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培训教材)设施蔬菜安全控制病虫害技术、新型农民培训教材.doc_第1页
(植保培训教材)设施蔬菜安全控制病虫害技术、新型农民培训教材.doc_第2页
(植保培训教材)设施蔬菜安全控制病虫害技术、新型农民培训教材.doc_第3页
(植保培训教材)设施蔬菜安全控制病虫害技术、新型农民培训教材.doc_第4页
(植保培训教材)设施蔬菜安全控制病虫害技术、新型农民培训教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北镇市农发局 目 录一、土传病害防治技术二、苗期病害防治技术三、设施蔬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1、黄瓜病害防治技术2、番茄病害防治技术3、茄子病害防治技术4、甜瓜病害防治技术5、辣椒病害防治技术6、韭菜病害防治技术四、设施蔬菜主要病虫防治技术五、农药知识1、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1、土传病害发生原因由于设施蔬菜栽培的高产特性,造成茬口密集,土地休闲时间短,轮作倒茬困难,长期种植单一品种,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投入有限的空间及土壤中,导致土壤板结,养分失衡,有害病原物大量积累,造成土传病害发生蔓延。2、土传病害种类番茄枯萎病、根腐病,茄子枯、黄萎病,黄瓜枯萎病,辣椒疫病、根腐病,甜瓜枯萎病、蔬菜根结线虫等。3、症状疫病:辣椒定植1520天以后易发此病,疫病表现的症状主要在茎基部,茎和土之间的部位有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随着病情的发展造成倒伏。根腐病:多发生于定植后,生长中期也易得此病,起初病株枝叶萎蔫,傍晚至第二天早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病部一般仅局限于根及根茎部。枯萎病:真菌性枯萎病大多发生在开花结果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呈失水状萎蔫,初发病时中午萎蔫,夜间能恢复正常。一般反复35天即枯死,大部分整株死亡叶片呈褐色在茎上不脱落,也有的是一枝(蔓)或两枝(蔓)枯萎,其余枝(蔓)正常。有的蔬菜茎基部易发生纵裂,裂处常有胶质物溢出。根系呈水浸状腐烂,湿度大时变褐枯死后病部出现粉红色霉状物,发病时纵切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该病的发展进程较慢,一般15-30天才枯死,无乳白色黏液流出,别于青枯病。茄子黄萎病:苗期发病少,多在茄株坐果后开始发病。病情自下而上发展,或从一边开始向全株发展。病叶叶尖或叶缘及叶脉间褪绿变黄,逐渐发展至半边叶或整个叶片变黄或黄化斑驳,叶片卷曲。病株初期晴天中午萎蔫,早晚或阴天可恢复。后期病株彻底萎蔫,叶片变黄、脱落,严重时只剩茎秆,最后全株死亡。纵剖病部,可见维管束变褐。根结线虫:根结线虫病是一种植物性寄生虫病害,它的病源为南方根结线虫。当蔬菜被根结线虫侵入寄生后,病轻的时候蔬菜几乎没有什么病害症状;病重的时候才会发现蔬菜的植株发育不良、矮小不长;中午温度高的时候叶片会出现受旱时的萎焉状。线虫病寄生到蔬菜根部以后,它能分泌一种唾液,这种唾液能够刺激根系肿大,最后形成像瘤一样的根结。正常的根系应该是些小根,这种根是正常的根,它对水分及其它营养的吸收能够正常的运送到上面去。但是形成根结以后,它内部的一些导管就形成阻塞,直接影响水分等营养的吸收。4、土传病害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施用鸡粪等农家肥,先发酵腐熟好后直接用到地里面。或者用腐菌酵素将生鸡粪迅速腐熟再用到地里面。搞好大棚内的卫生,及时清洁田园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特别是如果发现棚内发生了蔬菜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根结线虫病等,一定要及时将有病的植株带出棚外销毁。嫁接技术,利用抗病砧木嫁接防治土传病害,如黄瓜利用黑籽南瓜或白籽南瓜做砧木,茄子可利用托鲁巴姆或托托斯加等抗病。物理防治:利用高温季节进行高温消毒,也就是在大棚六七月份休闲的时候,把土壤深翻30公分以上,然后浇大水,浇水以后把棚膜闭封,高温闷棚1520天。可有效防治根结线虫。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有两种施药方式:土壤处理和灌根。土壤处理:用98%棉隆处理土壤。首先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根茬,施入下茬作物需用的有机肥以后灌水,灌水35天后,当土壤可以耕翻时,用旋转犁耕翻土壤20厘米深,翻后应及时打碎土块,搂平,按每平方米施药2530克的药量均匀撒施在土壤中,并与20厘米的耕层土壤拌匀,从放塑料的那一端开始喷水,边喷水,边用0.8mm以上塑料膜覆膜,用土压严。如果土温在25以上则密闭10天以上,揭膜通风5天;土温2015则密闭1215天以上,揭膜放气710天;土温105密闭2530天以上揭膜放气20天。70%敌克松+福美双进行土壤处理,比例为1:1,两种药剂各750克/亩。地菌灵亩用量1500克处理土壤。用威百亩(线克)处理土壤。地温在15以上,每亩20公斤,兑水泼浇,覆膜压严15天,放气10天以上。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将整好畦的地块用3500_ 7000倍液浇透(每平方米2-5),用塑料布覆盖,闷24小时,掀开透气1-2天后下种或移栽。灌根;可用1%呻嗪霉素400倍液灌根,每株半斤药液。2、 苗期病害防治技术设施蔬菜在苗期主要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和沤根。1、猝倒病症状: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苗均能发病,幼苗未出土发病时,表现为烂种、烂芽。出土之后发病幼苗基部呈水浸状病斑,以后变黄褐色,干缩变细,幼苗倒伏土面。病害发展较快,当幼叶仍为绿色时,幼苗即已猝倒。猝倒病在苗床上发生时,开始是个别苗发病,几天之后向邻近植株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2、立枯病症状:一般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发病时幼苗茎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苗初期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苗直立不倒伏。病斑逐渐凹陷,绕茎一周,最后病部收缩干枯,整株死亡。猝倒病和立枯病防治方法:对于苗期病害的防治应采用以栽培防病为主,结合施用药剂的综合防治措施。