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实施技术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普通高中实施技术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普通高中实施技术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普通高中实施技术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普通高中实施技术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普通高中实施技术教育实践研究普通高中实施技术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执笔 陶锡泉1本课题选题背景胡锦涛主席于2006年6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已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我们今天的学生都具有较高品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他们明天成为具有较高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培养具有较高技术素养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于2004年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技术学习作为普通高中学生必修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我省新课程改革,技术教育进入中学课堂已有7个年头。反思7年技术教学实践,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技术教育工作者研究,寻找应对之策。1、 独生子女效应对教学需求的影响:现象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不但不参加任何的家务劳动,其他的社会活动也很少参与,而只是一味地被要求学习,而孩子更是只知享受,不知吃苦、劳动,对他们来说任何的享受都是那么的理所应当。学生在技术学习时,知识储备、生活背景和动手操作观念习惯明显不足。2、 职业观念的变化对技术素养需求的影响:现代社会由于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职业岗位的频繁更替,要求社会人员不断更换工作岗位,适应新的技术门类,原来的“一技在手,终身不愁”已经不灵。而人们靠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在短短的学校学习生涯,获得门类众多、不可预见的技术。这就要求他们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和加工知识、接受技术转换的能力,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和实践“艺多不压身”。3、 国人技术素养现状看技术教育的迫切: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孟凡杰教授在一次回答记者提问是指出:“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公民素质中最缺失的部分就是技术素养”。有例为证,从国外引进的最先进的生产线,到了国内,就生产不出一流的产品;再如,各种虚假广告满天飞,为什么有市场、有人上当?就是钻了我们的国民缺乏基本的科技常识、科技素养,缺乏起码的判断能力的空子。我们今天的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技术教育是提高国民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4、 技术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从形式看,技术学习已经进入普通高中的必修领域,可是从7年的技术教育实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开设相应的技术教育内容,在高中阶段开设技术课程,从知识的延续性考量,没有应有的知识传承,学生在技术学习时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技术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强,所以教师教育教学需要具备实践操作的场所和必要设备和器材。目前,有些学校是在原有劳技教室改变而来,有些学校随意购买后将所有器材放在一辆间教室内,缺乏合理、科学的分类,不符合技术课程教学的需求。由于技术在我国普通高中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以前的师范院校从没有技术毕业生,到目前为止全国高校还没有对应培养技术老师的专业,所以目前中学技术老师比较缺乏,又缺乏技术老师专业培训的培养渠道。目前全国各地基本都是其他学科老师转行而来的,课程培训一般都停留在理念和理论的层面,普遍缺乏技术老师继续的技能培训。因此,大多数技术老师技术素养不够,特别缺乏动手操作的技术技能,更缺乏技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课时普遍被缩水。新课程设计时,技术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要求在高一和高二阶段,每星期二课时,完成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高三阶段视情况至少在七个选修模块中选择一至二个学习模块。由于目前许多地方技术课程没有纳入高考或学业水平测试,在升学压的重压下,课时被大量缩水。7年的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告诉我们,为更好地在普通高中实施好技术这一全新的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绿色通道,有必要对前一段教育教学实践反思和总结,研究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规律、方法,完善技术教育资源建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呼唤大批创新人才的形势下,建设为技术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技术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因此,提出“普通高中实施技术教育实践研究”这一课题。2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21核心概念:通用技术,技术教育,技术素养,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211通用技术:通用技术(简称GT)是新课程中国家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内容,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普通高中技术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模块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是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编写的,分1和2两册。要求在高一、高二,每星期2课时完成教学。选修模块由: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7个门类,要求学生在完成必修模块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选修一至二个科目学习。212技术教育:技术教育通常是指劳动技能教育,它包括技术的学习、掌握与应用等相关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社会人才结构可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大类,通常国际上把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属于专业技术教育。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是区别于高职技术教育的,属于通式教育。主要关注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内容,同时要兼顾技能的训练。213技术素养:技术素养是一个结构性的存在,技术素养包括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管理技术的能力和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理解技术不仅包括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而且还包括理解技术语言、技术规范、技术伦理、技术价值等。使用技术的能力。包括正确、高效、具有道德的使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技术管理的能力。具体包括技术选择能力,技术决策能力,技术维护能力,技术保养能力等等。技术素养还包括人们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具体说来,应该包括对技术亲近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以及对新技术的关心和社会上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等等方面的能力。运用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方法解决家庭生活中出现的简单技术问题,参与社会生活中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是当代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214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需要具备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215创新能力:一般认为,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对于创新能力的界定,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上述三种观点,尽管表述方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能将创新能力的内涵解释清楚。