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实验论文.docx_第1页
城镇规划实验论文.docx_第2页
城镇规划实验论文.docx_第3页
城镇规划实验论文.docx_第4页
城镇规划实验论文.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都市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摘要:都市农业是经济发达囯家或地区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后,人们对都市区域型农业的一种新观念,表达了城市居民一种新的消费需求。无论是从保障城市食品的供给安全、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还是从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都市农业都是南京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关键字:都市农业;南京都市农业;区域型;城市环境1 都市农业概况 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市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反映出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后,人们对于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同时也表明了现代化的都市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内在需求。我国对于都市农业的理论探索已有近20年,但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仍存在争议。关于都市农业的概念界定也不尽相同,这给政府决策部门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也制约了各地都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都市农业是一种特殊的现代农业形态,接为都市服务的,从事都市农业活动的组织在经济上与都市经济密切相关,依托于都市经济的强力支撑。因此都市农业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文化技术水平,并且能应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从组织形式上来看,都市农业实行高度的专业分工和协作,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生产率更高。而从产业特征上来看,相较于一般的农区农业,都市农业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的精细型农业。而且都市农业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以规范,并采用现代企业化的经营模式进行管理运作的。 都市农业提供的是复合产品和服务。都市农业已经从为城市提供纯粹的食品性产品转到提供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为一体的复合性产品上。都市农业可以一年四季为城市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仅包括城市居民所需的食品以及工业所需的各项农副产品原料,还有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绿色、休闲和空间等无形产品。都市农业不仅可以作为都市的绿化隔离带,防止城市环境污染、维持绿色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为市民提供与农村交流、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从事都市农业的劳动者收入增加。2 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2.1南京都市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长江下游,扼秦淮河入江之口。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単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南京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受西风环流影响,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天气晴朗、干冷严寒;夏季天气炎热,雨量集中;春秋两季天高气爽。年平均气温为14.4,年降水量1106.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76%,全年无霜期较长,达200-300天。由于地理、气候的特殊性,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麻类、茶叶、园林水果、药材等。而且由于长江两岸水网交织,湖泊密布,水域辽阔,水质肥沃,因此也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 南京现辖11个区,面积6582.31平方公里,人口 617.17万。其中南京郊县,包括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五区和高淳、溧水两县。南京地貌多样,物产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畜禽、水产品和林特产品的生长。南京以特色蔬菜、特种水产、草食畜禽、花舟苗木和休闲农业为主导产业,精心培育螃蟹、青虾、特色菜、优质米、波尔羊、桂花鸭、雨花茶、黑毒等名牌产品。南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比率明显提高。全市建立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达88万亩,以园区经济和产业集群为战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技推广方面,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技创新推广。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条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都市农业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根据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南京市都市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突破210亿元,农业服务性收入达到100亿元。这5年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政府就是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从发展农业旅游,规模种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寻求外向型发展等方面,力促都市农业高效,确保郊县农村“富裕、整洁、民主、文明、和谐”。2.2 南京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南京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市农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农业生产水平也在迅速提高。都市农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 农业产业结构向满足都市农业多样化需求转变 近年来,稻米中品质较好的粳稻产量比重逐步调高,,2008年,稻米优质新品种面积达106. 46万亩,占总面积的69. 39%,优质品种比重上升。近三年的数据表明,南京市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在逐年减少,同时,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逐年减少,园林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却不断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同时现在的粮油、蔬菜、畜牧、园艺、休闲等产业的结构比较稳定。2.2.2 农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南京农田耕作、灌溉和植保以及农副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同时农业机械化作业也开始由粮食作物领域向经济作物领域转变,由大田农业转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以农业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加大了基地建设力度,南京形成了一批规模化、高水平、新机制、高效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按照“加快使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区域布局,从区县域特色看,有六合、江宁、浦口的花舟苗木、高淳的特种水产和食用菌、深水的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区,农业优势区域不断彰显。2.2.3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近年来南京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显著提升。通过多种产业化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在各类农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全市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显著提升。虽然南京市物流基地建设速度加快,但由于近年来农业物流基地规划上变化频繁,不利于农产品的运送与交易。因此,农业物流基地的建设必将成为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产品市场保障能力显著提升。2.2.4 农业多元化功能加快拓展 “绿色南京”建设工程开始以来,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近一个百分点,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更加明显。依托自然资源、历史遗迹,融入农耕文化、民俗活动和镇村建设等载体,建设了一批农业景区,主要涉及旅游、休闲、民俗、科普、教育等, 观光休闲农业异军突起。同时随着都市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南京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安全食品,着力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下降。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减少使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得到不断改善。同时有机肥料的使用和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瓜果蔬菜更加安全、健康,南京的生物农业也开始起步。3 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3.1农民增收的需要 南京市郊农民收入仍较低,要增加他们的收入,种植一般的作物和单纯依靠农业生产很难奏效。而发展都市农业,可生产精品、品牌农副产品,供应城市或出口创汇,增加收益;同时可开发旅游、观光农业,接待游客,增加服务收入。3.2 城乡一体化的需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但目前南京城市还只能接纳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只能就地消化。