苗床的选择和床土处理。要选择平坦肥沃土质做苗床,要精细整地,施足优质农肥。要进行床土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5克撒于地表翻入土中。碧护浸种,有效预防病毒病,苗齐苗壮。1克碧护兑56斤水浸种。加强苗床的栽培管理。严格控制苗床的温湿度,根据不同种类的菜苗对温度的要求调节好温度,黄瓜、茄子、辣椒苗的气温要保持在1520,10厘米土温要保持1520之间。控制好湿度,在播种时适量打足底水,尽量减少床面灌溉。药剂防治:可用15%恶霉灵400倍,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喷雾,也可用百菌清或恶霉灵1两兑干细土10斤,撒在苗床上。3、沤根是育苗期常见病害。症状:发生沤根时,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导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沤根后地上部子叶或真叶呈黄绿色或乳黄色,叶缘开始枯黄,严重的整叶皱缩枯黄,生长极为缓慢。在子叶期出现沤根,子叶即枯焦;在某片真叶发生沤根,这片真叶就会枯焦。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温长时间持续低于12,再加上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温度和地温过低,致使生长点停止生长,瓜苗出现萎蔫,持续时间一长就发生沤根。防治方法:畦面要平,严防大水漫灌。加强育苗期地温管理,避免苗床地温过低或湿度过大。3、 设施蔬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一)黄瓜病害防治技术1、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是日光温室最容易发生的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病情发展快,且造成严重减产。症状:主要发病部位叶片。幼苗发病时,子叶上初生褪绿黄斑,扩大后变褐色,干枯、下垂,潮湿时正反两面长出紫黑色霉层。成株发病多从下部成龄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叶片背面呈现水渍状,以后叶片正面可见淡黄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渐变为淡褐色,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淡灰色的霉。发病严重时,全叶枯黄致使全叶干枯、脆裂。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残叶上越冬或越夏。病菌多从叶片表皮的气孔侵入。病原菌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是832,最适萌发温度为1522,流行气温为2024,高于30或低于15发病受抑制。在阴天多雨,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良,湿度大的条件下,极易引发病害。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控制温、湿度。在日光温室中,通过调节温、湿度来控制霜霉病。早上放风1小时排湿,然后密闭温室提高气温至3032,下午放风,湿度降到6670%,温度降到2025。高温闷棚。发病初期,如果土壤干燥,应在前一天浇水,把温度表挂在与黄瓜垄头平行的位置,于晴天上午关闭通风口,使黄瓜垄头处的温度上升到45,维持2小时后再慢慢降温。温度低于42效果不好,勿使其温度高于45。药剂防治。目前防治霜霉病药剂较多,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22普力克水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雾等。以上几种药剂,应交替使用,一般710天喷一次。2、白粉病症状:黄瓜白粉病主要发病部位是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及茎。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面产生近圆形的小粉斑,环境适于发病时,粉斑迅速扩大,接连成片,成为边缘不明显的白粉区,上面布满白粉末的霉。严重时白粉变成灰白色,叶片枯黄,卷缩。发病规律:该病为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温度在1624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害易发生流行,高温干旱病害受到抑制。种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氮肥过多或植株生长弱时,白粉病发生较重。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密植合理,通风透光,降低湿度。药剂防治。用10%世高1500倍液,或40%福星4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5%阿米西达3000倍喷雾,每20毫升加水60公斤。每7天喷药一次,喷药23次。该药在白粉病单独发生地块或同时轻微发生霜霉病的地块采用。注意阿米西达在配药时不能和其它任何农药和化肥混配,配药要用清水,渠水要经过沉淀后才可配药3、 疫病 症状:黄瓜整个生长期都可受害。苗期感病,多从嫩梢发生,初为暗绿色水渍状萎蔫,最后干枯呈秃尖状。成株多大嫩茎及节上发病,病部水浸状,软化,患部以上叶片萎蔫,最后全株萎蔫枯死,切断茎维管束不变色,以此可区别于枯萎病。叶片发病,出现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圆形大斑,天气潮湿时迅速扩大,发展到叶柄。瓜上的病斑也呈水渍状,潮湿时,病斑上有灰白色稀疏的一层薄霉,病果迅速腐烂。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土壤中越冬,在温室中通过灌水传播,植株发病后,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孢子囊萌发的游动孢子再借灌溉及田间操作传播。一般瓜类重茬,地热低洼,排水不良易感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嫁接或轮作换茬。嫁接可防止土壤传病,效果最佳。重病地实行3年以上轮作或将温室内耕作层换土。药剂防治。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用70%敌可松1000倍液或25%甲霜灵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20.5千克。