22本课题界定为教育科学领域学校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的基本含义是:221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和枯燥乏味的说教,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本课题研究应着力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全体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222本课题研究立足本校实际,兼顾兄弟学校和国外技术教育经验借鉴。主要研究和探索符合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一般支撑条件的开发、建构和使用的方法;研究如何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果效率和教育功能,将技术教育和创新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功能;研究技术教育环境构建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利用社会资源的教育作用;运用信息技术,研究网上技术学习资源科建设和使用平台;真确面对国情,研究符合校情的技术老师培养,特别技术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经过研究,力争取得更好实施技术教育教学的方法、途径,完善技术教育资源和环境,将技术教育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绿色通道。如能形成一些对所有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将是我们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追求。223“实践研究(或称行动研究)”将是本课题基本的主要研究方法。即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和总结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一般规律,建立符合普通高中实际的技术教育教学的资源开发、建构和使用的实践模式和方法。同时兼顾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31国际的技术教育近年来,中小学技术教育在好多国家普遍受到高度重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加强技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和提高国民技术素养的有效途径。非常重视技术立国和技术强国。尽管各国在课程门类的名称和课程设置上不相一致,称谓上不同,技术教育的内容和要素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美国:在国际技术教育协会及其“为了全体美国人的技术”计划的支持下,有数百名教育人员和专业人员参与研究和开发,于2000年编制完成了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美国技术教育首要的原则是每个公民都应当具备技术素养,因而能够使用、管理和理解技术。技术被定义为人类行动的创新。技术教育的框架建立在技术的普遍准则之上。这些普遍准则被认为是重要而持久的,即便在不确定性和加速的变化主宰一切的时代。美国的技术教育标准要求每个美国公民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应按标准所规定的呢内容介绍相应的技术学习。简而言之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从幼儿园直到初级和高级中学甚至之后,技术都应作为核心学科之一;2、技术教育可以和学校其他科目特别是科学和数学整合起来;3、每一学习阶段都应当要求男女两性儿童必修技术课程;4、各地方可根据地方条件、个人志向、生涯目标、资源能力等按标准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技术素养课程;5、最终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所有人的技术素养的提高。英国:技术是学校中核心科目之一,男女儿童都进行学习。为获得强制义务教育结束后的通用教育证书,要求参加全国性的考试。为学生面对明日快速变化的技术做好预备,是设计和技术教育总的理论基础。通过技术教育使他们学会思考,并创造性地提升生活品质。他们成为自主的、创新的问题解决者,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团队成员。经由需求、渴望和机会,他们形成一系列想法以便设计、制作产品和系统。他们结合实践技能、美学、社会和环境问题,反思并评价现在和过去的设计和技术及其使用和效果。通过设计和技术教育,他们成为革新者,以及有识别力的见多识广的产品使用者。尤其,应教以学生:完善、设计和交流各自的想法;运用工具、设备、材料和元件制作高品质产品;评价过程和结果;知晓和理解材料与元件等四个方面的技术理念和知识。法国,法国技术教育是初级中等教育阶段(11-15岁)四年的必修课目。法国的技术教育主要以阐明工作、产品、人类生活以及技术对社会、文化的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目标。学生学习技术时,必须面对要求应用技术诀窍和执行能力的具体情景。这些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得以丰富强化。尤其,技术教育给予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机会:1、知晓技术系统及其执行和运用;2、学习正确地使用该学科的术语;3、知晓技术的特定方法,为特定的问题找到多种解决方案;4、学习如何在不同情境中使用发达的专门技术解决问题;5、遵循安全防范和生物工程学原理,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设备和控制系统;6、观察对于相似的技术问题的不同研究手段和不同技术解决方案;7、观察并建立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8、采取批判的立场,无情绪障碍地参与到科技世界中。在初等学校阶段,学习简单的机件、电路图、能量产生以及一般的生产。学生参与小型学习项目,特别是运用计算机的项目。中等学校阶段,涵盖了生产、行销、需求分析以及生产和服务中的职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管理(CAD/CAM)的应用经验也包含其中。澳大利亚,技术是学校中文科、 英语、健康和体育、英语之外的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和环境、技术八个学科领域之一。技术被分割为四个领域的内容:设计、制作和评价、信息和材料、系统。它们互相关联,是课程监控、修订和改革的基础。在学校教育的强制义务年段中(第1-10年),男女儿童都应当学习技术。中等学校的项目则更为专门一些,到第12年时常常成为各自分离的项目。在中等教育的较高年段,许多技术项目聚焦于离校后的深造以及生活和工作。总的目标是应对当前和今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方面提供最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技能,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信息处理和运算(computing)技能、对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作用的理解,同时发展科学和技术技能、 理解和关注全球环境的平衡发展、在道德、伦理和社会公正事务中做出判断的能力。荷兰:技术教育课程总体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技术那些对文化理解、对学生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对发展学生技术能力等至关重要的方面;获得对技术功能的知识和理解,及其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积极地应用技术;学会为人类的需求设计和形成解决方案;学会如何以安全的方式使用诸多技术产品;获得机会探究他们在技术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具体的、特定的目标被分别落实在技术与社会、技术产品与系统、产品设计和制作的标题之下。在荷兰,荷兰初等学校(4-12岁的学生)的“技术行动计划”由教育部、文化与科学部、经济事务部共同资助,其目的是激发人们对初等学校校园内外技术的注意。该计划对思考和行动的结合给予了重视。荷兰的所有学生都进入综合学校学习直到15或16岁。在对基础教育内容进行了全国性的论争后,其目前的课程要求学生至少要学习15个学科领域,其中之一便是技术。有五类一般的目标在所有学科领域都要达成:1、工作于跨学科的主题;2、学会实施计划和任务;3、学会学习;4、学会交流;5、学会反思学习过程和未来。对技术又强调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学习:1、技术和社会;2、技术产品和系统;3、产品设计和制作。32我国的技术教育由来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都把劳动或称劳动技术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列为教育方针。改革开放前的劳动教育和2005年前的劳技教育都是那个时代我国作为道德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实践尝试。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的这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广泛展开,技术作为普通高中学生八大学习领域中的必修模块之一。由此全新的技术学习领域进入了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经历。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淡化学科界限、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载体,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未来服务,为终身学习服务。