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本(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本(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本(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本(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本(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应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C.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所需噬菌体D. 32P和35S可分别用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2018甘肃天水高二模拟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果说明()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017四川甫光中学高二期末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培养噬菌体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A.B.C.D.如图3-1-1所示,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人工重建形成“新型病毒丙”,用丙病毒去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图3-1-1A B C D图3-1-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艾弗里实验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2017安徽铜陵一中高二期中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NA的X光衍射实验A.B.C.D.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加热后变性B.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小鼠死亡,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C.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可以通过长时间保温减少上清液的放射性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也可用14C和18O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2017成都龙泉驿区一中高二月考 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加入培养基中,R型菌和S型菌的数量变化曲线为()ABCD图3-1-3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3-1-4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图3-1-4A. B. C. D.2017福州八中高二期中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科学家在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所做的一个实验。(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3-1-5中文字所述);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发现在第4组培养装置中有S型菌的菌落。图3-1-5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材料与用具:R型细菌、S型细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等。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为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组别ABC处理方法不加任何提取物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的DNAC组应做的处理是 ,A组所起的作用是。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3)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见下表):用同位素31P、32P和32S、35S分别做如下标记。噬菌体大肠杆菌脱氧核苷酸32P31P氨基酸32S35S材料2(见图3-1-6):图3-1-6(1)据材料1分析,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同位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大致操作过程如下:;。(2)HI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寄生在人体T细胞内,若将材料1中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别换成HIV和人体T细胞,且出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则能说明。(3)分析材料2,AD的结果中,哪组不正确?说明理由:。(4)材料1、材料2共同说明的问题是。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图3-1-7(1)以上实验结果说明。(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再用噬菌体去侵染。.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2)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在实验中,若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5)上述实验中,(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B解析 该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相对自然界所有生物来说的,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A项错误。要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蛋白质,才能知道到底是DNA进入细胞,还是蛋白质进入细胞,所以B项正确,D项错误。培养噬菌体应该用活细胞,所以C项错误。2.B解析 格里菲思并未把S型细菌中的成分分离开来,所以不能说明S型细菌中的哪种成分使得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只能说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故B项符合题意。3.C解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所以该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4.D解析 重组病毒丙的核酸来自乙病毒,则新一代病毒的性状与乙病毒相同。5.C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项错误。艾弗里实验中,单独用蛋白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对其是否能起到遗传作用,不确定,故D项错误。6.C解析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错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X光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错误。7.D解析 除了少数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外,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所以其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并非因为其含量多,故选D项。8.B解析 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是因为S型细菌的蛋白质加热后变性,A项错误。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由于R型活细菌在S型细菌的DNA的作用下转化成S型活细菌,导致小鼠死亡,因此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B项正确。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长时间保温后,细菌破裂释放出噬菌体,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大,C项错误。由于蛋白质和DNA中都有O和C,所以不能用14C和18O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D项错误。9.B解析 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加入培养基中,R型菌能在培养基中大量增殖;S型菌的DNA能将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S型菌也能在培养基中大量增殖,所以曲线都呈上升趋势。10.A解析 磷元素主要存在于DNA的磷酸分子中,即图中的处,故32P所在部位为;硫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即图中的中,故35S所在部位为,A项正确。11.(1)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2)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对照A、C两组培养装置中未出现S型菌菌落,B组培养装置中出现S型菌菌落完整性(3)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解析 (1)通过本小题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2)第二步:在C组中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A组所起的作用是对照。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预测实验结果:由于A组中没有加任何提取物,C组中的DNA分子被水解,所以A、C组中未出现S型菌菌落;由于B组中加入了提取出的S型细菌的DNA,所以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菌落。得出实验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3)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12.(1)31P和32P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即可得到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2)RNA是遗传物质(3)D组不正确,因为DNA被DNA酶水解后,失去活性,所以无荚膜菌不会转化为有荚膜菌,因此小鼠不会死亡(4)DNA是遗传物质解析 (1)要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需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2)若将材料1中的噬菌体、大肠杆菌换成HIV与人体T细胞,且会出现相同结果,则可证明RNA是HIV的遗传物质。(3)材料2的D组中,有荚膜菌的DNA+DNA酶+无荚膜菌混合培养,并不会出现有荚膜菌,所以注射后,小鼠不会死亡。(4)两个材料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3.(1)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2)大肠杆菌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3)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被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是未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4)DNA是遗传物质(5)不能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解析 .(1)题述实验是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结果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说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体内。(2)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的病毒,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