4、灰霉病症状:主要危害幼瓜,也危害茎、叶片与雌花。幼瓜发病时呈水浸状腐烂,表面密生灰色至淡褐色霉层。叶部发病时形成灰褐色圆形大病斑,表面生灰色霉层。茎主要在节上发病,病部表面灰白色,密生灰霜。当病斑绕茎一周后,整株死亡。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主要以病组织接触传染,分生孢子借风或人工操作传播,在1527均可发病。发病适温22,在湿度过大的条件下,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及早摘除病花、病果、病叶或拔除病株,以防病菌传播。药剂防治。可用灰霉特克于发病初期,对水稀释500倍液,均匀喷雾,连续喷23次;或用灰霉特克500倍液蘸花;用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5、细菌角斑病症状:幼苗发病,子叶上形成水浸状稍凹陷圆形病斑,后变黄褐色,叶片发病,叶正面病斑淡褐色,背面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但比霜霉病斑小。侵染初期呈水渍状,以后病斑中央枯干脱落,形成穿孔。果实及茎上病斑初期呈水渍状稍凹陷病斑,严重时裂口、腐烂,从病部流出白色黏液。果实上病斑向内扩展,沿维管束果肉逐渐变黄,并可蔓延到种子。发病规律:黄瓜角斑病是细菌病害,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遗留在土中。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靠灌溉或人为传播,所以近地面的叶片果实容易发病。本病在低温、高湿时极易蔓延。昼夜温差过大、浇水过多,排水不良易发病。防治方法:选无病瓜留种,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苗床用未种过瓜类的田土,发病后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及病株残余,集中处理以减少田间菌源。注意降低湿度,可明显减轻病害。药剂防治。用农用链霉素200ppm喷雾,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可用新植霉素150200ppm,20%噻菌铜悬浮剂喷雾。6、黄瓜黑星病症状:黄瓜生育期均可发病,子叶、叶片、卷须、茎蔓和瓜条均能被害。一般叶部发病较多,叶部患病病部初呈浅绿色近圆形小斑,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近圆形,12天病斑枯死,呈黄白色,易破裂成穿孔。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病菌可直接感染幼苗。在土壤中越冬的菌丝体,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遇到2022适宜的温度和90%相对温度时,病菌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一般重茬地、通风不良、植株郁闭、浇水过多的温室大棚易发病且重。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子或抗病品种,实行与非瓜类作物23年轮作,温室大棚不重茬栽培黄瓜。温室大棚栽培在管理上应尽量提高温度,降低湿度,减少结露时间;发病后控制浇水,注意放风,选用无滴膜扣棚。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3%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进行种子消毒,重茬温室或大棚在定植前进行硫磺粉熏烟消毒。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4005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25%嘧菌酯喷雾防治。7、花打顶花打顶属生理病害,在幼苗期发生。症状:幼苗生长缓慢、矮小、节间短,生长点各节集中,聚成一个疙瘩,秧苗顶部结出小瓜刺或开花,此现象为花打顶。发病原因:出现花打顶现象是由于温度、湿度过低、土壤水分缺乏,或因土壤溶液浓度偏高,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受到阻碍,引起幼苗发育不良。防治方法:摘除顶部花芽或小瓜刺;提高地温和气温,降低土壤酸碱度,以适应黄瓜幼苗生长发育。浇足水,以满足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营养土中施足腐熟有机肥,促使幼苗生长。 8、黄瓜的其它病害黄瓜氨气害和亚硝酸气害:氨气害和亚硝酸气害是温室大棚黄瓜生产经常发生的气害。症状:两种气害都是以中位叶片首先发病,后逐渐向上、下部叶扩展。受害叶片初期在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水浸状斑纹,23天后受害部位变干枯。氨气害受害部位变褐色;亚硝酸气害受害部位变白色。被害部位与健部界线分明,从叶背看受害部位下凹。发病原因:与施肥不当和通风不良有关。直接在地表撒施碳铵、尿素等,在碱性土壤或用过石灰的土撒施硫铵,以及未腐熟的鸡粪、饼肥、鱼肥与土混合施用,均会产生氨气并释放于空气中积累,当空气中氨气达到5ppm时,就会产生毒害。亚硝酸气害是土壤强酸性而且氨态氮含量大时发生,当空气中亚硝酸气浓度达到2ppm时,就会产生毒害。防治方法:合理施肥,特别注意不要偏施氮肥和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可用精密PH试纸检查棚室内氮气和亚硝酸气含量情况。方法是蘸取棚膜水滴将试纸浸湿,然后与比色片比色读出PH值,当PH值达到8.2时,可认为要发生氨气害,PH为6时可认为要发生亚硝酸气害。发生气害后立即通风换气。植株尚未枯死时,去掉受害叶,放风排除有害气体后,还要慢慢恢复生长。黄瓜药害由于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激素使用不当,均易使黄瓜发生药害。症状:黄瓜发生药害后症状表现多样,施药后发病时间也相差很大。急性药害多表现为烧伤、萎凋、褪色、斑枯、落叶、落花、落果等,施药后发病时间快且发展迅速,快由几小时,慢则几天;慢性药害多表现为生长迟缓、停滞,果实风味及色泽变劣,危害缓和,一般施药后十天左右发病;残留药害指上茬或上年施药,残留在土壤中,对下茬或后续作物产生药害。发病原因:药剂种类选用不当,使用浓度过高或者药量过多,施药时间不佳或施用方法不妥。防治方法:正确用药,严格把握浓度和用药量,不要随意混配,施药要均匀,在苗期和开花期用药要特别慎重。不要在高温、烈日的中午用药。种芽、幼苗药害较轻时,及时中耕松土,适量施氮肥,促进幼苗转入正常生长发育;叶片、植株药害较重时,及时灌水,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恢复能力。