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和外国城市规划史.doc_第1页
中国近代和外国城市规划史.doc_第2页
中国近代和外国城市规划史.doc_第3页
中国近代和外国城市规划史.doc_第4页
中国近代和外国城市规划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部分 26.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鸦片战争后,青岛为德国占领。由于德国在青岛有长远打算,因而有建设计划,在1900年编制城市规划图,按图进行市政工程建设。 1910年又编制“城乡扩张规划”,规划范围较以前增加四倍,取消了中德居住的分界线。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1937年后,将其建设计划列入“北支产业开发计划”,并拟定“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和“母市计划”,企图扩大城市,成为华北的战略基地和掠夺物资的港口。 青岛在德占和日占时的发展 27. 中国近代城市特点 1)发展与改进(良性) 城市功能结构发生改变 由于工业区的出现,交通枢纽的出现,资本主义商业街区的出现,新的城市中心等原因,致使城市功能结构改变,由原权力中心结构变化,向经济中心结构转变。 城市公众生活的多样化 西方新的公众生活方式的引入,使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内容。 城市市政建设有了新的内容(自来水,排水,气电等) 2)落后与矛盾 整个国家版图上城镇分布的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东南沿海和政治中心周边的快速发展,广大内陆地区的落后。 城镇的建设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消费性和寄生性。 在城市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得到了集中的反映。 在帝国主义独占的城市或租界地,发展迅速,而国人居住地却是十分落后简陋的。 在城市中,城市中心、公共建筑、服务设施大多集中于租界地区,服务于外国侵略殖民者。 在城市面貌上的半殖民地化,建筑面貌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28.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1)、虽有选择的进行了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但并未纳入到区域的范畴进行综合考虑 (2)、考虑到了人口因素的对城市发展影响的重要性,但更多的偏重于主观臆断。 (3)、受到现代城市建设理论的影响,比如有机疏散、邻里单位等等,但在有些缺乏对现状的客观认识。 (4)、对城市有了较完善的认知,进行了一定的区划,但缺乏系统性、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机衔接。 (5)、城市道路逐渐开始了分级别、分性质的研究,注重形式感。 (6)、在城市建设中注意民族风貌的强调。 外国近代部分1. 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美国二战后大城市偶遇聚集不经济产生了一系列大城市问题,开始了郊区化的进程,而郊区化发展至今,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基础设施不齐全,公共设施分布散落,交通组织混乱,居住与工作距离远,导致人们过分依赖私人小汽车,造成环境污染。 新城市主义认为应让城市恢复二战前的城镇模式,倡导人们使用公共交通,提倡公共交通导向发展(),城市沿交通线发展,站点附近开发高密度的住宅,并以便利的公交将各点联系。 强调城市应注重朴素性,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城市各方面的问题,社区(区划法规)步行范围和人性尺度;混合用途的土地。 其社区特点包括: 1 社区设计与交通系统设计结合起来道路利用率和市,区域性交通与土地使用相结合的方式,街道公平服务于步行者和汽车。 2 较高的规划和设计密度低层的多样化的建筑设计,有效集中居民,节省投资,土地使用,另一方面避免过于拥挤现代主义方式。 3 日常生活相关商品,设施设置在减少居民对汽车依赖,能耗,步行距离同时在社区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 朴实,实用建筑、多样化避免能源能耗 5 设计上鼓励人际交往场所,人的尺度,功能混合使用,步行 6 回收,重复利用生活水的系统 2. 简述芒福德区域思想 芒福德主张将城市置于范围更大的区域中,对其进行思考、认识和规划,主张城市是区域的部分。 在城市规划中应有区域整体观点,大中小城市的结合,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结合 1) 继承了盖迪斯生态区域论观点 1强调把区域作为规划分析的主要单元 2在地区生态极限内建立若干独立自存又相互联系、密度适中的社区,使其构成网络结构体系 2)城市区域研究: 1提出从城市之外更广阔的地域来研究城市问题 2区域是一个整体,城市是其中一部分 3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 4区域规划的第一不同要素,包括城市、村庄及永久农业地区作为区域综合体的组成部分 3. 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题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作用2005 背景:伦敦人口不断集聚,需要疏解伦敦中心地区的工业和人口。 规划要点:规划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结构,在交通组织上采取放射路和同心环路直交的道路网,建成区内绿地成网,增加绿化,区外绿地楔状插入市内,重点绿化泰晤士河岸,在半径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而外划分为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和外圈。 内圈:改造和恢复功能,降低密度 近郊圈:建设良好的居住区,空地尽量绿化 绿带圈:宽约8公里,制止城市向外蔓延 外圈:疏解伦敦过剩人口。 借鉴:大伦敦规划的绿圈,严格限制建设,在限制城市任意蔓延的同时,保证了伦敦整体的绿化环境。