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doc_第1页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doc_第2页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doc_第3页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doc_第4页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班 级: 地质102班姓 名: 于廷熬学 号: 1031104232指 导 老 师: 李北平 目 录第1章 前言第2章 地层和岩体第3章 地质构造第4章 构造层第5章 地质构造发展史第6章 总结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第1章 前言本次实习的构造地质课程设计,是将所学构造地质理论知识及有关课程相结合。本次实习的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内地势北高东低,主要山峰为:飞来峰、奇峰、雨峰。最高点为渚岭1800m,最低点为河北村小于800m,图区内山地分布广泛。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及岩浆岩体的侵入。该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山峰、谷底落差不大。河流主干在东南部流过,自西部、东北部有支流流经汇入东南部主干流水。该地区村镇分布于东部及中部地区,多沿河流分布且较分散。其中,金山镇位于东部河流主干旁。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分析能使我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并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更好的了解。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为编制金山镇AB地质构造剖面图,编制金山镇地质构造纲要图,结合编制的金山镇AB地质构造剖面图和金山镇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镇地质图,分析该地区地层、构造及地质发展史,编写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第二章 地层和岩体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该地区的地层主要有古近系地层(E)、白垩系地层(K)、三叠系地层(T)、二叠系地层(P)、石炭系地层(C)、泥盆系地层(D)。其中,古近系地层分布在西北角,白垩系地层分布在西北部及东北部,三叠系地层分布在东北角及中部沿断层分布,其余大面积地区都为泥盆、石炭、二叠系地层。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D3: 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C1: 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C2: 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P1: 下二叠统灰岩、泥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状广泛分布于图区范围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P2: 中二叠统砂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的中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P3: 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T2为平行不整合接触。T2: 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桑园三岔河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底层T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K1: 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为滨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与上覆岩层K2为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P3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K2: 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和北部,该时期的沉积范围增大,导致与下伏岩层存在超覆现象。该地区发育有两种岩浆岩,位于陵庄周围的花岗岩和位于李家西侧以及陵庄东侧的斑岩脉。花岗岩:分布于图区的东北角,在陵庄周围大面积分布, 面积约为5k,与围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该花岗岩体侵入P3T2地层及其所形成的褶皱构造,又由于它被陵庄三岔河逆掩断层所切穿,所以它的形成时期晚于褶皱形成时期而早于逆掩断层的形成时期。斑岩脉:二者均呈长条状分别分布于图区的西侧和东北角,分别位于李家西侧和陵庄东侧。前者走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约为0.4 k,出露地表面积约为0.4km2,与围岩成侵入接触关系。其侵入时间为K2之后。第三章 地质构造1.断层金山镇地区共发育正断层5个,逆断层2个,平移断层4个。a.雨峰奇峰走向断层该断层位于该地区中西部,通过雨峰、奇峰,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断层面产状约为32025。上盘出露地层为C1、C2,产状约为32050;下盘出露地层为C2、P1、P2,产状约为35040。上盘有背斜及向斜,有地层重复;下盘从C1P2,无地层缺失和重复。该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掩断层,断距约为2.1km。该断层在中部被两个平移断层错开,止于K2地层,形成于P2K2。b.中部走向断层该断层位于该地区中部,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通过桑园、五里河附近。断面产状约为31522。上盘出露地层为C1P3和T2,产状约为32045;下盘出露地层为P2、P3、T2,产状约为32040。上盘有一倒转背斜及飞来峰,无地层重复及缺失;下盘有一倒转向斜,及两个构造窗。该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掩断层。该断层穿过花岗岩,形成于T2之后。c.奇峰倾向断层和雨峰倾向断层这两个断层都位于该地区中西部,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切断了雨峰奇峰走向断层F1及西部王庄斜歪向斜f4,出露地表的C1与C2,P1与P2的地质界线。该断层均为平移断层,其中F3为右移断层,F2为左移断层。该断层形成于雨峰奇峰走向断层F1之后。d.王家庄倾向断层和金山镇倾向断层这两个断层都位于该地区东南部河流流域,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切断了出露地表的P1和P2的地层界线。断层均为平移断层,切均为右移断层。该断层形成于P2之后。e.东南角河北村倾向断层这一系列断层都位于该地区东南角河北村附近,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切断了出露地表的D2、D3、C1间的地质界线和河北村直立背斜。这些断层均为正断层,形成了一系列地垒和地堑。该断层形成于C1之后。2.褶皱金山镇中西部及东南部共有东北西南走向的背斜4个,向斜2个。a.西部斜歪背斜该褶皱分布在该地区西部,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其核部为下石炭统地层,两翼为上石炭统地层,为背斜。