如喷错农药,要立即喷洒大量清水冲洗,但要注意及时排水。蔓枯病黄瓜蔓枯病是黄瓜栽培中易发生的一种危害茎叶的病害,尤以秋大棚种植中发生较多。症状:叶片受害后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病斑。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形成“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大病斑。后期易破碎。病斑上密生许多小黑点。叶柄或瓜蔓受害,形成椭圆形至梭形病斑,有时会溢出琥珀色的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奖。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附着在保护地骨架和架材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当温度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通过风雨、田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气孔、水孔、伤口侵入。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施肥不足,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弱、抗病性降低是发病的内因。防治方法: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温汤烫种。加强管理,施足底肥,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在保护地栽培中要注意通风排湿。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二)番茄病害防治技术1、病毒病症状番茄病毒病是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且较难防治的病害,常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和混合型。花叶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叶片上有轻微的花叶或略显主驳。植株不矮化,叶片不变形,对产量影响不大。另一种是花叶明显、叶片变得细长狭窄,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严重的落花落果、果实变小、果实表面呈“长脸”状、品质差,对产量质量影响很大。蕨叶型:叶片黄绿色并直立上卷,背面叶脉淡紫色,叶组织退化呈线状,常呈现弯曲似“柳叶”,同时植株矮化、丛生、细小。条斑型:叶脉坏死或叶脉上散生黑色油浸状坏死斑,然后顺叶柄蔓延至茎秆。病斑初期呈暗绿色凹陷的短条纹,后期变为深褐色凹陷坏死斑。果实上产生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这种褐色斑块只发生于表皮组织。混合型:叶片及茎秆病状与条斑型相似,但果实上病斑块小且不凹陷。病原及发生规律花叶型病毒病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或马铃薯病毒侵染造成;蕨叶型病毒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条斑型病毒病和混合型病毒病由烟草花叶病毒分别与黄瓜花叶病毒或马铃薯病毒混合侵染所致。花叶病毒能在多种植物上以及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中越冬,种子也能带毒,成为初次侵染来源。病毒病通过接触传播,种子也传播。黄瓜花叶病毒在多年生宿根作物或杂草上越冬,靠蚜虫传播到番茄上。苗龄过小、缺肥少水遇高温干旱强日照条件以及定植,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使得病株与健株摩擦接触、吸烟操作都会造成病害发展。6月干旱少雨或8月份高温干旱强日照是导致病害流行的条件。防治方法选用抗病、耐病、丰产品种。减少毒源及传播媒介:选用无病种子育苗或进行种子消毒,对病株、健株分别管理,减少人为传播,及时消除病残株,及时防治蚜虫。碧护拌种,碧护1克兑水56斤水浸种,有效防治病毒病。药剂防治。用20%盐酸吗啉呱600倍液喷雾。或5%菌毒清500倍液喷雾。2、晚疫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部以及果实。一般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叶片在叶尖、叶缘处出现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在高温条件下病部迅速扩大,在叶背产生白色霉状物。在干燥条件下病部干枯,呈清白色,脆而易碎。茎部发病开始呈不定形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腐败状不定形病斑,潮湿条件下尤其早晨有露水时病、健交界处有白色霉层,最后表皮腐烂,常从腐烂处弯折。果实多发生在青果期。果实表面出现灰绿色油渍状硬斑块,逐渐变成暗褐色或棕褐色,病斑处凹陷不平,边缘明显,并呈现云纹状。果实初期不变软,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稀疏白霉,后期腐烂。病原及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可以在温室中番茄上越冬成为初次浸染来源。病菌通过风和雨水传播,雨水把土壤中病菌溅起落到植株上,所以病害多从下部叶片和果实发病。田间先形成中心病株,多发生在窝风处,然后向四周迅速蔓延。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处轮作,定植不要过密,及早整枝、搭架,适当摘除下部老叶,创造通风透光条件。注意灌水,不宜大水漫灌,加强放风,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立即封锁病区。中心病株要隔2天喷一次药,连续喷23次,非发病中心植株每57天喷一次。药剂可用克露,每15千克水中加入35克;64%杀毒矾25克加70%乙磷锰锌;58%甲霜灵锰锌35克加75%百菌清可湿粉35克。建议温室大棚密闭条件下施百菌清烟剂预防,一般用百菌清烟剂片,每亩每次10片。3、早疫病早疫病又叫轮纹病,危害时间较长,从苗期至结果期连续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及果实。症状叶片初期出现水浸状暗褐色小斑点,迅速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深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部可破裂。