我国新城规划过程中,往往不注重对于城市规模和城市环境绿化的控制,规划的实施也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城市的过度蔓延和无序发展。大伦敦的绿圈规划在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大伦敦在实现一系列目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新城并没起到疏解中心城市的人口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城市周围交通负荷,对于我国新城规划来说,更应该重视对于新城的发展和经营,在产业结构上和中心城市形成互补,从而缓解中心城市的人口,同时重视联系中心城市的交通规划。 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2003 相对于雅典宪章的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的观点,认为规划应对人的需要作出反应。 从雅典宪章认为规划结果是一种终极思想到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强调规划的工程性,不仅包括规划的实施。 马丘比丘宪章重新认识规划师在规划中所起的作用,提倡公众参与的作用。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所倡导的城市功能分区使城市部分地失去活力,提出应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环境。 5. 华盛顿规划(朗方规划-华盛顿2000年规划) a朗方规划 1) 借鉴欧洲八个城市,选择两条河的交叉处,北面地势较高用水方便处作为城市发展用地 2) 设计以国会和白宫为中心,国会位于最高处,作为全城核心和焦点 3) 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一条通向托马克河的轴线,并连结白宫和法院,形成三角形放射布局,构成全城结构中心 4) 方格型路网和放射路网结合,形成美丽的街道景观 5) 大胆的人口预测 b华盛顿2000年规划放射长廊发展战略(图) 1) 以现有城市为中心,向外建6条放射交通线,即长廊形地带。沿长廊建居住区或卫星镇,长廊之间楔形绿地或农田 2) 鼓励公共交通 3) 限制建设高速公路 4) 改造大部分地区 5) 限制市区人口增长 6) 就业机构集中在市中心 6. 田园城市相关内容(图) 霍华德1898明天-一条通向改革的和平之路 a社会背景: 1) 政府获得政治资本 2) 社会问题:土地,税收,环境,人口 3) Howard全面地卷入到1870和80年代的英国激进主义浪潮之中。他们的口号与方法是民主和合作。他们要打破土地所有者的权力,然后开始全面的土地改革。他们反对运用当时两种主要的思潮,即政府干预和劳工运动。 b田园城市概念: 针对大城市拥挤、不卫生等问题提出的为健康、产业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城市四周有永久农用地包围,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c空间模式(城乡磁体): 1) 城市控制在一定规模,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进行限制 2) 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形成一个系统 3) 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城市独立的居住区分隔开 4) 合理布局居住工作及基础设施 5) 各功能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6) 可以便捷地同自然景观接触 d社会目标: 1) 通过土地公共政策规定减轻房客的房息压力 2) 自主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3) 土地出租利息归公众所有 4) 提供各种社会公共设施 5) 创造各种就业岗位 e意义: 针对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的一种先驱性的城乡结合模式。对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来产生的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作用。被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始。 7. 工业城市理论(戛涅) a 原因:19世纪,产业革命破坏了原有的以家庭为经济中心的城市结构,居住与工作地点分离 b主要内容: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1) 人口32000人 2) 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中央为城市中心,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各分区之间用绿带隔离 3) 有先进的城市交通 4) 重视城市规划的灵活性,为各功能区发展留有余地 5) 建筑采用先进的材料钢筋混凝土 8. 带形城市理论(索里亚伊马塔)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SORIA提出带型城市设想。他认为传统的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会使城市拥挤、卫生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式的影响下,城市将发展成带形的。城市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又能将文明的设施带到乡间。主要内容: 1) 城市依靠一条交通轴呈带形发展,宽度有限,理想情况下为500米,长度无限 2) 沿交通脊布置一条或几条电气铁路和市政管线 3) 将城乡结合 4) 从一个或若干城市做多方延伸,可形成有机网络 但从后来华盛顿与巴黎改建都证明,在面临私有经济者企图在指状或轴线式布局中间空隙地带进行建设的情况下,这种规划是很难保持住的。 9.