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科技专题王梅.doc_第1页
风景园林科技专题王梅.doc_第2页
风景园林科技专题王梅.doc_第3页
风景园林科技专题王梅.doc_第4页
风景园林科技专题王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处于突出的地位,努力地建设美丽中国,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难点、亮点都在农村,因此,建设美丽中国,在客观上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国,乡村景观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慢慢地趋于合理化。本文通过对乡村景观理论知识的梳理,提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以及原则,还进行浙江省乡村建设案例的分析,从实践出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从而为我国未来乡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利的经验与理论依据。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景观,实践案例Abstract:In the report, the partys 18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efforts to build the beautiful China, beautiful China construction of the difficult Bright spot in the countrysid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objectively requires advanc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 has obtained cert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gradually tend to rationalization Comb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ural landscape is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rules, and case study on rural constru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n the practice, so as to provide the rural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with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basis.Keywords: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rural landscape, the practice case乡村(Rural Area)是指非城市化地区,严格地讲是指城镇(包括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规划区(Planning Area)以外的人类居住地区(泛指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域),是一个空间地域和社会的综合体1。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农村地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促进了乡村景观的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战略机遇,但同时也督促景观设计师从更深的程度了解乡村、发现乡村,切实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系统的、可行的理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乡村景观建设中景观是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即为空间上镶嵌出现和机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出现且对比性强的结构单元2。而“美丽乡村”以生态化建设为基础,从人居环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培育等方面着手,统筹城乡资源,建设和谐、生态的现代新农村3。因此,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要考虑景观的方面。 1.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之“美丽”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具体包括: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其基本内涵包括了以下三个层面。(1)生活层面(社会方面):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即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营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聚落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整体景观面貌,丰富乡村居民的生活内容,展现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2)生产层面(经济方面):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即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保护乡村景观完整性和地方性基础上,发挥其地域性,合理疏导乡村自然资源,转变传统的乡村产业结构,结合生态工业、观光旅游业,实现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完善乡村产业布局,切实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带给乡村居民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3) 生态层面(环境方面):是指村容整洁、绿化美化、环境优美。即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有效治理乡村污水、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乡村垃圾,提高乡村绿化美化水平,建立乡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景观规划设计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展示乡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乡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2. 乡村景观规划 乡村景观规划就是通过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它既协调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又着眼于丰富生物环境,以丰富多彩的空间布局为各种生命形式提供持续的多样性的生息条件,在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来增加生境的多样性;既强调农业生产的短期需求,更强调作为整体单元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带给人类的长期综合效益。 当然,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绝不是风景园林设计师一个人的事情,涉及到生物、地理、水文、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方面面;风景园林设计师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其它专业人员一起,实现乡村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3.1 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3.1.1 规划设计的目标 乡村景观是乡村中人居、环境、经济和文化四个方面的景观总和,这决定了“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内涵包涵了人居、环境、经济和文化四个层面,也就是规划设计要同时兼顾这四者的效益和均衡发展。因此,“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就是以景观规划设计学为理论基础,通过乡村景观特征分析、评价,挖掘乡村景观的经济价值,加强乡村文化景观建设,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总体目标。 3.1.2 规划设计的原则 3.1.2.1 整体综合性原则 “美丽乡村”景观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等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整体,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在规划设计时需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景观要素的梳理、整合,使设计的景观与乡村整体环境相协调,以达到景观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源优化利用4。所以,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依据乡村当前发展的目标与内容,延续乡村肌理,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与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的整体协调。从全局出发,对构成乡村景观系统的居民点、道路、农田、水系等要素进行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的整体环境,达到景观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5。 