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状物。茎秆多在分枝处发病,病斑圆形,灰褐色,稍凹陷,在同心轮纹和黑霉层。果实多发生在果肩处,初期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并凹陷,病部干腐,有同心轮纹,后期长满黑色霉状物。果实提早变红或引起裂果。病原及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或种子上越冬。通过雨水、气流及昆虫传播。病菌适应145温度范围。温度15、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病,在2025、连续阴雨或高湿条件下病情迅速发展。本病多发生于番茄结果初期,一般下部老叶先发病,逐渐由下向上蔓延。温室大棚浇水过多、温度过大、通风不良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每15千克水中加入75%代森锰锌35克及50%乙磷锰锌35克,或每15千克水中加大生50克,也可以15千克水中加入50%扑海因25克及64%杀毒矾35克,制成药液喷洒。4、灰霉病症状幼苗和成株都可发病。叶片一般先从叶尖或叶缘处产生水浸状病斑,向内逐渐腐烂,病斑多呈倒“V”字形,然后干枯,表面密生灰霉菌层。叶柄产生水浸状病斑,向四周腐烂,病部稍凹陷,后干枯产生灰霉层。花器受害,花瓣或花的柱头腐烂,然后向幼果发展,病部水浸状、发软、腐烂,最后长出灰霉层。果实发病多发生在果柄下花托处或果脐处,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腐烂,初期灰白色,后期长出密生菌丝层,病部隐约可见轮纹状。病原及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病菌适应温度231,发育适温23。温度15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病;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病害流行。冬春季生产较高温度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主导因素。春季遇有连续阴天或多雨年份,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常导致病害大流行。密度过大、生长过茂、管理不及时都会加快病害流行。防治方法苗期发病及早摘除病叶,成株发病要在长出灰霉层前除掉病果并深埋,带菌病残体不要乱扔。栽培管理坚决防止大水漫灌,加强通风,降低温度,把湿度控制在80%以下,可有效控制病害发展。可用灰霉特克于发病初期,对水稀释500倍液,均匀喷雾,连续喷23次;或用灰霉特克500倍液蘸花;用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晴天可在15千克水中混合65%甲霉灵可湿粉35克或60%克霉灵可湿粉35克喷用。5、叶霉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一般先从底叶发病,逐步向上蔓延。叶片受害时,在叶背面产生界限不清的淡绿色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变白,潮湿时病斑长出密实紫灰色霉层,叶正面出现淡黄色病斑。后期病斑处干枯、叶片卷曲。病原及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块或菌丝体随病残体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病菌借风雨或气流传播,多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温度2026,相对湿度大于90%时适合病菌发育、病害容易流行。温室大棚栽培番茄,如通风不及时、浇大水闷棚、湿度过大,只需510天即可蔓延全田。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15千克水中加入科生霉素水剂150克及70%甲基托布津35克防效显著;用47%加瑞农25克加水15千克喷雾。6、生理性病害防治畸形果症状:主要有椭圆形果、多心果、顶裂果、横裂果、菊花形果和指形果。病因:直接原因是番茄子房心室数过多造成。番茄花芽分化及花芽发育期遇到低温、光照不足、营养和水分过多,花发育不良,形成多心室子房,最后果实出现畸形。早春使用激素保花保果浓度过大也易造成。防治方法:育苗期增温管理,不在地温和气温偏低时定植;使用农用激素浓度要合理,加强肥水管理,防止过干过湿及氮肥过多。脐腐果症状:主要为害幼果。发病初期果实脐部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并干腐凹陷。后期在潮湿条件下滋生杂菌,形成黑色或红色霉状物。果实提早变红。病因:生理缺钙或土壤水分过干,或土壤水分不干但番茄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不好,破坏不各器官水分平衡,引起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能力发生脐腐病。防治方法:秧苗定植后早中耕,多中耕,增温、保温、通气,保证均匀供水,特别在初夏温度急剧上升时和果实膨大期适时供水。可在第一穗果实坐果初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洒脐腐宁、脐腐王或0.1%氯化钙等。裂果症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放射状裂果,果实表面以果蒂为中心向外扩展,呈放射状裂沟。第二种是环状裂果,以果蒂为中心,环绕果蒂,呈环状裂沟。第三种是条状裂果,果实表面横向或纵向有一条宽而长的封闭式裂沟。病因:一般果皮薄、果形偏圆的大果型品种易裂果,罐藏加工品种一般不裂果。高温、强光照、干旱、暴雨以及土壤水分突然变化等情况,易使果皮果肉生长速度不同步而造成裂果。防治方法:选果皮厚抗裂品种,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干过湿,进行植株调整,防止阳光直射果实。日灼病症状:果实向太阳面发生大面积脱色变白,病斑变干后呈革质状,变薄,组织坏死。病因:天气干旱,土壤缺水,果实处在转色期上部无枝叶遮挡,强光曝晒,朝太阳面果实细胞因高温而灼伤。防治方法:整枝打杈时应把果实隐蔽于叶片间。摘心时顶层花序上面要留23片叶子,以利遮挡果实,防止日晒。7、气象灾害、药害及气害番茄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当和遇到特殊不良条件,常遭到以下为害。冻害和寒害当温度降到0左右时,容易产生冻害。症状是叶色变白或青枯,严重时大叶或生长点凋萎冻死。