病危险平均增加 23(2027) 饮食习惯 无酒精摄入、膳食碳水化合物高摄取以 及进食粗纤维过少 体重指数和体重增加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子。,体力活动具有保护作用 与低活动量相比,长时期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有 保护作用,MS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与后天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被认为是明显的致病因子,遗传、体力活动不足、增龄、炎症状态和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也参与MS的发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和脂联素 肥胖时脂肪激素变化与IR和MS密切相关,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有瘦素和脂联素。当人们摄食过多、脂肪细胞开始增大时,瘦素作为一种信号,使游离脂肪酸在线粒体内的氧化增加、脂肪堆积减少。脂联素是一种胰岛素受体增敏激素,能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硬化;对人体的研究发现,脂联素水平能预示II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展,并在临床试验表现出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的潜力。,2、钙离子 有研究发现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不仅可易化胰腺细胞刺激-分泌耦联机制,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发生、促进脂肪组织或骨骼肌发生IR,而且还能促进血管收缩,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发病机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最终可造成多种组织细胞的功能异常。,3、游离脂肪酸(FFA) FFA是血脂成分之一。随着对糖代谢异常研究的深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能将糖代谢异常孤立起来。糖代谢异常经常合并脂代谢异常,而FFA正是一种可以将糖、脂代谢异常联系起来的因素。研究表明,FFA除了与糖、脂代谢异常有关外,还与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等有关。,4、CRP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CRP与MS关系密切。MS的各种临床表现与炎症状态有关,CRP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提示超重及肥胖成人中可能存在系统性炎症。,5、高尿酸血症(UA) UA与血糖及血脂代谢联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警因子,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趋势是:试图寻找MS多种代谢异常的共同基础 。,代谢综合征的线粒体机制,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网络的中心枢纽。它涵盖和控制着约189条生化代谢系列反应:包括呼吸氧化、糖酵解、脂肪酸氧化、三羧酸循环、磷脂合成以及蛋白质跨膜转运路径等。所有糖类、脂类及蛋白质代谢的最后阶段都在线粒体内经三羧酸循环完成氧化。,在北欧的一个MS家系中发现了位于线粒体tRNA上的一种错义突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 coactivator-1(PGC-1),eNOS deletion induces a marked increase of visceral fat.,All metabolic roads lead to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代谢综合征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并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