3.1.2.2 乡村肌理延续性原则 乡村的历史发展悠久,是历经了岁月的积淀才发展至今,历代的发展演变轨迹向人们展示了乡村丰厚的肌理,乡村景观的再创造,要遵循这种肌理的演变,设计自然和谐的乡村景观形象。在“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上,应将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山水自然环境有机的组织到乡村景观营造上,使乡村景观设计拥有山水意象,同时注意乡村原始肌理与景观空间结构相互穿插,通过内外关系的转化,形成层次分明、肌理丰富的乡村景观空间。 3.1.2.3 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通常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反映景观的复杂程度。而景观多样性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其中,斑块多样性是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等方面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在乡村农业采摘园的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农作物的选择营造不同色彩的斑块景观;类型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中的丰富度和复杂度,常用多样性质数、丰富度、优势度等指标来测定,如单一的常绿植物景观中增加适度的彩叶植物,增加了树种的多样性,又丰富了植物景观;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以及各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关系,如乡村道路既是构成乡村结构的基本骨架,同时也是乡村对内、外联系的通道。 3.1.2.4 经济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乡村的形态不同,经济地区的社会功能不同,所造成的乡村景观资源利用方式和人对自然的认知程度不同。从总体而言,乡村经济受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文化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坚持经济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发展潜能,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做到尽量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高的效益。 3.1.2.5 乡土特色原则 乡村承载了人类的活动,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当中,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景观实体,这些正是当地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区别于其它地域的标志,此外,乡村景观也是乡村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注重乡土元素的提取,运用现有材质,继承传统,体现地域特性,将自然资源、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服饰等纳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乡土特色的设计,挖掘潜在的景观资源,保护和延续乡村原有的景观格局,同时也是避免景观同质化的有效途径,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 4.典型案例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浙江省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7.88%,主要分布在浙中盆地、浙西丘陵山区和浙东沿海丘陵地区,是土地资源最为复杂、土地生态最具有多样性的地带。丘陵型乡村一般多面临山,山林植被较为完整,且生长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村内或者周边有许多古树名木,自然形成的池塘,以及古建筑等,形成了一道生态、人文相结合的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丘陵地区村落经济发展平稳,介于山区与平原之间,既具有浓郁的传统民居特色,也不乏现代乡村气息。但随着近几年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受乡村旅游的拉动,部分村民自发建设农家乐、私营产业、集体经济,甚至建起了旅游度假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但在乡村生态环境上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浙江省“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试着从问题出发,探索出适合丘陵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设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1)乡村定位特色产业带动型乡村 花园村(图 3.1)地处浙江中部,东临横店镇,北衔东阳市区,距城区 16km。原花园村 180 余户,约 500 人,总占地面积约 1.0km2,2004 年 10 月,通过与周边9 个行政村合并组建成新花园村,现花园村农户 1748 户,总人口 3 万多(其中村民4393 人),村区域面积达 5km26。花园村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解放前是一个有名的穷山村,经过三十年的创业拼搏,花园村已成为经济发达、村民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花园村的景观规划实质在于“品质提升、人村共美”,核心是以美的内涵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养现代农民,其依托的产业主要有高效农业、红木家具、建筑地产、乡村旅游业等,是浙江省典型的现代化特色产业带动型乡村7。图 3.1 花园村全景图 (2)农居建筑 在“美丽乡村”建设前,花园村农居建筑基本以低层独立式农村住宅为主,分布散乱,朝向各异,占地面积大。建筑形式多样,整体外形陈旧,色彩单调,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缺乏,整体居住环境不佳。花园村通过工业向园区集中,围绕乡村农居建筑组团式布局、撤村并点等措施,整合乡村自然资源,注重建筑布局与环境的充分融合,在对空间的整体把握中,梳理水系景观,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结合自然,实现空间的过渡,营造绿带水系生态生活区,并运用小桥、流水、公园绿地等各种设计元素,形成了一个现代、健康的农居聚居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花园村在“美丽乡村”整治建设中缺乏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乡土元素的提取,建成的农居建筑缺乏地域性,识别性不强(图 3.2新区、旧民居、整治建筑)。 图 3.2 花园村农居建筑(3)休闲农业 伴随着花园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格局的调整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使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景观应运而生。花园村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农耕文化深厚,农作物种类丰富,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雄厚的科研实力、优良的农业资源、丰富的农业景观、优秀的管理队伍,为农业科普观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代农业以蔬菜、花卉、瓜果为依托,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引入先进技术,发展高效农业。通过农业生产带动经济发展,以科普观光促进科研发展,形成集科研生产、科普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景观(图 3.3)。 图 3.3 花园村休闲农业(4)公共活动空间 位于乡村核心区的吉祥湖公园以及西北方向的泰山乐园是花园村集中的公共性活动空间。其中,吉祥湖公园由一个呈 L 型的水面和一片人工绿地组成,湖面建有船型的水上餐厅,并配有水上茶吧、水上游乐设施,岸边种植柳树,游步道边配以杜鹃、云南黄馨、一年蓬等景观植物,每隔 50m 设置有休息坐凳(石材),形成了一个舒适、典雅的开放空间(图 3.4);泰山乐园是以拓展训练、健身娱乐为主题的休闲公园,主要以满足当地及周边村民开展竞技、集体观光等活动,园内设施齐全、绿化丰富。图 3.4 吉祥湖公园 (5)道路水系 经“美丽乡村”规划后,花园村主要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小区道路四级道路组成,基本能满足乡村居民内、外联系的需求,以水泥路面为主,部分路段有裸土现象;道路绿化以上层乔木为主,中下层植被相对缺乏,行道树主要有香樟、广玉兰、桂花,但缺少季相树种,植物群落较为单调(图 3.5)。 村域内分布着几十处水系,大小不一,景观各异。部分水塘、溪流经过景观处理,岸边植被、驳岸、水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普遍缺乏后期养护管理,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可利用价值不高(图 3.6)。 图 3.5 花园村道路景观 图 3.6 花园村水系景观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清晰的发现基于不同地域特征下的乡村,所具有的的景观资源各异,形成的建筑风格、产业格局、自然特色、人文历史也迥异。因此,对不同区域典型的乡村景观建设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进一步明确“美丽乡村”景观资源特征。5. 结语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关于乡村景观规划不同的学者和专家都有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建议,而且有些理论知识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对于具体的乡村建设是非常有用的。这些理论与相关的课题研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