轻微受冻叶色变黄,顶叶细小,生长点叶片卷扭如乱发,叶柄下弯成弓状。落花落果多由突然降温或暴雨雪造成,或者温室大棚保温设备使用不善,或放风时间过长、放风量过大造成。寒害是指温度偏低持续时间过长造成的生长停滞、沤根、生长点不发新叶,老叶片边缘上卷或出现白斑、干尖以致全叶枯死现象。温室冬春茬栽培一定加强保温管理,采取防寒沟,多层覆盖、后墙培土防寒,要有良好的密封条件,并设有大小拱、天幕及镀铝反光膜等。高温灾害通常由于通风不及时,使室(棚)温超过30以上高温为害。表现小叶上卷曲,呈卷叶、叶色淡、叶形为傈叶状,易落花落果,引起畸形果,空洞果。注意温室大棚经常放风,避免高温灾害。药害生产中床土消毒施药量不均、喷药浓度过大、喷药时温度过高、喷洒叶面肥浓度太大、药剂混用不合理都会发生药害。药害表现为叶片变白、叶缘干枯、坏死,生长点死尖等。发生药害时可喷洒碧护缓解。气体中毒产生的原因一般由于施用尿素、碳酸氢铵或二铵方法不当,产生出大量氨气、亚硝酸气,或塑料布增塑剂不纯,挥发出乙烯、氯气等,氨中毒轻者表现叶尖、叶缘、叶脉变褐色,重者全部黄化、白化,叶脱落,植株死亡。营养缺乏及过剩中毒缺素症缺氮:表现为植株生长矮化,叶小、瘦长,黄绿色。叶片黄化先从叶脉开始,然后扩展全叶,老叶先发黄,依次向上发展,植株未老先衰,果实膨大早,结果少。氮肥调控应增施腐熟有机肥,增施氮素化肥,低温条件下施用液态氮化物效果好。缺磷:植株矮化瘦小,叶小而僵硬、叶脉发紫,老叶常未老先衰,有不规则褐色或黄色斑。幼苗缺磷时,下部叶变绿紫色并向上部叶片发展。成株缺磷果实小,成熟晚,未老先衰。缺磷调控,可叶片喷洒磷酸二氢钾600倍液。缺钾:植株生长受阻,中部和上部叶子叶缘黄化,以后向叶肉发展,最后变褐枯死并扩展到其它部位叶子。缺钾果实成熟不均匀,果形不规整,果实中空、较软,缺乏应有的酸度,果味差。缺钾调控可参照缺磷处理。缺钙:植株生长点停止生长,上部叶异常,全部硬化,中下部正常。植株苗期所钙,植株萎缩,幼芽变小、黄化。距生长点近的幼叶周围变为褐色且有部分枯死。植株生育后期缺钙,茎叶健全,仅发生脐腐果。缺钙调控,土壤施用石灰,注意深耕,多灌水,防止干旱,不宜施过多氮肥和钾肥;及时对叶面喷洒0.30.5%氯化钙水溶液,每周23次。缺镁: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叶脉间叶肉黄化,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出现花斑叶。老叶只有叶脉保持绿色,其它部分黄化,有时叶缘仍为绿色。而小叶周围常有一小窄条绿边。果实无特别症状。缺镁调控的应急措施是喷洒12%硫酸镁水溶液,1周35次。缺硫:植株中上部叶片颜色比下部淡,严重时上部叶片全部变黄。诊断时常与缺氮相混。缺硫从上部叶开始,缺氮从下部叶开始。缺硫调控可施用硫酸铵、过硫酸钙或含硫肥料。缺微量元素:缺硼植株萎缩,新叶停止生长,严重者生长点死亡,茎弯曲,茎则有褐色木栓化龟裂,果实表面也有木栓化龟裂,叶片发脆易折断。可喷施0.10.25%硼砂水溶液,1周喷12次。缺铁叶片黄化,开始时叶脉间黄化,最后整个叶片黄化变白,停止生长。可喷洒0.050.1%硫酸亚铁或0.020.05%螯合铁。缺锰幼叶叶脉间黄化,叶脉仍保绿色,叶片苍白,有褐色小枯斑。可喷洒1%低量硫酸锰。营养过剩中毒症。氮素过剩:植株长势过旺,叶片又黑又大,下部叶明显卷曲,叶脉间部分黄化,果实常发生蒂腐病。不要过量施用氮肥,夜间降温管理,防止徒长。钾素过剩:叶色黑绿,叶缘上卷,叶中央脉突起,叶片高低不平,叶脉间部分失绿,叶全部轻度硬化。注意增加灌水、降低土壤中钾浓度。不要过量施用钾肥。(三)茄子病害防治技术1、灰霉病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发病后在幼果的花蒂处先产生指头大小的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变成暗褐色,表面产生轮状或不规则状灰色霉状物。病情严重时还可侵害花、果柄、茎秆和叶片。发病条件。在20温度和高湿条件下,以及早春低温阴湿及通风不良时易发病。病原菌及传播方式 。病原菌属真菌,广泛腐生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借气流传播,由花器侵染至果实发病。防治方法在用2,4D蘸花时,加入灰霉特克500倍液。用速克灵烟剂防治。可用灰霉特克于发病初期,对水稀释500倍液,均匀喷雾,连续喷23次;或用灰霉特克500倍液蘸花;用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36%的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10天喷雾一次,连防23次。2、菌核病症状 一般先从主茎基部或侧枝520厘米处开始发病,起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稍凹陷,渐变灰白色,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皮层霉烂,在病茎表面及茎内形成圆柱形黑色菌核,干燥后茎中空,病部表皮易破裂呈麻状,整株枯死。叶片受害也先呈水渍状,后变为褐色圆斑,有时具有轮纹,长出白色棉絮状霉毛,干燥后病斑易破裂。发病条件 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植株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偏施氮肥,多年连茬以及植株受冻,均可加重病情。防治方法用速克灵或百菌清烟剂防治。用百菌清复合粉喷粉防治。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的农利灵1000倍液或50%的苯菌灵1500倍液隔1015天喷雾一次,连防34次。3、早疫病又叫轮纹病,在茄子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为害较大。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自下而上蔓延。叶片被害初生深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为深褐色病斑,后期斑周变黄,稍凹陷,中央为灰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霉。茎和果实也可受害。发病条件 病菌在2028条件下潜伏期为45天,通风不良,浇水太多极易发病。病原菌及传播方式 病原菌为真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借风雨飞溅从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为害。发病要求20以上的温度和高温。防治方法80%的代森锰锌400倍液喷雾。50%的甲霜铜500倍液喷雾。甲基托布津加福美双1:1(500倍)液喷雾。4、褐纹病症状 幼苗被害引起立枯型症状;叶片发病生近圆形褐斑,并轮生很多小黑点;茎被害生褐色纺锤形斑,亦有小黑点;果实被害生浅褐色椭圆形凹陷斑,表面轮生小黑点。