可是技术对于我国教育界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一方面在这之前,高等教育还没有相应的专业,师资的专业知识还不适应;另一方面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还没开设对应的课程,加之现在独生子女的现状,学生比较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积累;第三由于目前高考模式和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技术教育无疑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和新课程要求存在一定的偏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增添了不小的障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十二五”期间,在纲要的引领下,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成将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要标志的二次课程改革将如火如荼地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放上教育的议事日程。新理念,新思想,新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已很难适应这种要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专家学者认为:现代人必修具备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一个国家的国民科学技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民的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具有较高科学技术素养的国民不仅能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于国内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公民素质中最缺失的部分就是“技术素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国外引进的最先进的生产线,到了国内,就生产不出最先进的产品;再如,各种虚假广告满天飞,为什么有市场、有人上当?就是钻了我们的国民缺乏基本的科技常识、科技素养,缺乏起码的判断能力的空子。技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领域,具有通识教育性质。技术课程设计以技术素养的要素结构为线索,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技术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积极参与技术活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转变为以技术设计为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只是教学的载体,其本身的学习不是主要的目的,技术课程要在学生通过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人文因素以及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而技术教育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建立、技术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33国内同类研究十一五期间,全国许多地方在开设技术课的通时,都注意教学研究的展开,给这一全新的教育教学领域,寻找和总结成功经验和理论支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项目实践模式的课堂应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研究安徽省“十一五”期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技术有效教学研究2009年立项。2011年7月结题。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山东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技术课程实施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郑明希:基于科学素质的高中技术教学设计研究浙江省:普通高中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杭州高级中学:高中技术实验室建设与应用研究;嵊州市黄泽中学:技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技术必修部分教学方法实践研究先行者的这些研究,给我们必将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34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途径,完善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借助技术网络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能更好的对技术理解、设计、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创新精神。技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领域,按课标要求紧紧抓住通识教育属性。以技术素养的要素结构为主线,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技术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积极参与技术活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转变教育理念,将技能训练转变为以技术设计为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只是教学的载体,其本身的学习不是主要的目的,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人文因素以及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技术教育成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建立、技术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绿色通道。4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将以以下11各方面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力争在普通高中技术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途径、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成功经验和成果,为更好实施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1、技术素养的内涵研究。2、技术教育教学的资源建设研究(专业教师、教学平台、项目资源,教学基地等)。3、技术教育教学载体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学具、教具、制作材料)。4、技术教育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研究。5、技术教育教学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6、技术教育教学途径研究(家庭、学校、社会结合)。7、技术教育教学与创新教育研究(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创造教育)。8、技术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包括数据库、专家库及网上学习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9、技术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教育理念、知识、技能与新课程适应性)培养研究。10、国内外技术教育比较研究。11、网上技术学习平台建设和应用研究5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51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深刻认识技术教育与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及科技教育活动的关系。用STEM教育理念,以项目及案例为载体将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及理化生等学科融为一体,探索大技术教育规律,为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摸索经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思路:(1)借鉴以往劳技教育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及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吸收其他学科领域成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通过文献研究,调查分析,对先进国家技术教育和新中国技术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予以总结;(2)通过对目前各地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的借鉴和剖析,探索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价值意义和独特作用;探索有效实施技术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3)加强新课程理念与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进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发展这一学习领域,为“科技兴国”“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提供智力支持。