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粪便检验.ppt_第1页
课件:粪便检验.ppt_第2页
课件:粪便检验.ppt_第3页
课件:粪便检验.ppt_第4页
课件:粪便检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粪 便 检 验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马华谋,粪便检查主要用于协助诊断消化道疾病: 1、肠道感染性疾病; 2、肠道寄生虫感染; 3、消化道出血鉴别与肿瘤筛检; 4、了解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5、黄疸的鉴别诊断。,粪便成分主要有: 1、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 2、已被消化但未被吸收的食糜; 3、消化道分泌物; 4、分解产物; 5、肠壁脱落的上皮细胞; 6、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 和一些过路菌;,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处理,一、标本容器 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细菌学检查,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二、标本采集 标本新鲜,盛器清洁、干燥。 选取有病理意义的标本,多点取样。 及时检测,标本采集后于1小时内检测 完毕。,寄生虫检测应多次取样,并注意取样方式。 阿米巴滋养体等原虫检测,应及时、保温送 检。 粪便隐血检测应于试验前素食三天,并禁服 铁剂、及维生素。,第二节 理学检查,1、粪便量 2、粪便外观 颜色:正常人粪便呈黄褐色,婴 儿粪便呈黄绿色或金黄色糊状。 常见颜色的改变见下表:,性状:正常人粪便为成形软便,婴儿为糊状便。病理状态时,粪便性状可发生改变。,(1)稀糊状或稀汁样便:常因细菌肠毒素、内源性促分泌物质、致泻物质等物质刺激肠道,导致肠蠕动亢进或肠液分泌增多所致。多见于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 (2)脓性及脓血便:常见于下消化道病变、各种肠炎、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或直肠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 (3)米苷样便:呈白色陶米水样,多见于霍乱、副霍乱,为白色淘米水样。,(4)柏油样便:因上消化道出血所致,隐血试验强阳性。 (5)白陶土样便: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及钡餐造影术后。 (6)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结肠癌、肛裂、痔疮。 (7)胨状便:见于慢性菌痢及过敏性肠炎。,(8)黏液便:粘液混匀于粪便中,见于小肠病变;粘液非混匀于粪便中且较集中,见于大肠病变;粘液粘附于粪便表面,常见于直肠炎;透明胶冻样粘液附于粪便表面时,见于粘液性肠炎、痉孪性便秘、情绪激动等。,3、寄生虫虫体 粪便中如有虫体较大的肠道寄生虫蠕虫,如蛔虫、蛲虫、绦虫等或其片段,肉眼可见。钩虫虫体需筛洗粪便后才见。,4、气味 粪便的臭味与进食的种类,疾病的性质有关。 病理情况:粪便恶臭一般见于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结肠或直肠癌;粪便鱼腥臭味见于阿米巴性肠炎;粪便酸臭味见于消化、吸收不良。,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及其临床意义,显微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寄生虫虫卵、原虫、细胞、真菌、结晶、食物残渣等。,2019/4/19,19,可编辑,(二)粪便中各有形成分的形态和意义 1、细胞 1)红细胞:正常粪便无红细胞。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被破坏,粪便中难以见到。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痔疮、急性血吸虫病等。,消化道疾病时由于炎病损伤出血,白细胞、红细胞同时存在。 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 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粘连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2)白细胞(脓细胞) 粪便中的白细胞常见中性粒细胞。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呈灰白色,胞体肿胀、坏死、破碎、结构不完整,胞质内充满细小的颗粒,核不清楚的中性粒细胞,常成堆出现,此时称为“脓细胞”,正常粪便,无或偶见白细胞。 结肠炎,白细胞分散存在,一般少于15个/HFP;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时,可见大量的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以及吞有异物的小吞噬细胞; 肠易激综合症、肠道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科-莱登结晶。,3)巨噬细胞:常随脓细胞出现于急性菌痢的粪便中,溃疡性结肠炎时,亦可偶见。 4)肠黏膜上皮细胞:见于结肠炎症、伪膜性肠炎。 5)肿瘤细胞: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病人的血性粪便,及时涂片染色(瑞氏或HE染色)可找到成堆体积大,形态异常的肿瘤细胞。,2、寄生虫卵、原虫、滴虫 寄生虫卵:粪便中检查寄生虫卵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最常用的指标。 粪便中常见的寄生虫卵有: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华枝睾吸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和带绦虫卵等。原虫和滴虫:肠寄生原虫包括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鞭毛虫、纤毛虫和人芽囊原虫等。,3、结晶 粪便中检出夏科-雷登结晶,主要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以及过敏性肠炎,并同时见到嗜酸性粒细胞。 4、食物残渣 在正常粪便中,食物残渣均系已充分消化后的无定形细小颗粒。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脂肪小滴 淀粉颗粒 肌肉纤维 结缔组织 植物纤维及植物细胞,第四节 化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一、隐血试验 概念:隐血是指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每日出血量少于5ml),而且红细胞因被消化分解,肉眼不见粪便改变颜色,并且粪便涂片显微检查未能检出红细胞。而需用其他间接方法才能证实的出血。 隐血试验的方法有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 。,1、化学法隐血试验(OBT) 试验原理:血红蛋白中含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分解过氧化物,催化色原物质而呈色,呈色的深浅反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即出血量的多少。 常用方法:主要有邻联甲苯胺法,联苯胺法,匹拉米洞法,愈创木酯法等。,假阳性情况:如外源性干扰; 假阴性情况:如外源性与内源性干扰,2、免疫法隐血试验 原理:该试验所有的抗体可分为两类,一种为抗人血红蛋白抗体,另一种为抗人红细胞基质抗体。 常用方法有免疫单扩法、对流免疫电泳、免疫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向间接血凝法等。,免疫法不必控制饮食,且敏感性和特异 性都高于化学法。 假阳性情况:高灵敏度可造成假阳性, 故不宜用于日常筛检。 假阴性情况:主要检测下消化道出血, 以及带现象。,临床意义:粪便隐血试验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的筛检和鉴别。 隐血阳性: 1、见于消化道出血、药物致胃粘膜损伤(如服用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肠结核、克罗思病、胃病(胃溃疡、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肾病综合症出血热、消化道恶性肿瘤等。,2、消化性溃疡与肿瘤出血的鉴别:隐血试验对消化道溃疡的阳性诊断率为40-70,呈间断性阳性;而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阳性率可达95,且呈持续性阳性。,第五节 粪便的细菌学检查,一、细菌 1、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粪便中细菌占粪便干重的1/3,多属正常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症:正常粪便中菌量和菌谱与宿主间保持着生态平衡正常粪便中球菌(革兰氏阳性)和杆菌(革兰氏阴性)的比例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