发病条件 在苗期多在20以下低温、高湿、缺光条件下发生,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030。连作、植株茂密、氮肥施用不当时发病严重。传播方式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体潜伏种子皮内,或以分子孢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种植带病的种子引起幼苗发病,土壤带菌引起茎基部溃疡,它们产生出分生孢子,成为田间发病的侵染源。病叶、病茎及腐果上产生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农事作业等传播、重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防治方法播种前种子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取出用冷水冷却,阴干待播。每平方米用50%的多菌灵10克或50%福美双68克拌细土20千克,用1/3药土铺底,播种后将剩余的2/3药土覆在种子上。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底肥,培育壮苗,促进早生快发,早结果。在苗期发病用50%克菌丹或65%福美锌500倍液喷雾。在结果期发病先用1:1:200倍液的波尔多液或65%的代森锌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600倍液或8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5、绵疫病又叫掉蛋、烂茄和水烂。症状 苗期被害引起猝倒病。果实被害,初生水浸状圆斑,病斑稍凹陷,淡褐色至褐色。在潮湿条件下腐烂,表面生白色絮状霉层,易脱落。叶片发病生大型污绿色斑,后变淡褐色,略有轮纹。嫩茎被害部变细,暗褐色,并使上部折倒。发病条件 病原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830,要求很高的相对湿度。高温高湿是此病流行的条件。连续降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的地块病重。重茬地、长果型品种发病也重。传播方式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卵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溅到果实上,萌发芽管侵入寄主为害,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为害。防治方法与非茄科蔬菜轮作4年以上。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底肥,适时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覆盖地膜,防止土壤中的病菌孢子反溅到果实上,注意通风降湿,以减轻病害发生。对于封闭性较好温室可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或用百菌清复合粉剂喷粉防治。在发病初期,每隔710天选喷一次如下药剂防治,连续23次:1:1:200倍液的波尔多液;75%的百菌清500倍液;40%的乙磷铝300倍液;25%的瑞毒霉800倍液;58%的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5%的代森锌500倍液;64%的杀毒矾M8500倍液;75%的退菌特500倍液。6、炭疽病症状 老叶和果实上的病斑为退绿水渍状,以后扩大变为褐色不规则斑点,继而中央呈灰白色,上面轮生黑色小点,病叶很快脱落。果实上病斑有同心轮纹,且病斑凹陷,潮湿时黑点上产生橙红色胶状物,干燥时病果皱缩,多雨时腐烂脱落。发病条件 湿度大、植株过密、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温度在2830时易发病。传播方式 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靠滴水和昆虫传播。防治方法用50%的炭疽福美400倍液喷雾;用75%的百菌清600倍液喷雾;用8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用甲基托布津加瑞毒霉按1:1混合成500倍液喷雾。7、日灼病症状 果实向阳面被曝光晒后退色变硬,呈淡黄色或灰白色皮革状,日烧斑部易被杂菌腐生,长出霉层或腐烂。当土壤干旱或空气干热时易发病。防治方法合理密植 实行宽窄行定植、加强肥水管理,喷施微肥或激素。用15%的粉锈宁500倍液喷雾,以防早期落叶。8、僵果症状 茄子果实从小就不长称为僵果。主要是由于育苗时遇到低(高)温和光照不足而引起,另外叶螨危害也会发生此病。防治方法加强温度管理:地温不能低于1315,花期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喷施碧护,以提高植株抗逆性。(四)甜瓜病害防治技术1、霜霉病甜瓜霜霉病在多雨季节及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果实发育期时若感染此病,病势扩展迅速,叶片焦枯,引起甜瓜果实不能成熟,流行年份可减产30%50%,含糖量降低2%3%,损失十分严重。本病对甜瓜、黄瓜危害最重,亦可危害西瓜等。症状: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黄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多角形、黄褐色。在潮湿条件下,叶背病斑上长有灰黑色霉层。病情由植株基部向上蔓延,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叶易破,病田植株一片枯黄。瓜小,品质变劣,甜瓜的含糖量降低。防治方法:以选择抗病品种为主,采取药剂防治和田间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选择地势高、土质肥沃、质地砂壤的地块种植甜瓜。要求施足基肥,追施磷、钾肥。在生长前期适当控水,结瓜后及时灌水,但严禁大水漫灌,并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整枝打杈,保持株间通风良好。霜霉病通过气流传播,发展迅速,易于流行。故在发病初期及早喷药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常用药剂及使用浓度为25%的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波尔多液1:1:200倍液。应注意苗期有些品种易产生药害。每公顷喷药9001000千克,每隔710天喷一次。