52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时间安排与方法521课题研究过程与进度,本课题研究将从2011年9月开始,预计到2015年7月结题,总用时4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一)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4月1、课题前期准备工作:撰写课题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申报工作;2、课题前期研究工作:撰写开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召开开题会议,确定各参加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二)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4年12月(1)2012年5月召开第一次课题研讨会,各课题参研人员按分工的研究任务汇报交流研究计划。讨论各子课题研究计划,确定各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2012年12月前,召开第二次课题研讨会,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3)2013年5月召开第三次课题研究会议,各研究人员交流研究初步成果(完成研究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技术学习网上平台初步建设完成并开始使用。(4)2013年12月,新技术教育中心完成建设并验收。(4)2014年7月:召开第四次课题研究会议,交流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三)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5年7月(1)召开第五次课题研究会议,检查和完善各参研人员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3)2014年7月2014年12月,课题组对研究成果汇总、整理出版并提交鉴定。(4)2015年5月,召开第五次课题研究会议,总结课题研究情况。讨论课题研究报告。(5)1015年7月召开结题会议。52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面对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来反思和审视技术教育教学发展问题的。本课题研究突出技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性、创新性、与时俱进性,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践研究,丰富和发展技术教育理论和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技术教育的事实、行动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为二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环节,加强实践研究,深化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与渗透,突出普通高中阶段段的整体设计,系统研究,全程研究,发挥综合效应。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资源教材、学习材料。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6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6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2005年以来的6年技术教育实践使我们对在普通高中学生开展技术教育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认识:(1)课程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从课程的角度审视和实践技术教育,技术是整个普通高中阶段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普通高中阶段开设技术课程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非常正确的举措。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丰富学生学习、提高技术素养、拓展学生视野和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技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能否比较好地达到新课程的目标,取决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否很好地把握技术课程标准,并依据课标做好落实工作。只有技术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对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到位了,才可能在思想上主动重视技术课程。(2)课标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按课程标准实施教育,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课标既是课程实施的起点,又是课程实施的落脚点。理论上讲,课标应该是指挥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翻阅,对照实践不断体会、加深领悟。比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选择怎么样的教材、案例,采用什么实践项目,采取什么样的教法等等都应从课标出发去考虑。(3)技术素养观。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技术素养不仅仅是指使用技术,还包括理解技术、评价技术和管理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紧紧围绕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实施好组织。(4)技术观。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基础性、通用性、广泛性、先进性和可迁移性是本课程的特点。(5)创新观。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有了创新技术才有生命。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因此,技术教育教学应该侧重创新、创造思想方法和理念的渗透。这对学生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对学生人生规划,实现自身价值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6)教师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成长的外因,技术是全新的教育领域,与传统学科相比,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应将有志于技术教育并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教师选择到技术教育岗位,并给予完善和进修的机会。(7)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但要让他们学好当前课程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8)教材观。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依据。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 教材仅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而不是全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符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时代特征鲜明的案例,组织教学。使技术教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9)实践观。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脱离实践的空洞的技术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创造条件,立足直观教学,给学生实践操作提供场所。62可能的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机不同,是面对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来反思和审视技术教育教学发展问题的。本课题研究突出技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性、创新性、与时俱进性,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践研究,丰富和发展上述提出的9个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技术教育的事实、行动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为二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环节,加强实践研究,深化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与渗透,突出普通高中阶段段的整体设计,系统研究,全程研究,发挥综合效应。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资源教材、学习材料。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1、以问题解决、作品创作为载体的技术教学模式;2、以创新教育、科技教育渗透的技术教学;3、探索出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