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对田园城市理论的延伸) a目的:缓解城市功能过于集中而产生的弊端 b内容:有机疏散就是把大城市目前那一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1) 同时便于人们交往和接近自然 2) 城市是个有机体,不能任之凝成一团,而是将城市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远离中心的区域。 3) 将重工业和轻工业从中心城市疏散,开辟绿化 c实践: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在大赫尔辛基中心城周围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控制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改建的目标: 1)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2) 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宜的用途; 3)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d影响: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欧美各国发展新城、改建旧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的工作均起着重要影响 10. 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 1) 澳大利亚首都规划的国际竞赛方案 2) 很好的利用了地形,使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融为一体 3) 人口密度:30平方公里,2.5万人 4) 南政北住 5) 一系列广场,放射路,蛛网路 6) 有田园城市的美誉 11. 勒柯布西埃的明日城市 代表作:1922明日的城市 1933阳光城 思想:城市集中主义 1) 通过技术改造完成集聚功能 2) 提高密度解决拥挤问题,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 3) 合理分布城市各区密度 4) 采用一种高效、新型的交通系统 300万人的城市 12. 卫星城镇理论与实践 提出:翁温 1922卫星城市的建设 概念:卫星城镇是在大城市周围,并在生产、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大城市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实践:英国,威顿肖威第三座田园城市 1) 人口10万 2) 依靠母城 3) 公共交通体系 4) 邻里单位的实践 影响:莫斯科卫星城市规划100公里范围内 第一代卫星城:卧城以及半独立的卫星城对于疏散大城市人口没有显著效果。 第二代卫星城:1928年大伦敦规划,采用外围建设卫星城镇的方式,提出大城市人口疏散应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和人口分布的规划入手,建立卫星城镇的思想和区域规划思想相结合。如哈罗等。 第三代卫星城是独立的新城,米尔顿-凯恩斯。规模大,完善城市公交及福利设施,特点参照14题。 从卫星城的发展来看,从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规模由小到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有条件设置大型的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减少对于母城的依赖。 13. 邻里单位的理论,雷德朋规划 a佩里 邻里单位居住区的组成细胞。 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1) 一个邻里单位应按照小学的服务半径来设置,最远不超过0.8-1.2公里 2) 每个邻里单位包含1000户,约5000人 3) 邻里单位四周为主干道,不使儿童穿越 4) 内设置商业服务设施 5) 建筑布置自由,保证日照通风 bRadburn规划中引入“大街坊”(superblock)概念,就是以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来划定生活居住区的范围,从而希望形成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宽敞的和拥有较多花园用地的居住环境;每个大街坊中,有完整的步行系统,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并通过人行地道跨越交通干道而与相邻的大街坊相互联系;设置尽端式的汽车路。 14. 广亩城产生背景、内容 赖特1932提出广亩城,是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平等思想,有机建筑 1) 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 2) 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 3) 广亩城市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在广亩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15. 1967年后第三代新城代表:密尔顿凯恩斯 规划目标: 1) 建立一个可以提供多种就业,自由选择住房和服务设施的城市 2) 建立一个平衡的社会,避免成为某一阶级的聚居地 3) 有便捷的交通 4) 社会生活,城市景观能吸引居民 5) 公众参与,重视规划的灵活性 6) 使规划具有经济性,利于高效的运行和管理 特点: 1) 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结合,没有明显的分区 2) 活动中心设在环境区边缘 3) 交通系统的高效性,采用最经济的1公里间距的棋盘式布局 4) 突出的景观效果,具有田园城市风貌 16. 16. 50年代新建大城市印度昌迪加尔规划(图) 规划者:勒-柯布西埃 布局特点: 1) 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思想 2) 规划分区明确,体现雅典宪章 政治中心:孤立于北侧 商业中心:位于近期规划的中心 文化设施:靠近商业中心,构成全市公众的活动中心 工业区:东侧,独立 文化区:西侧,大学及其他文化机构 居住区:与各区不相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