霜霉病和白粉病同时发生时,可选用25%甲霜灵800倍液加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配药现用现配,但不能时间过长,有的药不能混合使用。2、白粉病瓜类的白粉病是瓜类作物发生较重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南、北方都有。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最易感病,西瓜、冬瓜次之,丝瓜较抗病。症状: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蔓茎也可受害,果实受害少。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不久逐渐扩大成一片白粉层即病菌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以后蔓延到叶背、叶柄和蔓上、嫩果实上。后期变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成黑色,病叶片枯焦发脆,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防治方法: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采用栽培管理及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药剂防治: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相隔1520天喷一次,防治效果明显。用10%世高1500倍液,或40%福星4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或用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3、疫病甜瓜疫病又称死秧,是最近10年危害甜瓜的主要病害,高温高湿易发病,特别是在雨后,病害来势猛,短短几天内瓜秧全部萎蔫、死亡,对甜瓜产量影响很大。疫病菌除危害甜瓜外,还能侵害西瓜、黄瓜、葫芦、南瓜、冬瓜等葫芦科和茄科作物。症状:此病能侵染根、茎、叶、果实,以茎蔓及嫩茎节发病较多,成株期受害最重。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病部渐渐缢缩软腐,呈暗褐色,患病部叶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病斑,扩展速度快,边缘不明显,干枯时呈青枯,叶脆易破裂。瓜部受害软腐凹陷,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即孢子囊。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甜瓜疫病属真菌。该菌只侵染甜瓜。防治方法:以栽培防病为主,药剂防病为辅。严格选地,选用5年未种过葫芦科、茄科植物的肥地,以砂荒地及砂质土为好。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强管理 采用高垄高畦栽培,土地平整,开好沟,植株生长前期和发病初期要严格控制灌水,中午高温时不要浇水,严格禁止串灌,防止田间有积水。合理施肥,田间发现有病株及早拔除。药剂防治 病害即将发生时使用化学药剂灌根或喷雾,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施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液,25%甲霜灵加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800倍液,每株灌0.250.5千克,每隔710天灌一次,连续防治34次。也可用健根宝100克对3壶(45公斤)水灌根,每株250300毫升,以后视病情连续灌23次。4、蔓枯病甜瓜蔓枯病又称黑斑病、黑腐病,是甜瓜产区较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有时在个别地块发病严重,也可造成整片病株枯死。本病还侵害西瓜、黄瓜、葫芦、冬瓜等瓜类作物。症状:主要危害瓜蔓、叶和果实,在甜瓜上主要发生在主蔓和侧蔓上,病蔓开始在近节部位呈淡黄色。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龟裂,并分泌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生长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病斑呈灰白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上有不明显的轮纹,叶缘老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果实上初期产生水渍状病斑,中央变褐色枯死斑,呈星状开裂,引起瓜腐烂。防治方法:以健株留种,播种前消毒。实行2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全面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1:50倍托布津或敌克松或托布津液加杀毒矾液涂抹病部。5、病毒病瓜类病毒病又叫花叶病、小叶病,是我国北方瓜类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由于病毒感染,使植株坐果率和产量降低,含糖量下降,严重的影响瓜的品质,其中以西葫芦、南瓜、甜瓜、西瓜发病最重,黄瓜、丝瓜、冬瓜次之。症状:甜瓜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症状,常因品种、植株的生育阶段、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病毒株系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有花叶、黄化皱缩及两种复合侵染混合型。花叶型植株生长发育弱,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而黄化皱缩和混合型通常引起田间植株死亡,甚至绝收。防治方法: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采用无病毒瓜种,铲除田边杂草,及时消灭带毒蚜虫并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是防治瓜类病毒病的主要途径。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据观察,薄皮甜瓜抗病力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