西北翼岩层产状约为31545,东南翼岩层产状约为13070,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乎水平,为直线,轴面向西北倾斜,倾角约为75,属斜歪水平褶皱。该背斜形成于下白垩世之前。b.雨峰斜歪背斜该褶皱分布在西部,穿过雨峰、奇峰,并被一个逆掩断层切断,且被两个平移小断层错开,其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核部为下石炭统地层,两翼为上石炭统地层,为背斜。西北翼产状约为31550,东南翼被断层切断,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乎水平,为直线,轴面向西北倾斜,属斜歪水平褶皱。该背斜形成于下白垩世之前。e飞来峰向斜该向斜位于金山镇地区的中部延伸方向东北-西南,其核部为上三叠系地层。两翼中三叠系地层。西北两翼产状32080.东南翼产状32545转折端弧线枢纽水平,轴面倾斜为斜歪水平褶皱,该向斜位于F3的推覆造作用。加上风化剥蚀形式飞来峰于向斜之上。c.西部王庄斜歪向斜该褶皱分布在雨峰西部,穿过王庄,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其核部为上石炭统地层,两翼为下石炭统地层,为向斜。西北翼产状约为13070,东南翼产状约为31550,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乎水平,为弧线,轴面向西北倾斜,倾角约为70,属斜歪水平褶皱。该向斜位于西部斜歪背斜f1和雨峰斜歪背斜f2之间,形成于下白垩世之前。d.中部倒转向斜该褶皱分布在该地区中部,在南部的逆掩断层出出露地表,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其核部为中三叠统地层,两翼为上二叠统、中二叠统地层,为向斜。西北翼产状约为32580,东南翼产状约为32545,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于水平,为弧线,轴面向西北倾斜,属斜歪水平褶皱。该向斜形成于中三叠世之后。e.河北村直立背斜该褶皱分布在东南部河北春附近,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其核部为泥盆系地层,两翼为下石炭统、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地层,为背斜。西北翼产状约为32040,东南翼产状约为12040,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乎水平,为直线,轴面近于直立,属直立水平褶皱。该背斜被多个正断层错段,形成于下二叠世之后。3.断层与褶皱间关系雨峰奇峰走向断层F1为逆掩断层,且错断雨峰斜歪背斜f2,同时被奇峰平移断层F3和雨峰平移断层F4错断。该断层F1使背斜f2在上盘的一边核部变宽,且使核部错开导致上盘出现新地层C1 、C2。该地的奇峰平移断层F3和雨峰平移断层F4使背斜f2的核部和轴迹都错开,在平面上表现为岩层的错移。中部走向断层F2是逆掩断层,为逆冲推覆构造,在平面图上其东西两侧共形成两个构造窗和一个飞来峰。F2错断了中部倒转向斜f5,使其上盘核部变窄,轴迹错移,并在地表出现地层重复现象,重复地层为P2、P3。王家庄倾向断层F5和金山镇倾向断层F6为平移断层,错断了P1、P2在地表的出露界线,使其错移。东南角河北村正断层F7、F8、F9、F10、F11使该地形成了一系列地垒和地堑:F7、F8间为地堑,F8、F9间为地垒,F7、F10构成阶梯状断层,F10、F11之间为地垒。这一系列正断层错断了河北村直立背斜f6,使其在上盘核部变窄。同时,由其所断地层D2、D3、C1在平面上出露宽度发生变化。 第四章 构造层白垩系地层与较其老的地层间存在角度不整合面,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关系,将该区域地层分为两套构造层:构造层 白垩纪古近纪构造层,构造层 泥盆纪三叠纪构造层。三叠系地层与较其老的地层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面,根据地层间的平行不整合关系,将此构造层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构造层:构造层-泥盆世二叠世构造层,构造层- 三叠世构造层。 这个地区的构造类型以褶皱和断层为主,二者均在图区内广泛分布,其次还分布有不整合接触。该地区中部和东南部还发育有4个主要背斜,其中1个为倒转背斜。在西部两个背斜中间及中部逆掩断层一侧各发育有一个向斜。由于断层的位移及外力的剥蚀作用,在该地区中部形成了一个构造窗和两个飞来峰。由于岩浆活动,在金山镇西部和东北角有斑岩和花岗岩侵入。这套地层遍布图区,其为遭受断层和褶皱改造地区,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在北西南东方向上成条带状分布,对称式或者不对称式重复出现,地层走向大多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50度,西部岩层倾角较小,南部岩层产状较陡,倾角达到了70度。该构造层内存在一个缺失面T1时代的地层,即T2与P3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不整合面。b.泥盆纪三叠纪构造层该构造层中中三叠统地层与上二叠统地层间缺失下二叠统地层,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据此将该构造层分为两个亚构造层:I.构造层-泥盆世二叠世构造层主要地层及岩性为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下二叠统灰岩、泥岩,中二叠统砂岩,上二叠统灰岩、页岩。这些地层分布在该地区中部及东、南部,分布面积广泛,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地层。这些地层大多为整合接触关系。第五章 地质发展史金山镇地区自中泥盆世以来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地壳发生了多次抬升与沉降,并且遭受了水平挤压应力场的作用,最终造成了今天的地形地貌。中泥盆世时期该地区位于海平面之上,为河流相沉积,沉积了砂岩、砾岩;之后地壳下降,地面下降到了海平面以下,并且于晚泥盆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沉积了页岩、泥岩。晚泥盆世晚期地壳开始抬升,到早石炭世时,该地区已经抬升到地表,并且开始接受河流沉积,先沉积了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早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下降,并且接受滨浅海沉积,于晚石炭世时期沉积了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晚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继续下降,并且开始接受浅海沉积,于早二叠世沉积形成了下二叠统灰岩、泥岩;早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抬升,但并未完全抬升出地表,在中二叠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并且沉积了一套中二叠统砂岩;中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又下降,下降到海平面以下,于晚二叠世开始接受浅海沉积,形成了上二叠统灰岩、页岩。早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出地表,接受风化剥蚀,因此缺失了早三叠世T1的地层。晚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到地表,经受风化剥蚀,并且于晚三叠世到晚侏罗世时期,该地区经受了巨大的构造运动,整个地区受到了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形成了该地区一系列的断层和褶皱构造,同时在该时期,在该地区的西部和东北部发生了岩浆岩体的侵入,形成了花岗岩和斑岩。至今,该地出露地表的大面积白垩纪、中三叠世地层受到剥蚀,同时在断层F2周围形成一个构造窗和一个飞来峰。第六章 总结通过一周的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我学会了地质图的分析,了解不同倾斜程度的底层、褶皱的够造、断层的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