政府加大都市农业投入,利用城市的市场、技术、人才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市郊面貌,转变农民观念,缩小城乡差距,对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3.3城市生活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00多万南京市民需要质好、健康的肉、鱼、奶、果、蔬等农产品;城里高楼林立,工作学习快节奏、高竞争、精神压力大,市民更渴望清新空气、乡野风光、休闲娱乐、体验农业、劳动健身,这都为都市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3.4 美化环境的需要 工业化的南京城虽然绿化率高,但仍面临着环境恶化的威胁,存在着三废污染、噪声污染,酸雨、沙尘侵袭、市郊污染加速等问题,南京市加强周边环保、绿化已刻不容缓。并且,如果城郊农业设施简陋破旧,将有损城市形象。发展都市农业,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建设绿色南京。4 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问题4.1 南京都市农业起步较晚 总的来说,南京都市农业刚刚起步,缺乏整体规划,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思路不宽的问题,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各种组织机构发育不成熟,各种配套措施还有待完善,都市农业的文化内涵亦有待进一步挖掘。4.2 农业土地资源紧缺且逐年减少 随着南京市的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土地资源紧缺且呈逐年减少的发展态势,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工业“三废”低处理率的排放、生活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农业中农药化肥的施用、农用地膜的残留、农作物稻秆的燃烧等等因素会导致耕地质量的下降,从而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隐性的形成耕地资源的减少。这些往往都会制约着都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4.3 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 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着农户兼业化、劳动力年龄偏大、劳动力素质偏低和缺乏现代专业农业人才等方面的制约。至2007年末南京市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9年,其中文盲半文盲的占2.9%,小学文化和初中文化的劳动力占到79.5%,大专以上文化的只占1.7%。虽然目前南京市农技人员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但是专业知识功底不深,农技储备能力不足,更加缺乏研究型人才。4.4 规模小而分散 南京设施农业少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有的虽已形成一定特色和知名度,但技术、市场研究、开发不够。观光农业本身的综合及其与城市、市郊其他资源的结合较窄,面仍须放大。4.5 农业结构比例不完善 南京市经过近12年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之比从1997年的68.8:31.2,调整到2009年的47.1:52.9。南京市如与省内其他城市比较,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是最高的。但是与广州市、武汉市这部分副省市城市比起来,南京市只处于中等水平。虽然说近些年南京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长三角内有关城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说明南京市在发展都市高效农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南京市自实施高效农业以来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与江苏省内其他城市比较,依然存在差距,高效设施农业比重偏低。南京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仍以分散的、小规模的兼业农户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联合的垂直一体化经营和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与都市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5 南京都市农业发展对策建议5.1 增进供给,主动开发城市市场从南京近几年的实践看,正由于都市农业往往以城市现有需求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都市农业的发展一直在低层次上徘徊,农民收入增加幅度也有限。其实,城市需求是动态发展中的,其需求的消费能力和结构,因多种因素而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要进一步推进都市农业,就需要根据城市的不断变化的需求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近几年,南京郊县的方便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牛奶饮品的涌现,草坪业、花卉业的有所发展,正是适应了城市不断提升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着、更新着的城市需求拉动的结果。类似的城市新需求的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还有很大挖掘潜力,这就为都市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化产品结构的方向。5.2 结构多元化,拓宽发展广度 要优化南京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实现多业并举,现在看来必须疏通资金瓶颈。由于长期以农为主,南京郊县农村经济中普遍存在着低积累、低投资、低发展的不良循环。因此,除维持原有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外,已很难再有余力调整产业结构。所以,对都市农业的结构调整,有必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在吸引投资问题上,必须遵循“谁投资谁收益”的规则。只要产权清晰、项目可行、管理有效,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有望开拓出一个新局面。5.3 增强产业素质,提高主导产业竞争力 主导产业素质是主导产业规模水平、技术水平、品牌、知名度等特征的综合体现。产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从国内外发展的实践和经验来看,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增强其产业素质,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加快南京市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必须推进主导产业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进程,通过不断增强主导产业的产业素质,提高其竞争能力。 通过基地建设,促进发展规模农业,提高规模效益,带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凸现农业主导产业。通过转让、转包、返租倒包等形式,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扩大主导产业的规模。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加大农田整治力度,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己经进行整治,初步建成标准化农田的主导产业区域,要充分利用改善了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成上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园区,提高投入产出率。对现有基地要进一步做大规模,做优产品,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5.4 优化农业生产要素资源旳合理配置 加强农业劳动力素质教育,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率。首先要加强都市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与南京都市农业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其次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各地特点与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办学模式和途径,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再者要深入实施农技人员的培训工作,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的结构设,保证人才资源储备,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 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使南京市农业生产向土地节约型的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的方向发展。主要可以通过加大政府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以及注重产业支撑,优化产业布局的方式来实现。南京市要结合各区县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色,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设施园艺、设施畜禽规模化养殖、设施渔业等特色产业,形成具有南京都市农业特色的设施农业产业群。此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步伐。5.5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都市农业科技含量 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去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专业人才队伍与农民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以及稳定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总之要以改革为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充分考虑农业科技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条件下,稳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结合南京市教育科研的现状,以在宁农业科研院所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省农科院和各地市级农科所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落实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引导各类农业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其逐步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形成一批食品加工、生物制剂、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产业。鼓励农业企业、农业科技中介、农民合作组织等与农业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活动。5.6 立足资源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