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5标准的三大技术特性.docx_第1页
H.265标准的三大技术特性.docx_第2页
H.265标准的三大技术特性.docx_第3页
H.265标准的三大技术特性.docx_第4页
H.265标准的三大技术特性.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265标准的三大技术特性一H.265标准的高压缩特性H.265 又称为HEVC(High Efficient Video Coding,HEVC),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联组织正在联合制定的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主要面向高清数字电视以及视频编解码系统的应用,提供从SQICF(128X96)至4K超高清(76804320)不同级别的视频应用。H.265的目标是编码效率比H.264提高50%,即在同等图像质量条件下,目标码率下降到H.264的50%。H.265/HEVC的编码架构大致上和H.264/AVC的架构相似,也包含帧内预测、帧间预测、转换、量化、去区块滤波器、熵编码等模块。为了提高高清视频的压缩编码效率,H.265提出了超大尺寸四叉树编码架构,并采用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预测单元(Predic tUnit,PU)和转换单元(Transform Unit,TU)三个基本单元执行整个编码过程。在此混合编码框架下,H.265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例如:基于大尺寸四叉树块的分割结构和残差编码结构、多角度帧内预测技术、运动估计融合技术、高精度运动补偿技术、自适应环路滤波技术以及基于语义的熵编码技术。CU类似于H.264/AVC中的宏块。H.264中每个宏块大小都是固定的1616像素,而H.265的CU可以选择从最小88到最大6464像素。以图4为例,图中细节不多的区域(如车体的红色部分和地面的灰色部分)划分的CU大而少,编码后的数据较少;而细节多的地方划分的CU较小而多,编码后的数据较多,这样就对图像进行了有重点的编码,提高了编码效率。PU是进行预测的基本单元。H.265使用PU来实现对每一个CU单元的预测过程。PU尺寸受限于其所属的CU,可以是例如6464像素的方块,也可以是例如6432像素的矩形。还有一种新的不对称运动分割预测(Asymmetric Motion Partition,AMP)方案,即将编码单元分为两个尺寸大小不一致的预测块。这种预测方式考虑了大尺寸可能的纹理分布,可以有效提高大尺寸块的预测效率。H.264编码器的VCL和NAL分层结构。其中的R F C3984协议是一个专用于传输H.264码流的实时传输协议。H.264的编码解码流程框图T U是进行变换和量化的基本单元。H.265突破了原有的变换尺寸限制,可支持44至3232的编码变换,以TU为基本单元进行变换和量化。为提高大尺寸编码单元的编码效率,DCT变换同样采用四叉树型的变换结构。CP、PU、TU这三个单元的分离,使得变换、预测和编码各个处理环节更加灵活,也有利于各环节的划分更加符合视频图像的纹理特征,有利于各个单元更优化的完成各自的功能。H.265的帧间、帧内预测的基本框架与H.264基本相同:采用相邻块重构像素对当前块进行帧内预测,从相邻块的运动矢量中选择预测运动矢量,支持多参考帧预测等。但H.265的帧内预测模式支持33种方向(H.264只支持8种),并提供了更好的运动补偿处理和矢量预测方法。同时,为了适应当前并行化程度非常高的芯片架构,H.265引入了很多并行运算的优化思路,以提高编码解码效率。反复的质量比较测试已经表明,在相同的图像质量下,通过H.265编码的视频将比H.264编码的视频体积减少40%左右。同时,在码率减少一半多的情况下,H.265编码视频的质量还能与H.264编码视频近似甚至更好。这一结论虽然带有主观性,但也非常鼓舞人心。目前的H. 265标准共有三种模式:Main、Main 10和Main Still Picture。Main模式支持8bit色深(即红绿蓝三色各有256个色度,共1670万色),Main 10模式支持10bit色深,将会用于超高清电视(UHDTV)上。HEVC仍属于预测加变换的混合编码框架,然而其采用更加灵活的编码结构来提高编码效率,包括编码单元(Coding Unit)、预测单元(Predict Unit)和变换单元(Transform Unit)。其中编码单元类似于H.264/AVC中的宏块的概念,预测单元是进行预测的基本单元,变换单元是进行变换和量化的基本单元。在此混合编码框架下,HEVC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有:基于大尺寸四叉树块的分割结构和残差编码结构(见图一),多角度帧内预测技术(见图二),运动估计融合技术,高精度运动补偿技术,自适应环路滤波技术以及基于语义的熵编码技术。二. H.265标准的可并行性当前芯片架构已经从单核向同构多核并行方向发展,因此为了适应并行化程度非常高的芯片实现,H.265引入了很多并行运算的优化思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Tile。如图1所示,在slice划分的基础上用垂直的边界将图像划分为一些列,划分出的矩形区域为一个Tile,每一个Tile包含整数个LCU (Largest Coding Unit), Tile之间可以互相独立,以此实现并行处理。图1 Tile划分示意图(2) Dependent Slice。Dependent Slice允许在一个slice内部再切分成多个Dependent Slices,每个Dependent Slice可以独立的编码和解码,从而提高了编解码器的并行处理能力:图2 Dependent Slice示意图(3) WPP (Wave-front Parallel Processing)。熵编码环节中,编码单元上下文存在依赖关系。在H.265中,上一行的第二个LCU处理完毕,即对当前行的第一个LCU的熵编码概率状态参数进行初始化,如图5所示。因此,只需要上一行的第二个LCU编解码完毕,即可以开始当前行的编解码,以此提高编解码器的并行处理能力。图3 WPP示意图三. H.265标准灵活的编码和块结构在H.265中,将宏块的大小从H.264的1616扩展到了6464,以便于高分辨率视频的压缩。同时,采用了更加灵活的编码结构来提高编码效率,包括编码单元(Coding Unit)、预测单元(Predict Unit)和变换单元(Transform Unit)。其中编码单元类似于H.264/AVC中的宏块的概念,用于编码的过程,预测单元是进行预测的基本单元,变换单元是进行变换和量化的基本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分离,使得变换、预测和编码各个处理环节更加灵活,也有利于各环节的划分更加符合视频图像的纹理特征,有利于各个单元更优化的完成各自的功能。RQT是一种自适应的变换技术,这种思想是对H.264/AVC中ABT(AdaPtive Block-size Transform)技术的延伸和扩展。对于帧间编码来说,它允许变换块的大小根据运动补偿块的大小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对于帧内编码来说,它允许变换块的大小根据帧内预测残差的特性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大块的变换相对于小块的变换,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好的能量集中效果,并能在量化后保存更多的图像细节,但是另一方面在量化后却会带来更多的振铃效应。因此,根据当前块信号的特性,自适应的选择变换块大小,可以得到能量集中、细节保留程度以及图像的振铃效应三者最优的折中。随着全球视频监控领导企业武汉兴图新科H.265/HEVC划时代产品即H.265超低带宽高清编码器(H.2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